
宋元明时期,浙江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影响巨大。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明建文帝还为其亲自题写“孝义家”匾额。元末农民军进入浦江县,都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 社会秩序依赖世家大族维持
B. 郑氏家族重视伦理道德
C. 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
D. 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
B. 郑氏家族重视伦理道德
C. 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
D. 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
从材料“《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孝义家”“元末农民军……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中可以看出,郑氏家族用儒家伦理管理家族,被载入正史,多次受朝廷表彰,并成为社会楷模,说明理学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家伦理道德的社会地位,没有体现出世家大族的地位,故A项排除;B项包含在D项之中;材料没有体现出下层人民的斗争手段,故C项排除。
卷临天下2022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化学卷三为了防止静电危害。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A.油罐车上拖一条与地面接触的铁链
B.飞机的机轮上装有搭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做轮胎
C.在气候干燥的季节,脱掉外衣后要立即去摸金属把手
D.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
B.飞机的机轮上装有搭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做轮胎
C.在气候干燥的季节,脱掉外衣后要立即去摸金属把手
D.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
试题分析: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不断的相互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静电,通过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及时导走,这是防止静电危害.故A正确,但不选;飞机在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静电,所以着落时通过飞机轮上装搭地线,将静电导走.故B正确,但不选;脱掉外衣的过程中,由于化纤衣物之间因摩擦起电,手与胳膊上带有一定的电荷,去摸金属门把手时会产生放电现象,常会被电击一下,是由于静电引起的,此方法错误,应该选;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是防止静电的危害,选项D正确;但不选;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