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孔子对此批评说:“晋其亡乎!”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
A. “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
B. 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C. “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
D. 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
B. 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C. “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
D. 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礼乐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公元前513年”可知是在春秋末期,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可知其在竭力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符合题意的是D项,题干不是在体现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排除A项;B项不是作者的意图,排除;C项中的“君主专制”不符合历史史实。
卷临天下2022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
B.飘浮在热菜汤表面上的油滴,从上面的观察是圆形的,是因为油滴液体呈各向同性的缘故
C.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D.扩散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B.飘浮在热菜汤表面上的油滴,从上面的观察是圆形的,是因为油滴液体呈各向同性的缘故
C.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D.扩散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试题分析:玻璃是非晶体,选项A错误;飘浮在热菜汤表面上的油滴,从上面的观察是圆形的是因为表面张力的原因,故B错误;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外界对气体做功,若气体放热则气体内能可能减少,选项C正确;扩散运动是分子运动,而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选项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