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第I卷(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的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2.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一手史料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河姆波遗址发掘的大多数深坑中都发现了20—50厘米厚的稻谷、稻叶、茎秆和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这直接佐证了河姆渡
A.作物多样 B.种植水稻 C.精耕细作 D.集体耕作
4.“我们显赫功高的始祖,你们最先建立了华夏民族,你们的子孙繁衍生息香火绵绵,山岳巍峨黄河浩荡向前……”这里的“始祖”指的是
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
5.学习历史应该以史为鉴,接受前人教训,警示后人不再犯错。学习了夏商周的历史,我们发现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统治者的荒淫无道,暴虐妄为,失去民心,致使王朝灭亡。后人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A.任用贤才,勤政爱民 B.加强国防,充实军备
C.重视教育,奖励学术 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6.我国古代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的说法。这体现了
A.青铜器适用范围广 B.青铜器主要用于食器
C.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成为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7.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原 D秦朝
8.《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A.定期觐见周王 B.向周王进献贡物
C.定期服役 D.服从周王调兵
9.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能够反映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的是
A.耒耜 B.铁农具 C.都江堰 D.筒车
10.《论语》:“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是
A.百家争鸣 B.春秋首霸 C.田氏代齐 D.三家分晋
11.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无为而治
12.有一位作家在游览战国时期修建的某项水利工程后感慨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者是
A.嫘祖 B.大禹 C.商鞅 D.李冰
13.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 B.鼓励农民耕种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统一全国货币
14.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一条从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途经黄土高原、山地、沙漠等地理环境,修筑技术难度很高。但是仅用两年半时间就修通了这条直道。这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国家文立的统一
C.筑路技术的提高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5.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A. “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贯通全国的道路宽窄一样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16.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据此可知,秦朝
A.焚书坑儒 B.刑罚残酷 C.强征赋税 D.劳役繁重
17.“他俩本来不相识,后来同时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州)的时候,正赶上连天大雨,水淹了道,没法通行。他们只好扎了营,停留下来……”“他俩”是指
A.陈胜、项羽 B.陈胜、吴广 C.吴广、刘邦 D.刘邦、项羽
18.汉高祖刘邦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负担;汉文帝和汉景帝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可见,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严刑苛法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19.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等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
A.以农为本,轻徭薄赋 B.以德化民,减轻刑罚
C.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D.合并郡县,惩处贪官
20.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止地方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专门负责铸钱事宜,铸造新的五铢钱,各地私铸的钱币全部销毁。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平抑市场物价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商业发展 D.削弱宰相权力
第Ⅱ卷(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如;道家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法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2分)材料一中哪一学派的观点被索朝采纳 (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其政治主张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2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 (2分)这些建议有什么影响 (2分)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2分)
22.中国古代也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二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材料三
材料四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分)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对制度做了哪些创新 (4分)这些创新有什么意义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做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10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汉武帝统治初期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分)他又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2分)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历史答案
第I卷(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A A C B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D D B B A A B
第Ⅱ卷(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1)百家争鸣;法家。
(2)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儒家学派。
(3)“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4)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等。
22.(1)分封制;目的:巩固周初王室统治,加强对疆域的控制。
(2)创新:实行县制,打破了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建立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统一赋税,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意义: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迅速增强,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军队战斗力大大提升;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创新: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称“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影响:对当时:巩固了中央政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的。
(4)问题: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解决: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侯国(或:实行推恩令);找借口削弱王国、侯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