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纪念碑是为了某些人类业绩或事件保存于后人心中而树立起来的建筑,图1的两座纪念碑反映的主题是( )
位于来克星顿的一座纪念碑,碑座上是一尊手握步枪,头戴草帽的民兵铜像 法国雕塑家创作,位于阿根廷内乌肯市中心的圣马丁将军纪念碑
图1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共同体现了( )
A.黑人奴隶谋求人身解放的进取精神 B.分裂的国家维护统一的爱国精神
C.农民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精神 D.殖民地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
3.如图是某同学上课时绘制的思维导图,据该图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C.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反映出彼得一世( )
A.强迫农民服役 B.强制农奴劳动
C.加强中央集权 D.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5.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 )
A.积极向西方学习 B.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C.决心废除农奴制 D.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6.据诺夫哥罗德省的一个调査材料统计,1861—1870年间给外出做工的农民所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891—1900年间増加到184.5万份,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雇佣工人己达900万人以上,该统计表明( )
A.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D.俄国已经发展成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7.“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影响是( )
A.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废除了农奴制的残余
8.托马斯·杰斐逊认为奴隶制一定会产生一种不幸的影响,但又希望通过取得奴隶主同意而不是消灭他们的方式,为全面解放奴隶做好准备。这反映出杰斐逊( )
A.在奴隶制问题上的保守与妥协 B.宣扬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C.主张用革命方式解放黑人奴隶 D.对奴隶制的危害认识不足
9.林肯对约翰说:“为了恢复联邦,有色人口是巨大的、可用的而尚未加以利用的力量。”为了“加以利用这种力量”,林肯政府( )
A.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发起内战解决黑人奴隶问题
C.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D.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0.《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这一文件( )
A.限制叛乱地区的立法权 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反映出林肯的军事目的 D.解放了美国所有的黑奴
11.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学者勾勒了如下示意图,说明战争与美国的关系。其中战争二指的是( )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2.19世纪60年代,俄国、美国、日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变革,其共同原因是( )
A.国家独立遭到威胁 B.南北矛盾影响国家统一
C.专制统治遇到危机 D.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13.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A.废除农奴制 B.提倡“文明开化”
C.建立新式军队 D.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4.19世纪70年代起,日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普遍的变化,原来无人问津的牛肉成为了上层社会身份的象征,饮用葡萄酒的风气逐渐盛行,甚至有部分人提议将餐具由筷子改为西式刀叉。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明治维新( )
A.实行了废藩置县的政治变革 B.实行发展科学技术的措施
C.实行殖产兴业发展经济 D.实行了文明开化的政策
15.年代轴有助于我们梳理历史发展的线索,下列历史年代轴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封建时代的世界 B.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C.走向整体的世界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16.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应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 )
A.蒸汽动力的作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17.观察如图图表,分析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进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力广泛应用
18.万老师为班上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推荐三项学习内容(见表格)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为( )
项目 名称
故事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电影 《电力之战》
论文 《内燃机和汽车的历史》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信息时代的科技 D.电影文化的历史
19.学习历史要求史论结合。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矛盾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明治维新 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拿破仑法典》 成为很多国家制定民法的参照蓝本
C 蒸汽机的发明 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A.A B.B C.C
20.塑料拥有加工成本低,价格便宜,质轻且坚固耐用,用途广泛,效用多等优良性状,自发明以来就一直深受人们热爱,并被广泛使用。但是,量使用过的废弃塑料却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塑料工业得以诞生是由于( )
A.戴姆勒的发明 B.海厄特的发明 C.诺贝尔的发明 D.法拉第的发明
21.沃尔特·拉菲伯在《美国世纪》中写道:“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美国技术取得大发展的政治条件是( )
A.民族独立 B.国家统一 C.科技进步 D.经济发展
22.有人描述美国的居民在1914年的某天的生活场景:“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他认为合适数量的各种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对该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
A.一战结束后美国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B.先进的科技成果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C.美国最先享受到汽车发明带来的便利
D.先进的互联网拉近了各个国家之间的距离
23.如下图表为1801—1911年英、法、德、美四国人口数据表(人口单位:万人),英、法、德、美四国人口的迅速增长,说明了当时( )
A.政府奖励生育政策起到实效 B.农业劳动力人数的迅速增加
C.城市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D.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24.“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英国人“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25.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一战期间,欧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员数量大增。法国增加了大约1/3,英国、芬兰更增长了7~13倍。这是因为( )
A.城市化的需求 B.推行义务教育 C.妇女地位提高 D.人口数量激增
26.图5中的信息主要反映了英国( )
A.农村走向衰落 B.市民生活水平提高
C.城市环境恶化 D.城市化进程在加快
27.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B.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贫富悬殊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28.《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别是( )
A.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B.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C.奠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奠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29.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B.达尔文——《物种起源》——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C.贝多芬——《蒙娜丽莎》——德国天才作曲家
D.巴尔扎克——《高老头》——文艺复兴的先驱
30.世界近代科学与文化领域群星璀璨,成就斐然。下列名人与其代表作搭配正确的是( )
A.牛顿——《物种起源》 B.达尔文——《向日葵》
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1分)19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出现了新一波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和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境况悲惨,暴动频繁。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材料三
随着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奴隶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林肯政府……提出维护宪法和联邦统一的口号。
(1)根据材料一,俄国通过什么事件摆脱了这一困境?(2分)这一事件后俄国走上了什么道路?(2分)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材料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林肯对美国发展所作的贡献有哪些?(3分)
32.(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世界近代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
33.(18分)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兴衰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运动中,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
——摘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什么?(2分)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其口号。(2分)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展革命的目的,(2分)该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2分)
材料三
从根本上说,英国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国王和议会,谁掌握国家主权?通过革命,英国以①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标志着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治。这次革命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意义是划时代的。
——摘编自董小燕著《西方文明史纲》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①处法律文献的名称,(2分)拉开该革命序幕的事件是什么?(2分)
材料四
事件 主要内容
俄国农奴制改革 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② 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日本明治维新 政治上,废藩置县;经济上,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4)结合所学知识,补充②处的内容,(2分)材料四中三个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德庆中学20231122九年级年级下载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C A B B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D D C C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D C B D B A A C
1.【答案】D【解析】据“来克星顿的一座纪念碑”可知,1775年4月19日,北美殖民地的英国殖民者与来克星顿的民兵交火,此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后来,美国独立战争以胜利告终,美国走向独立;据“圣马丁将军纪念碑”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即两座纪念碑反映的主题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故选D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一主题,不仅要提及美国,还应涉及到英国、法国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而非题干示意的美国和拉美等国的民族独立战争,排除A项;1990年,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解放,才标志着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排除B项;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
2.【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拉美当时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面对列强的侵略扩张,印度民族起义指1857年到1859年发生在北部和中部印度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被视为印度的第一次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人民反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此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继续发展。
故选:D。
3.【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57—1859年印度爆发反英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是这次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杰出女英雄。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章西失陷后,章西女王壮烈牺牲。玻利瓦尔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者。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领导了起义军队,英勇作战,横扫南美大陆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南美解放运动中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他们都为捍卫民族独立与自由作出重大贡献,都是民族英雄,体现了爱国精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都属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题干是某同学上课时绘制的思维导图,据该图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故选B项。
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内容有军事、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教育等方面,初步改变了俄国的落后面貌,促进俄国的近代化,但没能废除落后的农奴制。依据材料“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表明沙皇的至高无上,反映出彼得一世加强专制中央集权,故C正确;题干的核心是指沙皇的专制,A.B两项是C项的具体表现,D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综上故选C。
5.【答案】A【解析】据“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可知,彼得一世积极向西方学习,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故选A项;俄国是统一的国家,迫切希望国家统一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排除C项;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外出做工的农民护照从5.92万份到184.5万份,再到雇工人数达900万人以上这一变化体现了劳动人数的不断增加,而十九世纪中后期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使大量农奴获得了自由,为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故选B项;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限制了农奴的人身自由,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农奴制确实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但材料强调的是农奴制的废除对俄国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仍是沙皇封建统治时期,说法错误,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选B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排除A项;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不是封建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排除D项。
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据题干关键信息“奴隶制一定会产生一种不幸的影响,但又希望通过取得奴隶主同意而不是消灭他们的方式,为全面解放奴隶做好准备”可知,这反映出杰斐逊在奴隶制问题上的保守与妥协;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与材料意思相反;D理解片面;BCD都不符合题意。
9.【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为了恢复联邦,有色人口是巨大的、可用的而尚未加以利用的力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有色人口也就是黑人奴隶,为扭转战争形势,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黑人获得解放,北方有了充足的兵源,用于战胜南方,重新统一,故D符合题意;独立战争后,美国就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发起内战的是南方,他们是为了维护黑人奴隶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促进了西部了开发,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0.【答案】C【解析】由材料“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可知,这一文件反映出林肯的军事目的,让黑人加入北方军队,壮大了北方的力量。美国南北战争中的1862年,为了扭转战局,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它的颁布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的胜利进程。故选C项;材料并未反映立法权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三权分立原则,排除B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只有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获得解放,并非所有地区的黑奴,排除D项。
11.【答案】B【解析】据“战争二--造就了美国这个国家”可知,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北美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排除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排除C;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排除D项。
12.【答案】D【解析】据“19世纪60年代,俄国、美国、日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变革”可知,其指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变革的原因均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D符合题意;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已经独立,没有遭到威胁,排除A;俄国本土没有南北矛盾,排除B;美国是移民国家,没有专制统治危机,排除C。故选D。
13.【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故选D项;废除农奴制是1861年俄国改革,不是日本的,排除A项;提倡“文明开化”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不是俄国的,排除B项;建立新式军队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不是俄国的,排除C项。
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日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普遍的变化,……甚至有部分人提议将餐具由筷子改为西式刀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文明开化影响了社会生活,故选D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C三项。
1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题干年代轴结合所学可知,17、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在欧洲,英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北美英属殖民地人民,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19世纪6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范围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革命或改革,著名的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美国内战。这些革命和改革是资本主义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展,故选D项;ABC选项在年代轴中没有体现,排除A、B、C项。
16.【答案】C【解析】提取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而电的应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分析可知,题干材料突出反映了蒸汽机和电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机和电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科技成就。可见,题干材料意在说明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项;蒸汽动力的作用主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不能全面概括材料观点,排除A项;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主要在第二个工业革命时期,亦不够全面,排除B项;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1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石油产量”示意图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以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发明,故选C项;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瓦特改进蒸汽机,为机器生产提供了便捷的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排除B项;电力的广泛应用,成为机器生产新的动力资源,促使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排除D项。
18.【答案】B【解析】材料中“飞机”“电力”“内燃机”“汽车”都发明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选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但还未发明电气、内燃机,排除A项;信息时代指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性发明是互联网,排除C项;电影与材料“飞机”“内燃机”“汽车”无关,排除D项。
19.【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它的发明推动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发生和发展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因此C选项史实与结论矛盾,故选C项;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A选项史实与结论相匹配,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A项;拿破仑上台以后,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因为《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实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因此B项史实与结论相匹配,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因此D项史实与结论相匹配,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D项。
20.【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从此塑料工业诞生,故选B项;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排除A项;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排除C项;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排除D项。
21.【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取得的科技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美国内战的影响分不开。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和科技巨大进步创造了条件,故选B。
22.【答案】B【解析】材料描述的1914年美国人足不出户打电话订购产品送到家,是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便利,因此说先进的科技成果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故B选项正确。一战结束是在1918年,与材料“1914年”不符,故A选项错误。汽车是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创造出来的,最先享受到汽车便利的是德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故C选项错误。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与材料1914年时间不符,故D选项错误。
23.【答案】D【解析】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英、法、德、美四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主要由于工业革命促进了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中的材料不能说明政府奖励生育政策起到实效,排除A项;题干中的材料不能说明农业劳动力人数的迅速增加,排除B项;城市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D项。
24.【答案】C【解析】18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十九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过程中,工厂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了英国人“死亡率上升”,故选C项;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的发展,排除A项;工业革命缓解了食物短缺,排除B项;工人贫困不是英国人“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2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的普及,推动了小学教员数量的增加,故选B项;城市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工业的产业的发展,题干并未强调是城市中的小学教员,排除A项;小学教员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体现妇女地位的提高,排除C项;题干中无法看出人口数量有所变化,排除D项。
26.【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据题干图片内容从1750年城市人口比例远低于农村,到1870年城市人口比例高于农村,可知图中的信息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在加快。英国英国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选D项。
2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引起了环境污染。材料中“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可知环境污染严重导致死亡率上升,故B符合题意。汽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业,排除A;人口膨胀贫富悬殊不是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医疗技术水平下降也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因素,排除D。
2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是物理学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故选A项;均与题干所述信息不符,排除B、C、D三项。
29.【答案】A【解析】据“对应正确”可知,牛顿是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故选A项;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排除B项;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排除C项;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作品,排除D项。
30.【答案】C【解析】贝多芬是18世纪德国作曲家,代表作品是《英雄交响乐》。这部作品反映了重大的社会题材,标志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故C 搭配正确。英国科学家牛顿,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巨著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搭配错误排除。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的著作是《物种起源》,故B搭配错误排除。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是《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故C搭配错误排除。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1)农奴制改革(或俄国1861年改革);资本主义道路
(2)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3)林肯贡献:维护美国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摆脱了这一困境。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俄国在1861年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指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对美国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32.【答案】
示例
观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2分)
阐述:电灯等电器的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汽车、飞机的发明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电话、电报的发明使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人造纤维的发明丰富了人们的服饰。(答3点6分)
(提示:其他观点:科学理论的研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研究(理论)推动了科技发明;科技发明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美德在第二次工业事命中居于领先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人“电气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全球化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环境污染。
说明:其他符合题意的观点,只要阐述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观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阐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灯等电器的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电话、电报的发明使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汽车、飞机的发明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人造纤维的发明,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丰富了人们的服饰。(说明:其他符合题意的观点,只要阐述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33.【答案】
(1)洋务运动;(1分)“自强”“求富”;(2分)
(2)为众生谋幸福;(1分)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3)①:《权利法案》;(1分)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1分)
(4)②: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分)都有利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5)改革和革命能推动历史的进步;发展资本主义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1)根据材料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19世纪60年—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2)根据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展革命的目的为众生谋幸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根据材料三“从根本上说,英国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国王和议会,谁掌握国家主权?”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据材料三“通过革命,英国以①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标志着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治。”及所学知识可知,①处法律文献的名称是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4)根据材料四“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内战中颁布的文件。美国内战中,1862年,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通过了《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三者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可知,面对社会转型,我们要积极应对,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通过改革或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社会发展;善于学习先进的制度与文化。
第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德庆中学2023-2024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