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永昌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
2.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
利簋 四羊方尊 青铜面具
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个大变动包括( )
①秦朝——建立行省制 ②汉朝——建立刺史制 ③秦朝——建立郡县制 ④汉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孝文徙都洛阳”,向南方的齐借书抄写,充实北魏的国家图书。孝文帝此举旨在( )
A.消除民族隔阂 B.学习中原文化 C.确立鲜卑正统 D.统一黄河流域
5.下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靌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A.审美观念一致 B.语言文字相同
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
6.关于隋朝大运河,唐代李吉甫评价说:“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明代于慎行评价道:“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由此可见( )
A.隋炀帝的功过参半 B.大运河的开凿造福了后世
C.隋朝因修运河而亡 D.大运河推动南北经济交流
7.砸碎的水缸走出一个重生的生命,也涌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和史学的一股新泉。其所著长篇巨制《资治通鉴》,文字优美,格调古雅,自成一体,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上述材料中的“其”是( )
A.关汉卿 B.诸葛亮 C.司马迁 D.司马光
8.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你给下面四幅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间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9.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两国叫嚷‘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最终在英法“武力强迫”下清政府( )
A.被迫开放汉口等通商口岸 B.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0.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
A.孙中山 B.梁启超 C.蔡元培 D.蔡锷
11.1924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了《小学国语教科书》,其部分课文有第10课《女子的能力》、第28课《兄弟们!想想看》,还有第16课陈独秀的演讲词《劳动者底觉悟》。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12.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来重庆的目的是( )
A.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B.为中共七大召开做好准备
C.前来参加对日的受降仪式 D.防止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1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这标志着( )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封建制度彻底被消灭 D.祖国完全获得统一
14.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该改革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5.神秘古老的埃及文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去埃及旅游,游客能够看到的世界著名历史遗迹是
A.帕特农神庙 B.金字塔 C.雅典卫城遗址 D.兵马俑
16.《拿破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而且规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都必须通过契约。这一规定( )
A.宣告法国大革命结束 B.彰显了自由平等原则
C.是拿破仑称帝的结果 D.体现了大革命的理念
17.1871年,明治政府派使团出访欧美后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B.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C.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教育 D.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18.1899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规定,在整个中国范围,各国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1922年《九国公约》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材料强调《九国公约》( )
A.抵制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 B.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目的
C.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平等 D.使中国摆脱被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19.“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该宣言的签署( )
A.粉碎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20.随着欧元使用,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反映了( )
A.欧洲人对一体化的认同感加强 B.欧洲一体化成为时代主题
C.欧元成为欧洲国家身份的象征 D.欧洲政治一体化不断深入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材料一: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 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阿拉伯旅行家麦斯俄迭说:“广府城人烟稠密,仅仅统计伊斯兰教人、基督教人、犹太教人和火袄教人,就有20万。”
材料二: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三: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
(2)材料二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 他的一生和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外交活跃的原因。 “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请以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加以说明。
22.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改编自《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二: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黄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等口号,……6月5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为,上海工人举行罢工黄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黄
—摘选《中国近代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当时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活动,请列举两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认为“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端”这件事情的发生有何意义?材料中“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作为青年学生如何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
23.请根据以下图片及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二注:飞梭和珍妮机的发明,使得英国开始从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转变。随着珍妮机所带纱锭的日益增多,人们开始意识到迫切需要一种动力来代替人力驱动机器。1769年7月,英国理发师查理 阿克赖特在诺丁汉发明了一种以水作为动力的纺纱机——塞洛纺纱机,世界上第一台水力纺纱机的出现(图一)。1771年,阿克赖特引德温特河水作动力,在曼彻斯特的克罗姆福德创办了第一个棉纺织厂,8年后,这个工厂已经发展到700多人,从梳棉到纺纱全部由机器完成。80年代,阿克赖特便采用蒸汽作为纺纱机的动力(图二)。
图三注:18世纪末为适应各地兴建起来的工厂对瓦特机、纺织机的大量需要,必须有相应的母机来生产这些机器,这样既可以增加机器的数量,又可以提高机器的精度。莫兹利对旧有机床进行改动,以蒸汽机驱动。他发明的机床可以将车刀在0.25毫米的范围内移动,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和速度,使已有的机器更加完善,同时又促进了新机器的产生。
(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图二及图三文字内容,说说当时的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试卷第6页,共6页
1.A
【详解】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心理支持,A项正确;BCD项内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的“利簋”、“四羊方尊”、“青铜面具”都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制造的鼎盛时期,所以题干中的青铜器是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B项正确;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主要是陶器、纺车、文字、音律等,排除A项;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排除C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经济上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政局上是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连绵不断,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废除旧制度,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与青铜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制是元朝建立的,因此①错误,③正确。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建立三省六部制的是隋朝,因此②正确,④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4.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孝文徙都洛邑”、“向南方的齐借书抄写,以充实北魏的国家图书”可知,迁入汉地,是为了汉化,学习汉族文明(中原文化),B项正确;消除民族隔阂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要树立正统地位,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统治中原的需要,排除C项;孝文帝在迁都时,黄河流域已经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明显是仿造唐朝开元通宝的形制和重量,说明当时中日之间文明交流频繁,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日本借鉴学习中华文化,并没有体现中日两国审美观念一致或铸银水平相当,排除AD项;语言文字相同,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李吉甫认为“后代实受其利焉”,明代于慎行认为“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题干二位历史人物都肯定了运河的积极作用,说明大运河的开凿有深远意义,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隋炀帝的评价,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隋朝因修运河而亡,排除C项;大运河推动南北经济交流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其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资治通鉴》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被称为“史学两司马”。D项正确;关汉卿是元曲作家,排除A项;诸葛亮是三国人物,排除B项;司马迁写的是《史记》,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赖金印”反映了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金奔巴瓶”是用来确定大活佛转世人选的,《平定准格尔图卷》反映了清朝平定准格尔叛乱的史实,伊犁将军府反映了清朝对新疆的管辖,据此可知,它们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秦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属于辽宋夏金元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A项正确;鸦片战争失败后,《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与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不符,排除B项;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而签订的《马关条约》相关,与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没有联系,排除C项;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签订的《辛丑条约》相关,与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称帝后,蔡锷发动反袁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功勋卓著,孙中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D项正确;排除A项;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蔡元培是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24年”“工人俱乐部”“《劳动者底觉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项正确;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排除A项;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出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45年”“毛泽东来重庆”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主席亲赴重庆是为了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A项正确;中国七大召开的时间是1945年的4月到6月,早于“1945年8月”,排除B项;对日受降仪式并不是重庆谈判的目的和内容,排除C项;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后签订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据所学可知,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这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A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排除B项;封建制度彻底被消灭是到1952年土改完成,排除C项;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不能说祖国完全获得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论新方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属于全面深化改革,A项正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水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因此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古代埃及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金字塔是其杰出的代表作,它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也是权力的象征,凝聚了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所以B项符合题意;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 A排除;雅典卫城遗址是古希腊文明,C排除;兵马俑是古中国文明,D排除。故选择B。
16.B
【详解】据“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都必须通过契约”可知,这一规定体现了契约自由、平等原则,契约一经合法成立,当事人必须按照约定,善意履行,非经共同同意,不得修改或废除,B项正确;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3月,拿破仑称帝是1804年5月,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大革命的理念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可知,这属于经济领域,这使明治政府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A项正确;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这是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排除B项;明治维新在文化教育上的措施是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教育,与题意“工业”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日本发展经济,而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形成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1922年,在美国主持下,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实现美国追求的“门户开放”,B项正确;《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抵制”表述不恰当,排除A项;《九国公约》形式上是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没有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支配,排除C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根据题意“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帮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可知,该宣言是《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D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排除B项;题干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并结合所学可知,欧元的问世和流通,在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了欧盟民众的认同感,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A项正确;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排除B项;欧元成为欧洲国家身份的象征所述比较狭隘,排除C项;欧元是使用说明的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排除D项。故选A项。
21.(1)表现:官方使节出访频繁;民间商贸、文化交流规模大。
(2)僧人:玄奘。
著作:《大唐西域记》。
(3)原因: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先进文化的吸引。
史实: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者: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医药、文学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得出官方与民间并举,交往频繁,内容丰富,和平交往;据“阿拉伯旅行家麦斯俄迭说:“广府城人烟稠密,仅仅统计伊斯兰教人、基督教人、犹太教人和火袄教人,就有20万”得出文化交流规模大。
(2)僧人:根据材料“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可知,僧人是玄奘;唐太宗统治时期,高僧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在那烂陀寺求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回到长安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原因:根据材料“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可得出信息: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根据材料“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可得出信息:开放的对外政策;先进文化的吸引。
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遣唐使、鉴真等事迹进行分析即可,所以,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华,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
(3)1919年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报效祖国的理想、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详解】(1)探索活动:根据材料一“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活动,如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它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则从“制度”层面,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现政治上的近代化等。
(2)意义:根据材料二“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可知材料认为“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端”,是指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道路:根据材料中“正确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可知材料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原因:根据材料三“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等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引发了五四运动。可知这一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青年学生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报效祖国的理想、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23.(1)动力来源;发明者;发明背景;发明时间;创办地点
(2)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中纺织机器的发明及应用,促进新机器的产生。
【详解】(1)根据图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织布机”可以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来源是蒸汽。根据材料“1769年7月,英国理发师查理 阿克赖特在诺丁汉发明了一种以水作为动力的纺纱机——塞洛纺纱机,世界上第一台水力纺纱机的出现(图一)。1771年,阿克赖特引德温特河水作动力,在曼彻斯特的克罗姆福德创办了第一个棉纺织厂,8年后,这个工厂已经发展到700多人,从梳棉到纺纱全部由机器完成。80年代,阿克赖特便采用蒸汽作为纺纱机的动力(图二)”可以知道机器的发明者以及发明时间以及创办地点。根据材料“18世纪末为适应各地兴建起来的工厂对瓦特机、纺织机的大量需要,必须有相应的母机来生产这些机器,这样既可以增加机器的数量,又可以提高机器的精度”可以知道机器发明的背景。
(2)根据图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织布机”以及“莫兹利对旧有机床进行改动,以蒸汽机驱动。”可知当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根据上述图文内容,工业革命因为纺织机器的发明及应用,促进了新机器的产生。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