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甘草岭遗址是目前广东地区揭露墓葬数量最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遗迹现象复杂,
出土遗物众多,制作精美。共揭露出墓葬 304 座,灰坑窖穴 225 座,出土陶、石、玉等不同
质地的文物 702 件(套)。上述信息反映该地区( )
A.生产力水平有一定发展 B.阶级分化和私有制出现
C.早期国家初始形态出现 D.母系氏族社会发展情况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及《史记》的缘由:“……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
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这蕴含的中华传统
文化内涵有( )
①天人合一 ②君权神授 ③自强不息 ④家国情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
记载 出处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
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律论之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 B.法律实行轻罪重罚
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 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4.汉初,“盐与五谷同贾(价),器和利而中用”;至武帝时,“盐铁贾贵,百姓不便”;汉昭帝
时,贤良文学在盐铁会议中议论:“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这反映出汉代( )
A.官营经济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
B.垄断经营破坏了原有社会秩序
C.私营手工业发展缺乏良好环境
D.盐铁官营的政策需要进行调整
5.下图所示为 1998 年打捞的阿拉伯沉船“黑石号”出土的中国瓷碗,中间的字母为阿拉伯文,
为敬礼、致敬、祝贺之意。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阿拉伯对外贸易( )
A.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 B.注重商品的实用价值
C.主要以中国瓷器为主 D.存在跨文化交融现象
6.北宋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南宋理
学集大成者朱熹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两者的共同点是
( )
A.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为君主服务
B.蔑视权威和教条,坚持民主与自由
C.捍卫儒家尊严,争得更高社会地位
D.强调责任与担当,为社会现实服务
7.1948 年,全国多数城市流通着美元、英镑、法郎、越币、葡币、印度卢比、缅币等各式
各样的外币,除苏联及东北亚国家外,几乎周边国家和华侨较多国家的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
中都被派上用场。这从侧面反映出( )
A.列强加紧了对华侵略 B.西方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C.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 D.国民政府开始融入世界体系
8.1761~1835 年被称为英国运河时代,运河运输是英国大宗商品的主要运输方式。到 19 世
纪七、八十年代,运河运输的主导地位被横贯不列颠的铁路运输所取代。这一变化( )
A.标志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B.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C.反映英国优先发展交通事业 D.表明英国传统运输方式消亡
9.《新青年》翻译外国著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 年),翻译作品中文
学类达 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 年),其中文学类只有 23%,而政治类和社
会类则占了 73%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10.包括雅典在内的希腊各城邦间的战争一般有时间规律:耕种的季节和打仗的季节是分开
的,没有交叉和重叠。梭伦任执政官期间,以年地产收入的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据此可知,当时雅典( )
A.公民掌握着社会财富 B.农业是重要的经济基础
C.公民平等得到了保障 D.寡头政治制度正式形成
11.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
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 12 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
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
知( )
A.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
C.罗马法复兴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
12.1600 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规定:(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
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
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
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由此可知,东印度公司( )
A.适应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垄断了英国与东方的海外贸易
C.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工具 D.巩固了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13.16、17 世纪法国多次颁布禁奢令,先是禁止所有人穿着金银丝锦缎、刺绣和丝绒,又
禁止在服装中使用金银,最后禁止穿着来自外国的织物、丝质花边等。这反映了法国( )
A.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 B.限制贵族势力的发展
C.深受禁欲主义的影响 D.采取抑制商业的政策
14.孟德斯鸠指出,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有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
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据此
推断,孟德斯鸠主张( )
A.实施君主立宪制度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15.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资本避开了对劳动征税很重或劳动受到严
密保护的西方福利国家,而选择了征税较少并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造成西方国家
产业空洞化。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形成冲击 B.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国际市场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D.减轻关税负担成为国际的趋势
16.《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 2 条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
而毁伤其形体”,这表明当时的罗马法
A.保留了无节制的同态复仇
B.隐含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渡
C.对民间既有习俗缺乏尊重
D.对解决社会矛盾具有滞后性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 世纪之后,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实现推动西欧资本主义强国纷纷对
外扩张。到达美洲的新移民对于美洲的玉米、木薯等粮食作物不适应,于是移植欧洲旧世界
的小麦、葡萄、橄榄,畜养猪、牛、马、羊。同样,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红薯、木薯等作
物因环境适应性强、产量大,被引进欧洲之后大受欢迎。欧洲人口在 1650 年是 1.03 亿,1850
年到达 2.74 亿。爱尔兰的人口变化则居全球之冠,从 1660 年的 50 万增加到 1860 年的 900
万,其中关键就是马铃薯的种植。
——摘编自杜君立《新食货志》
材料二 15 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种类有明显的地域性,如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食用
橄榄油,丹麦食用黄油,阿尔卑斯地区多食用肉类,地中海地区多食用谷物类。15—17 世
纪,欧洲人食物种类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土豆、玉米、小麦制成的面包改变了传统的粮食
结构,香料成为欧洲人家庭必备品,咖啡、茶叶削弱了传统饮料的地位,即便一般家庭的餐
桌文化也日益多彩。宫廷贵族的饮食礼仪为资产阶级所效仿,并通过烹饪书和家常菜谱的方
式传播到普通家庭。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早期欧洲饮食文化变化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18. 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国际形势的发展,都调整了国际
关系,形成新的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世界格局,世界需要按照新的力量对比建造新
秩序。巴黎和会重建了欧洲的秩序——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暂时建立了东亚和太平洋地
区的秩序——华盛顿体系。在巴黎和会上还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尽管
这个组织在产生的时候就具有先天的缺陷,在建立后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但作为第一次组
织国际机构的尝试,它为以后建立类似的组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的不公正性酝酿着它的不稳定性,在仅仅存在了二十几年后,就被德国再次发动的世界
大战所打破。
——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二战期间,美苏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通过许多宣言、公告和协议,
最终确立了国际新秩序——( )。它们根据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划定了自己的势
力范围。在处理战败国时,他们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
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强加在其身上过多的重担。它们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
主建设,战后 50 年间,( )下的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黄玉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 )之比较》
材料三: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
记的党中央近年来针对 21 世纪的新特点、新趋势,高瞻远瞩地提出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
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多次提出要确立新的全球观,加强全球治
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对人们认识人类文明的走向无疑是有重大启示意义的。
——摘编自李景治、林甦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的“天生的缺陷”是什么 “以后建立类似的组织”指
的是什么 它怎样完善了国际联盟的缺陷
(2)材料二中,( )处国际新秩序指的是什么 它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进步性有
哪些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面对新的国
际形势,中国贡献了哪些中国方案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 至 18 世纪末,亚非拉……反殖斗争是自发地以惩治、驱逐殖民者为目的,
大多在部落酋长、封建王公的领导或支持下进行的,其规模都较小,缺乏严密的组织,斗争
方式和手段也较为原始。这些斗争彼此间缺乏相互联系和支持,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高潮。除
了极少数取得胜利外,一般都失败了。到 19 世纪 20 年代末,西属拉美殖民地绝大多数地区
获得独立。19 世纪中期以后,以亚洲为中心的民族解放运动逐渐兴起……不论规模、组织,
还是斗争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19 世纪末,在空前深重的危机面前,东方国家兴起了资产
阶级政治运动,标志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跨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新时期。改良运动
失败的惨痛教训使部分资产阶级人士走上革命的道路。20 世纪初,在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
义的影响下,东方各国人民觉醒起来,为争取民主而斗争。
——摘编自薛源官《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分期问题初探》
材料二 1945—1949 年,民族独立浪潮在亚洲兴起,90%以上的亚洲地区建立了独立
的民族国家。1950—1959 年,这一浪潮从亚洲向北非延伸…1960—1975 年,非洲成为民族
解放运动的主战场,亚洲的独立国家体系进一步扩大。至 20 世纪末,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5—20 世纪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来,淞江地区水网淤积、水旱灾害频发,嘉定地段尤为严重,该地农
民开始弃稻种棉。“十田九棉”的种植结构加剧了当地缺粮的局面,百姓需“以花成布,以
布贸银,以银兑米”,几经周折耗损。时任礼部尚书、嘉定人徐学谟谒见首辅张居正,积极
推动漕粮折银,并最终获得支持。
——摘编自姜云峰《环境、赋税与地方社会——明代嘉定折漕过程及效应》
材料二 英格兰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年)常常撇开议会管理国家。1689 年《权
利法案》第 4 条规定:“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的金钱,超出
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当违法”。1854 年,议会制定《公共收入统一基金支出法》,
规定:国内收入部、关税部的所有年度财政预算,都要提交议会。18 世纪中叶,用于济贫
的开支每年约为 70 万镑,19 世纪初支付济贫开支的济贫税增长了 62%。
——摘编自滕淑娜《从赋税来源与用途看英国近代议会与税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明代嘉定漕粮折银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归纳 17 世纪末以来英国赋税制度的变化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赋税改革的认识。
《2025 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D D D C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A C A B
1.A
2.A
3.A
4.D
5.D
6.D
7.C
8.B
9.B
10.B
11.A
12.A
13.A
14.C
15.A
16.B
17.(1)特点:交流范围具有全球性;双向交流,呈现互补性;欧洲占据主导;交流内容丰
富。(答出两点即可)
(2)趋势:逐渐突破地域限制;食物种类趋于丰富;餐桌文化日益多彩;传统食物地位下降;
饮食文化趋于平民化。(答出两点即可)
(3)影响:促进了世界人口增长;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
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对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加
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答出一点即可)。
18.(1)缺陷:缺乏普遍性;“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
组织:联合国。
完善:奉行“大国一致”原则,维护和平有了更强的操作性。
(2)新秩序:雅尔塔体系。
进步性:吸取凡尔赛体系的教训,避免强加给战败国过多的负担;重视对战败国的民主建设;
雅尔塔体系使国际秩序更加稳定。(答出两点即可)
(3)变化: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方案: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共赢理念也可);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答出两点即可)
19.(1)趋势:从下层自发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从孤立的斗争到国际化、相互影响;从民
族独立运动发展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再到无产阶级革命;从单一(旧式的)方式到多
样(现代化)方式;从拉美为中心到以亚洲为中心。
(2)意义: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形成;使殖民体系走向瓦解;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推动了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成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利于第三世界崛起;促
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
进程。
20.(1)因素:自然环境恶化;棉纺织技术发达;漕粮缴纳成本高;士大夫的支持; “一条
鞭法”赋税改革的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2)特点:议会逐渐掌握税收大权;有法律体系的保障;社会福利的支出比重逐渐增加。
(3)认识:赋税改革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国家是赋税改革的权力主体;顺应时代要求的
赋税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