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武清区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第5页的答题表中,或者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2分)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记载了一位英国人的话:“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禁烟斗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2.(2分)“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内容应该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分)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2分)如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学习西方治国 B.实行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实现男女平等
5.(2分)“以为吾中国……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持这种观点的应是(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6.(2分)中法战争期间,领导军队在中越边境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朝将领是( )
A.刘铭传 B.刘永福 C.冯子材 D.邓世昌
7.(2分)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改称西域为“新疆”是在( )
A.1884年 B.1885年 C.1895年 D.1912年
8.(2分)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9.(2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最终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10.(2分)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2分)《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一规定( )
A.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12.(2分)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如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人民的抗争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近代化的探索
13.(2分)“他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他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 )
A.领导了公车上书 B.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C.参与了北伐战争 D.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14.(2分)“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总统成,皇帝灭……”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功绩
15.(2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6.(2分)“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17.(2分)胡适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 )
A.民主科学 B.兼容并包 C.白话文 D.文学革命
18.(2分)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民国九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2年 B.1915年 C.1918年 D.1920年
19.(2分)如图所示中的《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发表了大量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和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的文章,这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改变了五四运动的中心
B.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C.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D.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思想武器
20.(2分)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新”在( )
A.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B.倡导了三民主义思想
C.树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D.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21.(2分)设置纪念日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我国的青年节是为了纪念(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 D.新中国成立
22.(2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和平建国,反对内战”
23.(2分)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1919年,他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他就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24.(2分)右图是1921年7月,停泊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它见证了中国迎来的一道曙光。这道“曙光”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25.(2分)这次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古田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这个地方高悬着1895年2月被日本俘获的北洋水师靖远舰的铁锚。它同镇远舰的铁锚、主炮弹头等一起陈列于此,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
——摘编自央视网军事新闻
(2)材料二中,靖远舰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俘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于哪场战役?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材料三: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长矛,冒着枪林弹雨迎向侵略军。
——部分内容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写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所使用的武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
材料二:(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给予特赏以昭激励。”
——人民网资料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光绪帝为实现“国家富强”采取的措施(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材料三: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但它以同旧势力妥协告终。它的失败使人们逐渐觉悟到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必须另外探索新的道路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二: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一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的出现,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已经具备,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会议全称是什么?
材料三: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摘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3)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武清区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第5页的答题表中,或者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2分)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记载了一位英国人的话:“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禁烟斗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击倭寇,排除A项;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排除B项;
根据所学可知,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C项正确;
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英勇牺牲,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知识。
2.(2分)“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内容应该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厦门、上海等五处港口。1842年8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厦门、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分)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干中的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分)如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学习西方治国 B.实行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实现男女平等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资政新篇》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故A正确。
B.《资政新篇》未涉及实行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排除B。
C.《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排除C。
D.《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男女平等,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识记《资政新篇》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2分)“以为吾中国……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持这种观点的应是(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识记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题干材料“以为吾中国……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炮耳、铁路耳。”是李鸿章的观点,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顽固派是与洋务派对立的。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和领导人等。
6.(2分)中法战争期间,领导军队在中越边境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朝将领是( )
A.刘铭传 B.刘永福 C.冯子材 D.邓世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镇南关大捷的相关史实。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中法战争期间,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大败法军,C正确,法军攻占台湾基隆港,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部抵抗,排除A,参与抗法援越,排除B,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镇南关大捷的相关史实。
7.(2分)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改称西域为“新疆”是在( )
A.1884年 B.1885年 C.1895年 D.1912年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疆行省设立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新疆行省设立的相关史实。
8.(2分)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分析】本题考查史实与史论的区别与联系。注意掌握区别史实和史论的方法。
【解答】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选项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属于史论。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实与史论的区别与联系。
9.(2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最终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败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C.辛亥革命是暴力革命,不是社会变革运动。
D.19世纪末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2分)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点,《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解答】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俄、德、法、美、日、意、奥、比、西、荷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赔款数目最庞大,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
11.(2分)《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一规定( )
A.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是《辛丑条约》在军事方面的规定,选项D符合题意,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A,题干与此无关;《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
12.(2分)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如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人民的抗争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近代化的探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反封建社会,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同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题干体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选项A符合题意、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近代化的探索在题干中未有体现。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图片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的相关史实。
13.(2分)“他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他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 )
A.领导了公车上书 B.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C.参与了北伐战争 D.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识记孙中山的功绩。
【解答】题干材料给出了“消灭帝制、缔造共和”这个重要信息,他建立了中国同盟会,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康有为;北伐战争前;李大钊。B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材料中“消灭帝制、缔造共和”这个重要信息,并准确识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
14.(2分)“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总统成,皇帝灭……”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功绩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结束了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解答】发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专制政体灭,清朝灭,皇帝灭……”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功绩;ABC与题意不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5.(2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答本题需要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3月,规定实行民主共和制,故A项正确;
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故C项错误;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6.(2分)“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1915年末,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举国哗然,蔡锷、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但是,连其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节节败退,脱离袁世凯政府,成了孤家寡人,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分)胡适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 )
A.民主科学 B.兼容并包 C.白话文 D.文学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解答】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曰须讲求文法,D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
18.(2分)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民国九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2年 B.1915年 C.1918年 D.1920年
【分析】本题考查民国纪年的相关方法,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1912年是民国元年,排除A。
B.1915年是民国四年,排除B。
C.1918年是民国七年,排除C。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规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因此民国九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1912+民国九年﹣1=1920年。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掌握民国纪年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9.(2分)如图所示中的《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发表了大量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和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的文章,这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改变了五四运动的中心
B.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C.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D.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思想武器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如图所示中的《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旧文化的文章。1915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1917年初,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鲁迅等。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2分)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新”在( )
A.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B.倡导了三民主义思想
C.树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D.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提倡民主与科学,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C项正确,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倡导三民主义思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21.(2分)设置纪念日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我国的青年节是为了纪念(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 D.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B.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青年节是为了纪念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英勇事迹。
C.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与京广铁路大罢工有关,排除C。
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22.(2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和平建国,反对内战”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识记五四运动的口号。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体现反对帝国主义。“外争主权,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还我青岛”无反封建内容,“和平建国,冯玉祥倡导的方针。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23.(2分)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1919年,他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他就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陈独秀,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相关史实。
24.(2分)右图是1921年7月,停泊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它见证了中国迎来的一道曙光。这道“曙光”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以1921年7月,停泊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它见证了中国迎来的一道曙光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答】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5.(2分)这次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古田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二大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推翻帝国主义。这样。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949年,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二大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这个地方高悬着1895年2月被日本俘获的北洋水师靖远舰的铁锚。它同镇远舰的铁锚、主炮弹头等一起陈列于此,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
——摘编自央视网军事新闻
(2)材料二中,靖远舰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俘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于哪场战役?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材料三: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长矛,冒着枪林弹雨迎向侵略军。
——部分内容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写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所使用的武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及其影响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义和团运动的概况和失败原因解答。
【解答】(1)战争:依据材料“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材料一是对鸦片战争的描述,借口中国禁烟。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即1842年8月,《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战争:依据材料“1895”并结合所学可知,靖远舰是参与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舰。战争:结合所学可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后,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2)武器:依据材料“义和团战士手持大刀,长矛,武器是大刀。原因:结合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从根本,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客观方面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故答案为:
(1)战争:鸦片战争。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答:甲午中日战争。战役:威海卫战役。
(3)武器:大刀、长矛;主观:义和团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
【点评】本题考查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
材料二:(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给予特赏以昭激励。”
——人民网资料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光绪帝为实现“国家富强”采取的措施(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材料三: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但它以同旧势力妥协告终。它的失败使人们逐渐觉悟到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必须另外探索新的道路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解答】(1)特点: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可知;根据材料“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可知;以自强;根据材料“经过30多年的努力、民用工业;根据材料“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洋务运动的特点是兼具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双重性。
(2)根据材料二“商务为富强要图,目应及时举办”;根据材料二“富强之计,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制成新器”,培养人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故答案为:
(1)特点:以自救为目的;“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求富为口号;兼具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双重性。
(2)鼓励大力发展商业;鼓励创新。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二: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一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的出现,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已经具备,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会议全称是什么?
材料三: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摘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3)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1)根据材料“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根据材料“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可以得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组织工会、出版刊物等。
(2)根据材料“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一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的出现,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已经具备。”可得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结合所学可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根据材料“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内的伟大意义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根据材料“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际上的伟大意义是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故答案为:
(1)表现:深入到工人群众中;组织工会;出版刊物等。
(2)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形成了一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
(3)国内: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