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表为汉代御史大夫的设立与演进概况。这一概况的形成是源于( )
西汉初年 “银印青绶”,“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任重职大”
西汉末年 “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
东汉初年 “掌 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及“四方水土功课”
A.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C.君主专制能力的保证 D.御史大夫和丞相之间的矛盾
2、投壶活动,兴起于先秦,集礼仪、娱乐、体育于一体,在宋代盛行全国。司马光专门修改了投壶规则并强调了修改的初衷:“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谓正也;中正,道之根也。”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注重道德教化手段的革新
C.国家文化体育政策开明 D.政治理念在社会领域渗透
3、嘉庆前期,江南官民不再以传统的奢华与精致为时尚,转而追求西方器物与审美。海宁人防鳣细致地记录了这一风俗变化,谓:“夫居处之雕镂,服御之文绣,器用之华美,古之所谓奢也今则视为平庸无奇,而以外洋之物是尚。”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
A.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B.对外贸易政策发生异变
C.受到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D.东学西渐影响社会风尚
4、下表所示是20世纪初中国出现的影响较大的小说刊物。由此可知,这些刊物的创办旨在( )
名称 创刊人或主要编撰者 创刊时间 发刊词
《新小说》 梁启超 1902年10月 发起国民政治思想,激励其爱国精神
《绣像小说》 李伯元 1903年5月 藉思开化失下愚
《新新小说》 陈景韩 1904年9月 意在清润兼及,以一变旧社会腐败堕落之风俗习惯
《新世界小说社报》 孙延庚 1906年7月 视为开通民智之津梁,涵养民德之要素
《月月小说》 吴趼人 1906年9月 庶几借小说之趣味之感情,为德育之一锄云尔
《小说林》 黄人 1907年1月 则其能鼓舞吾人之理性,感觉吾人之理性
A.推动文学革命发展 B.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C.促进国人思想启蒙 D.丰富民众文化生活
5、据统计,在1918年以前的大约20年时间里,曾经发表过介绍和同情社会主义主张的文章的报刊不足30种;然而在1918-1922年间,此类报刊多达220余种,当时舆论界大有“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这一变化说明( )
A.社会主义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 B.思想解放运动方向的转变
C.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大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6、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边区政府提出“在山野、田间随时随地可以上课”“采取军队的编制,养成儿童集体生活的习惯”,并规定体育课“要按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军事体育技能的培训,例如野外侦察、通讯、放哨、坚壁清野等。”这些措施( )
A.扩大了革命政权的群众基础 B.提升了边区民众的文化素质
C.彰显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D.适应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7、德国统一后,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速欧洲第一。然而,帝国“不过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国家”。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
A.经济发展取决于军事需要 B.社会发展呈现出畸形特征
C.联邦制结构具有不稳定性 D.资本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
8、1942年,迪士尼公司影片《新精神》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收音机中正在讲解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性,并指导填报一种适用于年家庭收入在3000美元以下的纳税单。唐老鸭仔细聆听广播并填写了回执,最后横跨美国,将一张13美元的支票交到华盛顿。后民意测验显示,37%的纳税人在观看影片后第一次支付了联邦所得税。由此推知,这体现出( )
A.美国民众受到盘剥 B.国家干预和战争形势的需要
C.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D.影片关注了民众的精神危机
9、1963年中共中央设想组织专业公司,试办托拉斯,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国家经委于1964年6月拟出《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报告(草稿)》。之后我国创办12个托拉斯试点,收到一定成效。试办托拉斯( )
A.体现了对计划经济的否定 B.推动了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C.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是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10、古希腊人注重思想文明,音乐充满艺术情调,他们普遍认为音乐是有教养的标志;古罗马人尚武,喜好征伐,崇尚力量,在音乐方面往往以音量大、规模大为美。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B.罗马继承并发展希腊文化
C.罗马军事实力远胜希腊 D.音乐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
11、19世纪初,英国货币学派提出,要人为地赋予由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以贵金属货币的属性,将银行券与黄金绑定,即英格兰银行有多少储存的黄金,就发行多少银行券,以确保两者可以自由兑换,从而使得银行券能够以贵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进行流通。这反映出( )
A.英国金本位制的确立 B.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C.英国货币学派支持金本位制 D.世界金融中心发生转移
12、1980—1988年,美国军费由1552亿美元增加到3198亿美元,美国国防部利用这些经费,购置了一批尖端武器。在这种情况下,1987年戈尔巴乔夫到华盛顿签署《中导条约》,条件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千米至5500千米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据此分析,这一时期( )
A.苏联经济面临巨大的滑坡 B.美苏冷战局面进一步激化
C.国际格局已经进入新阶段 D.美国迎来经济高速发展期
13、中国古代的寰宇图将王朝直接控制的区域,尤其是“九州”,绘制在地图中间,且不成比例放大,同时将“夷”不成比例缩小,置于地图图幅四周。与“华”有密切交往的朝鲜、交趾等通常被绘制得也较大、较为详细,而那些几乎只是有所听闻的“夷”,如欧洲、非洲诸国,则通常被绘制得非常小、极为简略。这可以用于说明古代中国( )
A.地图的绘制技术较为先进 B.儒家思想得到传播
C.通过华夷观构建世界秩序 D.对外文化交流繁盛
14、708年,兵部尚书韦嗣立上疏建议从刺史、县令中提拔台、省京官,为此,唐朝发布敕令,“京官中有才干堪治人者,量与外官”,逐步形成“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惯例。这一做法( )
A.提升了官员从政素养 B.缩小了州县署官的职权
C.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 D.加强了中央三省的权力
15、宋代,农村向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原材料、劳动力等。城市手工业发展成为城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手工业除了满足本城居民的需要外,还向农村和其他地区输出手工业品和加工品。城乡之间的流通真正实现双向发展。由此可知,宋代( )
A.坊市的界限已经被打破 B.城市乡村经济融为一体
C.城市经济形态发生变化 D.农村经济结构趋于多元
16、忽必烈使用年号“中统”,下令推举优秀的儒家人士编修国史,设置国子监,使儒家文化教育成为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后来的元朝统治者还把《宋史》《辽史》《金史》同时列为正史。这些举措( )
A.标志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表明元朝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C.旨在建设一个大一统王朝国家 D.推动蒙古族势力的迅速崛起
17、据调查,印度莫达尔、普贾尔地和班各西尔三个村子举行了祭祀蛇神的仪式。仪式上,进餐是完全隔开的,有用金属碟子吃东西的人,也有用树叶和自己碟子吃东西的人。对这种现象理解最佳的是( )
A.印度始终有严重贫富分化 B.社会生活受种姓制度影响
C.佛教神权思想中等级严格 D.贵贱分明不利于形成国家
18、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繁荣,人的面貌多种多样,一个男人可以是君主、士兵、艺术家、商人、教士、散文家或者冒险家,妇女却很少扮演这些角色,往往是另外一些角色,如母亲、女儿、寡妇、圣女或巫婆,她们完全被淹没在这些身份中,并消除了想成为其他任何角色的愿望。材料主旨是( )
A.文学形式折射现实生活丰富 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泛滥
C.重男轻女思想没有真正改变 D.文艺复兴时期思想解放有限
19、二战后初期,日本对中东事务缺乏关注,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东战争中,更是恪守中立,两不相帮。但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日本大力加强对中东国家的国际援助,发展同中东国家的良好关系。日本的这一转变反映了( )
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世界多极化趋势显著加强
C.调整对外政策应对能源危机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0、北宋范仲淹及其后人通过购置田产以开展宗族救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义庄组织。对贫困的族人进行救济、对族人的婚嫁丧葬进行资助、支持和奖励族人读书进仕,同时祭祀祖宗、修缮坟墓等以凝聚宗族力量。范氏义庄成为当时及后世族田义庄发展的基本参照。由此可见,义庄( )
A.丰富了宗法制的内涵 B.发挥了社会整合功能
C.体现了政府救济职能 D.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
2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以及近代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宪法。这主要体现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意识形态差异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22、自20世纪70年代末颁布新中国第一部生态环境保护单项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之后,我国陆续颁布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以上事实说明,我国( )
A.借鉴了国外环境治理法律和法规
B.逐步深化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C.形成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D.逐渐深化了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23、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完善经济法治为龙头,拓展到各个社会关系领域,赢得了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同时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这些成就的取得( )
A.说明党开始认识到法治建设的价值
B.体现了我国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普及
C.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持续推进的保障
D.表明了法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补充
24、202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建立在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九部民事法律所确立的框架下,对原有法律条文进行吸收和精炼而成文的。据此可知民法典的出台( )
A.具有很强的实践连续性 B.注重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旨在维护政府的权威性 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215年,国王签署《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1628年,国会通过《权利请愿书》,限制国王的征税权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 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 1836年,威廉·洛维特领导成立“伦敦工人协会” 1836—1848年,宪章运动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 1884—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
材料二:1945年,成立了协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时的运行机制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由此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8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开始临时运行,其主要职能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而逐渐降低各国的关税。凭借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战后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主要西方国家GDP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1951—1959年 1960—1969年
法国 4.8 5.7
美国 3.3 4.2
日本 7.2 11.6
联邦德国 6.9 5.0
英国 2.6 3.0
意大利 5.5 6.6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影响近代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
(2)20世纪50-70年代初被称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这一现象。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乘坐军舰“羚羊号”停泊于大沽口,准备进京与总理衙门接洽并递交国书,逗留期间发现了大沽口拦沙江外的三艘丹麦商船(时值普丹战争爆发),李福斯立即指示军舰追赶并扣押了三艘商船。按照国际法一般原则,交战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缉拿敌国商船的,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代国际法都规定:不得在中立国领海行使这项权利。总理衙门大臣奕 以《万国公法》的相关条规为依据,照会李福斯“在中国洋面,扣留别国之船,乃显系夺国之权”,李福斯最初以扣留商船之地属于公海范围、自己无全权处理此事为由,拒绝解决此事,但都被奕 一一照例驳回,同时奕 要求“另请真正有权之员前来”处理此事,最终迫使李福斯承认“咎在我国”,释放商船并赔偿1500元银洋。
——摘自况落华《大沽口船舶事件:晚清外交运用国际法的成功个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沽口船舶事件最终得以妥善解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沽口船舶事件的影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西方哲学在近现代突出了理性的特殊重要性,极大地提升了理性的地位,把它视为是人的本质,而且还是人类描述和构建世界的本质所在。因此,理性从此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费希特曾指出:“人类尘世生活的目的即是用依照理性的自由,去把所有人类关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不断显露出来,人们开始对理性的绝对地位和权威发生了怀疑,由此形成了欧洲大陆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进入20世纪以后,海德格尔对理性主义继续发问,他曾批判以黑格尔为首的唯理性主义把存在这一概念讲得过于抽象、贫乏。
——摘编自李俊春《启蒙与反启蒙:人类理性的自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合理,阐述需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我对于政治底态度,一方面固然不以绝口不谈政治为然,一方面也不愿意和一班拿行政或做官弄钱当作政治的先生们谈政治……我们把国家,政治,法律,看做一种改良社会的工具,工具不好,只可改造他,不必将他抛弃不用。他们(胡适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反对马格斯底阶级战争说很激烈,他们反对劳动专政,拿德谟克拉西来反对劳动阶级底特权……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时代,德谟克拉西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有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利器。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在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摘编自陈独秀《谈政治》(1920.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指出五四前后陈独秀的阶级立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其《谈政治》一文的写作背景。
(2)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评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料的主旨信息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未体现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故A项错误;B.材料所述与社会保障体系无关,故B项错误;C.根据材料“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任重职大”可知汉朝初年,御史大夫不仅可以监察百官,也能辅佐丞相;根据材料“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更名大司空,改为金印紫缓,禄比丞相,地位有所提升,但实权却早自武帝时期便逐渐移于尚书,变为虚位;根据材料“掌……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四方水土功课”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只称司空,掌水土营建等事,与原御史大夫职权无甚关联。结合所学可知,御史大夫不断远离内朝决策中心,皇权集中,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C项正确;D.材料所述现象是加强皇权的需要,并非御史大夫和丞相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谓正也;中正,道之根也。”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大儒司马光对投壶有悖于古礼而娱乐化的趋势进行修改,根据封建礼节对投壶做了全面的总结,竭力达到教育的目的,还对投壶的名称和计分规则,以“礼”的眼光做了修改,故宋代的投壶活动被赋予一定的教化意义,体现出政治理念在社会领域的渗透,D项正确;在中国古代,社会成员身份并不平等,也不能体现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趋势,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政治理念在社会领域的渗透,未涉及道德教化,无法得出注重道德教化手段的革新,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了投壶规则的变化,不能得出国家文化体育政策开明,排除C项。故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对外贸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清代江南地区的官民不再以传统的奢华为时尚,转而迫求西方器物,这主要是由于此时期中西贸易发展,许多西洋货物酒入中国,这反映了中国受玛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故选C项;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故排除A项:此对期对外贸易政策井未发生变化,依然是闭关政策,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器物传人中国,而不是东学西渐,故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清末小说,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小说的发刊词多有启发国民思想、培育国民素质之意,即这些小说杂志的创办旨在促进国人思想启蒙,故选C项;文学革命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新文化运动还未开始,故排除A项;这些小说的发刊词没有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故排除B项;这些小说刊物不只登载故事性通俗小说,它们的创办不是为了丰富民众文化生活,故排除D项。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A.根据材料“当时舆论界大有”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可知,舆论方向开始转变,材料并未体现出社会主义思想得到广泛的群众认同,故A选项错误;B.根据题目意思可知,1918年以前谈论社会主义的文章较少,而在1918年至1922年之间,出现了大量谈论社会主义的刊物,这表明,舆论方向发生变化,新文化运动者们开始关注社会主义思想,故B选项正确;C.材料并未反映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故C选项错误;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时间不是这一时期,是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观点,故D选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边区政府采取的“随时随地可以上课”、“规定体育课“要按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军事体育技能的培训,例如野外侦察、通讯、放哨、坚壁清野等”可知,边区政府的教育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边区教育的情况,没有涉及扩大群众
基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教育适应了军事战争都需要,采取了适应抗张的教育措施,但材料没有体现这种教育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教育措施侧重适应军事需要,没有体现全面发展,排除C项。故选:D。
7、答案:B
解析: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帝国仍然具有军事封逮性的一面,因此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出现倒挂现象,社会发展呈现出畸形特征,故选项B正确。A项表述绝对,排除;题干没有涉及联邦制稳定与否的信息,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8、答案:B
解析:题千介绍了1942年迪土尼公司影片《新精神》中的一个场景,指导美国民众认同纳税的重要性并填报纳税单,唐老鸭认真执行,影片带动一部分人纳税。结合时间,结合特殊的动画片形式,再结合纳税结果,可以推知这与美国加强国家干预、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抗击法西斯有关,影片为美国政府在战争中起到了宣传引领的喉舌作用,故选B项。合理纳税不等同于对民众的盘剥,排除A项;题干仅涉及纳税,未提及政府在其他领域的措施,排除C项;题干不涉及民众精神世界,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1963年,中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共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进行了国民经济调整。为了配合调整任务,中共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刘少奇的主持下,国家开始试办托拉斯,“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D项符合题意。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1949年10月到1952年,B项错误;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序幕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项排除;试办托拉斯只是局部经济管理体制的调整,并没有否定计划经济,A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
材料着重对比古希腊、古罗马音乐的特征,与人文主义传播关系不大,A项排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虽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音乐的特征,而非军事实力,C项误读材料,排除。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法案》,标志着金本位制在英国的开始,而金本位制的实施是英国货币学派思想的一次重要胜利,排除A项,故选C项。材料没有强调世界经济联系加强,排除B项。D项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增加军备投入,而苏联减少军事部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面对国内经济全面滑坡的困局,苏联无力再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故选A项。材料中苏联削减军备,反映出美苏关系有所缓和,排除B项。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国际格局进入新阶段,排除C项。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
材料突出的是中国古代地图绘制渗透华夷观念,而非绘图技术的领先,A项排除;儒家重视华夷观,但材料并没有强调思想的传播,B项误读材料,排除;材料虽然涉及中外交流,但这并非材料主旨,D项排除。
14、答案:A
解析:唐朝对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做出了规定:中央台省官员需要有地方从政的经历。这完善了官员的选任机制,提升了官员从政素养,故选A项。材料突出的是中央台省官员需要有在州县任职的资历,没有说明州县署官的权力变化,排除B项;“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台省官员的选拔范围,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国家对台省官员任职的资历的规定,没有说明三省权力的变化,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宋代城市经济不再只是消费型的,它还向农村提供手工业品和加工品,兼具生产型的特点,这表明城市经济形态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中坊市界限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城乡间的经济关系,但无法由此得出融为一体,排除B项。农产品、手工业品、原材料、劳动力在宋代之前就存在,而且题干材料没有对比,无法得出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时空定位 元朝
第二步:解读材料信息 “使用年号‘中统’”“推举……儒家人士编修国史”“设置国子监”“把《宋史》《辽史》《金史》同时列为正史”等举措表明,在国家政权的建设过程中元朝统治者具有“天下一家”“华夷无别”的观念,这有利于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
第三步:剖析选项 A项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
B项 元朝建立之初实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 ×
C项 这些举措是元朝为了建立大一统国家而实行的 √
D项 元朝的建立标志着蒙古族势力已经崛起 ×
17、答案:B
解析:选择B: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印度村落中等级严格,这与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相关,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排除A:使用不同器具进餐既有财富不均因素,也很大程度受社会地位的影响,且“始终”表述太过绝对。排除C:印度佛教强调众生平等,C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中种姓制度应该涉及的是婆罗门教。排除D:印度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形成种姓制度,D项说法错误。
18、答案:D
解析:选择D: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男人角色形象要多于妇女,这背后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文艺复兴作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局限性,广大妇女的生活、职业等并没有因为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而产生多大改变。排除A:材料看不出文学形式的多样性,只是列举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排除B:人文主义指的是以人为世界的中心,重视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尊严等,但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局限性。排除C:材料确实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但这只是材料的表象。
19、答案:C
解析:选择C:材料反映了日本对中东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了巨大调整,这一转变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腾飞,对资源需求大增,而1973年的石油危机加剧了日本的能源危机,因此日本通过调整对外政策来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排除A: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排除B: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显著加强。排除D:改革开放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材料中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
20、答案:B
解析:选择B:材料中范仲淹及其后人建立义庄救济、资助族人,凝聚宗族力量,实现了对家族的保护,也达到服务社会、减轻国家负担的目的,体现了义庄发挥着社会整合功能。排除A: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逐渐瓦解。排除C:建立义庄是民间私人行为而非政府官方行为,并未体现政府救济职能。排除D:材料强调的是义庄整合社会的作用,而不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1、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由材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捷克宪法以及近代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宪法”可以看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融合了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历史经验,D项正确;A项结论由材料无从得出,排除;五四宪法之后多次进行了修改,其并非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排除。
22、答案:D
解析:生态环境保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而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引导经济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D项正确;仅由材料无法得出我国环境法的发展借鉴了国外环境治理法律和法规,排除A项;材料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法律、法规的制定来看,当时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排除C项。
23、答案:C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作用,根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赢得了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可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成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排除;B项错在“普及”,排除;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且材料没有强调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24、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根据材料“是建立在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侵权责任法等九部民事法律所确立的框架下……精炼而成文的”可知,民法典的出台具有很强的实践连续性,A项正确。
25、答案:答案:(1)因素:13世纪,英国确立“王在法下”的传统,在与国王的斗争中,议会权力逐渐扩大;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并不断完善,议会成为权力中心;19世纪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以及斗争,也推动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文官改革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英国政府提供了专业性人才,也有利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评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的调整等措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借助着二战后的国际经济组织的调节,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与新兴产业的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西方主要资本主要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具体表现为:战后20世纪50—70年代初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现象,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其中美国取得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经济和军事实力独占鳌头,德国和日本得益于战后民主改革,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得到快速发展。因而这一阶段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资本主义乃至世界保持了相对的和平;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分化加剧,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危机,1973年因石油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局面,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总之,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
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1215年,国王签署《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可知13世纪,英国确立“王在法下”的传统,在与国王的斗争中,议会权力逐渐扩大;根据材料“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可知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并不断完善,议会成为权力中心;根据材料“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可知19世纪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根据材料“1836—1848年,宪章运动;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可知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以及斗争,也推动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改革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英国政府提供了专业性人才,也有利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评析:根据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相关知识,从国家干预经济、科技革命、70年代出现“滞胀”等角度分析,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的调整等措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借助着二战后的国际经济组织的调节,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与新兴产业的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西方主要资本主要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为:战后50—70年代初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现象,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其中美国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经济和军事实力独占鳌头,德国和日本得益于战后民主改革,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得到快速发展。因而这一阶段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资本主义乃至世界保持了相对的和平;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分化加剧,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危机,至70年代出现“滞胀”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总之,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
26、答案:(1)原因:普鲁士公使违反国际法在先;奕 为代表的总理衙门坚定不妥协的外交态度;清政府对《万国公法》的成功运用;普鲁士忙于统一战争,无暇投入更多精力;英法俄等西方列强因未涉及自身利益未加干涉。
(2)影响: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偶发性,不能改变晚清外交屈辱被动的局面,不能根本改变近代中外双方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但该事件一定程度维护了国家主权;有利于国际法的引入和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提升国家主权意识;有利于促进中国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解析:(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64年的中国。由材料“按照国际法一般原则,交战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缉拿敌国商船的,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代国际法都规定:不得在中立国领海行使这项权利。“可得出普鲁士公使违反国际法在先;由材料“李福斯最初以扣留商船之地属于公海范围、自己无全权处理此事为由,拒绝解决此事,但都被奕诉——照例驳回”可得出奕诉为代表的总理衙门坚定不妥协的外交态度;结合所学可知,普鲁士忙于统一战争,无暇投入更多精力;英法俄等西方列强因未涉及自身利益未加干涉。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64年的中国。由材料“最终迫使李福斯承认‘咎在我国’,释放商船并赔偿1500元银洋。”及所学可知,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偶发性,不能改变晚清外交屈辱被动的局面,不能根本改变近代中外双方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但该事件一定程度维护了国家主权;由材料“总理衙门大臣奕诉以《万国公法》的相关条规为依据”可得出利于国际法的引入和在中国的传播;由材料“在中国洋面,扣留别国之船,乃显系夺国之权”可得出有利于提升国家主权意识;结合所学可得出有利于促进中国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7、答案:示例:
论题:以理性为基石的思想精神应与时俱进。
阐述:文艺复兴后,近代自然科学得到发展,推动了近代理性主义的崛起,而其思想基础则是经典力学所描述的世界文明的图景;理性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古代的理性主义,即希腊时期对理性主义的评判被视为判断人类道德伦理和人的权利的尺度;二是近代发生的启蒙的理性主义,强调人要有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也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主张,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三是德国古典哲学所呈现的理性主义,这一理性主义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理性主义推动了世界的发展,没有理性的高扬,我们无法想象欧洲是如何从封建专制、宗教盛行的社会进展到现代社会的,也没有更好的理论支撑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
总之,以理性为基石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哲学应当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也在丰富的过程中不断指导着世界的发展。
解析:本题是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材料“理性从此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人们开始对理性的绝对地位和权威发生了怀疑,由此形成了欧洲大陆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海德格尔对理性主义继续发问,他曾批判以黑格尔为首的唯理性主义把存在这一概念讲得过于抽象、贫乏”等信息可知论题可以概括为:以理性为基石的思想精神应与时俱进。据材料和所学与理性相关的知识进行阐述。有关理性的知识有希腊时期的理性主义、文艺复兴、近代自然科学、启蒙运动、德国古典哲学等,说明这些理性的事件与知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如希希腊时期对理性主义的评判被视为判断人类道德伦理和人的权利的尺度,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推动了近代理性主义的崛起发展,而其思想基础则是经典力学所描述的世界文明的图景。启蒙的理性主义,强调人要有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也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主张,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证明不用时期的理性有不同的内涵,理性思想不断地与时俱进,助推社会进步。
论证的过程,要求史论结合、语言通顺、逻辑较严明。最后进行总结,呼应论题。
28、答案:(1)变化: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逐步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写作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危机的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观点:陈独秀主张用无产阶级革命手段创建一个新型国家。评述: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者;他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回应了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等关于“不谈政治”的主张;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中国,为后来中国革命面貌的巨大变化奠定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