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提分集训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选择题专练100题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材料涉及“虎门销烟”浮雕,据所学可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B项正确;郑成功虽然也是民族英雄,但是虎门销烟与郑成功不相关,排除A项;左宗棠虽然是民族英雄,但是他反抗侵略的活动与他收复新疆相关,与虎门销烟无关,排除C项;邓世昌反侵略的活动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材料涉及虎门销烟,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干米的中国土地,C项正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均与“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 抢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 100 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不相符合,排除AB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编著者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及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D项正确;《资政新篇》是近代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没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排除A项;《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刊物,宣扬民主科学,没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排除B项;康有为通过《新学伪经考》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宣传变法的合理性,没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和思想的新风尚”、“向西方学习进程中的思想先导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声”可知,该思想由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提出,即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A项正确;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社会方案出自太平天国时期《天朝田亩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为了实现他的改良主张而提出的一个办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写的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2年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内容,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项正确;领土主权体现在割让香港岛,排除A项;司法主权体现在领事裁判权,排除C项;《南京条约》不涉及领海主权,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黄宗汉作为新赴任的两广总督,为了不卷入广州的是非中而极尽拖延之能事,这说明其缺乏责任意识,C项正确;材料现象表明清朝个别官员缺乏责任意识,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现象表明清朝个别官员缺乏责任意识,材料并未体现民心向背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现象表明清朝个别官员缺乏责任意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材料中《四洲志》介绍了英国议会(巴厘满)及王权受到议会的制约,由此可以判断该书对西方政治制度有所涉及,A项正确;《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并不是主要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只是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不涉及主张中国应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材料讲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是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据材料“东南洋各国沿革、大西洋欧罗巴各国沿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所编写的一部地理著作,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故材料 反映了部分知识分子对当时世界的认识,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众对西方的态度”,排除B项;甲午战后,戊戌变法的开展,中国向西方学习才真正进入制度层面,排除C项;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法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内的司法活动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材料中的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项正确;中国领土主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割让领土方面,材料不涉及领土主权的破坏,排除A项;《南京条约》中中国关税主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协定关税上,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我国关税主权的破坏,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领事裁判权,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而不是贸易主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晚清道光年间鸦片走私猖獗,大臣们纷纷上奏支持禁烟,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揭开了禁烟运动的序幕,A项正确;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推动戊戌变法,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推动颁布《资政新篇》,排除C项;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所以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D项正确;《资政新篇》只是太平天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并未实施,排除A项;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是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所建立的政权依然是封建性质的,所以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致力于通过“自强”“求富”挽救国家的颓势,为了求富,洋务派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没有外资,排除A项;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属于洋务企业,并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项;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为民用工业,官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等,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提及的两位人物“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元舰管带林永升”可知,邓世昌和林永升均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显示了民族气节,D项正确;邓世昌和林永升均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材料描述的是台湾的割让,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C项正确;《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都是在19世纪中期签订的,而且和割让台湾无关,排除AB项;《辛丑条约》是在20世纪初签订的,也和割让台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以来(中国)。据图示“大东沟、威海卫……”,以及图示左下角的信息可知是清朝与日本之间的甲午中日战争,C项正确;图示体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并不是鸦片战争,也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且两次鸦片战争都在中国沿海地带,与图示不符,排除A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要是在中国陆上作战,并没有大规模海战,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时间和人物等信息可知,该运动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A项正确;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有诱导作用,不能说直接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排除B项;清政府预备立宪发生于20世纪初,排除C项;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改变清朝封建统治的是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1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可知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经济要求,不是政治方面,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财富平均,不是思想自由,排除C项;据材料“《天朝田亩制度》”以及“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可知,涉及的是农民经济方面的要求,生存生活问题,不是民族独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史(中国)。据图示信息可知将西方先进技术嫁接到中国封建制度之上,体现的是“中体西用”思想,所以改事件应是洋务运动,B项正确;戊戌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清末新政并不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还包括西方的教育、军事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辛亥革命学习的也是西方的政治制度,与题干所体现的“中体西用”的思想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沿江沿海各口岸,炮台林列,巩固坚牢,北洋所练水师,直与泰西无异……而又设机器局以制上枪械,设武备学堂以习练戎机,十余年来,旧观顿改,以此言守,尚何虑敌焰之嚣张乎?”可知,1894年国内民众认为沿江沿海各口岸都设置炮台,通过北洋水师、武备学堂练水师,十来年来,我国旧有观念都被改造,这反映了这时期我国国内舆论对中日战争充满必胜信念,C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国内民众对国际国内形势估计乐观,而不是一无所知,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人们基于洋务运动获得的成就,对国际国内形势乐观,而不是强调洋务新政未能保障国家安全,并且洋务新政没能保障国家安全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排除B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材料“自军兴(太平天国运动)以来,各省丁漕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军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臣之权日重”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没有财政权,但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地方督抚截留税款充作军饷,导致地方财政支配权日益扩大,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地方政权督、抚体制并未变化,排除A项;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是以农业赋税收入为主,但材料没有涉及财政收入的来源,不能得出财政收入结构在不断调整,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财政支配权日益扩大,清政府财政收入状况是否日趋恶化,材料依据不足,排除C项。故选D项。
2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1901年,在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正确;据所学,《辛丑条约》里没有割地的条款,排除A项;据所学,鸦片贸易开始合法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排除B项;据所学,《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标志着列强开始打开中国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
2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891年(中国)。据材料“宣扬变法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然而草堂却悬挂孔子画像”,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又运用儒家思想,以便减少变法的阻力,说明其特点是托古改制,C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特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托古改制,并不是尊孔复古,排除B项;材料学习西方的同时,又利用本国儒家思想,并不是全盘西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9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在行刑之时,围观的百姓几乎个个都在拍手称快,还有人向刽子手扔赏钱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畅快与喜悦。”可知,民众对于维新变法运动并不理解,表明当时民众的思想启蒙需要加强,A项正确;“戊戌变法损害了大众权益”表述错误,戊戌变法损害了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戊戌变法推动新思想传播的信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清政府统治基础得到强化”表述错误,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排除D项。故选A项。
2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中国)。根据材料“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窘相”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C项正确;义和团主要是反对列强侵略,没有进攻北京,排除A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时间不符,排除B项;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后,慈禧太后不曾逃出北京城,排除D项。故选C项。
2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这体现了清政府已经沦为了洋人的朝廷,C项正确;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是《天津条约》内容,不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A项;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在北京设立“使馆界”,都只能体现出列强强化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不能说明清政府是列强的统治工具,排除B、D项。故选C项。
2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国内160多个城市相继出现了‘拒约会’‘争约处’‘抵制美货公所’等团体”可知,当时国内出现了许多抵制美货的团体,体现了国人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项正确;19世纪60年代末,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排除A项;“政府主动抵抗欧洲侵略”与史实不符,此时的清王朝早已经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工具,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
2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7年(中国)。根据材料“窥察我民之嗜好是实业侵略之侦探也,内外转运浸至偏僻是实业侵略之向导也”可知,作者认为他国经济上的强大并不是最大的威胁,而国人不知其然、任人宰割的态度才是一切的祸根,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倡导国民实业救国,C项正确;材料作者看到了西方经济侵略,也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不满,但是并没有体现出强烈批判,且这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能够反映出当时国内商人小贩唯利是图没有国家安全意识的现象,但这不是发表该文的主要意图,排除B项;《南洋官报》是当时清政府创办的官方报刊,不可能直接批判政府自身的软弱,排除D项。故选C项。
2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9年(中国)。根据材料“使国家或为人民之国家”顺应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即国家是全民族人民的国家,因而蕴含了朴素的民族主义思想,C项正确;虽然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具有抵御外侮的动员性,但并非此时所宣扬的目的,此时是为了实行民主宪政,排除A项;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民主政治,并非维新派融合了革命派的民主思想,排除B项;梁启超属于维新派,其思想是为了打破专制统治,而不是推翻清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
2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中国。材料“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指的是从当时社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政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本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戊戌变法缺乏成功的社会环境,C项正确;“没有坚强的组织领导”是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排除A项;“措施过于细密且进程过于激进”也是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到袁世凯告密,排除D项。故选C项。
30.D
【详解】从材料可知,废除科举制由遭到抵抗再到无人反抗,体现出学子们已经对清政府已经失望,不再寄希望于科举考试走上仕途,说明政府统治基础严重动摇,D项正确;中华民族的抵抗意识仍然存在,并没有消失,排除A项;之前遭到反抗时就已经体现了科举制受到挑战,因此变化后的主旨并不是体现遭到挑战,排除B项;C项是《辛丑条约》本身的影响,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31.D
【详解】根据材料信物拓片上的“庚子”“保清灭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保清灭洋”,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虽然失败,但义和团运动对外来侵略的抵抗客观上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核心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直接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的保守势力,盲目排外,不能推动近代化,排除C项。故选D项。
3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清政府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而抽调湖北新军,使得湖北地区兵力空虚,故而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因此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而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排除B项;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并不会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没有结束军阀割据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3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时期。根据漫画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出现了自由的钟声,但抬钟的人依然是旧式服饰,说明辛亥革命后新旧势力并存,B项正确;根据漫画内容不能体现是上海民众,排除A项;“深入人心”无法体现,且当时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新旧并存,而不是中西合璧,排除D项。故选B项。
3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结合所学可知,提出“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的是孙中山,D项正确;陈独秀主张民主与科学,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梁启超和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而孙中山是革命派的代表,排除BC项。故选D项。
3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2年后的(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也随之出现了种种新气象。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的除旧布新、移风易俗,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A项;“解决了”说法绝对,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排除B项;辛亥革命也并未消除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排除C项。故选D项。
3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以后(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婚姻习俗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社会风俗的变化,没有提到交通通讯新变化,排除B项;休闲生活方式新变化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37.D
【详解】据题意可知,清朝设立商部,修订商律,都是意在追随世界潮流,发展商业经济,这就从国家层面突破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的束缚,D项正确;1903年还是清王朝时期,清王朝本身就是封建主义的代表,因此并没有冲破封建主义的藩篱,排除A项;清末中国并没有摆脱外国资本的控制,排除B项;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就已经宣告破产,排除C项。故选D项。
3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中国)。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B项正确;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而不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A项;1946年11至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不过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排除C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D项。故选B项。
39.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均颁布于南京,因此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4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及老农的反映来看,当时处于辛亥革命后,老农的反映说明辛亥革命革命缺乏群众基础,思想解放对农村影响有限,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非老农惧怕日本人,排除A项;材料与袁世凯的专制统治无关,排除C项;从老农的反映来看,思想解放对农村影响有限,非对戴季陶的调侃,排除D项。故选B项。
4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在于民智未开”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B项正确;洋务运动早于辛亥革命,排除A项;北伐战争是政治运动,与启民智无关,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是政治运动,与启民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材料“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使人民购买国货的热情高涨”可知,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有利于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发展中国自己的民族经济,D项正确;进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新气象的已经出现,时间不符,排除A项;19世纪后期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时间不符,排除B项;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3.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初(中国)。“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说明辛亥革命后表面是共和政体,但实际上中国仍然受到专制残余的影响,原因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项正确;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政治方面,而不是思想方面,排除C项;D项强调的是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7至1918年的中华民国。根据题干“ 1917—1918年中华民国军阀势力分布图”及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民国军阀混战割据阶段,国家处于分裂动乱状态,A项正确;军阀混战阶段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国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选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此时的中国是军阀混战割据状态,并未形成和平稳定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4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民初(中国)。材料表明,民国初年1912—1921年相比清末1903—1908年,注册公司几乎比辛亥革命前增加了一倍,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出现高潮,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的企业是否为宣督商办企业,无法判晰,排除A项;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的政治状况日趋恶化,但资本主义经济却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C项“同步发展”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资产阶级的社会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4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据本题材料“在全国多数民众看来”“只要不滋扰人民,便与他们无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民众对革命持冷漠态度,这主要是因为革命派未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导致民众政治意识不强,对民主共和缺乏认识,A项正确;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是造成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辛亥革命的领导核心是否强大,排除C项;材料中人们的态度并非是因为难以适应社会习俗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
4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一战期间(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时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项正确;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因素,排除AB项;当时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并不高,排除C项。故选D项。
4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以此反对封建专制、唤醒民众来挽救民族危机,所以材料中的“灵丹”指的是民主与科学,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君主立宪制是维新变法时期资产维新派的政治追求,属于制度层面,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对西方的学习已经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排除A项;三民主义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的革命纲领,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后期才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并非运动初期的“灵丹”,D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4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和1913年数量相比,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非停滞不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近代民族工业布局情况,无法得出分布在沿海地区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没有涉及经济结构体系,无法得出轻重比例失调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5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17年(中国)。据材料“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可知中国通过“以工代战”的形式参战,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D项正确;中国的参战并没有完全收回山东主权,排除A项;“参战是决定因素”,表述夸大,排除B项;当时中国的参战,对于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较大的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
5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可知,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真正彻底的革命力量所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它”是指五四运动,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不属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
5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巴黎和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签的是对德合约,A项正确;中国的缺席没有影响西方列强的决策,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
5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中的内容是无产阶级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可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纲领,A项正确;根据所学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与材料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不符,排除B项;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是资产阶级召开的大会不会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排除C项;国民革命军北伐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该时期不可能有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排除D项。故选A项。
5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进行的,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5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材料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这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中国早期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未涉及经济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5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地图中信息北伐军进军路线、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广州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5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图一是反映的信息是五四运动,图二是反映的信息是开国大典,图三是反映的信息是1984年国庆35周的群众游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发生于北京,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5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从题干“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可知,此次“联合”是指国共第一次合作。结合所学可知,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动下,1924年—1927年,中国大地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民运动,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成为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 B 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中国同盟会的入会誓词,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期的历史事件,不符题意,排除A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提出的抗日口号,题干涉及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口号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材料涉及第一次国共第一次合作,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时间“1926年9月”和“1927年春”可知,此时中国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据材料“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可知,国民大革命取得了重大成果,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侵华开始于193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护国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915年,与材料事件不符,排除B项;护法运动的时间是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24年的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共同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因此A项正确;黄埔军校是军事学校,不能得出近代教育飞速发展,排除B项;1924年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创办黄埔军校,而不能体现国民党军队发展壮大,排除D项。故选A项。
6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D项正确;南昌起义温泉度假以城市为中心,排除A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是在井冈山道路开辟后,不是标志,排除B项;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
6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193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92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总支出逐渐增加,说明经济发展困难渐增,D项正确;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建设投入逐渐减少,排除A项;政府建设投入减少,说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还未积极发展工业,排除B项;材料强调军务和债务支出,并未涉及官僚资本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6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国。材料是对国民党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描述,该地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部,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位于湖北,排除A项;②位于江西省的东北,排除B项;④位于广东省,排除D项。故选C项。
6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927年的南昌。根据材料“军旗升起的地方”及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D项正确;南京曾经是国民党政权的政治中心,排除A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排除B项;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
6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8月7日(湖北汉口)。据本题材料“某次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着重批评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首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及其他错误”“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八七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C项正确;八七会议的召开地点在湖北汉口,不在江西瑞金,排除A项;贵州遵义召开的是遵义会议,排除B项;陕北洛川召开的是洛川会议,排除D项。故选C项。
6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C项正确;中共一大的时间是1921年,与红军成立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八七会议在1927年召开,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B项;中共七大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排除D项。故选C项。
6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在甘肃会宁,材料中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在甘肃,①位于江西,排除A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在甘肃,②位于贵州,排除B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在甘肃,④在陕西,排除D项。故选C项。
6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中国)。根据材料“1938年上海《大美画报》刊出的《西行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描绘的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红军过草地”的历史场景,据此可以推知,这发生在1934年至1936年红军长征期间,D项正确;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A项;秋收起义开始攻打长沙,后向井冈山进军,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B项;井冈山根据地的生活,与草地、泸定桥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9.B
【详解】根据材料“军阀重开战”可得出②军阀混战带来灾难,根据材料“分田分地真忙”可得出④打土豪分田地,①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秋,与材料所述的“1929年秋”时间不符,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是在1931年,与材料所述的“1929年秋”时间不符,综上,诗词包含的历史信息有②④,B项正确;诗词包含的历史信息不包括①③,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
70.C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请农民吃饭并送被子,让他们了解党的真意……提出中国革命的中心须放在农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20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对农民的调查和工作有利于获得农民的支持,这促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丰富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有利于中共党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促进革命运动的发展,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材料所述20世纪30年代初全面抗战还未开始,因此材料所述措施不是为调动农民积极性进行抗日战争,排除B项;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是在20世纪4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C项。
7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31年的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将军率部奋勇抗击日军,该款香烟广告号召人们学习马占山将军的爱国情怀,支持抵御外辱。九一八事变是我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故A项正确;全面抗战始于七七事变,排除B项;1931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排除C项;1937年9月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
7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AB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7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为躲避战乱和保护民族工业,东部沿海工矿企业向西部迁移,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民族工业主要产生在沿海地区,故出现东西部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而材料中的工业分布出现在全民族抗战时期,排除ABC项。故选D项。
7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的中国。材料表明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后,野蛮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掠煤达1400多万吨,6万多名矿工被摧残致死,可知这些事实都是这是日本侵华罪行的铁证,A项正确;日本侵华以经济掠夺为主,政治掠夺为辅,在材料中只涉及经济,排除B项;日本侵华由局部发展为全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大同地区成为日本侵华的唯一能源基地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7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37年的延安。根据材料“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路线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红军长征基本胜利,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根据材料“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可得出,此时局部抗战已经开始,但全面抗战还没有到来。所以,当时中共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摆脱追剿,东渡黄河抗击日军,B项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上解决了军事、组织上的“左”倾错误,排除A项;1940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发动了百团大战,组织八路军进行大规模反击,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排除C项;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D项。故选B项。
7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民族凝聚力空前强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华从局部转为全面,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农民、工人、革命知识分子、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最能佐证材料内容的史实,B项正确;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正式确定全面抗战路线,指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条路线的实质,就是使中国人民觉醒起来团结起来,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与材料时空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南地区,都有着反抗日本侵略的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B项正确;图示不仅仅体现的是东北,还有华北和西南地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我国不同地区的人民进行的抗战行动,不能得出正面战场的抗战信息,排除C项;图示不仅仅只有少数民族,还有其他民族,排除D项。故选B项。
7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日本,中国)。根据所学知识,“以华制华”方针指外国侵略者利用中国人来制服 中国 人的政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内涵是日本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A项正确;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经济掠夺、在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对陪都重庆进行无差别轰炸均是日本的侵略政策,不符合“以华制华”方针,排除BCD项。故选A项。
7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持久战》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并从全国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地论述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从而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因此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著作是《论持久战》,D项正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法、方针和政策,主张在处理敌我矛盾时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要用民主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论联合政府》完整地阐述了党的三大作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新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加快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0—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1910—1949年近代中国出版期刊创刊年代分布图。”可知,近代以来,民族危机加深,在1930——1939年,中国出版期刊品种数最多,说明此时抗日救国思潮的发展与推动,促使报刊业发展迅速,C项正确;中国的报业萌芽早于西方,中国在公元8世纪的唐代就产生了邸报,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是否是国共两党日益重视报刊业发展,排除B项;1940——1949年,受国内局势的影响,中国报刊业仍然发展良好,而非急速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
8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C项属于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具体表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未涉及全民族抗战,排除D项。故选A项。
8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结合“筑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可知,《延安颂》反映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C项正确;国民革命是在抗战之前,土地革命是国内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工作之一,排除AB项;解放战争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排除D项。故选D项。
8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41年陕甘宁边区。1941年陕甘宁边区实行“三三制”原则,使一些开明绅士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有利于团结各爱国阶层抗日,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B项正确。抗战反攻阶段是1943年到1945年,排除A项;大生产运动是为克服根据地经济困难,发展生产的运动,和“三三制”原则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三三制”原则的实行不会弱化中共对根据地政权的领导,排除D项。故选B项。
84.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2年(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D项正确;据所学,1943年2月,入侵苏联的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失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A项;据所学,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发生在《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之前,排除B项;据所学,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是,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排除C项。故选D项。
8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所给时间和地点“1937年10月”和“华北”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电报应针对的是太原会战,A项正确;武汉会战开始的时间为193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淞沪会战的持续时间是937年8月13日至1937年11月12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长沙会战开始的时间是193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华北交通线”“105个团”等信息,可判断这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的作战——百团大战,B项正确;抗日联军是在东北作战,排除A项;新四军主要在南方作战,排除C项;中国远征军主要在缅甸等地作战,排除D项。故选B项。
8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据表格信息可知,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等人都认为中国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是直接表明了中国在战争中的重要性,A项正确;二战胜利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排除B项;表格强调的是中国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排除CD项。故选A项。
8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全面抗战开始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迁徙到西南方的昆明,建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抗战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B项正确;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建立,不能说明文化中心发生转移,排除A项;联系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壮举有利于抗战胜利,C项不是最主要作用,排除C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不是军事学校,无法汇聚全国各地的军事人才,排除D项。故选B项。
8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45年4月(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正确;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在延安,排除A项;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排除B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
9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前后(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在抗战前“在国际上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后来成为“公认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这说明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在抗战前后,国际地位的变化,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在抗战前后,国际地位的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9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中国)。根据材料“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共认为当前的任务是保证和平,实现民主和统一,C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共认为当前的任务是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排除A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时,最大的任务是消灭日本帝国主义,排除B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与美英不是盟邦,排除D项。故选C项。
9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中国)。通过对比表格中国民党、共产党的各项数据可知,内战爆发初期,国民党优势明显,从反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严峻性,A项正确;表格只有1946年7月共产党控制地区的面积数据,没有此前数据对比,无法得出“根据地面积的缩小”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双方实力对比,无法知晓国民党内战准备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国共双方实力前后的对比数据,不能得出“差距的缩小”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9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到1947年2月......国民政府在全国各大战场在战略上逐渐处于被动地位,......将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可知,蒋介石对解放区的战略已由战争初期的全面进攻调整为重点进攻,这也就意味着其全面进攻的失败,D项正确;人民武装力量已占明显优势是在辽沈战役后,排除A项;解放战争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的标志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B项;解放区的战场压力有所减小是由内线作战跳到外线作战,其标志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C项。故选D项。
9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C项正确;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时,华东野战军组织孟良崮战役,解放军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排除A项;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排除B项;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9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失去了民心,在种种压迫下,人民对国民党的抗议声越来越高,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早日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一个新的中国。因此张学良评价到“国民党在大陆上只是把大陆当作一个征服地,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心向背,非内斗、腐败及经济崩溃,排除ACD项。故选B项。
9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这与渡江战役的史实吻合,A项正确;据所学,平津战役在华北地区进行,基本解放华北全境,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进行,没有渡江作战,排除C项;据所学,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地点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故有“城市工作会议”的说法,A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是指新中国成立,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是在渡江战役以后,七届二中全会是在1949年3月份,二者时间不符,排除C项;开始筹备新中国是党中央迁到北平以后,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
9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1949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包括用小推车向前线运送粮食,淮海战役的胜利,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显示了人民伟力,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我军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保障,与战术、军纪、武器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99.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47年,党在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分土地给农民,提高了广大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适应了解放战争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并未揭露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排除A项;据所学,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排除B项;据所学,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00.C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提分集训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选择题专练100题
1.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权益方面,涌现出众多民族英雄。与下图场景有关的是( )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 抢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 100 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近代中国有一本书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编著者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是( )
A.《资政新篇》 B.《新青年》 C.《新学伪经考》 D.《海国图志》
4.论及近代某一思想,有学者指出:“这是近代中国最具远见卓识的救国思想之一,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的新风尚,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中的思想先导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声。”这一思想指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C.托古改制 D.三民主义
5.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由双方协定。这破坏了中国的( )
A.领土主权 B.关税主权 C.司法主权 D.领海主权
6.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一直控制着广州城。新赴任的两广总督黄宗汉为了不卷入广州的是非中,一路极尽拖延之能事,走了四个月才到达广东境内。材料现象表明( )
A.西方列强操纵了中国的内政 B.清政府已失去民心
C.清朝个别官员缺乏责任意识 D.中央权威受到削弱
7.1839年,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中介绍:“(英吉利)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厘满(议会)衙门公议乃行。…大事则三年始一会议,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可见该书( )
A.对西方政治体制有所涉及 B.主要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C.主张中国应实行君主立宪制 D.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8.如图所示是《海国图志》的部分目录,这反映了( )
A.部分知识分子对当时世界的认识 B.民众都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C.向西方学习已经进入制度层面 D.魏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9.《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破坏了中国的( )
A.领土主权 B.司法主权 C.关税主权 D.贸易主权
10.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
A.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 B.洪秀全——推动戊戌变法
C.康有为——颁布《资政新篇》 D.李鸿章——编成《海国图志》
11.有学者认为,同为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 )
A.颁布了《资政新篇》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
C.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D.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12.洋务派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企业属于( )
A.中外合资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 D.官办的军事工业
13.“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敌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元舰管带林永升率部英勇奋战,最终与舰同沉。”与此相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4.19世纪末,清廷在战败后不顾朝臣与民众反对,以“台湾虽重,比之京师则台轻”为由割让台湾。与这一史实相关的近代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发动了数次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下图为某次战争形势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战争(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19世纪60年代为应对内忧外患的危机,清朝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这场运动( )
A.是早期中国现代化的尝试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推动清政府预备立宪 D.改变了清朝封建统治
17.太平天国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主张是( )
A.政治平等 B.财富平均 C.思想自由 D.民族独立
18.观察下图,你认为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19.1894年7月11日的《申报》刊文:“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沿江沿海各口岸,炮台林列,巩固坚牢,北洋所练水师,直与泰西无异……而又设机器局以制上枪械,设武备学堂以习练戎机,十余年来,旧观顿改,以此言守,尚何虑敌焰之嚣张乎?”作为个案,这反映了( )
A.民众对国际国内形势一无所知 B.洋务新政未能保障国家安全
C.舆论对中日战争充满必胜信念 D.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0.曾国藩说:“自军兴(太平天国运动)以来,各省丁漕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军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臣之权日重。”据此可知,清政府( )
A.地方政权机构发生变异 B.财政收入结构在不断调整
C.财政收入状况趋向恶化 D.地方财政支配权日益扩大
21.有学者将八国联军侵华形象的说成是20世纪初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的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后果是( )
A.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B.鸦片贸易开始合法化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22.1891年,维新派学者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宣扬变法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然而草堂却悬挂孔子画像,对联书“行仁义事,读圣贤书”。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是( )
A.中体西用 B.尊孔复古 C.托古改制 D.全盘西化
23.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慈禧以谋反的罪名斩首于菜市口。在行刑之时,围观的百姓几乎个个都在拍手称快,还有人向刽子手扔赏钱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畅快与喜悦。由此可见( )
A.民众的思想启蒙尚需加强 B.戊戌变法损害了大众权益
C.戊戌变法推动新思想传播 D.清政府统治基础得到强化
24.下图为连环画《慈禧出逃》中的插页,描绘了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窘相。当时慈禧出逃是由于( )
A.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 B.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C.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 D.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
25.《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
C.禁止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D.在北京设立“使馆界”
26.1905年,天津《大公报》发表的文章指出:“自抵制美约之问题出现以来,民气之发达光芒万丈,亘耀全球。”据不完全统计,国内160多个城市相继出现了“拒约会”“争约处”“抵制美货公所”等团体。这反映出当时( )
A.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 B.政府主动抵抗欧洲侵略
C.国人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7.《南洋官报》于1907年发表的《论吾国商民宜知外人实业之侵略》一文指出,“一切瑰奇绚丽之品物名皆冠以东西洋者无非实业侵略之军队也”,“窥察我民之嗜好是实业侵略之侦探也,内外转运浸至偏僻是实业侵略之向导也,烟间茶肆、零星小贸与夫街市设摊,罗列求售,是实业侵略之支队也”。《南洋官报》发表该文意在
A.强烈批判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揭露本国商人小贩唯利是图
C.宣扬国民实业救国的思想潮流 D.批判政府软弱无法抵制侵略
28.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第--次提出了“中国魂”主张:“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使国家或为人民之国家,则制造国魂之机器也。”这一主张( )
A.旨在启迪广大民众抵御外侮 B.融合了革命派的民主主张
C.蕴含了朴素的民族主义思想 D.意在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29.有学者强调:要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如果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该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没有坚强的组织领导 B.措施过于细密且进程过于激进
C.缺乏成功的社会环境 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
30.1898年,梁启超等百余人联合上书,请废除八股取士。当时会试举人闻之此举,如不共戴天之仇,拟殴打上书人。《辛丑条约》规定停止科举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京师几个省都会,通洋文能翻译的人身价倍增,“昔之想望科举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这一变化体现了( )
A.民族抵抗意识彻底丧失 B.科举制度受到严重挑战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政府统治基础严重动摇
31.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团体用于联络、传递消息的信物拓片。该团体的抗争
A.以维护清廷的统治为核心目标 B.是迫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自发抵抗
C.极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客观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32.孙中山在评价四川保路运动时指出,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革命或许要推迟一年半载的。可见,孙中山认为四川保路运动( )
A.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 B.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
33.下图所示为纪念辛亥革命的漫画《自由》。该漫画反映出( )
A.上海民众支持南京临时政府 B.辛亥革命后新旧势力并存
C.辛亥革命使民权观念深入人心 D.中西合璧成为习俗变迁的特征
34.1905年,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者是( )
A.陈独秀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孙中山
35.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同时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这些措施( )
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B.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C.消除了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 D.使中国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
36.民国以后,“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变化体现了( )
A.婚姻自主意识增强 B.交通通讯新变化
C.休闲生活方式新变化 D.自由平等新风尚
37.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并以“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为由,修订商律。这一措施( )
A.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B.摆脱了外国资本的控制
C.促进了洋务企业的壮大 D.突破了重农抑商的束缚
3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每座城市都见证着自身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以下图片所示文件均颁布于同一城市,该城市是( )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广州
40.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41.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国之所以不昌也,在于民智未开。”为此,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一场开启民智的运动。该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北伐战争 D.国民大革命
42.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使人民购买国货的热情高涨。这有力地推动了( )
A.社会生活新气象的出现 B.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3.陈独秀说,“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没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C.未动摇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尚未广泛传播
44.下图是 1917—1918年中华民国军阀势力分布图。由图可知此时期国内政治的特点是( )
A.分裂割据 B.中央集权 C.经济繁荣 D.和平稳定
45.清末民初, 我国注册公司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这一变化说明( )
时期 注册公司数 注册部门 平均每年增加数
1903-1908年 265家 清廷商部 44家
1912-1921年 794家 北京市政府农工商部 80家
A.民国政府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
C.民国初年政治经济同步发展 D.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广泛
46.辛亥革命后,在全国多数民众看来,都督与总督,民主与君主,只要不滋扰人民,便与他们无关。这反映出( )
A.民众缺乏对民主共和的认识 B.封建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C.辛亥革命领导核心不够强大 D.人们难以适应社会习俗变革
47.一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短暂的春天”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资产阶级地位较高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48.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但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盆凉水。材料中“灵丹”的内涵是指( )
A.君主立宪制 B.三民主义 C.民主与科学 D.马克思主义
49.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1913年和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统计图”,这组图反映了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停滞不前 B.发展迅速 C.分布在沿海地区 D.轻重比例失调
50.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这说明了中国( )
A.通过参战完全收回了山东主权 B.参战是协约国胜利的决定因素
C.国际地位已获得了空前的提高 D.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51.“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国民革命
52.亲历其事并起到了关键作用的青年外交家顾维钧对巴黎和会的回忆如下:
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 即便不是为之震动的话。
顾维钧提及的“中国的缺席”, 其结果是( )
A.拒签对德和约 B.影响了西方列强的决策
C.拒签对日和约 D.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53.“(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上述内容出自于( )
A.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 B.中共“二大”最低纲领
C.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D.国民革命军北伐誓词
5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进行的。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
A.1919年 B.1921年 C.1924年 D.1927年
55.1919年,中国无产阶级的规模已达到200多万人,这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 )
A.阶级基础 B.思想基础 C.组织基础 D.经济基础
56.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重大作用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制度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57.下图是近现代中国某一城市的若干历史记忆。该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西安 D.深圳
58.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土地革命,分田地
59.“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这则新闻报道反映了( )
A.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B.护国运动促使袁世凯倒台
C.护法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D.国民大革命取得重大成果
60.1924年,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创办黄埔军校,以培养优秀军政人才,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并参与了办校的各项工作。上述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
A.国共两党的友好合作 B.近代教育的飞速发展
C.孙中山背弃三民主义 D.国民党军队不断壮大
61.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标志是( )
A.周恩来等人领导南昌起义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
C.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62.如表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部分年份的财政开支,据此可知,当时( )
南京国民政府财政开支主要项目所占比例表(部分)
时间 总支出 军务 债务 建设
1928 4.9亿元 49.70% 33.30% 0.60%
1929 6.2亿元 42.90% 33.40% 0.40%
1930 7.12亿元 43.80% 39% 0.20%
A.建设投入逐渐增加 B.政府积极发展工业
C.官僚资本巧取豪夺 D.经济发展困难渐增
63.1928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回顾总结道:“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反动军队,至少有八九个团,多的时候到过十八个团。然而我们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了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原因就在于边界党的政策是正确的。”文章中提到的“割据地区”位于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64.如图所示文字是江泽民的题词。该题词中的“地方”应该是( )
A.南京 B.上海 C.瑞金 D.南昌
65.某次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着重批评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首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及其他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方针,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党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这次会议发生在( )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湖北汉口 D.陕北洛川
66.这是中共中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的一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67.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位于如图中(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68.下列画稿出自1938年上海《大美画报》刊出的《西行漫画》。依据图片内容,这组画稿描绘的是( )
泸定桥 草地夜宿
A.南昌起义的艰苦斗争 B.秋收起义的行军路线
C.井冈山根据地的生活 D.红军长征的具体经历
69.1929年秋,毛泽东在转战中写下《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这自诗词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
①秋收起义②军阀混战带来灾难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④打土豪分田地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70.20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对赣南闽西等地农村进行调查。面对“农民只谈点家常事,脸上没有笑容,也不多讲”,毛泽东请农民吃饭并送被子,让他们了解党的真意。毛泽东对调查内容采用阶级分析方法,并提出中国革命的中心须放在农村。这些做法( )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调动农民阶级抗战积极性
C.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71.下图是1931年生产的一款香烟的广告。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局部抗战开始 B.全面抗战爆发 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国共两党合作实现
72.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处应填写( )
时间:1937年7月7日 事件: 影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73.近代中国工业布局的演变曾经出现新式工业向西部扩散,西北和西南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一时期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全民族抗战时期
74.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后。野蛮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被剥削残害至死的矿工尸体堆放的坑道,被人们称为“万人坑”。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8年中,掠煤达1400多万吨,6万多名矿工被摧残致死。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这是日本侵华罪行的铁证 B.日本侵华以经济掠夺为主,政治掠夺为辅
C.日本侵华由局部发展为全面 D.大同地区成为日本侵华的唯一能源基地
75.据如图分析,当时中共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
A.解决军事、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B.摆脱追剿,东渡黄河抗击日军
C.组织大规模反击,灭日军气焰 D.转战陕北,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76.“面临着亡国灭种还是继绝兴灭的抉择,近代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民族凝聚力取代离心力成为主流的局面。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民族凝聚力空前强大”。最能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
A.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D.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达成
77.历史小组举办专题展览搜集到以下照片。若为该专题展览命名,正确的是( )
A.东北人民的抗战 B.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
C.正面战场的抗战 D.少数民族同胞的抗战
78.日本侵略者在全面侵华暴行中实行的“以华制华”方针的内涵是( )
A.在其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B.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经济掠夺
C.在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
D.对陪都重庆进行无差别轰炸
79.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内部流行“中国必亡论”“中国速胜论”,少数共产党人对战争的长期性、艰苦性也缺乏精神准备。为此,毛泽东发表了(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联合政府》
C.《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D.《论持久战》
80.历史图表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是1910—1949年近代中国出版期刊创刊年代分布图。下列对下图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北洋军阀时期报刊业开始萌芽 B.国共两党日益重视报刊业发展
C.抗日救国思潮促进报刊业发展 D.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业急速衰落
81.纵观整个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付出了巨大牺牲,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 )
A.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C.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D.唤醒了全民族的抗战意识
82.歌曲《延安颂》中写道:“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可见,《延安颂》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国民革命 B.土地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83.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众多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干部,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 )
A.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C.促进了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D.弱化了中共对敌后抗日政权的领导
84.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一行动( )
A.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B.刺激了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野心
C.表明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 D.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85.1937年10月19日,周恩来给毛泽东等的电报中指出,分电蒋、程要求增加生力军到华北支持抗战,并揭破放弃华北阴谋,要阎、黄电蒋增兵;反对各军退过黄河及南京企图解决杂牌军的阴谋,力争各军留在华北。这一电报主要针对( )
A.太原会战 B.武汉会战 C.淞沪会战 D.长沙会战
86.抗日战争时期,以下战役的发起者是( )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 ◆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 ◆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 多千米,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A.东北抗日联军 B.八路军
C.新四军 D.中国远征军
斯大林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进攻我国时避免两线作战
罗斯福 假如中国被打垮,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方作战,他们即可打下澳洲、印度
丘吉尔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87.下表所示是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对中国抗战的评价。这直接说明中国抗战( )
A.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性 B.成为二战取得胜利的转折点
C.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88.全面抗战开始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迁徙,联合办学,至昆明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前后存在8年11个月。这一壮举有利于( )
A.推动文化中心的转移 B.奠定抗战胜利的精神基础
C.促进西南地区的开发 D.汇聚全国各地的军事人才
89.下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证件。关于这次大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于1945年在瓦窑堡召开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C.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0.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的贫穷落后国,在国际上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在1942年1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中国排在美、英、苏之后,成为公认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力量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91.中共中央基于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分析,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中国共产党认为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这一宣言发表的背景为( )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B.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2.下表所示为1946年7月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情况。这反映了( )
项目 共产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 比例
兵力 127万人 430万人 1∶3.39
控制地区面积 228.580km2 731.172kmR 1∶3.20
控制城市数量 464个 1545个 1∶3.33
人口 13606.7万人 33893.3万人 1∶2.49
外来援助 0 约13.3亿美元(1946年上半年)
A.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严峻性 B.解放区根据地面积的缩小
C.国民党内战准备工作的完成 D.国共之间实力差距的缩小
93.到1947年2月,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国民党军队损失了66个旅的正规军,国民政府在全国各大战场在战略上逐渐处于被动地位。为了改变这一不利战略的态势,蒋介石决定将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这意味着( )
A.人民武装力量已占明显优势 B.解放战争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
C.解放区的战场压力有所减小 D.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粉碎
94.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华东野战军组织孟良崮战役 B.三大战役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95.张学良在口述历史时说:“国民党在大陆上只是把大陆当作一个征服地,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其观点接近于国民党败退原因研究中的( )
A.“内斗论” B.“民心向背论” C.“腐败论” D.“经济崩溃论”
96.如图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役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判断,这次战役是( )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97.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二中全会是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转变点”。林伯渠也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历史上转变点,也可以说是‘城市工作会议’”。“历史的转变点”是指( )
A.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B.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C.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覆灭 D.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98.陈毅同志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显示出( )
A.战术科学 B.人民伟力 C.军纪严明 D.武器先进
99.1947年夏,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这( )
A.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本质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适应了解放战争的发展
100.某同学在探究某-历史主题时,制作了如下表格,根据表格内容判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时间 阶段特征 重大史实
1946年6月一1947年2月 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 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等
1947年2月一1947年6月 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和山东的进攻
1947年6月一1948年秋 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展开反攻
1948年9月一1949年1月 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4月一1949年10月 人民解放军战略追歼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A.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B.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灭亡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集训(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集训02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练100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