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集训(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集训06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专练100题)(含解析)

2024年高中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提分集训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选择题专练100题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1949年(世界)。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题是: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大萧条”下的大国角逐发生在1929—1933年,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于1961年,且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排除C项;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从当时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背景和日本的地理位置可知,美国扶植日本是为了把日本作为其远东反共的桥头堡,C项正确;A项是客观事实,但与美国扶植日本无关,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是欧洲援助计划,不包括日本,排除B项;发动朝鲜战争并未利用日本,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二战后发生的两次柏林危机、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历史事件,是美苏冷战开始和发展的产物,B项正确;据所学,北约的肆意东扩和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历史事件无关,排除A项;材料所列事件并非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体现,排除C项;材料所列历史事件不能说明在美苏之外,出现了影响地区和世界平衡的政治、经济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召开”和“呼吁美苏两国首脑举行谈判,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召开,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冲击了美苏两级对治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并不在一个地区,不属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排除A项;伴随着列强对亚非拉国家的殖民侵略,亚非拉国家就已经开始反抗殖民统治,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国家不与美国、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结盟,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美国、西欧)。据材料可知,漫画的时间为1947年,时间为二战之后,局漫画内容可知,“?”所代表的内容,帮助西欧走上悬崖,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之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并没有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约成立的时间为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时间是1955年,且西欧国家并没有加入华沙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1年。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柏林危机,这是美苏冷战对峙的表现,C项正确;之所以出现柏林危机,主要是因为美苏对峙,河普法战争无关,排除A项;一战爆发是在1914年,排除B项;东欧剧变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时期的世界。材料表明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以全球扩张的姿态对抗苏联,其中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C项正确;世界银行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排除A项;华约的成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排除B项;材料与美国地位动摇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世界)。据本题材料“两个主要大国之间开始了一场哪一方都不肯屈服的竞赛,但是直到最终都避免了直接的武力对抗”可知,可知二战后,美苏两个大国开始冷战,反映了美苏两极对峙,D项正确;材料强调大国对抗,并未提到西欧的中心地位,排除A项;一超多强格局形成于冷战结束后,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欧洲)。据材料可知,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虽然抗议和谴责修建‘柏林墙’”,但却“默认了它的存在”,同样苏联也“默认了美军在西柏林的自由出入”,体现出美国和苏联在德国分裂上的态度,说明了德国分裂是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推动的结果,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修建“柏林墙”触动了美国利益,使得“美国等西方国家虽然抗议和谴责修建‘柏林墙’”,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分裂的时间是1949年,柏林墙的修建时间是1961年,排除C项;“柏林墙”的修建加剧了德国的分裂,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47年(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宣布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项正确;《开罗宣言》发表于1943年,排除A项;《波茨坦公告》发表于1945年,排除B项;“十四点原则”是威尔逊在一战后发表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美国)。根据材料“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为了从经济上遏制苏联,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C项正确;1949年4月4日,北约成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在政治上的体现,排除B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规范和促进国际贸易和发展而缔结的国际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现代史(西欧)。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政治组织集团,D项正确;国际联盟是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欧盟涉及的是经济政治领域,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华约组织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针对北约,成立的军事政治组织,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55年至1986年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欧共体以及后来的欧盟采用过同一首歌,欧共体继承了欧洲委员会已使用的旗帜,这些举措增强了欧洲各国对欧洲的认同感,有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B项正确;“推动欧洲文化统一”夸大了这些举措的影响,排除A项;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欧共体与美苏两极格局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苏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联认为苏美两国在政治上的矛盾不会影响双方在其他更广泛领域内的合作,这说明此时苏联对二战后美苏关系的看法是乐观的,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其他大国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战后大国合作基础牢固的认知,排除A项;此时苏联并未意识到美苏间的分歧在不断扩大,B项错误,排除B项;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尤其是国家利益上的分歧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该漫画反映的是冷战时期美苏间的对抗,根据图中的两个人物长相和穿着,右边的是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左边则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结合漫画中出现的导火索和导弹,很容易判断出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巴导弹危机,C项正确;据所学,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6月提出的,主要是美国援助西欧计划,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不是军事,排除A项;据所学,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的,宣布世界分为两个对立阵营,美国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是政治方面的对抗,排除B项;据所学,北约建立于1949年,与材料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71年7月6日(美国)。据材料“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可知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中国的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兴起等现象表明,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多极化趋势,并不是经济全球化,也不是美国与苏联平分世界霸权,排除AC项;1971年,仍处于两极格局时期,1991年才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二战以后(德国)。据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在地缘政治上,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结合地图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图为冷战期间的德国版图,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冷战时期的德国,并不是一战,排除A项;此时二战已经结束,轴心国集团已经被打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冷战对德国的影响,并不是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1980年(苏联)。由表格可知,1951-1960年,国民收入的年增长速度为10.25%,1961-1970年为6.45%,1971-1980年下降到4.9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改革也没能突破这一体制,苏联体制的僵化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冷战拖累苏联经济”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导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经济危机,排除B项;1951-1980年期间,苏联进行了多轮经济体制改革,但依旧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世界处于两大阵营对抗的状态,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方式。因此根据材料时间“1953年”及关键信息“此外它还会极大的消减苏联对欧洲和卫星国家广播的有效覆盖范围”可知,美国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具有冷战的思维特征,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抗,非文化领域上的合作,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冷战思维,非美国试图缓和美苏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科技上的竞争,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根据“来自第三世界的77个国家发表联合宣言,提出了改变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知,77国宣言要求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就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冲击,反映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C项正确;这77国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属于南南合作,而不是南北合作,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冷战对峙格局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冷战对峙格局的冲击,并不能体现美国霸权的削弱,排除D项。故选C项。
2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据本题材料“然而黑人作为美国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没有完整的政治权利,而且没有和白人一样平等的就业机会,公立学校仍然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政策引发了黑人集会,1963年的这次集会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其产生的舆论压力,迫使美国国会在翌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成为美国民权运动史的关键事件,所以材料现象引发了民权运动,A项正确;二战后的美国没有再发生国内战争,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是黑人的民权运动,与妇女运动无关,排除C项;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与建立福利国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根据材料可知,表中数据显示二战后美国的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说明第三产业在二战后迅速发展,A项正确;美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水平在二战后已经很高,就业人口比例下降不能说明工业发展落后和面临粮食危机,也体现不出国民收入情况,排除BCD项。故选A项。
2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据题干及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涨”现象,为此,各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应对经济危机,故D项正确;西方国家应对危机采取减少福利投入,减少公共开支的措施,排除AB项;减少滞胀危机的主要措施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与发展高新技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下半叶的资本主义国家。据题干可知,20世纪下半叶欧洲的德国、意大利、法国和亚洲的日本平均增长率排在前列,超过了英美。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新变化是宏观调控的实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福利国家”的建立,这些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苏联则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D项正确;ABC项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表现,不符合材料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世界)。据本题材料“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可知,材料强调20世纪中期前后信息时代的历史,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属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历史,符合题意,A项正确;《知识经济概论)》描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人们对信息谈论很多,知识被它掩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二十世纪美国史》包括20世纪50年代左右的历史,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在1973年首版,属于信息时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纪念性演讲,因此该“梦想”是取消种族隔离,D项正确;该“梦想”是取消种族隔离,非废除奴隶贸易、实现南北统一和争取民族独立,排除ABC项。故选D项。
2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世界近现代。结合所学可知,三次工业革命都促使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C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其他国家还未开始或完成,因此没有加剧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发生,引发了国家间激烈竞争,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
28.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新经济体制”改革是苏联的经济改革,④错误,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图表数据可知,1990年,美国、日本和联邦德国三国的服务业占比超过第一和第二产业,且时远远超过,体现了服务业引领经济发展,B项正确;农业占比下降,但不代表农业发展缓慢,A项排除;美国、德国的工业比重在下降,排除C项;第三产业虽占据较大份额,但不代表产业结构失衡,排除D项。故选B项。
3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90年的资本主义国家。据图是内容可以看出,从1950年到1990年,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人口比重是略有下降,而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这是就业结构的变化,得益于二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口增多,C项正确;国际格局变化并不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内就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国家性质并没有剧变,排除B项;就业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民众需求的多元,排除D项。故选C项。
3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国家安全局无视法律和监管机制,肆意窃取公众信息。因此,漫画反映的是在信息化背景下社会信息泄露的风险,即社会信息存在安全隐患,B项正确;该漫画反映了社会信息存在安全隐患,而不是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弊端,排除A项;该漫画反映了社会信息存在安全隐患,而不是对信息的收集,排除C项;“消极”的说法过于笼统,材料内容体现了信息化发展在安全隐患方面的消息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3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摇滚乐融合了黑人和白人音乐元素,表达了“对种族偏见的抗议,呼唤社会平等”的思想,有力地配合了黑人民权运动,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摇滚乐的兴起有力地配合了黑人民权运动,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美国国会通过1964,1965,1968三个对终结种族隔离制度划时代的法案,彻底粉碎了形式上的种族隔离制度,排除B项;美国内战后,共和党依靠其在军事上的胜利以及在国会及各州议会的绝对优势地位,通过了三条宪法修正案。这些修正案保证了黑人的公民权利,承认了黑人也是天生的美国公民,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3.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日本)。根据材料“二战后初期,鉴于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差距几十年的现状,日本政府推行‘技术吸收’战略,在购买先进设备的同时,引进技术用于模仿与改造。”可知,日本从实际出发,引进先进的设备,这有助于增加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提升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A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排除B项;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是为了进入国际市场,排除C项;“模仿”和“改造”说明日本并不忽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排除D项。故选A项。
3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舒适的“退休生活”指的是“福利国家”制度,他认为,高福利会导致财政困难,他意在强调“福利国家”的弊端,D项正确;据材料“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指的是福利国家制度有弊端,其目的不是说欧盟的衰落,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欧洲发生经济危机,排除B项;据材料“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也就是发现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高福利会导致财政困难,他的目的不是反对舒适的退休生活,排除C项。故选D项。
3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类题目,时空是1935年的美国。根据材料时间“1935年”可知,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相关信息,此时主要目的是为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矛盾,D项正确;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是材料中做法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经济危机,并不是限制私人垄断,排除B项;材料中措施主要目的不是加强联邦政府权力,是通过国家采取的措施缓和经济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
3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57年和1965年(欧洲)。据表格信息可知1957年和1965年欧洲汽车消费需求旺盛。这反映了当时欧洲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成效突出,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此后终止,排除A项;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是指原子能的开发利用、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等,排除C项;“福利国家”的建立,是指国家通过扩大公共开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国民的经济安全和公共福利,表格内容无法直接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3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它将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一个大众的高速信息网。”可知在互联网时代,面对着英语的霸权展开反击,积极维护文化主权,D项正确;材料是在强调对本民族文化的维护,与开展多边外交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发展民族文化,不是经济,排除B项;材料信息是维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不是融入整体世界,排除C项。故选D项。
3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国际协调的做法有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项正确;A项属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做法,不是国际协调的表现,排除A项;“福利国家”的建立和调整是战后资本主义变化之一,但并不是西方国家加强国际协调的做法,排除C项;D项是西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坚持的前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39.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功能是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C项正确;世界银行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调解纷争,1995年成立,排除B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成立于2014年,排除D项。故选C项。
40.C
【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三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C项正确;国际联盟是一战后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排除A项;联合国不属于“国际经济协调组织”,排除B项;欧洲共同体是西欧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政府出面组成的一个区域性经济和政治集团,排除D项。故选C项。
4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苏联)。根据材料所学可知,斯大林体制即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但也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居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与材料中数据相符,B项正确;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与材料数据不符,排除A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重心在扩大企业自主权,但未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排除C项;1985年,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骤然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导致苏联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80年代(苏联)。据本题材料“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一定的调整,C项正确;据所学,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没有改变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排除A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局势失控和国家的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
4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苏联)。据材料“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并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A项正确;勃列日涅夫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是1964年至1982年,排除B项;赫鲁晓夫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是1953年至1964年,排除C项;1953年斯大林去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1980年苏联。根据材料可知,从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逐渐下降,说明当时苏联经济改革效果有限,B项正确;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排除A项;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逐渐下降,不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排除C项;材料说明当时苏联经济改革效果有限,未体现政治局势,排除D项。故选B项。
4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南斯拉夫)。根据材料信息“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应用于现阶段的实践,把它同我国特殊条件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斯拉夫建立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结合了实践情况,通过权力下放,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南斯拉夫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C项正确;南斯拉夫并未造成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苏联对南斯拉夫政权的态度,排除B项;南斯拉夫中央政府不断向企业、地方、共和国、自治省放权,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并非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C项。
4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后(东欧)。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而陷入严重困境,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遭遇的挫折表明东欧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曲折,C项正确;材料除了提及东欧国家的建设成就,还提及陷入困境,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模式可循,A、D项所述未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排除A、D项;东欧国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后又陷入严重困境,不能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机与活力”,排除B项。故选C项。
47.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的前提下,转而仓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最后致使社会混乱,改革逐渐失去控制。”并结合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在改革的过程中,因经济改革未取得一定成效,知难而退,缺乏坚定的改革决心和毅力,转而仓促进行政治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失败,社会动荡不安,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未调动了国民生产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B项。
48.C
【详解】材料主要体现了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展的很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这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放在了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上,C项正确;苏联实现工业化是前面两个五年计划,时间不对,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是农业,排除B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
49.A
【详解】根据材料“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1991年12月,苏联宣告解体,帕尔默讲的不流血的革命,指的就是苏联解体,A项正确;北约东扩是指北约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中东欧的国家纳入该组织,这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排除B项;东欧剧变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排除C项;1990年8月31日,东德和西德双方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宣告德国重新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5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从材料数据看出,苏联的粮食总产量增长不明显,主要原因是赫鲁晓夫改革不彻底,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A项正确;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种植玉米运动的失败,排除C项;美苏争霸与苏联粮食总产量变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51.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D项正确;“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排除A项;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三人的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没有突破旧的所有制结构,排除B项;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发生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排除C项。 故选D项。
5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盲目提出赶超美国的口号,到处提倡种植玉米,严重忽略了苏联的国情和经济规律,导致改革失败,表明其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C项正确;经济建设考虑到民生与玉米运动的失败不符,排除A项;领导人的科学素养低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苏联注重引进国外技术,排除D项。故选C项。
5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对农业投入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反映了苏联力图改变苏联工业化进程中农业长期滞后的现状,B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改革效果,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苏联希望改变农业落后局面,未体现工农业发展趋于平衡,排除D项。故选B项。
54.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认为共产主义、平均主义有害而需要改变。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东欧国家实行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恢复经济后,该体制的弊端也阻碍东欧国家的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各国开始对体制进行改革,捷克斯洛伐克也进行了改革。B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福利国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抛弃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材料提到经济方面,未涉及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
55.C
【详解】由材料“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取代”可知,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未突破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C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时期的僵化体制,排除B项;A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AD项。故选C项。
56.D
【详解】根据题干国家按比收购价格高出50%的价格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项正确;勃利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工业,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的农业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改革的内容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而非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排除C项。故选D项。
57.C
【详解】根据材料“苏联‘十五’计划(1976—1980年)期间,对农业的投资额达到339亿卢布,它占到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27.3%;从1965年到1979年的15年中,苏联的农业直接投资额累计达到3 263亿卢布,比十月革命后47年农业投资的总额还多2.5倍。”可知苏共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故表明此时的苏联试图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排除A项;此时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仍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排除B项;经济改革的重点依然是工业,并未转向农业,排除D项。故选C项。
58.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中央对斯大林部分的肯定评价,有利于缓解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有利于社会稳定,为改革和调整创造条件,D项正确;材料对斯大林做出“半恢复名誉”,不是客观准确地评价,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斯大林经济建设贡献的评价,排除B项;“消除了”太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59.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91年苏联完全解体标志结束了世界两极格局的局势,国际局势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D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间是20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苏关系恶化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消失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6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下,东欧执政党的共产党或工人党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D项正确;AC项都不是剧变的实质,排除AC项;不是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改变,而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项。故选D项。
6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所学可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多种多样,其中人口过快增长制约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B项正确;资源过于贫乏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自身问题所在,排除A项;CD项都是外部的因素,不属于自身问题,排除CD项。故选B项。
6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非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殖民体系不断瓦解,这一年也同时被叫做“非洲年”,C项正确;其他年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
6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发展中国家)。据本题材料“仍是那些产业水平相对落后、污染度高、能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跨国公司的投资面前,发展中国家由于相对落后,选择的余地较小,只能任由跨国公司发展“污染度高、能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表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比较艰巨,C项正确;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建立在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之上的,而发展中国家普遍落后,排除A项;优先发展民族工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不能一遇到问题就减少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
6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图示信息可知二战后,阿尔及利亚和加纳等非洲国家相继独立,美洲巴拿马也收回运河主权,这些都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不仅仅是非洲,还有美洲,排除C项;拉美民族独立只是图示的一方面,表述并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A项。
6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表明二战后亚洲的新加坡和韩国、海湾的沙特和科威特、拉丁美洲各国这些新型民族国家发展模式各具特色也就说明了新兴国家的发展具有多样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型民族国家的发展情况,不涉及西方发达国家,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新型民族国家发展经济各具特色但没有提到益改变国际格局,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新型民族国家发展模式各具特色不是发展路径单一,排除D项。故选B项。
6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殖民体系先后在亚洲、非洲、拉 丁美洲瓦解,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变化,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C项正确;19世纪国际工人运动已经爆发,排除A项;1920年国际联盟建立,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排除B项;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不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
67.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60年代的非洲。20世纪60年代,非洲引来了“独立年”,这推动了非洲城市化的迅速发展,D项正确;这一时期世界格局依然是两极格局,排除A项;非洲民族国家独立后并未迎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排除B项;欧美国家产业转移推动亚洲国家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68.D
【详解】“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范畴,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关系不大,①所述不符合题意。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后印度和阿尔及利亚独立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崩溃,②④所述符合题意。埃及历史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英国保留了控制苏伊士运河的特权,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打击了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主权,③所述符合题意。综上,②③④所述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所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
69.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工业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剪刀差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掠夺,说明发展中国家困境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压榨,D项正确;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处于弱势地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困境的出路,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排除B项;漫画反映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标志是非洲纳米比亚的独立,排除C项。故选D项。
70.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56年,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完全驱逐,最终英、法被迫接受了联合国关于立即停火的决议,苏伊士运河战争最后以埃及人民的胜利而告终,C项正确;意大利曾经两次侵略埃塞俄比亚,第一次是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团结全国各阶层人民共同抵抗,意军被打败。第二次是20世纪30年代,由于埃塞俄比亚既落后又孤立,国联假制裁,使意大利占领了埃塞俄比亚,排除A项;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属于亚洲民族解放,排除B项;美国黑人掀起民权运动与非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1.B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非洲的贫困率下降”可知,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原有的非洲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因此,非洲国家联合自强的努力推动了非洲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区域集团,同时也没有涉及经济秩序,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非洲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72.D
【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初,拉丁美洲国家取得独立,那里的大部分地区独立后又长期不能建立稳定秩序……”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国家在取得独立后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稳定和发展,这说明新兴国家的现代化任重道远,D项正确;拉丁美洲国家已经实现了政治独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并不仅仅是政治动荡,还有对国际资本的依赖,排除B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已然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C项。故选D项。
73.B
【详解】由材料中“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可知,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之一是帝国主义力量削弱,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排除A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亚非拉实力的增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74.B
【详解】依据材料“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可以看出体现了第三世界支持巴拿马,从而促使巴拿马最终收回运河区主权,B项正确;“严重衰退”表述错误,排除A项;“全力支持”表述错误,排除C项;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
75.A
【详解】根据材料“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立独立的自治领”、“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之后,多个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反映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1999年时冷战已经结束,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排除D项。故选A项。
7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70年代。材料表明二战后,美国从控制西欧、日本到美国与西欧、日本合作,这是世界多极化的表现,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后世界联系加强,相互依赖度增加,排除B项;社会信息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运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排除C项;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相互邻近的若干个国家,在政府间协议的基础上建立地区性经济集团,排除D项。故选A项。
7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可知,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份额占比较高,且利润多数流入发达国家,金融危机时期发展中国家影响较大,又有一部分利润进入美国,这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占据优势,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D项正确;发达国家本身也有经济危机,元凶说法错误,排除A项;南北差距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该说法仅表达了材料一半意思,且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防范风险,并非避免参与全球化,排除C项。故选D项。
7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当今世界外汇市场活跃,沟通便利,交易额激增,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加速等,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C项正确;区域经济集团化不断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并非世界多极化日益明显,排除B项;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与“资金在全球快速流动”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材料“美国政府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美利坚帝国和其目标不再是众所接受的真”及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更加强烈,因此,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美国与欧洲之间的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91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加强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8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成为全球经济合作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及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A项正确;二十国集团是由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共和国、土耳其、英国、美国以及欧洲联盟等二十方组成的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其不是全球性经济贸易组织,故B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两节格局已经瓦解,排除C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在地理位置上临近,二十国集团不局限在某一区域,排除D项。故选A项。
8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经济组织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强国际协调,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B项正确;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构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均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体现,与题意要求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8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材料反映的是第三世界的崛起,这有利于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A项正确;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反映的趋势是政治多极化,而非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排除BCD项。故选A项。
8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描述的国际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而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是“一带一路”,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国加入该组织10年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84.D
【详解】据材料“一部手机走天下”和“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可知,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D项正确;世界多极化指的是界上不同区域的国家、民族、文化、宗教等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方面的权力和影响力逐渐加强,形成一种多重中心的国际格局,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格局,且多极化尚未形成,仍是一种趋势,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材料强调的是信息化,并非全球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区域集团化指的是同一地区的两个以上国家逐步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经济主权,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并形成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过程,材料没有涉及区域经济的集团化,排除C项。故选D项。
8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题意可知,该学者反对美国文化成为世界主要文化,说明他主张文化的多样化,所以这位学者意在强调维护文化多样性,A项正确;该学者是在强调维护文化多样性,而不是推动世界多极化,更不是要融入经济全球化,排除BC项;该学者强调的不是提高社会信息化,排除D项。故选A项。
8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以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分割世界,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新秩序,形成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结束后,针对北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991年底苏联解体,二战后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因此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8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是各国各地文化则呈现出差异性,而非趋同化,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都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与显著特征,与题意不符,排除A现、B项和C项。故选D项。
8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是亚太经合组织,D项正确;欧洲联盟位于欧洲,并非亚太地区,排除A项;东南亚国家联盟在领域和影响力上不如亚太经合组织,排除B项;北美自由贸易区位于北美,排除C项。故选D项。
8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可知,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影响,A项正确;B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有积极影响,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发展趋势,“抵制经济全球化”是违背世界潮流,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有积极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9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英国、美国)。由题干可知,材料中的观点认为中国、英国的兴衰皆与全球化相关,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国,却冷淡全球化,说明全球化对于各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没有体现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引领作用,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没有强调国际合作的作用,排除B项;因“全球化对西方国家来说是利大于弊”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全球化对各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
9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的世界。据题意可知,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一方面是国际合作和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地区性冲突增加,由此说明当今世界的一大特点是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恐怖主义的泛滥,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主流”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瓦解后的情况,不是强调结束冷战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9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风险,加强各国的经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这种合作是基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南北半球经济差距的加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协商与合作,未涉及“逆全球化”现象严重,排除B项;社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9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欧洲。据材料可知,乌克兰陷入多边地缘政治博弈的“拉锯战”中体现了双方对乌克兰的争夺,都意图通过争夺乌克兰以压缩对方的战略空间,仍然体现了冷战思维,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冷战思维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不是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A项;材料内容和欧洲一体化无关,排除C项;对乌克兰的争夺并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B项。
9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等信息可得出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是勿忘历史,珍爱和平,D项正确;“牢记血海深仇”表述欠妥,且材料还包含珍爱和平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勿忘历史,珍爱和平,不是抨击右翼势力,反对篡改历史,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科学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9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今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人类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应同舟共济,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应同舟共济,无法说明恐怖主义成为人类的最大威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应同舟共济,并未探讨世界局势动荡的根源,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应同舟共济,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当今世界出现了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新冠疫情肆虐、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全球治理需要共同面对、共同改革,D项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材料未涉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A项;贸易保护主义并未消亡,且阻碍了全球化的发展,排除B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未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9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的世界。根据“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拥有82%的全球财富,其中最富裕的1%人口拥有45%的全球财富”可知,世界贫富分化非常严重,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口增长问题,排除B项;社会结构变化指就业结构变化和中间阶层增加,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各国竞争,排除D项。故选A项。
9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冷战结束后。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在欧亚地区,该国际组织关注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并深化各成员国之间睦邻互信与友好关系、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B项正确;欧盟是欧洲地区的区域集团化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的政府间具有论坛性质的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政治、安全的合作组织,而不是维护欧亚地区经济、安全的组织,排除A、C、D项。故选B项。
99.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1世纪(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进入21世纪,为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遭遇的严重挑战,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设立丝路基金,都展示了中国“智慧”,②③④正确,故选择D项;1945年成立世界银行,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①,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0.A2024年高中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提分集训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选择题专练100题
1.如表是小英同学所写的历史学习笔记,她当时学习的主题应为( )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
A.“大萧条”下的大国角逐 B.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二战后美国扶植日本的主要原因是( )
A.战败后的日本经济衰竭、民不聊生
B.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C.美国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
D.利用日本发动朝鲜战争
3.两次柏林危机、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导致这些事件的共同因素是( )
A.北约的肆意东扩 B.冷战的开启和发展
C.“和平演变”的实施 D.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
4.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有25个国家出席。会议宣布根除殖民主义,发展经济并进行经贸合作,呼吁美苏两国首脑举行谈判,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这说明( )
A.区域集团化趋势正逐步加强 B.世界格局正逐渐向多极化发展
C.亚非拉国家开始反抗殖民统治 D.不结盟运动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5.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与“?”处对应的正确选项是( )
A.斯大林体制 B.北约的成立
C.华沙组织 D.马歇尔计划
6.1961年,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普法战争 B.一战爆发 C.美苏对峙 D.东欧剧变
7.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强调,美国是高踞于其他国家之上的唯一强国,世界上任何地方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同美国利益有关。这标志着( )
A.世界银行建立 B.两极格局形成 C.冷战政策推行 D.美国地位动摇
8.有学者认为,1945年春天,德国投降之时,战时同盟就解体了。曾经的伙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不断地放弃合作。此后,两个主要大国之间开始了一场哪一方都不肯屈服的竞赛,但是直到最终都避免了直接的武力对抗。“不肯屈服的竞赛”“避免了直接的武力对抗”所反映的国际格局特征是( )
A.西欧为中心 B.一超多强 C.多极化加强 D.美苏两极对峙
9.美国等西方国家虽然抗议和谴责修建“柏林墙”,但并没有采取措施推倒它,实际上默认了它的存在。苏联没有阻止美军进入西柏林,同样默认了美军在西柏林的自由出入。这说明( )
A.德国分裂是美苏双方推动的结果 B.修建“柏林墙”未触动美国利益
C.美军的自由出入说明德国未分裂 D.“柏林墙”的修建维护了德国利益
10.1947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发表演说,宣布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该演说被称为( )
A.《开罗宣言》 B.《波茨坦公告》 C.“杜鲁门主义” D.“十四点原则”
11.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1947年,为了从经济上遏制苏联,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动成立“北约”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2.有人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欧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其中,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欧洲联盟 C.华约组织 D.北约组织
13.1972年,欧共体在活动中采用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前奏曲,后来,该曲成为欧盟的“盟歌”:1986年,欧共体继承了欧洲委员会自1955年起就使用的缀有星星的蓝色旗帜。这些举措( )
A.推动了欧洲文化统一 B.有助于欧洲的一体化
C.促进了欧洲联盟成立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14.1945年11月14日,苏联外交官迈斯基认为,尽管苏美在一些政治问题上的矛盾会对两国的经济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苏联和美国在领土、经济、贸易、海洋、殖民地问题等方面不存在重大矛盾”。据此可知,此时的苏联( )
A.认为战后大国合作的基础牢固 B.意识到美苏间的分歧不断扩大
C.对世界政局变动有精准的预测 D.对二战后美苏关系持乐观态度
15.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如图是一幅反映冷战对抗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是(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古巴导弹危机 D.北约的建立
16.1971年7月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讲话:“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尼克松的讲话说明了(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B.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C.美国与苏联平分世界霸权 D.旧有的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17.下图为德国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版图:
这一历史时期的特征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同盟国与轴心国集团鏖战
C.东西方阵营冷战加剧 D.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世界
18.1951-1980 年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如下表所示: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0.25% 6.45% 4.95%
导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冷战拖累苏联经济 B.经济危机根源未能消除
C.计划经济体制僵化 D.未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9.1953年9月,美国之音在慕尼黑广播中心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发射电台。斯特莱伯特(美国新闻署第一任署长)明确表示,“这一新的电台全力播音,可以让现在正受莫斯科之声长波电台控制的卫星国家人民清楚收听到,此外它还会极大的消减苏联对欧洲和卫星国家广播的有效覆盖范围。”据此可知( )
A.美苏加强文化领域合作 B.美国政策制定中的冷战思维
C.美国试图缓和美苏关系 D.美苏在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
20.1964年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在日内瓦召开,来自第三世界的77个国家发表联合宣言,提出了改变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反映了( )
A.南北合作的局面 B.冷战对峙的格局
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D.美国霸权的削弱
21.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强大,然而黑人作为美国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没有完整的政治权利,而且没有和白人一样平等的就业机会,公立学校仍然实行种族隔离制度。这一现象引发了美国( )
A.民权运动 B.国内战争 C.妇女运动 D.建立福利国家
22.下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表。据此可知,美国( )
经济部门 年份 比例
农业 1950年 12.2%
1990年 2.8%
工业 1950年 34.7%
1990年 25.8%
服务业 1950年 48.9%
1990年 71.4%
A.第三产业发达 B.工业发展落后
C.粮食危机严重 D.国民收入增加
23.20世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不同程度的“滞涨”现象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福利投入,缩小贫富差距 B.加大公共开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C.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 D.减少政府干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24.20世纪下半叶,整个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与下图现象出现无关的是( )
A.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强化 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C.“福利国家”的建立 D.指令性计划体制的推行
25.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因此,这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下列专著中,最不可能涉及这一热点的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知识经济概论》
C.《二十世纪美国史》 D.《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26.如图是1963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的一次和平集会。图中演讲者向25万名黑人和白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下列项中,属于他“梦想”的是( )
A.废除奴隶贸易 B.实现南北统一 C.争取民族独立 D.取消种族隔离
27.如图分别呈现了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据此可知,其共同的影响是( )
A.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 B.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
C.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 D.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战后,这些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其主要措施包括( )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④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表格内容是1950—1990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中就业人口分布所占比重情况。(单位:%)
时间 1950年 1990年
产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美国 12.2 34.7 48.9 2.8 25.8 71.4
日本 50.7 22.2 26.6 7.2 33.6 59.2
联邦德国 23.2 42.2 32.4 5.1 40.5 54.4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 )
A.农业发展的速度缓慢 B.服务业引领经济发展
C.工业比重持续增加 D.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30.下图中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格局变化 B.国家性质剧变 C.科学技术发展 D.民众需求多元
31.下面是题为《大容量数据采集》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美国政治体制的弊端 B.社会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C.美国注重信息的收集 D.信息化发展的消极作用
32.二战后,摇滚乐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它由黑人音乐“节奏布鲁斯”演变而来,融合了白人乡村音乐的元素。很多摇滚乐手用歌声表达对种族偏见的抗议,呼唤社会平等。据此可知,摇滚乐的兴起( )
A.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B.标志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破产
C.促使美国承认黑人的公民权 D.有力地配合了黑人民权运动
33.二战后初期,鉴于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差距几十年的现状,日本政府推行“技术吸收”战略,在购买先进设备的同时,引进技术用于模仿与改造。这一做法( )
A.增强了日本的国际竞争能力 B.实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巨变
C.主要基于满足国内需求的考量 D.表明日本忽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34.《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他意在强调( )
A.欧盟的衰落 B.欧洲经济危机的严重
C.反对舒适的退休生活 D.“福利国家”的弊端
35.1935年8月,美国加重对高收入者和大公司的课税,把5万美元以上收入的附加税提高为31%,把50万美元以上收入的附加税提高为75%,还增加了财产税和赠款税,公司交纳的税额也有所增加。这些措施旨在( )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限制私人垄断
C.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D.克服经济危机
36.1957年和1965 年,欧洲汽车消费增长指标如下表所示,该表内容可以直接用来研究当时( )
国家 1957年 1965年
法国 3476000辆 7842000辆
联邦德国 2456288辆 8103600辆
意大利 1051004辆 5469981辆
荷兰 375676辆 1272890辆
瑞典 96000辆 1793000辆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国家宏观调控的成效
C.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D.“福利国家”的建立
37.有学者指出:“互联网是信息殖民地。从你在线开始,你就面对着英语霸权。我们的理想就是发明一个只使用汉语的网络。它将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一个大众的高速信息网。”材料认为互联网时代需要( )
A.开展多边外交 B.发展民族经济 C.融入整体世界 D.维护文化主权
38.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强国际协调,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在( )
A.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开支 B.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福利国家”的建立和调整 D.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39.1945 年为了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用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同时,还可以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具有这些职能的机构是( )
A.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0.资本主义国际协调指的是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行为体通过相对平等的协商,协调利益、维护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行为模式和机制。二战后,在世界层面建立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世界银行 D.欧洲共同体
41.下表是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年均增长率 10.25% 6.45% 4.95%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体制的延续
C.“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进行
42.二战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其共同点为( )
A.改变了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 D.导致了局势失控和国家的解体
43.在1985年骤然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并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的苏联领导人是( )
A.戈尔巴乔夫 B.勃列日涅夫 C.赫鲁晓夫 D.斯大林
44.下表内容为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这反映了苏联( )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0.25% 6.45% 4.95%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经济改革效果有限
C.社会主义优越性显著 D.政治局势和谐稳定
45.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应用于现阶段的实践,把它同我国特殊条件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经过多年实践,南斯拉夫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该制度( )
A.造成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B.得到了苏联的高度认可
C.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46.二战前后,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下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也曾取得显著成效,但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而陷入严重困境。这主要说明( )
A.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机与活力
C.东欧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曲折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露
47.王昕伟在《苏联改革的若干思考》中指出:“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的前提下,转而仓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最后致使社会混乱,改革逐渐失去控制。”这次改革( )
A.促进了苏联经济发展 B.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稳定了苏联社会秩序 D.调动了国民生产积极性
48.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钢铁、石油、煤炭、水泥、化肥、拖拉机等重工业产品产量上居世界首位,在常规武器、核武器以及航天技术方面可以与美国抗衡。这主要得益于( )
A.苏联工业化实现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49.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这里所指的是( )
A.苏联解体 B.北约东扩 C.东欧剧变 D.两德统一
50.右表所示的内容是苏联的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其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6年 127.6
1957年 105.0
1958年 141.2
1959年 124.7
1960年 133.2
A.赫鲁晓夫改革的不彻底 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弊端
C.赫鲁晓夫种植玉米运动的失败 D.美苏争霸影响农业的发展
51.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52.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他还到处提倡种植玉米,但很多地区却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材料表明苏联( )
A.经济建设考虑到民生 B.领导人的科学素养低
C.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 D.注重引进国外技术
53.下面是1961—1975年苏联农业投入情况表,反映的历史现象是,苏联( )
年份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国家及集体农计为发展农业投入资金(10亿卢布) 6.3 11.7 19.5
拖拉机(千辆) 170 235 287
收割机(千辆) 57 59 70
载重汽车(千辆) 52 102 187
无机肥料(百万吨) 16 40 65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希望改变农业落后局面
C.农业改革效果显著 D.工农业发展趋于平衡
54.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的《行动纲领》指出:“共产主义、平均主义是有害的,因为它袒护懒汉和责任心不强的人而损害勤劳和舍己为公的人,袒护非熟练工人而损害熟练工人。”这说明,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 )
A.努力建设福利国家 B.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C.抛弃了马克思主义 D.力图摆脱苏联强权政治控制
55.俄罗斯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取代”。这说明勃列日涅夫进行经济改革(  )
A.调动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B.突破了斯大林时期的僵化体制
C.未能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D.体现出废除指令性计划的意图
56.针对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勃列日涅夫在农业方面采取了相关政策与改革措施,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的制度,凡是农庄、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指标后交售给国家的农产品,国家按比收购价格高出50%的价格收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改革的重点在农业 B.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的农业问题
C.改革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57.苏联“十五”计划(1976—1980年)期间,对农业的投资额达到339亿卢布,它占到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27.3%;从1965年到1979年的15年中,苏联的农业直接投资额累计达到3 263亿卢布,比十月革命后47年农业投资的总额还多2.5倍。这表明苏联(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试图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58.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中央组织人员为斯大林“半恢复名誉”,先是肯定斯大林是“一名卓越的军事统帅”,接着肯定斯大林是“党的领袖和列宁的学生”。这一举措(  )
A.客观准确地评价斯大林的功过 B.肯定了斯大林经济建设的贡献
C.消除了社会上的混乱不满情绪 D.为新的改革和调整创造了条件
59.1991年苏联完全解体。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B.中苏关系恶化
C.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消失 D.两极格局结束
60.东欧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过程中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发生了剧变。东欧各国剧变的实质是( )
A.国家领土的分裂或整合 B.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改变
C.经济发展模式的再调整 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61.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多种多样。其中属于自身的问题是( )
A.资源过于贫乏 B.人口过快增长
C.国际经济旧秩序 D.冷战格局下的动荡
62.在某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殖民体系不断瓦解,这一年也同时被叫做“非洲年”,这年份是( )
A.1940 B.1950 C.1960 D.1970
63.从目前情况来看,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重点,仍是那些产业水平相对落后、污染度高、能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材料表明,发展中国家( )
A.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B.需优先发展民族工业
C.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D.减少与发达国家合作
64.下列三幅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1957年加纳独立 依据巴美签订的条约 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发展中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
C.非洲反帝斗争赢得胜利 D.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
65.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积极探索经济发展道路。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这说明二战后( )
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 B.新兴国家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第三世界崛起已改变国际格局 D.全球化下各国发展路径单一
66.下列属于20世纪的伟大变化之一,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的是( )
A.国际工人运动爆发 B.国际联盟建立
C.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D.两极格局形成
67.1950年,非洲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4.4%,为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非洲的城市化发展迅猛。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世界政治格局的显著变化 B.非洲民族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C.欧美国家产业转移的加快 D.非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
68.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重大变化之一,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下列历史事件中,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是( )
①英国光荣革命②印度独立③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④阿尔及利亚独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9.下面所示的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发达国家密切合作才有出路 B.经济全球化将会有效缓解困境
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已完全瓦解 D.困境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压榨
70.二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其中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成就的是( )
A.埃塞俄比亚两次抗击意大利侵略 B.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
C.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D.美国黑人掀起民权运动
71.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非洲的贫困率也从1996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4%。这说明非洲(  )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特征 B.联合自强推动了社会发展
C.区域集团改善了经济秩序 D.政治合作提升了国际地位
72.“19世纪初,拉丁美洲国家取得独立,那里的大部分地区独立后又长期不能建立稳定秩序……热衷于推行西方民主制、美国的联邦制和英国的自由贸易制,结果是反而加剧了国内的混乱和分裂局面,加深了对国际资本的依附。”这主要表明(  )
A.拉美国家还未能实现政治独立 B.政治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C.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已然消除 D.新兴国家的现代化任重道远
73.某一西方学者曾经说过: “大战降低兴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百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在某些地区,则刺激了民族解放斗争和革命的发展。”由此可知二战后民族解放斗争高涨的原因之一是( )
A.亚非拉人民的觉醒 B.帝国主义力量削弱
C.殖民者间矛盾激化 D.亚非拉实力的增强
74.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问题召开会议。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后经不断斗争,巴拿马最终于1999年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区主权的原因有( )
A.美国身陷越战国力严重衰退 B.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
C.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全力支持 D.巴拿马运河地位作用的下降
75.高一某同学在自主探究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你根据表格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
时间 事件
1947 年 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立独立的自治领
1956 年 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59 年 以卡斯特罗为首的革命力量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1960 年 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1962 年 阿尔及利亚独立
1999 年 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收回巴拿马运河区全部主权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第三世界国家的起飞
C.冷战中孕育世界多极化 D.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76.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在处理对西欧、日本关系时从原来的“命令型”“支配型”转向“伙伴型”“合作型”。这反映了( )
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 D.区域经济集团化
77.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的市场销售额占拉美地区市场销售总额的57.3%。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重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的资产缩水一半以上,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这主要说明( )
A.发达国家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元凶 B.金融危机导致南北贫富差距拉大
C.发展中国家应该避免参与全球化竞争 D.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发展不平衡加剧
78.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全球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额从1989年的6200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1万亿美元,全球期货交易所的日交易额从1988年的4820亿美元上升到1994年的1.4万亿美元。各国金融外汇市场瞬间沟通,资金在全球快速流动。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B.世界多极化日益明显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
79.2007年,有英国学者写道:“冷战让美国变成西方世界的霸主。“欧洲以某种方式承认美利坚世界帝国这个必然结果。然而如今,美国政府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美利坚帝国和其目标不再是众所接受的真。”材料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
A.美欧矛盾无法调和 B.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经济全球化的加快 D.全球治理机制亟待改革
80.由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其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成为全球经济合作最重要的组织之一。二十国集团是( )
A.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B.全球性经济贸易组织
C.两极格局下的政治治理机制 D.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
8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强国际协调,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这表现在( )
A.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开支 B.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经济组织
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D.构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82.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非拉国家摆脱西方国家殖民统治,走上了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增强。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后世界发展趋势是( )
A.政治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全球信息化 D.文化多样性
83.下图为某国际组织的徽标。关于该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
B.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C.它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D.中国加入该组织10年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84.“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这主要反映了当今( )
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区域集团化 D.社会信息化
85.一位法国学者在一次报告中提到:“应该说现在的趋势非常危险,我敢肯定我们的后代所拥有的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我不愿看到Google成为唯一的搜索引擎这个现象。我认为任何一种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都应基于一种批评的精神。”这位学者意在强调( )
A.维护文化多样化 B.推动世界多极化
C.融入经济全球化 D.提高社会信息化
86.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多次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C.两极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87.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下列不属于当今世界著特征的是( )
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趋同化
88.目前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是( )
A.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89.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C.应该抵制经济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90.“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主要说明( )
A.当今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引领者
B.只有加强国际间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C.全球化对各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D.全球化对西方国家来说是利大于弊
91.两极格局解体后,一方面各类国际组织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如欧盟、WTO、东盟等,另一方面则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B.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C.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D.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成为国际形势的一大特点
92.由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重要经济体组成的二十国集团财长会议,自2008年开始变为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半球差距的加大 B.“逆全球化”现象严重
C.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D.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加强
93.两极格局瓦解后,在西方的鼓动和支持下,乌克兰持续推动“脱俄入欧”进程,俄罗斯也积极拉拢其加入原苏联地缘政治空间范围。乌克兰在东西取向问题上俨然陷入了一场多边地缘政治博弈的“拉锯战”中。材料旨在说明( )
A.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确立 B.冷战思维仍影响当今世界
C.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 D.发展中国家主权遭到破坏
94.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是( )
A.牢记血海深仇,勿忘民族耻辱 B.抨击右翼势力,反对篡改历史
C.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D.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95.在当今世界,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可见( )
A.恐怖主义成为人类的最大威胁 B.强权政治是世界局势动荡的根源
C.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应同舟共济 D.逆全球化思想的出现具有合理性
96.当今世界出现了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新冠疫情肆虐、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这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贸易保护主义消亡
C.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D.全球治理需要变革
97.《2021年全球财富报告》指出,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拥有82%的全球财富,其中最富裕的1%人口拥有45%的全球财富。这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是( )
A.贫富差距严重 B.人口过快增长
C.社会结构变化 D.各国竞争加剧
98.当下地区层面的某一国际治理组织,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被称为驱动其发展的“两个轮子”。成员国为经济合作奠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基础,建立起了相应合作机制,并在维护欧亚地区安全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国际治理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99.有学者指出,所有强国“都是在‘时间的河流’上旅行,它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指挥’这条河流,却可以‘多少用些技巧和经验在河上行驶’。行程的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盛顿、莫斯科、东京、北京和欧洲各个首都的政府的智慧。”进入21世纪,为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遭遇的严重挑战,下列项中,展示了中国“智慧”的有( )
①成立世界银行 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设立丝路基金 ④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0.《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习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日韩领导人会晤等重大活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A.坚持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
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战略
C.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的外交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集训(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集训06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专练100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