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届商水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50分,答题时间为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1949年《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其评述的历史事件( )
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下面两幅场景图可以共同论证( )
A.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B.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C.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D.国民政府败退台湾
3.“地主算盘响,农民泪汪汪;地主有田千条路,农民无田命一条。”为改变这一状况,新中国在1950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其直接目的是( )
A.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B.结束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D.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4.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国内外又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一五”计划只能在编制过程中实行,摸着石头过河。这表明“一五”计划( )
A.在探索中推进 B.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C.缺乏建设经验 D.受到国内外的支持
5.宪法起草委员会统计:全民讨论历时近3个月,参加讨论的人超过1.5亿,还不包括全国各省、市、县部分人大596万多名代表的讨论,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计138万条。1954年9月,1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再次审议后,通过了这部宪法。材料旨在强调宪法是( )
A.全国人大代表制定的 B.国家的根本大法
C.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D.公民权利的保障
6.1954年上海画片出版社出版的年画(如下图)是当年供销合作社的职工送货下乡的场面。右图反映了( )
A.农民入社的热情高涨 B.民众拥护社会制度的转型
C.公有制下的建设热情 D.合作化浪潮下的社会生活
7.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我们现在已经完全有把握可以说,我国粮食要增产多少,是能够由我国人民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决定的了。”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B.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
C.农业发展促进了工业现代化 D.科技获得了巨大进步
8.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年初,他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
A.完成了国家建设的拨乱反正 B.推动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C.深化了社会主义的体制改革 D.打破了人们对于思想的束缚
9.右图为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0.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国有企业占比为76%,集体企业占比为24%;2017年年底,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这说明了( )
A.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B.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C.对外开放带动经济发展 D.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11.1983年,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要扩大对外开放,现在开放得不够。”对此,中共中央决定( )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沿海城市 D.进行西部大开发
12.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时绘制的年代尺。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是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自2023年4月起施行,其目的是“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和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法律的施行( )
A.突出工业化先行 B.符合新发展理念 C.有利于改善交通 D.有助于乡村振兴
14.改革开放以来汉族地区与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为防止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国家增加对民族地区的投资,在民族地区尽量多办一些能源、原材料加工业项目,以保持各民族各地区的协调。这体现了我国( )
A.关注少数民族的农业发展 B.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C.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
15.下图所示内容共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的治国理念是( )
A.民族平等,当家作主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独立自主,主权至上 D.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6.“20世纪80年代末,福建台资企业近500家,投资金额2亿多美元;到90年代末,增至约5856家,投资金额79亿美元。”材料内容主要说明了海峡两岸( )
A.经济交流不断加强 B.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C.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D.统一阻力完全消除
17.下表是八年级(1)班同学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后提交的部分优秀调查报告,据此可知他们研学的主题是( )
●《国庆阅兵坦克方队受阅的调查报告》
●《“辽宁舰”交接入列的调查报告》
●《歼-20战机研制过程的调查报告》
●《导弹部队发展历程的调查报告》
A.交通通信 B.航空航天 C.国防建设 D.文化事业
18.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成功粉碎了帝国主义离间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关系的阴谋,从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材料中的“某次会议”是指(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巴黎和会 D.亚信峰会
19.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屠呦呦为青蒿素研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关于屠呦呦的纪录片 B.某同学的听课笔记
C.人物传记《屠呦呦传》 D.屠呦呦科研的手稿
20.某班同学在进行社会调查时,选择了以下两类话题。据此判断,这次调查的主题是( )
社会类:社会保障、教育发展、环境变迁、医疗改善、体育设施等 家庭类:家庭收入、住房改善、饮食变化、服饰演进、交通方式等
A.对外开放的艰难起步 B.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C.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D.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解放牌汽车纪念邮票 图二 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邮票
材料二 1961年是我国实现三年连续跃进以后的一年,是农业在连续两年受灾以后必须大发展的一年,也是我们在外援减少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进行建设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必须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和一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更好地发挥城乡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更好地发扬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勤俭建国、增产节约的精神,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
——《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
(1)材料一中的纪念邮票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取得的成就?(1分)请你再列举出一例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1分)
(2)材料二中的“党的总路线”是什么?(1分)为克服经济困难,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制定了什么方针?(1分)
(3)在新中国的建设与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从中你获得哪些经验教训?(1分)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就陆续获得了制度上的重构以及政治权利的保障,“由压迫到解放”是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关键。……所以说,在这一时期提高每一个少数民族成员的政治地位,并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其权利,成为当时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主导方式。
——摘编自张英魁《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各自逻辑、内在张力与群际团结的实现策略》
材料二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只要民进党当局放弃“台独”分裂立场,回到“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上来,两岸协商谈判即可恢复。只要民进党当局以两岸同胞福社为依归,尽快取消阻碍两岸往来的各种人为限制,两岸同胞就能常往来、多交流。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答记者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为少数民族实现国家认同的制度保障是什么。(1分)简述这一制度实行的意义。(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1分)你认为这两个事件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还有什么现实意义?(1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认识。(1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及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材料二 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统计简表
时间 1956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建交国家数 25 44 54 69 87 88 95
(1)材料一中“这些原则”是指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这些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到的作用。(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因素有哪些?(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外交成就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摘编自《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科技发展在哪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2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一例史实说明科学技术是怎样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命运”或“人民生活福祉”的。(3分)
(3)综上所述,你对科技发展有何认识?(1分)
25.(6分)国家名片是代表国家形象的符号,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各个国家、民族的文明成果。请从下列“中国名片”中选择两项有关联的,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名片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加以论述,撰写一篇80—120字的历史小短文。
“求同存异” 乒乓球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高铁 中国航天 中国电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