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同步练习(答案)--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选择题
1.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
A.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
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
C.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
2.某学者说:“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
3.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两国在美国的反对和苏联的压力下被迫从埃及撤军。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其后上台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则加快了去殖民化的脚步,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英法与美国争霸
B.英国维护殖民霸权
C.英殖民帝国衰落
D.英法与苏联争夺埃及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这对世界殖民主义的影响是( )
A.加快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改变亚非拉的政治版图
C.强化了宗主国的政治地位
D.殖民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
5.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参战的士兵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
B.导致非洲和亚洲的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唤醒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意识
D.导致法国在战后的分赃中受到不公平待遇
6.塔哈·侯赛因是埃及盲人作家,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当时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进步与改革的强烈愿望,也标志着埃及现代新文学的诞生。侯赛因也成为埃及要求民族复兴的新兴力量的代表。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 )
A.宣布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
B.宣布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C.重视古埃及文化遗产的保护
D.复兴民族文化的要求
7.毛泽东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因为(  )
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马克思主义产生于革命斗争实践
D.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
8.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不断发展。1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上台后,通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获得了独立。此举意在(  )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
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
9.—战后,协约国声称用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但实际上却经常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一原则。下列选项与之相吻合的是(  )
A.对战败国德国的制裁
B.确认波兰的独立和疆界
C.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D.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听之任之
10.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场运动(  )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B.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瓦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11.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12.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文化特点的是(  )
A.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取消其他宗教
B.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同时使用
C.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D.种姓制度深刻影响社会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1954年印度支那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开展武装斗争,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其中一部分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并成为英联邦的第9个成员国和联合国的第81个成员国,人民大会党组织新政府,恩克鲁玛出任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三次非殖民化高潮出现的原因。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选择题
1.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
A.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
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
C.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
解析:由材料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新发展更多地表现出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市场的需要已经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式,这是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之一,B项正确;民族自决原则在一战后就已经明确提出,排除A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和两大阵营的对峙尽管也是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两项。
2.某学者说:“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
解析:根据材料“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可知,儒家思想对韩国的民族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使韩国形成了团结协作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两国在美国的反对和苏联的压力下被迫从埃及撤军。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其后上台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则加快了去殖民化的脚步,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英法与美国争霸
B.英国维护殖民霸权
C.英殖民帝国衰落
D.英法与苏联争夺埃及
解析:材料信息“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等,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伊士运河危机沉重打击了英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英殖民帝国衰落,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这对世界殖民主义的影响是( )
A.加快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改变亚非拉的政治版图
C.强化了宗主国的政治地位
D.殖民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加快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排除。
5.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参战的士兵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
B.导致非洲和亚洲的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唤醒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意识
D.导致法国在战后的分赃中受到不公平待遇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参加一战的非洲士兵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这强调的是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和民族独立等思想传播给参战的非洲士兵,唤醒了人们的民族意识,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参战的主要是欧洲人,故排除A项;一战只是沉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并没有导致其瓦解,故排除B项;一战后英法主导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和国际联盟,法国获得大量权益,并未受到不公正待遇,故排除D项。
6.塔哈·侯赛因是埃及盲人作家,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当时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进步与改革的强烈愿望,也标志着埃及现代新文学的诞生。侯赛因也成为埃及要求民族复兴的新兴力量的代表。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 )
A.宣布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
B.宣布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C.重视古埃及文化遗产的保护
D.复兴民族文化的要求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材料反映了二战后埃及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求,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7.毛泽东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因为(  )
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马克思主义产生于革命斗争实践
D.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思潮和运动轮番上演,但是均以失败而告终。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新的指导思想来指导革命事业,这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而与中国国情相似的俄国却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让中国革命看到了曙光,故D项正确。
8.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不断发展。1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上台后,通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获得了独立。此举意在(  )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
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
【解析】20世纪5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上台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材料中“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的目的显然是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故B项正确。
9.—战后,协约国声称用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但实际上却经常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一原则。下列选项与之相吻合的是(  )
A.对战败国德国的制裁
B.确认波兰的独立和疆界
C.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D.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听之任之
【解析】巴黎和会上,战胜国把原属于中国的山东划给了日本,这违反了民族自决的原则,故C项正确。
10.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场运动(  )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B.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瓦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争取和推动民族独立的进步运动,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故A项正确。
11.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二战后的新兴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既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也有立足于本国本民族的发展传统,这体现出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统一,排除A、B两项;各国的发展道路是多样化的,排除C项。
12.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文化特点的是(  )
A.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取消其他宗教
B.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同时使用
C.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D.种姓制度深刻影响社会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埃及,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故B项正确。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1954年印度支那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开展武装斗争,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其中一部分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并成为英联邦的第9个成员国和联合国的第81个成员国,人民大会党组织新政府,恩克鲁玛出任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三次非殖民化高潮出现的原因。
答案:(1)特点:各地民族主义运动相互支援配合;民族独立运动与民主革命相互结合;均发生在二战之后,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相关;时间短,进程快。
(2)原因:20世纪以来英国殖民政策的调整;两大阵营的对峙给殖民地半殖民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战后英法力量的削弱;二战后反殖民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同步练习(答案)--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