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学科试卷
试卷总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2022·甘肃天水·9)人类早期文明的诞生源于“水”的赠礼。尼罗河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希腊 D.古巴比伦王国
2.(2018·海南省·12)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下列承载着古埃及文明历史的文字是( )
文明古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古印度
重要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 楔形文字、______ 梵文、佛教、种姓制度
3.(2023·甘肃定西·9)如表为某同学整理的古代亚非地区文明成果简表。表中“▲”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4.(2021·广东从化一模卷·1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A.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商业的繁荣 B.是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D.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5.(2023·广东普宁模拟·22)下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 )
发源地 文字 建筑
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章文字 那烂陀寺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长城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
A.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B.宗教主导、相互交融
C.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6.(2022·广东广州黄埔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卷·3)2010年印度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对年轻夫妇被他们自己的亲人处死。理由是:他们不是同一个等级,却成为夫妻。这个人间悲剧的产生根源于( )
A.佛教教规 B.种姓制度 C.分封制度 D.城邦制度
7.(2023·陕西榆林九年级期末·2)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城邦是( )
A.斯巴达 B.古巴比伦 C.华氏城 D.雅典
8.(2023·广东汕尾二模·22)“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匠师、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们……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材料重点强调亚历山大东征( )
A.打破了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 B.对东方文化造成巨大冲击
C.属于和平友好的文明交流方式 D.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9.(2023·陕西榆林九年级期末·3)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土地问题和债务问题愈加突出,平民为了争取充分的政治权利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为此,罗马( )
A.设立元老院 B.设立保民官 C.首创元首制 D.推行万民法
10.(2022·广东广州花都一模卷·19)《十二铜表法》中第五表规定:“获释奴未立遗嘱而死亡时,如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归恩主(奴隶主)所有。”第十一表规定:“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具有野蛮性和残酷性
C.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D.主要维护贵族和奴隶主利益
11.(2023·广东深圳·16)罗马不再是拉丁—罗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材料指出罗马( )
A.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 B.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
C.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 D.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特征
12.(2023·云南红河一模·18)古建筑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异彩纷呈,建筑风格也别具一格。以下图片能代表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是( )
帕特农神庙 长城 大竞技场 龙门石窟
A.帕特农神庙 B.长城 C.大竞技场 D.龙门石窟
13.(2022·甘肃兰州·16)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
A.基督教、道教B.基督教、犹太教
C.伊斯兰教、道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
14.(2021·广东汕头潮阳区—模卷·18)一般来说,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封臣必须随时准备跟随封君进行军事远征,如果封君没了马骑,封臣必须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他;如果封君被囚禁,封臣必须把自己作为人质以换取他的获释。这表明( )
A.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财产 B.军事远征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前提
C.封臣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封君和封臣有严格的权利与义务
15.(2023·贵州铜仁·8)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
A.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体现了王权专制的色彩 D.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6.(2022·陕西(A卷)·8)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其特点是( )
A.政治上实行民主政体 B.经济上自给自足
C.庄园法庭由农奴主持 D.教育上大学兴起
17.(2023·云南红河一模·19)12世纪,西欧出现了新的气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层面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其中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基督教的兴起 B.佛教的传播 C.城市的出现 D.大学的出现
18.(2021·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模卷·5)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人身自由和财产受法律保护,有贸易自由,有资格参与市政,所以当时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表明西欧中世纪城市( )
A.市民阶层尚未享受到自由权利 B.空气清新,环境自由
C.市民享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 D.摆脱了教会的控制
19.(2022·贵州铜仁·21)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组建法典委员会,编纂法典,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及《新法典》。法典中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了明确规定。这套法律文献统称为( )
A.《罗马民法大全》 B.《十二铜表法》
C.《汉漠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
20.(2022·广东·23)《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被释放,便是从管辖下得到释放”这一记载,说明拜占庭帝国( )
A.专制统治日益巩固 B.奴隶处境有所改善
C.法制时代全面开启 D.废除封建领主特权
21.(2023·云南红河一模·20)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国家,善于模仿和创新。历史上它曾效仿中国进行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这次改革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明治维新 C.查理·马特改革 D.大化改新
22.(2022·广东深圳一模·21)有日本学者认为,大化改新最大的成功就是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有了这层关系,日本才能迅速成为东亚强国。材料说明日本大化改新( )
A.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 B.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
C.稳定了日本的社会秩序 D.维护了日本天皇的权益
23.(2023·广东广州黄埔区一模·20)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帝国内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阿拉伯人民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美丽的一座纪念碑”的阿拉伯文学著作是( )
A.《医学集成》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医典》
24.(2022·广东广州黄埔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卷·12)穆罕默德建立了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穆罕默德赢得了人心,成为公社的最高首脑。阿拉伯半岛逐步走向统一。可见,将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主要是( )
A.政治口号 B.经济实力 C.个人魅力 D.宗教信仰
25.(2020·广西桂林市九历上期末卷·18)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这样的主张有利于( )
A.实现男女平等,建立公平社会 B.缓解部落矛盾,推动半岛统一
C.创立伊斯兰教,对抗麦加贵族 D.加强对外宣传,发展麦地那经济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两小题,共25分。)
26.(2019·云南昆明·26)(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除了传授佛法,还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技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三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节选)(2019年5月15日)
(1)根据图2,写出古代亚洲大河流域三大文明的名称。(3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玄奘、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各举一例说明)。(4分)
根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4点原则主张是什么?(4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2分)
27.(2023·河南洛阳偃师一模·2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法典石柱局部图
材料二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摘编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是哪部法律文献?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该法典的颁布对后世法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颁布法典的目的。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4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学科试卷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C D B D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D A B D C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C D B
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故选B项: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排除A项;爱琴海孕育了古代希腊文明,排除C项;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依据四幅图片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D项符合题意;A项是古代中国商朝创造的文字;B项是古代腓尼基人创造的古代文字;C项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3.【答案】B【解析】据“古巴比伦王国”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B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法律文献,排除A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史诗,排除C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神话故事,排除D项。
4.【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可知:邻居的田属于私有财产,开挖沟渠不小心淹没了则是损害了私有财产,需要用小麦来进行赔偿,体现了法典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故选C项;题干说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内容,并未涉及巴比伦社会商业的发展,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也没有强调奴隶主阶级,与题意无关,排除B、D项。
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既有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又有发源于于沿海地区的海洋文明,由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丰富多彩,多元发展,故选D项;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的确都发源于大河流域,以农耕文明为主,但古希腊、古罗马却属于典型的海洋文明,排除A项;从图表可知,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的确都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中国自古就是以人为主,敬鬼神而远之,并没有被宗教主导,排除B项;从图表可知,各个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的确是文字多样,但无法从图表中看出各个文明之间是否有频繁的交流,排除C项。
6.【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时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种姓制度各等级界限森严,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与题干“他们不是同一个等级,却成为夫妻”最终被处死的人间悲剧产生有关的是种姓制度,故选B项;排除ACD项。
7.【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伯里克利”“奴隶制民主政治”,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故选D项;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大的城邦,不实行民主政治,排除A项;古巴比伦是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排除B项;华氏城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都城,排除C项。
8.【答案】D【解析】提取题干关键信息“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们……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可见,亚历山大东征为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选D项;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了“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并非“对东方文化造成巨大冲击”,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属于“暴力冲突”的文化交流方式,并非“和平友好”方式,排除C项。
9.【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维护平民的权利,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故选B项;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掌握国家统治决策权的机构,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首创元首制的是屋大维,这标志着罗马共和国演变为了罗马帝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罗马的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与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排除D项。
10.【答案】D【解析】由材料“获释奴未立遗嘱而死亡时……其遗产归恩主(奴隶主)所有”和“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可以发现奴隶、平民和贵族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它更倾向维护贵族和奴隶主的利益,故选D项;《十二铜表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制定的刑罚具有野蛮性和残酷性,但与题意无关,排除A、B项;它维护的是贵族和奴隶主的利益而非平民,排除C项。
11.【答案】C【解析】据“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可知,罗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的其他文化发生交流和传播,同时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故选C项;题干主要涉及文化领域的变化,与早期法律制度的内容无关,排除A项;题干强调罗马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未体现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排除B项;题干主要涉及文化领域的变化,与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D项。
12.【答案】A【解析】据“代表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可知,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建筑艺术典型代表,故选A项;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与“古希腊建筑”内容不符,排除B项;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与“古希腊建筑”内容不符,排除C项;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与“古希腊建筑”内容不符,排除D项。
13.【答案】D【解析】耶稣创立基督教,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传遍了世界,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故选D项;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排除A项、C项;犹太教是一神信仰中最古老的。犹太教不主动到外族人中传教,其“传教”的对象是已经不遵守犹太教规的犹太人,排除B项。
14.【答案】D【解析】据“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封臣必须随时准备跟随封君进行军事远征,如果封君没了马骑,封臣必须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他;如果封君被囚禁,封臣必须把自己作为人质以换取他的获释”可知,材料反映了封君和封臣有严格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故选D项;封臣不是封君的奴隶或者农奴,并非封君的私有财产,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的前提是土地的封赐,排除B项;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是奴隶,排除C项。
15.【答案】A【解析】据“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可知,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生产和生活设施齐全,生产和生活所需物品自给自足,基本不需要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特点,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故选A项;城市自治是在新兴城市出现之后,与欧洲庄园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的特点,不能体现王权专制的色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而不是商品经济,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内食物和手工业产品均可自给,庄园内还设有庄园法庭,具有司法权等,故选B项;政治上实行民主政体的是雅典,排除A项;主持庄园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排除C项;大学兴起源于城市的发展,排除D项。
17.【答案】D【解析】据“最美好的花朵”可知,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选D项;基督教的兴起,是因为1世纪,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基督教开始兴起,与题干主旨内容不符,排除A项;佛教的传播,是因为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一方面让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民众精神得到慰藉,另一方面有利于统治者借此麻痹人民,维护统治,与题干主旨内容不符,排除B项;城市的出现,是指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与题干主旨内容不符,排除C项。
1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在政治上,封建城市拥有城市自治权成为自由的乐土。据“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人身自由和财产受法律保护,有贸易自由,有资格参与市政,所以在当时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表明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享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C符合题意,故选C项。
19.【答案】A【解析】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会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法典中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了明确规定。故选A项;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颁布的成文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不符合材料中时间信息,排除B项;《汉漠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的,与题干中“东罗马帝国皇帝”不符,故排除C项;1804年法国皇帝拿破仑颁布了资产阶级的民法典——《拿破仑法典》,不符合题干中“承认奴隶制”等信息,故排除D项。
20.【答案】B【解析】据“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被释放,便是从管辖下得到释放”可知,释放了的奴隶也能获得法律的保护,但前提是这个释放是主人亲自进行了合法释放,而不是自己逃亡,由此可见奴隶处境有所改善,故选B项;材料阐述的是关于奴隶的规定,与专制统治无关,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但不能说法制时代全面开启,排除C项;材料阐述的是关于奴隶的规定,没有涉及废除封建领主特权,排除D项。
21.【答案】D【解析】据“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这次改革是”可知,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D项;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的改革与日本无关,排除A项;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查理·马特改革是法兰克王国进行的改革,排除C项。
22.【答案】A【解析】646年,日本推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因此,其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故选A项;据“大化改新最大的成功就是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稳定社会秩序及维护天皇的利益,排除B项、C项、D项。
2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阿拉伯文学著作《天方夜谭》是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美丽的一座纪念碑”。它是由众多故事和传说组成的,其中包括了许多神话、寓言和童话,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C选项正确;《医学集成》是阿拉伯医学的经典著作,但它并不是阿拉伯文学著作,排除A选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与阿拉伯文学无关,排除B选项;《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另一部经典著作,但同样不是阿拉伯文学著作,排除D选项。
24.【答案】D【解析】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穆罕默德“建立了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故选D项;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25.【答案】B【解析】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逐步提高威望提升影响,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因此,本题选择B。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名称:巴比伦王国(或两河流城文明)、印度(或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中国(或黄河,长江流城文明)。(3分)
(2)玄奘:研习佛学。翻译佛经。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口授完成的《大唐西城记》,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任意一点2分)
鉴真:传授佛法。促进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介绍中国的科技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任意一点2分)
(3)4点原则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4分)
(4)认识亚洲文明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见证了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相互学习的步伐推动了亚洲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的和平发展。(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古代亚洲大河流域三大文明的名称是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2)根据材料二所述和所学知识,玄奘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传授佛法,还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技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3)根据材料三“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4点原则主张是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要认识亚洲文明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见证了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相互学习的步伐推动了亚洲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的和平发展。
27.【答案】
(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4分)
(2)颁布了成文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或由习惯法变为成文法);(2分)
意义: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2分)
(3)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2分)
认识:法制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法律文献:据材料一中图片可知,其是《汉谟拉比法典》 。
地位: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2)变化:据材料二“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可知,罗马法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颁布了成文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意义:该法典的颁布,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目的:据材料三“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因此查士丁尼颁布法典的目的,是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认识:可结合法制建设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影响阐述即可,如法制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联考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