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3-2024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2份打包)

(共41张PPT)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基础必备 探新知
史料探究 释疑难
随堂训练 测达标
目标展示 定方向
单元概览 明要求
课程延伸 提素养
单元概览 明要求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目标展示 定方向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3.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领域的成就,立足于时空观念,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3.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先进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基础必备 探新知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时间:1978年5月。
(2)内容:强调_____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_________”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意义: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_____”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___________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实践
两个凡是
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2.时间、地点:1978年12 月,在_______召开。
3.内容
(1)指导: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2)政治:决定停止使用“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战略决策:实行_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
(4)组织:恢复了党的_____________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北京
以阶级斗争为纲
改革开放
民主集中制
4.影响
(1)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启了_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加快了政治上的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
(二)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在北京举行,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1982年宪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宪法中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______________ _____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
二、改革开放进程
1.改革
(1)农村: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全国推广开来,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2)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内容进行试点。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国营企业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也发展起来。中共十四大举行后,我国按照建立_______________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
现代企业制度
(3)经济体制
①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提出建设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重大命题,对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部署。
②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③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深刻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
④1992年,_____________在北京举行。大会号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__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有制
⑥2002 年,中共十六大在北京举行。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___________的奋斗目标,强调21 世纪头 20 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六大以后,我国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___________,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⑦2007年,中共十七大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以___________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小康社会
宏观调控
改善民生
2.开放
(1)1980年,党和国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___________。我国还相继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
(2)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________,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央还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重大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经济特区
世界贸易组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1.邓小平理论
(1)形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___________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_________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经济建设
十五大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___________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_________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治党治国
十六大
3.科学发展观
(1)形成: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___________、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___________,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
改善民生
史料探究 释疑难
主题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史料实证)
史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史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为什么?
提示:变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否。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
探究2:史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拓展】认识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的及实质
(1)必要性
①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2)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3)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课程延伸 提素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三大历史性突破
历史学家李捷认为,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第一大突破,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松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之绑。第二大突破,是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借什么力呢?就是借从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第三大突破,是从中共十七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开始,主要是解决“转轨发展”的问题。转什么轨呢?就是要从以高投入为手段、以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以总量倍增为目的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变到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轨道上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随堂训练 测达标
1.(2023·河北保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将小商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广泛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B.出于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C.完成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的需要
D.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平反冤假错案主要目的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D项正确;广泛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广东茂名)1978—1998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发展到671个,增加了2.48倍;而建制镇却由2173个发展到18 925个,增加了7.71倍,小城镇的增幅远远超过了城市的增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完成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1998年,我国城市数量明显增加,而且小城镇的增幅远远超过了城市的增幅,导致这一现象出现是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4年全面展开,重点是对国企改革,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完成”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山西太原)20世纪80年代,太原钢铁公司推行一系列改革:实行承包经济责任制、拓宽产品销路、提拔优秀一线工人担任干部等,公司效益逐渐好转。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反映了(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B.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的建立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太原钢铁公司效益的好转得益于一系列的改革,由此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A项正确;仅根据太原钢铁公司的系列改革,并不足以说明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建立,也不能说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而且1993年,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材料是讲对内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排除B、C两项;我国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福建期末)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八五”计划,最初要求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但在1992年后,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2%。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A.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拓展
B.中共中央提出并落实“八字方针”
C.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央提出‘八五’计划,最初要求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但在1992年后,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2%”并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认识发生了新的飞跃,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1992年以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比计划保持增长快,而不是对外开放格局的拓展,排除A项;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84年10月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实行,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浙江绍兴)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国家设立经济特区旨在( )
①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
②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③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④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是为了进行对外开放,目的是为了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仅仅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并不代表我国能够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③不正确;我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6.(2023·安徽联考)在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把“小康”这个概念引入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他说:“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作中国式的现代化,即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这样,“小康”这个古老的命题便洋溢着鲜活的时代信息。这表明邓小平理论( )
A.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B.根源于传统儒家思想
C.开启了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把传统文化中“小康”概念引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中。这表明邓小平理论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A项正确;材料无法表明邓小平理论根源于“传统儒家思想”,排除B项;1956年新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具有传统文化色彩,而不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第十单元 第27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内蒙古兴安盟)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了定位,“中国国情一个是底子薄,另一个是人口多和耕地少”。他战略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案:“落后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些认识( )
A.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2.(2023·四川成都)如图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提纲。这一讲话( )
A.推动了伟大历史转折的到来
B.昭示了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终结
C.奠定了南方谈话的理论前提
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2023·湖北期末)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湖南岳麓书社等出版社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共36种,收录康有为、梁启超、薛福成等近代人物到欧美、日本出使、留学、游历和考察等所留下的日记、笔记和游记,这套丛书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反响。这一出版现象体现了当时( )
A.史学研究领域拨乱反正
B.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探索
C.出版领域进行体制改革
D.呼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4.(2023·山东济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一改革( )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C.仍坚持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仍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
5.(2023·山西临汾)1990年,农业部提供的数据表明,乡村集体企业实现利润265.3亿元,首次超过国营企业的246亿元;前者的销售利润率为5.6%,相当于后者的两倍多。这说明我国(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B.国营企业必须深化改革
C.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农村改革推动城市改革
6.(2023·天津武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年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由22.4%提高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成分由几乎为零提高到5.6%。这一变化说明( )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已经理顺
B.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改革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效果显著
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7.(2023·江苏统考)1983年,顺德桂洲羽绒制品厂与港商、广东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合资兴建华南毛纺厂,开创了合资出口的先河,年创汇400多万美元,成为当时的龙头企业。华南毛纺厂的成功得益于( )
A.设立特区
B.乡镇企业的创办
C.对外开放
D.体制改革的深化
8.(2023·四川成都)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有( )
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科学发展观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二、能力提升
10.(2022·山东高考)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11.(2022·湖南高考)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12.(2022·辽宁高考)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与此论断相关的史实是( )
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③“两弹一星”试验成功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2·北京高考)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
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14.(2023·山东潍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阳供销合作社:过往与新生
1950年7月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后,我国开始建立各级合作社,全国总社、河南省社、南阳专区社先后成立,1950年10月,南阳县供销社系统逐步形成。
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供销社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50至1953年南阳县供销社系统向农村供应了小麦、玉米、食盐、土布、肥皂、火柴等27种生活资料,供应铁锨、镰刀、犁辕等15种生产资料,并开始供应农药、化肥、药械及新式农具等。同时,为国家收购和为农民推销农副产品如土布、活猪、烟叶、棉花共20余种。1953年南阳县遭受罕见霜灾,供销合作社系统受国家委托,以低价向灾民供应粮食,全年共代销粮食约1500万斤。如柱状图为1951—1954年供销社、私商、国营在南阳县商品流转额中的比重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初期,在市场化大潮冲击下,供销社经营出现困境。1995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根本目标是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南阳供销系统先后通过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站等机构,不断完善供销社“支农”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急需的服务。如表格为1994—1998年南阳县供销社系统支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组织名称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综合服务站(个) 62 110 150 193 193
庄稼医院(个) 13 13 21 44 44
机防队(个) 7 7 13 14 14
专业合作社(个) 1 2 5 14 39
科技示范田(亩) 13 961 28 169 25 000 25 000
——摘编自李建中《南阳县供销合作
社研究(1949—20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不同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职能作出合理解释。
第十单元 第27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内蒙古兴安盟)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了定位,“中国国情一个是底子薄,另一个是人口多和耕地少”。他战略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案:“落后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些认识( B )
A.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依据当时中国国情提出了战略方案。主张落后国家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些认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B项正确;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四川成都)如图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提纲。这一讲话( A )
A.推动了伟大历史转折的到来
B.昭示了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终结
C.奠定了南方谈话的理论前提
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解析] 依据材料“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结合时间1978年12月,可知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推动了伟大历史转折的到来,A项正确;这一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终结,排除B项;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是在1978年的中共十三大上,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湖北期末)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湖南岳麓书社等出版社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共36种,收录康有为、梁启超、薛福成等近代人物到欧美、日本出使、留学、游历和考察等所留下的日记、笔记和游记,这套丛书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反响。这一出版现象体现了当时( B )
A.史学研究领域拨乱反正
B.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探索
C.出版领域进行体制改革
D.呼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收录康有为、梁启超、薛福成等近代人物到欧美、日本出使、留学、游历和考察等所留下的日记、笔记和游记,这套丛书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可见,近代人物出国的所见所闻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背景,了解西方文化有利于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文化探索,B项正确;拨乱反正即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材料所述与“史学研究领域拨乱反正”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版领域进行体制改革,排除C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为反对个人崇拜、纠正“左”的错误而开展的一次全国性思想解放的讨论,材料所述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山东济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一改革( B )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C.仍坚持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仍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人民公社体制,集体经营、平均分配,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B项正确;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而不是土地所有权,排除A项;改革不再实行平均分配,排除C项;改革是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山西临汾)1990年,农业部提供的数据表明,乡村集体企业实现利润265.3亿元,首次超过国营企业的246亿元;前者的销售利润率为5.6%,相当于后者的两倍多。这说明我国( B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B.国营企业必须深化改革
C.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农村改革推动城市改革
[解析] 根据材料“乡村集体企业实现利润265.3亿元,首次超过国营企业的246亿元;前者的销售利润率为5.6%,相当于后者的两倍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90年乡村集体企业的利润率远高于国营企业的利润率,这说明该时期国营企业的利润率偏低,生产效率低下,获取的经济效益不高,迫使我国必须对国营企业进行深化改革,从而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依旧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结构,排除A项;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农村改革推动城市改革”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天津武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年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由22.4%提高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成分由几乎为零提高到5.6%。这一变化说明( D )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已经理顺
B.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改革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效果显著
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年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由22.4%提高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成分由几乎为零提高到5.6%”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向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前进,D项正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此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还未确立,无法得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已经理顺,排除A项;1993年我国提出确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B项;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江苏统考)1983年,顺德桂洲羽绒制品厂与港商、广东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合资兴建华南毛纺厂,开创了合资出口的先河,年创汇400多万美元,成为当时的龙头企业。华南毛纺厂的成功得益于( C )
A.设立特区
B.乡镇企业的创办
C.对外开放
D.体制改革的深化
[解析] 根据材料“1983年,顺德桂洲羽绒制品厂与港商、广东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合资兴建华南毛纺厂”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华南毛纺厂引入外资合资经营,体现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特区,排除A项;华南毛纺厂不是乡镇企业,排除B项;1980年属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四川成都)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有( D )
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科学发展观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根据材料“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其余选项表述均不完整,排除A、B、C三项。故本题选D项。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 观点:思想解放推动改革的进行并取得成功,或改革成功首先需要进行思想解放。
论证:“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并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提出“两个凡是”的主张。1977年国内一些主要报刊发表社论,对毛主席生前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的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了思想舆论条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社会各阶层取得了广泛共识,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了成功。因此可以说,思想解放推动改革的进行并推动改革取得成功。
[解析] 本题的解答首先应当根据“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等信息确定论题观点,如可以确定“思想解放是改革的先导”,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进行论证。题干要求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来论证材料观点,因此应当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来论证。可以联系所学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和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等内容,以及对后来改革开放得以展开的必要性等方面来说明思想解放对于改革的重要性。还可以联系所学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于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等等来论证说明。本题的解答必须做到观点明确,联系史实论证充分,论证过程要做到逻辑清晰。
二、能力提升
10.(2022·山东高考)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D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解析] 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下降,这意味着农业产值相对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至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这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一步推动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占比格局变化,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逐渐上升,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相对下降,D项正确;这一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并不会导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下降,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2·湖南高考)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D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由材料及所学可知,“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其中的待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说法,而失业是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后,就业市场竞争条件下将会出现的现象,上述变化是党中央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背景下失业现象的正视,所以属于思想解放,而这种思想解放及做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的合理安排,会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更加顺畅,故选D项;题干强调的是党中央对失业现象的认识及积极应对,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是题干中变化的前提,排除A项;21世纪初我国才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中提到1992年做出“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接下来将是在实践中建立起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已经完善,排除C项。
12.(2022·辽宁高考)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与此论断相关的史实是( B )
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③“两弹一星”试验成功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其中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属于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属于改革,①④正确,B项正确;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排除②;“两弹一星”试验成功是改革开放前的史实,排除③,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3.(2022·北京高考)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C )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
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在非洲大陆举办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C项正确;南非等国并非中国周边国家,排除A项;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B项;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与“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23·山东潍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阳供销合作社:过往与新生
1950年7月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后,我国开始建立各级合作社,全国总社、河南省社、南阳专区社先后成立,1950年10月,南阳县供销社系统逐步形成。
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供销社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50至1953年南阳县供销社系统向农村供应了小麦、玉米、食盐、土布、肥皂、火柴等27种生活资料,供应铁锨、镰刀、犁辕等15种生产资料,并开始供应农药、化肥、药械及新式农具等。同时,为国家收购和为农民推销农副产品如土布、活猪、烟叶、棉花共20余种。1953年南阳县遭受罕见霜灾,供销合作社系统受国家委托,以低价向灾民供应粮食,全年共代销粮食约1500万斤。如柱状图为1951—1954年供销社、私商、国营在南阳县商品流转额中的比重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初期,在市场化大潮冲击下,供销社经营出现困境。1995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根本目标是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南阳供销系统先后通过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站等机构,不断完善供销社“支农”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急需的服务。如表格为1994—1998年南阳县供销社系统支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组织名称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综合服务站(个) 62 110 150 193 193
庄稼医院(个) 13 13 21 44 44
机防队(个) 7 7 13 14 14
专业合作社(个) 1 2 5 14 39
科技示范田(亩) 13 961 28 169 25 000 25 000
——摘编自李建中《南阳县供销合作
社研究(1949—20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不同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职能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物资匮乏,生产经营分散。供销合作社提供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建立了物资供销和收购网络,在生产、生活、防灾、减灾方面为农民纾困。供销社重塑了农村商业格局,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价格体系,推动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合作化,支援了工业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供销社一度出现经营困境。90年代中期以来,供销社发挥平台优势,供应农业生产资料,收购农副产品,组织专业合作社,成立综合服务站、庄稼医院,科技服务、综合服务成为供销服务的重要内容,加速了科技成果应用,提高了农民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和合作意识,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进步。
综上所述,农村供销合作社是立足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促进经济发展、体现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结合所学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相关史实,根据材料“土布、肥皂、火柴等27种生活资料,供应铁锨、镰刀、犁辕等15种生产资料,并开始供应农药、化肥、药械及新式农具等。同时,为国家收购和为农民推销农副产品如土布、活猪、烟叶、棉花共20余种。1953年南阳县遭受罕见霜灾,供销合作社系统受国家委托,以低价向灾民供应粮食”可以对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职能作出这样解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物资匮乏,生产经营分散;供销合作社提供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建立了物资供销和收购网络,在生产、生活、防灾、减灾方面为农民纾困;从1951—1954年供销社、私商、国营在南阳县商品流转额中的比重变化情况柱状图表中分析,供销社比例提升近40%得出,供销社重塑了农村商业格局,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价格体系,推动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合作化,支援了工业化建设;同时,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史实得出,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初期,在市场化大潮冲击下,供销社经营出现困境”“南阳供销系统先后通过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站等机构,不断完善供销社‘支农’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急需的服务。”及支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表可以分析得出,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供销社一度出现经营困境;90年代中期以来,供销社发挥平台优势,供应农业生产资料,收购农副产品,组织专业合作社,成立综合服务站、庄稼医院,科技服务、综合服务成为供销服务的重要内容,加速了科技成果应用,提高了农民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和合作意识,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进步。综上所述,联系社会主义的本质相关内容,得出农村供销合作社是立足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促进经济发展、体现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巨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3-2024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2份打包)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