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2分)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2.(2分)下列有关温度的数据中,最接近25℃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
B.人感觉舒适的气温
C.洗澡水的适宜温度
D.近几年宿迁冬季最低气温
3.(2分)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2分)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C.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5.(2分)如图中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D.丁声音属于噪声
6.(2分)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7.(2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8.(2分)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短 B.先变短再变长
C.逐渐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9.(2分)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10.(2分)根据下表列出的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纯铁 钨
熔点/℃ ﹣39 1064 1083 1515 1535 3410
沸点/℃ 357 2856 2360 2670 2750 5900
A.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B.在﹣40℃时,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
C.灯泡的灯丝通常是用钨制成的,因为钨的沸点高
D.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11.(2分)在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12.(2分)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2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将(  )
A.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B.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
C.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
D.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左平移
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空1分,计27分)
13.(3分)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精准点火发射,随着“发射”命令的发出,烈焰飞升,火箭轰鸣,震耳欲聋,火箭轰鸣是由于空气    发出的,火箭发射塔下大水池上“白雾”的形成是因为先后发生了    和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4.(3分)最近我国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应用,这种波能进行人体碎石说明它具有    ,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此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15.(4分)第24届冬奥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冰壶运动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冰壶的赛道是通过制冷剂使水    成冰(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冰壶滑行时,冰面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薄薄的一层水,起到润滑作用。
16.(2分)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开会或学习时,常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处减弱噪声。
17.(4分)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关于声现象的实验中: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传递    ;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    (选填“能”、“不能”)发声,左边的音叉    (选填“能”、“不能”)发声,原因    。
18.(3分)某学习小组,将装满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玻璃杯的水中间,如图所示,再将大玻璃杯放入冰箱,过一段时间取出,发现大玻璃杯中的已有一大半水结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凝固点,小瓶中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冰;这表明凝固除了需要达到凝固点,还需要    。
19.(2分)如图寒冷的冬天早晨,小明看到自家的窗玻璃上结着“冰花”,“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附着在窗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20.(3分)蟠龙湖四周杨柳环绕,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21.(3分)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    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水面上的反射角    (填“变大”、“变小”、“不变”)。
三、作图题(共3小题,每题2分,共6分)
22.(2分)请在图中画出井中的青蛙看到天的范围的光路图,A点是青蛙眼睛的位置。
23.(2分)如图所示,S为固定光源,MN为竖直墙面,小明手拿一乒乓球,开始时球与光源S等高,松手后球竖直下落,墙面上球的影子也随之而动,请通过作图确定:当影子刚好到达墙角N点时,乒乓球的位置在哪里(用字母标记),完成相应光路图。
24.(2分)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44分)
25.(7分)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常见的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据此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从而得出结论: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
(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
(3)如图丙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声音的音调变    (填“高”或“低”),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可能听不到,此时钢尺发出的是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正常声波”);
(4)如图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26.(7分)实验小组用图1中装置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安装此装置时应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进行。
(2)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方法:   。
(3)图2是同学们根据观察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4)图3所示是a、b两个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像,分析图像及实验过程,可知:
①水沸腾过程的特点是水沸腾时,继续加热,但温度    。
②两个小组实验所用的水的初温    (选填“相同”或“不同”),a组水的质量    b组水的质量。(选填>、=、<)
(5)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选填序号)。
①冰
②霜
③雾
④雪
27.(6分)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填字母序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28.(7分)如下图所示是利用水浴法加热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和研究碘的升华现象的两个实验。
(1)甲图探究冰的熔化实验,用水浴法除了让冰受热均匀,还有个好处就是冰的温度上升速度    (选填“较快”或“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计数如图乙,示数是    ℃。
(3)图丙是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    min,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态。
(4)通过丙实验可知,水的凝固点为    ℃。
(5)丁图是碘升华的实验,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原因是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A.使碘受热均匀
B.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
C.使实验中产生更多的碘蒸气
D.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液化
29.(5分)为了比较甲、乙两种不同品牌容积都为2L的保温桶的保温效果,小明在温度恒定的室内进行实验,他首先在甲、乙两种保温桶中装满100℃的热水,然后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时间后保温桶内热水的温度,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0 1 2 3 4 5 6
甲水温/℃ 100 50 30 22 20 20 20
乙水温/℃ 100 80 65 52 40 29 20
(1)下列有四支测量范围不同的温度计,小明实验选择的温度计应为    。
A.﹣10~110℃
B.35~42℃
C.﹣40~50℃
D.0~50℃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甲种保温桶的保温效果好
B.乙种保温桶的保温效果好
C.甲、乙两种保温桶的保温效果一样好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实验时的室温应为    ℃。
(4)实验结束,小明又提出猜想:保温桶的保温效果还可能跟保温桶内食物的多少有关.于是他用热水代替食物,分别在7个同种保温桶中装入不同水量初温相同的热水,经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各保温桶中的水温,并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温度差与盛水量之间的关系图像。
①该实验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是盛水量、初温和    。
②由图像可知,当保温桶的盛水量为    L时,保温效果最好。
30.(6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DC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4)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做到,你认为没有做到的原因是光路    。
31.(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声消声
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如图甲),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消声器。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某声源发出的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
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
(1)图甲音叉叉股左右振动产生声音时,音叉两侧的空气    (填“左右”或“上下”)振动。
(2)图甲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    。
A.是疏密相间的
B.是变密的
C.是变疏的
D.是均匀的
(3)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
A.P与Q相遇
B.P与N相遇
C.M与N相遇
D.P与M相遇
(4)图乙中,B处声音的响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处声音的响度。
(5)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如图丁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阴影部分为消声达标。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    。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
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
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2分)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
“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
故选:C。
2.(2分)下列有关温度的数据中,最接近25℃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
B.人感觉舒适的气温
C.洗澡水的适宜温度
D.近几年宿迁冬季最低气温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有的需要记住数值,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故A错误;
B.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23℃,故B正确;
C.洗澡水的适宜温度比人的体温略高,约40℃,故C错误;
D.近几年宿迁冬季最低气温可达﹣10℃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3.(2分)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③人的正常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④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A、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此选项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此选项错误;
C、人的正常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此选项错误;
D、深夜跳广场舞时的音乐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噪音。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此选项正确。
故选:D。
4.(2分)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C.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分析】(1)声音在同温度的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2)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答】解:A、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B正确;
C、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C正确;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A。
5.(2分)如图中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D.丁声音属于噪声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甲和乙音调相同。故A正确;
B、甲和丙振幅不同,故声音的响度不相同,故B错误;
C、甲振幅最小,丁的振幅较大,乙和丙振幅相同,故乙丙响度相同,甲的响度最小。故C正确;
D、丁图是无规则的振动,所以丁图属于噪音。故D正确。
故选:B。
6.(2分)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分析】从塑料袋的鼓起可以知道塑料袋内的气体增多,而这些气体是怎么得来的呢?塑料袋中滴有一些酒精,是液态的酒精汽化形成了酒精蒸汽。
【解答】解:
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液态的酒精由于受热会发生汽化现象,形成蒸气,体积变大,将塑料袋鼓起来。
故选:B。
7.(2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正确;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A。
8.(2分)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短 B.先变短再变长
C.逐渐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分析】(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2)人由远而近经过路灯时,人的身高和路灯的高度都不变,但光线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
(3)影子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部分来分析:一个是走向路灯的过程;一个是远离路灯的过程。
【解答】解: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
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
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
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故选:B。
9.(2分)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分析】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经过色散现象后,可以看到多种颜色的光。
【解答】解:看到五彩缤纷的光环,说明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与其他选项无关。
故选:D。
10.(2分)根据下表列出的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纯铁 钨
熔点/℃ ﹣39 1064 1083 1515 1535 3410
沸点/℃ 357 2856 2360 2670 2750 5900
A.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B.在﹣40℃时,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
C.灯泡的灯丝通常是用钨制成的,因为钨的沸点高
D.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分析】(1)晶体在熔点时,可以是固态,可以是液态,可以是固液共存,低于熔点是固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是液态。
(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灯泡的灯丝使用钨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解答】解:A、由表格数据知,钢水的温度在1515℃~2670℃之间,金的熔点是1064℃,金放在钢水中,金能达到熔点,能在钢水中吸收热量,金会熔化,故选项错误。
B、水银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水银的熔点是﹣39℃,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40℃时,水银已经变成固体,不能工作,故选项正确。
C、灯泡的灯丝通常是用钨制成的,因为钨的熔点高,故选项错误。
D、水银温度计属于液体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水银的沸点是357℃,高于357℃时水银变成了气态,水银温度计只能测量熔点和沸点之间的温度,表中各金属沸点都高于水银的沸点,所以水银温度计不能测量,故D错误。
故选:B。
11.(2分)在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分析】铁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铁轨的铸造过程中,首先把铁熔化成铁水,然后把铁水凝固成铁轨。
【解答】解:A、铁先凝固再熔化,不符合题意。
B、铁是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都保持温度不变。如图是非晶体先凝固,后熔化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C、如图是非晶体先熔化后凝固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D、如图是铁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然后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2.(2分)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2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将(  )
A.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B.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
C.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
D.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左平移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由此可知物接近镜面的速度等于像接近镜面的速度。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光源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所示。因为光源S以2 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像点S'也以2 m/s的速度沿着S'O向下运动。∠SOM=∠S'OM=45°,所以S'O与SO互相垂直。
故选:C。
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空1分,计27分)
13.(3分)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精准点火发射,随着“发射”命令的发出,烈焰飞升,火箭轰鸣,震耳欲聋,火箭轰鸣是由于空气  振动 发出的,火箭发射塔下大水池上“白雾”的形成是因为先后发生了  汽化 和  液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放热。
【解答】解:(1)火箭轰鸣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出的;
(2)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放出大量的热量,火箭发射架下方建有较大的水池,就是为了吸收这些热量,水吸热后迅速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故答案为:振动;汽化;液化。
14.(3分)最近我国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是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应用,这种波能进行人体碎石说明它具有  能量 ,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此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  3000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分析】超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速度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解答】解:B超是超声波的应用,这种波能进行人体碎石说明它具有能量。
根据题意,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故答案为:超声波;能量;3000m。
15.(4分)第24届冬奥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冰壶运动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冰壶的赛道是通过制冷剂使水  凝固 成冰(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冰壶滑行时,冰面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薄薄的一层水,起到润滑作用。
【分析】凝固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凝固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熔化要放热。
【解答】解:通过制冷剂使液态水凝固成冰,冰是晶体,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冰壶滑行时,冰面熔化成液态水,起到润滑作用。
故答案为:凝固;放热;不变;熔化。
16.(2分)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开会或学习时,常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这是在  声源处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处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可以通过识别声音音色这一特征来实现对手机解锁的;
开会或学习时,把手机调成静音状态,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声源处。
17.(4分)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关于声现象的实验中: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传递  能量 ;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  能 (选填“能”、“不能”)发声,左边的音叉  不能 (选填“能”、“不能”)发声,原因  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能发声,左边的音叉不能发声,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能量;能;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18.(3分)某学习小组,将装满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玻璃杯的水中间,如图所示,再将大玻璃杯放入冰箱,过一段时间取出,发现大玻璃杯中的已有一大半水结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能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凝固点,小瓶中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冰;这表明凝固除了需要达到凝固点,还需要  继续放热 。
【分析】凝固(熔化)需要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熔点),持续放热(吸热)。
【解答】解:大烧杯中的一大半水结冰,说明大烧杯中是冰水混合物(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小烧杯中的水能够达到凝固点(0℃),但没有温度差,小瓶中的水不会向外放热,也不会结冰,故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
故答案为:能;不会;继续放热。
19.(2分)如图寒冷的冬天早晨,小明看到自家的窗玻璃上结着“冰花”,“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附着在窗玻璃的  内 (选填“内侧”或“外侧”)。
【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解:“冰花”是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发生凝华现象,附着在窗玻璃的内侧。
故答案为:凝华;内。
20.(3分)蟠龙湖四周杨柳环绕,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  反射 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物体的阻挡时,形成该物体的影子;水面类似于平面镜,由于光的折射,形成倒影,为虚像。
【解答】解: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即树荫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如镜”,即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是由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虚像;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反射;虚像。
21.(3分)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  4 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不改变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水面上的反射角  不变 (填“变大”、“变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当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在离转盘2m高处有一盏电灯,灯在玻璃转盘中的像离转盘的距离也是2m,灯的像到灯的距离为2m+2m=4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用手水平拨动转盘时,通过玻璃转盘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不改变;
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但水面总是水平的,所以入射光线仍与水面垂直,故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都不变,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不变,都为0°。
故答案为:4;不改变;不变。
三、作图题(共3小题,每题2分,共6分)
22.(2分)请在图中画出井中的青蛙看到天的范围的光路图,A点是青蛙眼睛的位置。
【分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解答】解:图中黑点P表示青蛙的位置,将A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A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
23.(2分)如图所示,S为固定光源,MN为竖直墙面,小明手拿一乒乓球,开始时球与光源S等高,松手后球竖直下落,墙面上球的影子也随之而动,请通过作图确定:当影子刚好到达墙角N点时,乒乓球的位置在哪里(用字母标记),完成相应光路图。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小明手拿一乒乓球,开始时球与光源S等高,松手后球竖直下落,墙面上球的影子也随之而动,当影子刚好到达墙角N点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影子、乒乓球、S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乒乓球的位置在P点,如图所示:
24.(2分)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解答】解: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别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和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44分)
25.(7分)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常见的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据此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振动 ,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从而得出结论:振幅越大,声音的  响度 越大;
(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真空不能传声 ;
(3)如图丙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声音的音调变  低 (填“高”或“低”),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可能听不到,此时钢尺发出的是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正常声波”);
(4)如图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  快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选填“高”或“低”)。
【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4)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解答】解:(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从而得出结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3)如图丙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声音的音调变低,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可能听不到,此时钢尺发出的是次声波;
(4)如图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1)振动;响度;(2)真空不能传声;(3)低;次声波;(4)快;高。
26.(7分)实验小组用图1中装置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安装此装置时应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进行。
(2)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方法: 提高水的初温 。
(3)图2是同学们根据观察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乙 。
(4)图3所示是a、b两个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像,分析图像及实验过程,可知:
①水沸腾过程的特点是水沸腾时,继续加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 。
②两个小组实验所用的水的初温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a组水的质量  < b组水的质量。(选填>、=、<)
(5)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③ (选填序号)。
①冰
②霜
③雾
④雪
【分析】(1)为了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本实验的仪器应该自下而上组装。
(2)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的方法:①提高水的初温;②适当减少水的质量;③给烧杯加盖;④增大火焰等;
(3)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的有新的气泡加入,气泡会逐渐变大;
(4)①沸腾时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②由图3 可得;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解答】解:(1)安装此装置时应自下而上进行。
(2)为了缩短从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可以①提高水的初温;②适当减少水的质量;③给烧杯加盖;④增大火焰等(任选其一);
(3)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的有新的气泡加入,气泡会逐渐变大,所以乙图正确;
(4)沸腾时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由图3 可知两个小组实验所用的水的初温相同;a组水的质量小于b组水的质量;
(5)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冰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选③。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提高水的初温;(3)乙;(4)①保持不变; ②相同;<;(5)③。
27.(6分)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  A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A (填字母序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 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像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
(3)(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5)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
(6)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A这一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由于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4)取走蜡烛B,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A的像,说明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6)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A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故选A。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A;(3)不变;(4)虚像;(5)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6)A。
28.(7分)如下图所示是利用水浴法加热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和研究碘的升华现象的两个实验。
(1)甲图探究冰的熔化实验,用水浴法除了让冰受热均匀,还有个好处就是冰的温度上升速度  较慢 (选填“较快”或“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计数如图乙,示数是  ﹣4 ℃。
(3)图丙是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  4 min,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固液共存 态。
(4)通过丙实验可知,水的凝固点为  0 ℃。
(5)丁图是碘升华的实验,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原因是  B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A.使碘受热均匀
B.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
C.使实验中产生更多的碘蒸气
D.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液化
【分析】(1)用水浴法加热还有个好处就是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状态;
(4)同种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5)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解答】解:(1)甲图探究冰的熔化实验,用水浴法除了让冰受热均匀,还有个好处就是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的温度为﹣4℃;
(3)图丙是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是晶体,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4min,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
(4)分析图象可知,在0℃时,图线呈水平,此时的温度就是冰的熔点,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故凝固点为0℃;
(5)为了探究碘的升华现象,应确保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因为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4℃,可见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而直接升华为气态的碘蒸气,故选B。
故答案为:(1)较慢;(2)﹣4;(3)晶体;4;固液共存;(4)0;(5)B。
29.(5分)为了比较甲、乙两种不同品牌容积都为2L的保温桶的保温效果,小明在温度恒定的室内进行实验,他首先在甲、乙两种保温桶中装满100℃的热水,然后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时间后保温桶内热水的温度,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0 1 2 3 4 5 6
甲水温/℃ 100 50 30 22 20 20 20
乙水温/℃ 100 80 65 52 40 29 20
(1)下列有四支测量范围不同的温度计,小明实验选择的温度计应为  A 。
A.﹣10~110℃
B.35~42℃
C.﹣40~50℃
D.0~50℃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B 。
A.甲种保温桶的保温效果好
B.乙种保温桶的保温效果好
C.甲、乙两种保温桶的保温效果一样好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实验时的室温应为  20 ℃。
(4)实验结束,小明又提出猜想:保温桶的保温效果还可能跟保温桶内食物的多少有关.于是他用热水代替食物,分别在7个同种保温桶中装入不同水量初温相同的热水,经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各保温桶中的水温,并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温度差与盛水量之间的关系图像。
①该实验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是盛水量、初温和  末温 。
②由图像可知,当保温桶的盛水量为  1.9 L时,保温效果最好。
【分析】(1)本实验所需要测的最高温度为100℃,据此分析;
(2)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的水温下降较慢,甲的水温下降较快,据此分析;
(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降到20℃时,温度不再变化,据此分析。(5)①根据盛水量和温度差的变化曲线,实验必须记录盛水量和温度差,测出末温和初温才能得出温度差;
②欲知保温效果最好的,必须找出温差最小的点,根据图象可看出。
【解答】解:(1)本实验所需要测的最高温度为100℃,只有A温度计的量程合适。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的水温下降较慢,甲的水温下降较快,所以乙保温杯的保温交果好,故B符合题意。
(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降到20℃时,温度不再变化,所以室温为20℃;
(4)①由图象可知,图象是盛水量和温度差的变化曲线,记录测出了初温,因此必须测出末温,才能求得温度差,
②由图象可知,实验记录了7个热水瓶的保温记录,可以发现,保温瓶的盛水量为1.9L时,温度差最小(12.5℃),由此可知:保温瓶的盛水量为 1.9L时,保温效果最好。
故答案为:(1)A;(2)B;(3)20;(4)①末温;②1.9。
30.(6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DC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竖直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顺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
(3)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C 。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4)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做到,你认为没有做到的原因是光路  可逆的 。
【分析】(1)实验中应将硬纸板垂直置于平面镜上;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进行分析;
(2)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
(3)根据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分析;
(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
(1)纸板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
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
(2)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
(3)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
(:4)当纸板右半部分和左半部分在同一平面上时,能同时看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当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和小刚都能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
故答案为:(1)竖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C;(4)同一平面;(5)可逆的。
31.(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声消声
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如图甲),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消声器。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某声源发出的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
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
(1)图甲音叉叉股左右振动产生声音时,音叉两侧的空气  左右 (填“左右”或“上下”)振动。
(2)图甲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  A 。
A.是疏密相间的
B.是变密的
C.是变疏的
D.是均匀的
(3)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BD 。
A.P与Q相遇
B.P与N相遇
C.M与N相遇
D.P与M相遇
(4)图乙中,B处声音的响度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处声音的响度。
(5)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如图丁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阴影部分为消声达标。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  C 。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
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
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
【分析】(1)声源物体发生振动,声音的传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2)音叉的振动会引起两侧空气的疏密相间的变化,据此分析;
(3)根据题干中对“消声”过程的表述,可对选项做出判断;
(4)根据“消声”原理,可判断图乙中A、B两处的声音响度;
(5)对照坐标图,分别判断不同响度与频率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位置是否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内即可。
【解答】解:(1)图甲中,音叉叉股左右振动产生声音时,会引起两侧空气的疏密相间的变化,因此,音叉两侧的空气也会左右振动;
(2)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一会儿变密,一会儿变疏,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故音叉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都是疏密相间的,故只有A说法正确;
(3)A、由题干中的表述可知,“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对照选项可知:A、P与Q相遇属于两列声波的“密部”相遇,不合题意;
B、P与N相遇符合“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相遇”,消声效果会明显,符合题意;
C、M与N相遇属于两列声波的“疏部”相遇,不合题意;
D、P与M相遇符合“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相遇”,消声效果会明显,符合题意;
故选:BD。
(4)由上述“消声”原理可知,声音从A处传来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因此,B处声音的响度小于A处声音的响度;
(5)对照图象可知,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所示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坐标位置都不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之内,因此ABD不合题意;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坐标位置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之内,因此消声达标,故选:C。
故答案为:(1)左右;(2)A;(3)BD;(4)小于;(5)C。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