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第一章~第五章)(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每题3分)
1.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
B.一级楼梯台阶的高度约为50cm
C.冬天南京的成低气温道常在-15℃左右
D.正常成年人脉搏跳动的时间间隔约0.1s
2.每年端午节,各地都开展赛龙舟活动,在图中,龙舟急速前进,若说运动员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上的标语栏 B.河水 C.岸上的观众 D.龙舟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4.“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谷雨”“寒露”“霜降”“小雪”等节气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雪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电梯时使用的激光垂准仪应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B.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C.电视遥控器是通过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
D.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6.如图所示,小明在平面镜中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为入射光线,其入射角为60°
B.若平面镜竖直上移,蜡烛的像也会上移
C.像与镜间放一小木板,小明看不到蜡烛的像
D.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蜡烛的像大小不变
7.如图是有关光学知识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图乙:建筑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图丙:雨后会形成彩虹是因为光的色散形成的
D.图丁: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8.小郡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如图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当蜡烛远离透镜,光屏需要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随着实验进行,光屏上的像会下移
9.如图所示,为某老师正在利用手机直播网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机的镜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B.黑板上的文字通过手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为了让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字更大,手机应靠近黑板
D.老师和黑板应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10.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与物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同学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10cm
B.当u=8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清晰的像
C.当u=1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距变小像也变小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1.2022年11月29日,我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1月30日5时42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此时,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五号飞船是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五号飞船是 的。
12.学习雷锋勇于奉献的精神,学校举办了以“我身边的活雷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演讲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现场师生能辨别出不同同学的演讲声,是根据演讲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3.先进战机机身会采用一种名为微胶囊的自修复材料。其原理是在金属内部埋植固态合金,当机身出现裂纹,系统会控制加热装置工作,使微胶囊内的合金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流出并填充裂纹,然后 (选填“吸热”或“放热”)形成固态合金从而实现损伤修复。
14.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新技术打造“最美的冰”,技术工人将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液态二氧化碳迅速 吸热,使地板温度骤降,在地板上洒水即可冻成冰面;冬奥会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状液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人工雪”。(两空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夜晚,汽车灯光照到自行车尾灯,自行车尾灯看起来很亮,尾灯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是光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所以感觉亮。
16.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入射角等于 。玻璃在 (填“AB的左方”、“AB的右方”、“CD的上方”或“CD的下方”)。
17.暮春时节,中岳嵩山上山花烂漫。人们可以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观赏美丽的花朵,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射花朵后发生了 ;用相机对花朵拍照时,花朵在相机内的感光物质上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18.患近视眼的小张,在阳台上埋头看书,被街对面电子眼的闪光干扰了,他戴上眼镜后,好奇地观察街道上的情况,清楚的看见了一辆轿车绝尘而去,消失在街道的尽头。小张戴的眼镜是 透镜;当轿车绝尘而去,电子眼所拍摄到的轿车的像将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19.如图是装满水和末装水的同一个矿泉水瓶,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可以判断 图是装满水的瓶子,这是因为装满水后的瓶子相当于一个 透镜。
20.如图是某村第一书记为当地特产直播带货的情景。直播使用的手机摄像头成的是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为了使网友看清商品细节,应将商品 (选填“靠近”或“远离”)手机摄像头。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题(共28分,每空1分)
21.亲爱的同学们,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础,请完成下列有关测量的问题。
(1)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在实际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时,往往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
(3)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丙图中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
(4)如图丁所示的体温计需要拿离人体读数,为了保持读数准确,温度计内管下端有一处做的很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上去的液体 。
22.实验是完成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冰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丙是温度计读数情景汇总,图丁是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图像。
【实验一】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除了使冰受热缓慢外的好处是 ;
(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 ℃;
(3)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该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实验二】探究观察水的沸腾特点。
(1)图丙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 ;
(2)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佳佳和辰辰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10丁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
23.小丽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准备了如图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放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小丽实验时发现,当E、F在同一平面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硬纸板没有 (选填“水平”或“竖直”)放置;
(2)经调整后,如图甲所示,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若将入射光线靠近法线,看到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为了得到两角关系,小丽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测出并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得到如下数据,小丽由此得出实验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30 40 50
反射角/° 20 30 40 50
(3)如图乙所示,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如果将硬纸板F绕O点向后转动,在F平面内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
(4)在图甲中,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这说明了光路是 的;
(5)若纸板仍如甲图摆放,此时把纸板略向前倾斜,纸板上的线ON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虚像。
2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
(1)如图甲,用平行光法找到凸透镜的焦点,测得焦距为 cm;
(2)将蜡烛移到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倒立、 的实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继续实验,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应向 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将透镜换为弯曲度可以通过抽、注水进行调整的水透镜,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将蜡烛移近水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该实验模拟了 眼的成因,可佩戴 透镜进行纠正;
(4)某兴趣小组用此实验装置(透镜在50cm刻度处)测量物距为12cm时像距的大小,操作时发现在光具座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得不到清晰的像。经过分析得出是因为像距大于50cm像成在了光具座之外,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并测量出像距,你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共22分,第25题分,第26、27题每题8分)
25.小娜同学从家中出发去昌大昌超市,前25min步行,后改为骑自行车5min到达超市。全程运动可近似为图的路程与时间图像,求:
(1)小娜同学到昌大昌超市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娜同学骑行的速度;
(3)如果小娜同学骑车的速度保持不变,请计算她全程骑车返回需要多长时间。
26.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0.85km的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约为15℃)。问:
(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哪种介质传来的?
(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 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27.如图所示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一座长为1km的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头在距离桥头150m,距离山崖775m时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到达桥头后,火车又用50s完全通过了该大桥。求: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火车的长度;
(3)声音的速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5km/h≈1.39m/s,初中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比较符合实际,故A符合题意;
B、一级楼梯台阶的高度约为20cm,50cm=0.5m,台阶高度绝不会达到半米,故B不符合题意;
C、冬天南京的最低气温通常在-10℃左右,达不到-15℃,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人的脉搏一般为80次左右,即跳动的间隔大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ABC.由题意知,龙舟在河中行驶,运动员相对于河水、岸上的观众、对岸上的标语栏来说,位置都发生了改变,因此以它们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随龙舟急速前进,如果说运动员是静止的,是因为运动员与龙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龙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不同,故A错误;
B.噪声减弱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雨一般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是液化现象,而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霜是深秋或冬季,晚上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固态冰晶,附在草木上,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雪是由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而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因此安装电梯时使用的激光垂准仪应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A正确;
B.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反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故B错误;
C.电视遥控器是通过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故C错误;
D.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屏幕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A.由题图可知,SO为入射光线,图中60°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故反射角为
θ=90°-60°=30°
因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入射角为30°,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若平面镜竖直上移,而蜡烛不动,则蜡烛的像不动,故B错误;
C.由于蜡烛在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无法在光屏上呈现,且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因此像与镜间放一小木板,不影响平面镜成像,小明可以看到蜡烛的像,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蜡烛大小不变,因此蜡烛的像大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日晷的影子是由光在直线传播时,在不透明物体后留下阴影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雨后会形成彩虹是因为光的色散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透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的1倍焦距以内,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B。
8.C
【详解】AB.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AB错误;
C.当蜡烛远离透镜,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光屏需要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随着实验进行,蜡烛会越来越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A.手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的作用,故A错误;
B.黑板上的文字到镜头的距离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通过手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不是正立的像,故B错误;
C.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当物距逐渐缩小时,像距逐渐增大,所以为了让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字更大,手机应靠近黑板,故C正确;
D.老师和黑板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直播时在手机里成缩小的像,所以物距应该大于二倍焦距,即老师和黑板应位于手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当
u=v=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
u=v=2f=10cm
所以f=5cm,故A错误;
B.当u=8cm时,此时物距
2f>u>f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u=15cm时,此时物距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此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1. 静止 运动
【详解】[1]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与“神舟十五号”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2]以地球为参照物,与“神舟十五号”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12. 振动 音色
【详解】[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演讲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2]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现场师生能辨别出不同同学的演讲声,是根据演讲声的音色区分的。
13. 熔化 放热
【详解】[1][2]根据题意可知,当机身出现裂纹,系统会控制加热装置工作,使微胶囊内的合金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变成液态流出并填充裂纹,然后由液体放热凝固形成固态合金从而实现损伤修复。
14. 汽化 凝固
【详解】[1][2]技术工人将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液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发生汽化现象,汽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所以地板温度骤降,在地板上洒水即可冻成冰面。在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状液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固态的冰,发生凝固形成“人工雪”。
15. 不是 镜面
【详解】[1][2]自行车尾灯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自行车的尾灯是由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当有光照射到尾灯时可起到明显警示作用,其原理是利用了光的镜面反射。
16. OG 30° AB的左方
【详解】[1][2]由图可知,∠BOE=60°,所以
∠COE=90°﹣60°=30°
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30°;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为折射光线,折射角∠GOD=45°。
[3]因为∠EOC<∠GOD,以及当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AB的左侧为玻璃。
17. 漫反射 缩小
【详解】[1]人们可以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观赏美丽的花朵,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射花朵后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2]用相机对花朵拍照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18. 凹 变小
【详解】[1]小张是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小张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视力。
[2]电子眼实际上是一个摄像头,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电子眼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轿车远离电子眼镜头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19. 乙 凸
【详解】[1][2]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虚像。装满水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使物体成放大的虚像,可以判断乙图是装满水的瓶子。
20. 缩小 靠近
【详解】[1]手机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为了使网友看清商品细节,像应变大,则物距要变小,应将商品靠近摄像头。
21. 0.1cm/1mm 3.00 减小误差 278 热胀冷缩 ﹣7 收缩回去
【详解】(1)[1][2]由图甲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物体左侧与3.50cm对齐,右侧与6.50cm对齐,则物体的长度为
L=6.50cm﹣3.50cm=3.00cm
[3]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4]由图乙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分为两个小格,则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此时秒针在38s处,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8s,即该秒表的读数为4min38s=278s。
(3)[5]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
[6]由图丙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10”在“20”的上方,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示数为﹣7℃。
(4)[7]体温计上有一个缩口,当离开人体时,水银柱不会收缩回去,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但在使用之前应把水银柱甩下来。
22. 受热均匀 0 能 B 98℃ 移去酒精灯 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详解】实验一:(1)[1]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使用的是水浴法,水浴法可以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
(2)[2]由图乙可知,在2~6min时,冰继续吸热,温度保持0℃不变,故冰的熔点是0℃。
(3)[3] 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此时冰不再吸热,冰也不会再熔化,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实验二:(1)[4]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者俯视,故读温度计正确的方式是B。
(2)[5]由图丁可知,水温在达到98℃时,水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沸点是98℃。
[6] 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可以将酒精灯移走,此时水不再吸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7]图丁中,两次实验水质量相同,沸腾所用时间不同,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不同。
23. 竖直 靠近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能 同一平面内 OA 可逆 等大
【详解】(1)[1]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这说明硬纸板没有与镜面垂直放置,反射光线从其他方向射出。
(2)[2]若将AO向ON靠近,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也跟着减小,则OB也靠近ON,即反射光线靠近法线。
[3]观察表中数据发现,反射角度数始终等于入射角的度数,所以由此得出实验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4]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如果硬纸板F绕O点向后转动,反射光线不随着纸板转动,如图乙所示,所以在F平面内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5]由于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反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决定的,故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6][7]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由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会看到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
(5)[8]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等大,所以把纸板略向前倾斜,纸板上线ON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故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4. 10.0 放大 投影仪 左 近视 凹 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
【详解】(1)[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2][3]将蜡烛移到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光屏上呈现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变大,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像距应变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即光屏应向左移动;
(3)[5][6]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透镜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成像在光屏前,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将蜡烛移近水透镜,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该实验模拟了近视眼的成因,可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4)[7]实验中发现像距大于50cm像成在了光具座之外,为了使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减小像距,由于物距不变,所以应该减小凸透镜的焦距,增大凸透镜的凸度,应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
25.(1)2m/s;(2)6m/s;(3)10min
【详解】解:(1)由图可知,全程s=3600m,t=30min,则全程平均速度为
(2)由图像可知,OA段的路程是1800m,时间是25min,AB段的路程为
时间是
两段的路程相等,AB段所用的时间少,AB段为骑行,速度为
(3)全程骑车返回需要时间
答:(1)小娜同学到昌大昌超市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m/s;
(2)小娜同学骑行的速度是6m/s;
(3)如果小娜同学骑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她全程骑车返回需要10min。
26.(1)空气;(2)2.5s;(3)5000m/s,铝
【详解】解:(1)声音在空气传播速度慢,在金属管中传播速度快,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由得:声音在空气传播的时间是
(3)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查表知:金属管是铝制成的。
答:(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2.5s;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铝制成的。
27.(1)30m/s;(2)500m;(3)340m/s
【详解】解:(1)火车的速度
(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s2=v车t2=30m/s×50s=1500m
则火车的长度
L车=s2﹣L桥=1500m﹣1000m=500m
(3)设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
s=775m
则
2s=s声﹣s1
s声=2s+s1=2×775m+150m=1700m
声音的速度为
答:(1)计算火车的速度是30m/s;
(2)火车的长度是500m;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