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素质检测4(含解析)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素质检测4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 B.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
C. 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D. 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为
2.(3分)如图所示,小岳坐公交车去上学,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此时小岳选取的参照物是
A. 公交车驾驶员 B. 沿途的路灯 C. 路旁的树木 D. 窗外的楼房
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太空中字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C. 用超“检查身体是利闻超声波传遥信息
D.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4.(3分)甲、乙两车从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车的图像如图所示。若甲车出发时间早于乙车出发时间秒,当甲车运动秒时两车的距离为米,则乙车的速度
A. 一定为米秒 B. 一定为米秒
C. 可能为米秒 D. 可能为米秒
5.(3分)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A. 立竿见影 B. 潭清疑水浅 C. 池水映明月 D. 一叶障目
6.(3分)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C. 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
D. 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
7.(3分)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配戴眼镜对你微微一笑,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就可识别旅客身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眼镜是凹透镜
B. 眼镜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 识别旅客时,旅客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 眼镜“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8.(3分)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图中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的图象是
A. B.
C. D.
9.(3分)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的水,若把此金属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 )( )
A. 大于10g B. 等于10g C. 小于10g D. 不能确定
10.(3分)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下列关于碳纤维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种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B. 用该碳纤维材料制造航空器部件,可以减小航空器体积
C. 有两个等体积的实心航空器部件,分别用碳纤维材料和钢制成。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D. 该种碳纤维材料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钢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四倍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1.(4分)如图中木块的长度是______,秒表读数为______。
12.(4分)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迪起跑后末速度为,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在冲刺阶段小迪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纪录。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________的,小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13.(4分)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为 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着”或“倒着”)插入 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__(选填 “实”或“虚”)像,在使用投影仪时要使银幕上的像比原来大一些,应使投影仪_______________(选填 “远离”或“靠近”)银幕,并调节镜头使镜头____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投影片。
14.(4分)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是噪声的波形,图______是乐音的波形.
15.(4分)如图所示为一种水开后能鸣笛的电水壶,烧水的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大,壶嘴冒出的“白气”______水蒸气选填“是”或“不是”,仔细观察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在 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壶嘴的位置。
16.(4分)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质量是______;现将小石块浸没到图乙所示量筒里的水中,液面升至,则其体积是______,密度为______。
三 、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7.(6分)如图所示,已知光线斜射入水中,为入射点。请作出其反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四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8.(6分)如图为小明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且板可绕转动。

实验时,硬纸板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垂直于平面镜放置。
如图甲,若光线沿方向入射,观察到光沿方向反射,若光线沿方向入射,观察到光沿方向反射。该现象表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______ 的。
如图乙,将右侧纸板向后折,在纸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 ______ 选填“存在”或“消失”。
实验时,小明看到平面镜中有自己的像,当他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 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6分)小明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刚调节完天平平衡的情形。请你指出他调节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______ 。补上遗漏步骤后,为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 调节。
用调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______ 。接着他在量筒中倒入的水,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为 ______ 。
以下操作会导致石块密度的测量值偏大的有: ______ 多选,填字母序号。
A.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俯视液面
B.先测石块的体积后测石块的质量
C.石块放入量筒时有部分水溅起附在筒壁上
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0.(6分)有一堆规格完全相同的大头针,如何利用一架天平和砝码较快、较准确地测出这堆大头针的数目?
六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21.(12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出发开往乙地。某车站停靠了,于当日: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的桥梁,火车的长度为。求:
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
22.(12分)有一只玻璃瓶的质量为。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用此瓶装满另一种液体,瓶和液体的总质量为,求:
玻璃瓶的容积;
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课桌高度约为;故错误;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左右;故正确;
、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左右;故错误;
、九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故错误;
故选:。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A;
【解析】解:小岳坐校车时,小岳的位置与沿途的路灯、路旁的树木、窗外的楼房都有了相对变化,与公交车驾驶员的位置没有发生相对变化,故错误,正确。
故选:。
物理学中,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相对变化,我们就说发生了机械运动。
此题主要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这一知识点,属基础题型。
3.【答案】C;
【解析】解:、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进行对话,需要利用无线电交流,故B错误;
C、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改变弦的长度,从而改变振动频率,所以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不是改变响度,故D错误;
故选:。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该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减弱噪声的途径等知识点,注意区分音调和响度,能够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利于分析和理解。
4.【答案】B;
【解析】解:由图像可知,甲车通过的路程,
当甲车运动时两车的距离为,因甲、乙两车从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大于,
所以可知此时乙车一定运动到甲车的前方,
则乙车通过的路程,
因甲车出发时间早于乙车出发时间,则甲车运动时,乙车运动,
所以乙车的速度一定为。
故选:。
由图像可知甲车运动通过的路程为,当甲车运动时两车的距离为,因两车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大于,说明乙车一定运动到甲车的前方,据此求出乙车通过的路程,而乙车用时为,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乙车的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分析得出乙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5.【答案】B;
【解析】解:、立竿见影是指把竿竖在阳光下,可以看到竿的影子,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不合题意。
B、“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池底看起来要比实际的位置变浅了,看到的池底是真实池底的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C、“池水映明月”指的是看到水中的月亮,这是一种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由月亮反射的光线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而形成的。不合题意。
D、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线不能绕到叶子后面,故能挡住泰山。是光的直线传播。不合题意。
故选:。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如水中的倒影、镜中的像等;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海市蜃楼、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折。
该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等知识点。
类似的现象却包含了不同的道理,提醒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细心加以区分。
6.【答案】D;
【解析】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由光发生折射时的光线偏折情况和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答。
此题涉及到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光的折射现象等,是一道光学综合题。

A、不管凸透镜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凸透镜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像等大,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远近无关;因此,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也不会变小,故B错误;
C、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应该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加以矫正使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视网膜上,而不是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故C错误;
D、地球表面上有大气层,且大气层并不是均匀的,阳光射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由于光的折射,人们能够提前观察到日出,即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解:眼镜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时,眼镜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眼镜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不相同,故正确,错误。
故选:。
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8.【答案】D;
【解析】解:由于墙内混入非晶体材料,所以它在熔化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它的温度会持续上升。
是晶体凝固图象,是非晶体凝固图象,是晶体熔化图象,是非晶体熔化图象。
故选:。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该题考查学生对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的掌握情况,需要和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象进行辨析。
9.【答案】C;
【解析】略
10.【答案】C;
【解析】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或体积无关,故错误;
、碳纤维材料的密度较小,但用该碳纤维材料制造航空器部件,不可以减小航空器体积,故错误;
、已知碳纤维材料的密度是钢的,即,由可知别用碳纤维材料和钢制成,它们的质量之比为:,故正确;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密度,因此该种碳纤维材料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钢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故错误。
故选:。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或体积无关;
更换航空器的材质,但不可以改变航空器的体积;
已知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与钢的密度的关系,利用得出分别用碳纤维材料和钢制成的质量之比;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密度,据此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并不大。
11.【答案】;;
【解析】【试题解析】

刻度尺、停表是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开始,把处当作“”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图示刻度尺又分为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木块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木块长度为;
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指针在和之间,偏过中线,表示,且秒表示数大于;大盘的分度值是,而大盘指针在,因此秒表读数为。
故答案为:;。
12.【答案】前进; ;
【解析】
该题考查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就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此题关键是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计算小迪同学百米比赛时的平均速度即可。

小迪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小迪与小杰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运动的;
小迪百米比赛时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前进;。

13.【答案】倒着;实;远离;靠近;
【解析】略
14.【答案】音色;乙;甲;
【解析】人们在说话时,由于声带的差异,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从图形上可以看出,甲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乙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
15.【答案】不是 远离;
【解析】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气态,所以看不到“白气”;离壶嘴比较远的地方温度低,更容易液化,所以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液化形成了小水珠,所以看到了“白气”。
故答案为:不是;远离。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条件,属于基础性题目。
16.【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天平和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天平的分度值为,天平的读数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量筒的分度值为,小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根据求出石块的密度。

图甲中石块的质量;
图乙中水的体积为,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故答案为:;;。


17.【答案】解:
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O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
;
【解析】
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这道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基础题。
18.【答案】;
【解析】解:实验时,硬纸板需要垂直于平面镜放置。
如果让光沿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当纸板转过一定的角度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但反射光线没有消失。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则当他面镜时,由于像的大小始终与他的大小相同,则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需要;可逆;存在;不变。
当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时,法线无法在纸板上画出来,就不能够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探究,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和明确入射角的概念、光路的可逆性以及反射定律的内容即可顺利解答。
19.【答案】;
【解析】解:图甲是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遗漏的操作步骤是:将游码调零;
甲图中没有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横梁就平衡了,如果将游码调零,则指针会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要使横梁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由图乙知,石块的质量;
由图丙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后总体积为,所以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量筒读数时,若视线俯视,读数比实际偏大,则计算出的体积会偏大,根据可知,不变,偏大,则所测得小石块的密度将偏小;
、先测石块的体积,取出石块再测质量时,由于石块上粘有水,所以测得石块的质量变大,体积不变,根据可知,导致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大;
、有部分水被小石块溅起附在量筒水面上方的内壁,则小明所测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小,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偏小,使得密度测量值偏大。
故选:。
故答案为: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右;;;。
使用天平时要先调节横梁平衡: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天平左盘里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之和就是石块的质量;
当小石块浸没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根据即可解题;
、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
、先测石块的体积,则石块上会粘有水;
、有部分水被小石块溅起附在量筒水面上方的内壁,则所测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天平的正确使用、质量测量、体积测量、密度的计算等,属于基础性题目。
20.【答案】解:(1)先用天平测出这堆大头针的总质量M;
(2)再用天平测出100个大头针的质量m;
(3)每个大头针的质量=,大头针的个数n===。;
【解析】
每个大头针质量只有几十毫克质量太小,小于天平的感量最小测量值,不能用天平直接测量,应该应用积累法,即测出这堆大头针中部分大头针的质量,用所得数据除以所测大头针的个数就得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此题主要考查了累积法测微小物理量的运用,并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累积法不仅可以准确测出微小物理量,同时也可以间接得到物体的数量。
21.【答案】解:(1)由题可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s=900km,所用时间t=15:30-8:30=7h,
则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
(2)已知火车通过桥梁时的速度为v′=144km/h=40m/s,
火车完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为:s′=L车+L桥=350m+550m=900m,
由v=可知火车全部通过桥梁所用的时间为:。
答:(1)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128.6km/h;
(2)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为22.5s。;
【解析】
由题意求出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已知两地的距离,利用可求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已知火车通过桥梁的速度,火车完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与车长之和,利用可求出火车全部通过桥梁所用的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知道火车全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与车长之和。
22.【答案】;
【解析】
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求出该液体的质量,瓶子的容积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该液体的密度。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密度公式的应用,审题时要注意题中隐含的条件“瓶子的容积不变”,在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素质检测4(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