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B C D D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B A A D
17.(14分)(1)历史作用:①强化了诸侯国与周王室的隶属关系;②扩充了西周的疆域;③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发展与传播;④促进了不同族群的交融等(6分,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①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秦汉郡县制则按地域来划分。②分封制下的官员世袭,秦汉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命。③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具有较强的独立权,郡县制下的郡和县绝对服从中央。(答出2点即可4分)
(3)趋势:①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②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等(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答案】(1)条件:隋朝实现国家统一;庶族地主实力上升,要求参政;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儒家文化的影响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积极影响:维护了儒学的统治地位;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
局限:后期发展僵化,阻碍了学术文化乃至社会的进步;官员剧增,导致行政效率低下;重才能轻德行,影响了官员的素质;实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2分)(任答一点即可)
19.【答案】(12分)例:观点: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
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希腊地区逐渐形成了城邦独立自治的国家形态,其中最大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各城邦也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政体类型,其中以雅典的民主政治对后世影响较大,但是雅典民主政治并非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因为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力,而成年男性公民只是雅典居民的一小部分,因此,黑格尔所说的“有些人是自由的”应该指的就是雅典民主政治下的成年男性公民。而关于罗马,黑格尔重点强调的应该是它的法律文明,从共和时代到帝国时代,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古罗马形成了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公正平等、注重程序等思想,但是古罗马依然是一个奴隶制社会,只有自由民才能享有这样的权利。
因此,黑格尔认为希腊罗马世界,有些人是自由的。
20.(1)成因:美国原是英国的殖民地,不存在封建势力的阻碍;启蒙思想在北美广泛传播;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美国赢得国家独立,为政治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美国的移民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美国制宪者的政治觉悟;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契约精神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实质:资产阶级的民主。(2分)
(2)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
意义: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制度保证。(4分,言之有理即可)
1.【答案】D【解析】据材料“代指天神......人王开始称‘帝’”可知,“帝”字本指神灵,指代宗教神权,商代晚期“帝”字开始用作商王的称号,同时指代世俗王权,神权和王权集于商王一人之身,说明君主的权力得到强化,故选D项;据材料“商王死后就升到‘帝’的左右”可知,商王借助于宗教提升权威,政治需求干涉宗教信仰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A项;商王称“帝”说明其利用神权加强王权,政权和神权开始分离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迷信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材料强调的是商王用神权加强王权,无法说明迷信思想淡化,排除C项。
2.【答案】D【解析】据材料“君主异常退位”可知,君权容易遭到篡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君权过大,往往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一旦皇帝个人能力或身体状况存在状况,就容易被撺掇,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的争夺常发生于皇族贵族之间,他们是血缘宗族关系,而皇帝的异常退位容易导致政局动荡,不利于社会稳定,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君主异常退位”状况,而非官僚体制,排除B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秦至清”可知,最高统治权的争夺一直都在,但材料中并没有呈现每个时期的状况,无法推断“愈演愈烈”的趋势,排除C项。
3.【答案】D【解析】材料指出行省是中央派出的管理地方行政机构,并没有指出合理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故A项错误;行省的职能是管理地方的行政机构,与现在的派出所不同,故B项错误;“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可以看出元代立国后加强了对国家的军事建设,故C项错误;“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可以看出行省设立的初衷加强对地方军事控制,故D项正确。
4.【答案】B【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人的财产永远受城邦的支配,公民的教育、生活方式,甚至服饰、饮酒、娱乐等,都受城邦的控制”不相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一切都按城邦的需要来安排,为了城邦,个人要作出无条件的牺牲”得出,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与题目中“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它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不相符,故C项错误;题目强调的是城邦制对公民个人意识的压迫,并未牵涉规范公民的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看,国王只能在自己的领地内有效行使权力,封建贵族权力很大,这表明当时欧洲王权较弱,国家主权分散,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王与封建贵族的关系,没有体现城市自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王与贵族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教权与王权的关系,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三权分立指的是政府中立法、司法、行政三项权力相互制衡,而材料反映的是王权与贵族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据题干可知,19世纪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反对将议会选民扩大到多数人,认为多数人统治“必然导致暴力、腐败、混乱、恐怖、信仰丧失、战争和军事独裁”,紧扣保守主义政治家代表着英国上层人士,推测其希望选民不扩大而继续让贵族掌控议会,故选D项;“维护”不合逻辑,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打破代表贵族的保守主义政治家的利益,扩大议会选民范围,排除A项;“实现”不合逻辑,应为“阻碍”,排除B项;“推动”不合逻辑,应为“迟滞”,排除C项。
7.【答案】D【解析】据材料“300多个......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可知,民国初年资产阶级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反映了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民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得到提高,故选D项;据材料“辛亥革命后......议会斗争”可知,议会是政党政治的舞台,是党派合法活动的场所,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据材料“各党派......试图通过议会斗争”可知,题中信息只是提到了议会斗争,由于此时民主政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处于割据时期,而袁世凯时期议会民主政治已经有名无实,不可能出现党派的激烈竞争、议会斗争的局面,因此,军阀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与题中信息逻辑关系不成立,排除C项。
8.【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刘少奇要求抗日根据地群众组织起来,建立各种团体,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史实可知,这有利于提高对日军作战的动员能力,故选D项;苏维埃政权存在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结合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可知,要求抗日根据地群众组织起来主要是为了对日作战,并未维护独立自主地位,排除B项;抗日根据地群众建立的各种团体并不属于中共的基层组织,排除C项。
9.【答案】A【解析】据材料“不同历史时期,……总体评价不同”“从商鞅变法至汉武帝之前,……正面评价”“从汉武帝尊崇儒术……,……饱受批评”“从清末民初至今,……认识逐渐客观”等可知,由于所处时代、经济基础等方面不同,对于同一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认识会出现不同的结论,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选A项;
历史评价有统一的标准: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排除B项;历史评价与时代远近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历史人物评价不是不能定论,只是评价的标准不同,排除D项。
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国人的家国意识很淡薄,认为国家兴亡只是朝代更替,与自身利益没有直接联系,因此主张效法“泰西之良史”,即学习西方的观念,强化家国一体的意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梁启超的目的则是为了激发民众的国家意识,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故选C项;梁启超是旨在改变传统的史学中的部分意识认知,而非全部否认传统史学的价值,排除A项;材料主要是改变传统国家观念,和维新变法的失败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清末预备立宪是从1906年开始,材料中1902年还未开始立宪改革,排除D项。
11.【答案】C【解析】据材料“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政坛中坚力量”“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等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取士体现相对公平公正,两宋时期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政治体制确立,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已经相当成熟、完备,故选C项;唐朝贵族政治体制终结,科举制成为提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排除A项;两宋时期士大夫政治体制的最终确立并不是经济格局变动的结果,影响其确立的因素有经济发展、科举制发展、两宋国策等,排除B项;分化事权是宋强化专制集权的措施,并不是士大夫政治体制最终确立的原因,排除D项。
12.【答案】D【解析】据材料“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文官保持政治中立有利于保证行政的正常运转,而不会因为政治或政党的变动影响政治的平稳运行,故选D项;据材料“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文官保持政治中立是为了避免政治或政党的变动影响政治的平稳运行,而不是完善英国政党政治,排除A项;据材料“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可知,这一改革有利于保证文官专注于日常行政事务,但无法杜绝在履职的过程中的腐败问题,排除B项;英国的责任内阁在18世纪已经形成,时间不符,排除C项。
13.【答案】B【解析】材料数据反映出此时新式教育得到很大的发展,故A项错误;新式学堂的大量涌现、海外留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故B项正确;晚清政府此时发展新式教育,主要是为了应对社会舆论,抵制革命思潮的发展,而非主动重视发展新式教育,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民素质的提高,故D项错误。
14.【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明代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以“亲亲之义” “知有尊卑”等儒家思想观念对当事人进行教化,这表明明代司法审判渗透社会教化功能,故选 A项; 材料只是体现了明代司法审判渗透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儒家思想能否保证审判的公正,仅从这一例案件无法得出,孤证不立,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明代官员以儒家伦理审判案件,而非随意判决 ,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乡约与法律的关系,而实际状况是明清时期乡约与法律日趋合流,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关于污水排放和矿山开采环境污染的规定、惩治环境污染行为的制度,已涉及到环境保护方面,实质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故选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知罗马环境污染严重,人类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到了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环境方面,体现不出人文关怀,排除C项;自然法观念体现的是人人生而自然平等的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16.【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据材料“张海迪幼年因病瘫痪……她的事迹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80年代的新雷锋”可知,张海迪身残志坚,不怕困难,体现了刻苦努力、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与改革开放所需求的时代精神相契合,提供了推进改革开放的精神动力,故选D项;艰苦创业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这一时期党担负着开国奠基的创业重任,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新中国政治制度及经济社会国防等各方面基础,具体代表有抗美援朝精神、垦荒精神、大庆精神及铁人精神、劳模及英模精神(含雷锋精神、王杰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三线建设精神、援外医疗队精神、抗震精神等,“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的是1956至196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2001年1月,江泽民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4分)
(1)历史作用:①强化了诸侯国与周王室的隶属关系;②扩充了西周的疆域;③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发展与传播;④促进了不同族群的交融等(6分,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①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秦汉郡县制则按地域来划分。②分封制下的官员世袭,秦汉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命。③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具有较强的独立权,郡县制下的郡和县绝对服从中央。(答出2点即可4分)
(3)趋势:①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②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等(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材料“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可知强化了诸侯国与周王室的隶属关系;材料“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可知扩充了西周的疆域;材料“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可知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材料“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可知促进了不同族群的交融。
(2)材料“依仗宗族纽带”可知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材料“秦汉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二级制”可知秦汉郡县制则按地域来划分;根据所学分封制、宗法制知识可知分封制下的官员世袭,据材料“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可知秦汉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命。根据所学分封制知识可知,诸侯向下再层层分封,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具有较强的独立权,材料“遵循国家的法令,来承国君的意旨行事”可知郡县制下的郡和县绝对服从中央。
(3)结合两条材料对比分封制和郡县制情况可知,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据材料“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可知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18.【答案】
(1)条件:隋朝实现国家统一;庶族地主实力上升,要求参政;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儒家文化的影响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积极影响:维护了儒学的统治地位;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
局限:后期发展僵化,阻碍了学术文化乃至社会的进步;官员剧增,导致行政效率低下;重才能轻德行,影响了官员的素质;实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2分)(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可知,隋朝实现国家统一;据材料一“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可知,庶族地主实力上升,要求参政;据材料一“代替九品中正制”可知,九品中正制具有一定的弊端;据材料一“建立在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基础之上的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评系”可知,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可知,科举制对社会政治具有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积极影响:据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可知,其维护了儒学的统治地位;另外,考试才能当官,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据材料二“大小之官,悉听吏部”可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据材料二“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可知,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据材料二“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可知,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局限性:据材料二“尤其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和形式上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可知,科举制到了明清时期,日趋僵化,阻碍了学术文化乃至社会的进步;据材料二“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备,造成官员人数剧增,官职冗杂,官僚机构庞大,相反行政效率低下的现象”可知,科举带来的官员剧增,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据材料二“由于科举考试重才能轻德行,仅仅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工具而已”可知,科举通过考试选官,重才能轻德行,影响了官员的政治素质,并且,它实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19.【答案】(12分)
例:
观点: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
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希腊地区逐渐形成了城邦独立自治的国家形态,其中最大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各城邦也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政体类型,其中以雅典的民主政治对后世影响较大,但是雅典民主政治并非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因为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力,而成年男性公民只是雅典居民的一小部分,因此,黑格尔所说的“有些人是自由的”应该指的就是雅典民主政治下的成年男性公民。而关于罗马,黑格尔重点强调的应该是它的法律文明,从共和时代到帝国时代,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古罗马形成了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公正平等、注重程序等思想,但是古罗马依然是一个奴隶制社会,只有自由民才能享有这样的权利。因此,黑格尔认为希腊罗马世界,有些人是自由的。
评分说明:观点明确2分、论述8分、总结2分。
一等(10—12分) (1)观点明确;观点必须符合唯物史观 (2)合理引用史实,时间跨度大,进行多角度评论 (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9分) (1)观点较明确,观点必须符合唯物史观 (2)基本能引用史实,能多角度评论 (3)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4分) (1)观点较明确,观点不符合唯物史观,按0分处理 (2)引用史实有限,不能多角度评论 (3)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提炼观点,据材料“对东方世界来说,一个人是自由的”得出中国封建时代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君权至上的特点;据材料“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得出对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制度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据材料“对近代世界来说,人人都是自由的”得出,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享有近代意义上的民主。结合史实评析其中一个基本观点,并从中选择一种观点,该观点必须明确;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论,要求态度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
20.【答案】
(1)成因:美国原是英国的殖民地,不存在封建势力的阻碍;启蒙思想在北美广泛传播;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美国赢得国家独立,为政治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美国的移民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美国制宪者的政治觉悟;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契约精神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实质:资产阶级的民主。(2分)
(2)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
意义: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制度保证。(4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成因,据材料一“一批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分离派教徒乘‘五月花号’船前往北美大陆”可知北美是一批英国宗教分离势力的政治避难地,是英国长期殖民扩张的结果,所以北美并未经历长时间的封建专制统治,不存在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传统和保守势力;据材料一“对启蒙时代以来的政治思想和法律理论有深刻理解的人”可知美国制宪者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说明当时启蒙思想在北美广泛传播;据材料一“富有创造精神、熟谙法律”可知北美制宪者具有很高的法律素养和政治追求;据材料一“该公约奠定了未来殖民地的政治基础,被看作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契约”可知早期的北美移民形成了良好的契约精神,为后来北美政治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据材料一“这些移民在保持自己的传统与文化的前提下,积极适应北关大陆”可知北美地区的移民大多来自政治和经济比较发达的欧洲地区,说明美国的移民政治文化也对后来北美民主政治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材料一“1787年”“积极主张修改《邦联条例》,制定出了确定美国民主制度的新宪法”可知当时北美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使北美资产阶级通过独立战争的方式获得了民族独立,为北美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二小问实质,据材料一“富有创造精神、熟谙法律、对启蒙时代以来的政治思想和法律理论有深刻理解的人”可知北美政治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说明北美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2)第一小问最大优势,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者、开创者和建构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知党的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根本前提。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内在需要”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政治基础;据材料二“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证。罗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为甲骨文中“帝”字的几种写法。有学者认为,“帝”为架木燃烧之形,象征对天神、祖先的大祭,代指天神。商王死后就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贞咸宾于帝”。到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如帝甲、帝乙、帝辛。这一现象表明( )
A.政治需求干涉宗教信仰 B.政权神权开始分离
C.社会迷信思想逐步淡化 D.商王权威有所加强
2.据统计,春秋战国时,236名君主中异常退位68人(28. 4%),平均在位时间18.42年。秦至清348位皇帝中异常退位的皇帝高达155位(44%),平均在位时间只有12年。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血缘宗法关系利于社会稳定 B.官僚体制社会治理效能有限
C.最高统治权的争夺愈演愈烈 D.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本质特征
3.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行省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在这段材料中,钱穆先生认为( )
A.行省制合理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B.行省的职能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
C.元代立国后放松了对国家的军事建设 D.行省设立的初衷加强对地方军事控制
4.一般希腊城邦都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它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个人的财产永远受城邦的支配,公民的教育、生活方式,甚至服饰、饮酒、娱乐等,都受城邦的控制。一切都按城邦的需要来安排,为了城邦,个人要作出无条件的牺牲。由此可见,在古希腊( )
A.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B.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
C.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 D.规范公民行为以维护社会稳定
5.对于中世纪欧洲国王的权力,有学者认为:“他的司法行政主权力只限于自己的直领地之内,而其他封建主在其领地内也具有与国王几乎同样的权力。”这说明当时的欧洲( )
A.城市自治倾向明显 B.教权冲击封建王权
C.封建国家主权分散 D.三权分立现象严重
6.19世纪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认为,英国议会制度非常好,它虽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尽善尽美的东西。如果选民扩大到“自私自利的大众”并实行多数人统治,就必然导致暴力、腐败、混乱、恐怖、信仰丧失、战争和军事独裁。这表明保守主义政治家意在( )
A.维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实现社会的转型
C.推动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保持贵族的统治
7.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建立了300多个政党、社团。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试图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C.军阀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 D.民众参政议政意识得到提高
8.1937年10月,刘少奇要求“抗日根据地的各种群众,首先自己应该组织起来。在群众自己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各种要求纲领上,建立真正群众的工会、农会、学生会、商会及青年、妇女、儿童等团体。要使最大多数的工人、雇农组织在工会之内,最大多数的农民组织在农会之内。”该要求旨在( )
A.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群众基础 B.维护根据地独立自主的地位
C.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D.提高对日军作战的动员能力
9.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从商鞅变法至汉武帝之前,是对变法正面评价最为辉煌、普遍的时期;从汉武帝尊崇儒术至清末民初“经学解体”时期,是商鞅变法饱受批评的时期;从清末民初至今,人们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评价总体持赞扬态度。这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C.时代愈近的评价愈客观 D.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10.1902年,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传统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提出“民族历史是主流”。在他看来,“新史学”当务之急,就是要效法“泰西之良史”,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旨在( )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 B.为维新变法失败辩护
C.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 D.支持清末的立宪改革
11.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逐渐成为政坛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这一体制的确立( )
A.宣告贵族政治体制的结束 B.体现了经济格局变动的影响
C.表明官僚政治发展的成熟 D.得益于分化事权措施的推行
12.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官制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 )
A.有助于完善英国政党政治 B.杜绝了政府官员的腐败
C.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有利于政治的平稳运行
13.从1901年起,全国各地新式学堂大量涌现。清朝学部总务司编的教育统计图表显示,1902年在校学生数仅6912人,1909年达到1639641人,其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投入到军校学习,不少人远涉重洋出国留学。 他们组成了各种学派和团体,许多人后来又进入了官界、工商界、出版界、军界等社会重要领域。这说明( )
A.政局混乱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B.清末新政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C.晚清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新式教育 D.晚清新式教育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14.明代《折狱新语》记载一则案例,邵阳人李朝华状告侄子李正风盗窃自己的东西。地方官审判时首先批评李朝华,“忘其侄所自出其兄,亲亲之义安在哉”,后涉事双方和解,地方官仍判决当庭杖责李正风,为了让其“知有尊卑”。该案例说明明代( )
A.司法审判渗透社会教化功能 B.儒家思想保证了审判公正
C.官员随意支配刑事案件判决 D.乡约与法律冲突日趋明显
15.罗马法已经涉及了污水排放和开采矿山过程中环境污染的规制,以及污染者付费的具体规定,还有一系列的民众令状制度和环保诉讼制度来惩治环境污染行为。这些法律制度
A.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B.表明罗马环境污染严重
C.体现了统治者的人文关怀 D.源于自然法观念的影响
16.张海迪幼年因病瘫痪,15岁时她开始自学医术,不仅给自己治病,还为上万人次的乡亲提供服务。张海迪还自学英语等三门外语,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外文小说。她的事迹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柯察金”、“80年代的新雷锋”。张海迪的事迹( )
A.弘扬了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 B.彰显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风貌
C.体现了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 D.提供了推进改革开放的精神动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大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文缛节,以朝贡、觐见、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的军人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一同住在封国城市之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主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体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开展)
材料二 简单地说,秦汉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二级制,那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郡之长官管理一郡之军事、经济、文化和司法,其俸禄与中央九卿相当,为二千石,其地位也与九卿相等。县是低于郡的行政区,县之长官称为长或令,主要负责县内的赋税征收,兵源募集,政令及法令的推行,故县之长官也被称为“亲民之官”。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他们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统治权,遵循国家的法令,来承国君的意旨行事。秦汉郡县制自创立以来尤其是奉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广,对来汉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到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新兴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对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政治文化的选择的继承,是建立在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基础之上的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评系。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官员大大小小的行为),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封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尤其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和形式上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备,造成官员人数剧增,官职冗杂,官僚机构庞大,相反行政效率低下的现象。由于科举考试重才能轻德行,仅仅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工具而已。
——摘编自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影响。(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黑格尔(1770—1831,德国哲学家)关于自由的三个阶段的模式:“对东方世界来说,一个人是自由的;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对近代世界来说,人人都是自由的。” ——摘自(英)柯林伍德著《历史的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对材料的整体观点或部分观点进行评析,态度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620年,一批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分离派教徒乘“五月花号”船前往北美大陆。在抵达目的地之前,他们共同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其内容为:组织公民团体;拟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规章和条例。该公约奠定了未来殖民地的政治基础,被看作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契约。这种契约不大可能形成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些移民在保持自己的传统与文化的前提下,积极适应北美大陆,成为北美大陆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1787年,一批像华盛顿、富兰克林等那样富有创造精神、熟谙法律、对启蒙时代以来的政治思想和法律理论有深刻理解的人,洞察邦联政府的积弊,积极主张修改《邦联条例》,制定出了确定美国民主制度的新宪法。
——摘编自李曼《美国式民主制度的成因》
材料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开拓、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者、开创者和建构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内在需要,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陈少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成因,并说明其实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及其意义。(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