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手工业时期——近代前期的世界
1.新航路开辟之前,因为不存在增加产量的动力,波兰和匈牙利贵族只要求农民提供最低限度的劳动。但当面向市场的生产变得有利可图时,贵族很快就作出响应,大大延长农民义务劳动的时间。最终,农民被完全束缚在土地上,成为没有迁移自由的农奴。据此可知( )
A.贵族转变为新兴资产阶级 B.农奴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C.新航路开辟诱发价格革命 D.世界市场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2.在《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达·伽马航船行驶到印度向卡利库特王公呈递信件之后,这位印度王公曾问及葡萄牙有些什么商品。达·伽马回答说:“有很多粮食、呢绒、铁、铜等。”王公又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达·伽马回答说:“总数不多,都是样品。”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 B.东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明显扩大
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D.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3.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
A.欧洲阶级关系发生变动 B.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4.下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年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5.文艺复兴时期,很多人文主义者批判教会的腐朽堕落,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但在宣传人文主义的过程中往往又利用宗教题材,创造了大量与神学和宗教共存的世俗学问、文学和思想。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
A.为宗教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B.挣脱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束缚
C.注重世俗文化和宗教精神的调和 D.纯粹追求人的自然欲望与现实生活
6.但丁指斥教会中买卖圣职的人说:“因为你们的贪婪使世风日下、凄惨不堪,把好人踩在脚下,把恶人捧上了天。”这些诗句没有运用拉丁语的典雅文体,而采用了犀利而直率的市民语言。但丁这些做法( )
A.拉开了西方宗教改革的序幕 B.体现了意大利世俗文化精神
C.从根本上动摇了教会的权威 D.推动了近代民族观念的形成
7.马丁·路德认为:“基督教的首领是基督而不是教皇,教皇仅仅是罗马的主教和牧师。”加尔文也说:“我们所谓预定,是指上帝以其永恒旨意,也就是上帝自己决定了世界上每个人的成就。”两人的主张旨在( )
A.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将人们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C.提倡追求现实社会中的幸福 D.以上帝的权威否定教皇的权威
8.牛顿实践了弗朗西斯·培根“从简单事实出发进行归纳”的科学思想,激励了当时各种人文社会科学蓬勃发展。法国启蒙时代的最后一位思想巨人孔多塞说:“或许牛顿对人类精神的进步所做的事,要比发现了自然界的那条普遍的定律还更多”。这表明( )
A.社会大变革是思想解放的先导 B.理性思维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
C.欧洲在自然科学领域成果显著 D.牛顿推动了物理学的创新发展
9.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说明伏尔泰( )
A.反对神学束缚,主张人性解放 B.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
C.反对专制制度,要求政治变革 D.不满王权统治,推崇共和制度
10.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在自律的个人自由上建立起一种自发调节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在其中只需维持和平,建立和维持一个严密的执法体制,让每一个人按他自己的方式来对公共利益做出最大的贡献。”这一观点( )
A.体现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诉求 B.佐证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C.得到了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认同 D.主导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1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使英国的新闻报刊从“科兰特”到《日报》获得迅猛发展。1695年《特许经营法》废止后,英国成为欧洲的报刊发行中心之一。在17世纪,一个识字的苏格兰人可以轻易地获取到英文版报纸,王权与议会的斗争、英荷战争等重大事件的信息可共享。据此,英国报刊业的发展( )
A.成为工业革命的必备条件 B.得益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刺激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 D.利于增强民族观和价值观
12.《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弗逊认为:“我们的国家太大,以至不能由单一的政府去管理它的一切事务。公仆距离他们的选民的监视是如此遥远,以致无法管理和照看它的一切为了很好地治理公民所必需的细节。”据此可知,杰弗逊的这一观点( )
A.协调了各州之间的权力分配 B.否定了联邦制存在的合理性
C.旨在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13.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反法联盟之一的奥地利弗茨兰大公表示:"不希望秩序被乱民的暴动而打破我们原有的统治……应该将注意力更多放在法兰西的稳定之上",这主要反映出( )
A.西欧各国政治合作维持稳定关系 B.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秩序的影响
C.民主法治成为欧洲普遍政治诉求 D.反法联盟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
14.事实上,制宪会议的多数代表并不真心欣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他们反对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为此,联邦宪法采用了在统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据此可知,美国对政府权力“纵向分割”旨在( )
A.建立一个有效有限的联邦政府 B.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
C.极力防止出现个人的专制独裁 D.扩大行政权以应对现实需要
15.19世纪后半期,英国各政党间为了争夺选票,力图在下院中占据多数席位,加强了对党员的纪律要求,以致出现了“即使是多数党的议员也不是其政党的主人,而是它的奴仆”。各政党加强纪律要求,主要是基于( )
A.议会至上的原则被改变 B.内阁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C.政党之间矛盾得到缓和 D.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6.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50—1800年,地中海沿岸非洲、东非海岸已是旧大陆体系部分,其余则是化外之地。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建立永久要塞,作为经济军事据点。1713年,一艘来自印度洋的商船把亚麻布带到岸上清洗,结果把一种可怕的天花瘟疫传至此地,1/4以上居民被杀死,18世纪50—80年代,天花又两次侵入南非部分地区。在非洲绝大部分地区,对世界网络参与趋势加强主要是以奴隶贸易方式完成的,至1880年之前的400余年,约1100万黑奴活着到达美洲。1492年,人类穿越大西洋,欧洲就打开了进入美洲内陆的通道,他们通过军事、迅速征服墨西哥、秘鲁,进而控制印加帝国。欧亚大陆的主要谷物(麦类和水稻)、柑橘、香蕉、无花果、葡萄传入美洲,同时至1650年,各种流行性“人群疾病”(这类疾病需一定规模的人群互动来传播)和虫媒致命性疾病的发作导致美洲人口摄失50%-90%。
——摘编自【美】约翰·威廉·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材料二 世界性网络的锻造,既造成了破坏,也带来了发展和创造,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来自远方的各种事件和进程的影响。枪炮对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加以重新塑造,并造成国家间鸿沟不断加深;在经济领域导致了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规模变革;社会领域造成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等级更为复杂;生态领域导致无数物种交换,植物、动物、疾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现象;地理领域导致了不同地区社会的联合;在知识文化等领域,这些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编自施诚《全球史研究主题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非洲和美洲融入世界性网络过程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性网络形成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1847—1899年英国增设的政府机构(部分)
时间 机构 时间 机构
1847年 济贫部 1867 贸易部
1852年 公务部 1871年 地方事务部
1854年 殖民地事务部 1899年 教育部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不同于从前”的表现,并分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增设政府机构的原因。
19.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经济近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有2250万依附俄国封建农奴主的农民获得了解放,在法律上成为有财产的自由人,同时恢复农村公社(即村社)对农民的管理。沙皇政府声称:“公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俄国50个省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了,1861-1870年为每俄亩29普特,1871~1880年为31普特,1881-1890年为34普特。
——摘编自《俄国农民与苏维埃政权》
材料二 1897年居住在俄国的47.2%的贵族地主通过出售或出租土地等方式远离农村,移居到城市,但在1858年只有15%-20%。部分贵族通过抵押土地和出卖土地获得的资金用于商业或俄国的新兴产业。1882年在莫斯科大约有500个世袭贵族办企业和234个世袭贵族开工厂。但比较普遍的是贵族把资金投在国家债券或者铁路、银行和其他私人企业的有价证券。据1882年资料统计,正是这类投资的股息或利率成为许多莫斯科贵族大部分收入的来源。
——摘编自周静《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贵族的经济状况》
材料三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离土不离乡”,广泛使用强制劳动,成为俄国工场手工业的一种普遍特征。废除农奴制并不意味着农村封建关系的终结,错综复杂的传统的超经济的剥削方式在俄国庄园里继续盛行。沙皇专制政府成为自上而下的迅速工业化的发动机,使俄国的工业化表现出明显的内在矛盾性:为了募集资金,沉重的赋税负担不得不压在农民身上,而这样又阻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从而限制了进一步的投资。
——摘编自张宗华《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奴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及沙皇政府声称“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贵族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俄国现代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及其理由。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俄国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社会有着双重意义。作为与旧秩序敌对的革命,它不仅仅是法国的,也是全欧洲的运动。法国大革命的普遍主义理念,既赋予了欧洲一种欧洲认同的意义,同时也将之剥夺了。拿破仑在1804年取得了法国皇帝头衔,而且对1789年理想的忠诚,也变成与对法国的忠诚联系在一起。拿破仑的欧洲是以莱茵河作为东部边界的罗马欧洲。取而代之的莱茵邦联,是西方与东方间的缓冲地带,有着自己的东方边界,也就是古老的日耳曼——斯拉夫边界。革命精神激发了新的疆域民族主义理念。然而直到甚晚之后,这些理念都仍未朝民族分离主义的方向发展,而是成为奠基于已建立之民族国家的欧洲秩序之基础。
——摘编自[英]杰拉德·德朗提《发明欧洲》
材料二:18世纪晚期美国政府确立了西部土地国有化原则,当时国有土地就已达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5%。1824年起,国会内部,围绕“宅地法”的斗争激烈起来。1848年,争取实现“宅地法”为宗旨的“自由土地党”成立。1862年初国会表决“宅地法案”,参众两院都以压倒多数通过。1862年,法案规定:每个家庭的户主或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以及申请取得美国国籍而又未曾使用武力对抗美国的人可以无偿从西部国有土地中获得160英亩土地,在连续耕种五年以后而获得土地所有权。此后二十年间,外国移民就有500多万,超过过去80余年的总和。它鼓舞着移民开垦出一块又一块的土地,建立一个又一个村镇,不停地向西挺进。
——摘编自张冬梅《美国〈宅地法〉产生的温床及颁布实施的两个阶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运动”的原因,并概括说明法国大革命剥夺了“欧洲认同”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宅地法》颁布的历史条件,分析其颁布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扩大,世界各地的贸易增加,推动了波兰和匈牙利产品的出口,进而引发材料中的变化,这说明世界市场推动两国生产关系的变革,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民成为农奴,而不是贵族转变为新兴资产阶级,A项错误;材料中贵族通过延长农民的劳动时间来提高产量,不能反映生产效率的提高,B项错误;价格革命主要表现为金银价值下降,货币贬值等,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达·伽马的船只带着“总数不多,都是样品”的商品到达印度,这充分说明达·伽马开辟到印度航线的目的在于寻求其商品的销售市场,即经济因素是其主要目的,故选C项;达·伽马开辟到印度航线的目的在于进行商品贸易,而不是进行经济侵略和扩张,排除A项;题干内容中并没有将印度与葡萄牙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对比,排除B项;在达·伽马与印度王公的对话中看不出二者观念的差异,他们论述的都是关于商品交流的一些内容,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是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出现的“价格革命”,表现为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其促使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业、手工业、金融业等领域中的迅速发展,而那些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欧洲封建主逐渐衰落,即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现象与材料所述现象也无直接联系,应排除。故选:A。
4.答案:C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英国对亚洲货物的需求在结构上有所变化,茶叶、咖啡占比明显上升,新的消费需求带动相关货物价值占比快速增长,C项入选。这一时期生产方式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排除A项;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英国确立海上贸易霸主地位,排除B项;18世纪60年代英国才开始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根据材料“利用宗教题材,创造了大量与神学和宗教共存的世俗学问、文学和思想”可知,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题材创造了大量世俗文化,将宗教文化和人文主义精神进行了融合,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教改革,排除A项;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但“挣脱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注重世俗文化和宗教精神的调和,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答案:B
解析:但丁批判了教会的虚伪贪婪,“采用了犀利而直率的市民语言”,体现了其人文主义思想和对世俗文化精神的追求,B项正确;拉开西方宗教改革序幕是马丁·路德,排除A项;从根本上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和推动了近代民族观念的形成是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排除CD两项。故选:B。
7.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尊奉上帝但抨击罗马教皇,故D项正确。宗教改革的目标是教皇和天主教会,并非要动摇上帝的地位和将人们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故排除A、B两项;追求现实社会中的幸福是文艺复兴提倡的精神,排除C项。
8.答案:B
解析:从材料“从简单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或许牛顿对人类精神的进步所做的事,要比发现了自然界的那条普遍的定律还更多”和所学知识可知,理性思维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B正确;AC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B。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据材料“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强调自由与平等、反对君主专制,故选C项;反对神学束缚,主张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排除A项;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要思想,排除B项;伏尔泰推崇的是开明君主制并不是共和制,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在自律的个人自由上建立起一种自发调节的社会经济秩序,……让每一个人按他自己的方式来对公共利益做出最大的贡献”及所学可知,亚当 斯密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调节机制,这符合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要求,A项正确;亚当 斯密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亚当 斯密的主张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未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认同,排除C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导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在17世纪,一个识字的苏格兰人可以轻易地获取到英文版报纸,王权与议会的斗争、英荷战争等重大事件的信息可共享”“英国成为欧洲的报刊发行中心之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印刷媒介的发展不仅使英国人了解国内外时事,也大大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利于促成不列颠各地形成统一的心理归属感,利于增强其民族观和价值观,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报刊业的发展并非工业革命产生的必备条件,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前,英国的新闻报刊已经从“科兰特”到《日报》获得迅猛发展,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印刷媒介可传递殖民扩张的消息,但报刊发展与殖民扩张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且C项片面理解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的国家太大,以至不能由单一的政府去管理它的一切事务。公仆距离他们的选民的监视是如此遥远,以致无法管理和照看它的一切为了很好地治理公民所必需的细节”可知,杰弗逊认为美国国家幅员辽阔,政府远离人民的监督,导致公民无法关注到政府管理国家的细节,由此可知,杰弗逊强调不能由单一的政府去管理它的一切事务,说明杰弗逊主张加强州政府权力,这样选民能更直接的监督政府,其意在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项正确。
1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题干判断,法国大革命促使欧洲各国结成同盟,对抗新兴的资产阶级,说明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B项正确;反法联盟与法国之间存在战争,当时西欧各国政治没有维持合作稳定,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法同盟的政治诉求并非民主法治,排除C项;反法联盟认识到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威胁,并非工农群众的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787年宪法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希望建立一个有效力又受到约束的政府,A项正确;“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B项;据材料“反对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可知,“防止出现个人的专制独裁”只是其中的一个目的,不全面,排除C项;据材料“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可知,是制约政府权力,不是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英国各政党加强对党员的纪律要求,目的是为了争夺选票,在下院中占据多数席位,据所学知识,英国由下院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内阁掌行政权,所以,各政党加强纪律要求,主要是为了组阁进而执政,这说明内阁的政治影响力扩大,B项正确;“各政党加强纪律要求”没有改变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仍是权力中心,排除A项;据材料“各政党间为了争夺选票”可知,政党之间矛盾没有缓和,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文官制度是行政管理制度,它规范了西方国家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文官要在资产阶级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材料是政党内部问题,与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没有太大联系,排除D项。故选:B。
16.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854—1868年(日本)。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以及材料内容可知,本题主旨是近代日本学习西方的政治、军事、科技等内容,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日本政治、军事以及科技的近代化,D项正确;这些举措只能说打击了封建势力,不能说摧毁了,排除A项;日本只是学习西方科技,还达不到西方科技本土化的程度,排除B项;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材料的主旨是学习西方制度和技术,无法得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1)相同点:西欧殖民者主导(被动融入):都伴随物种交流的过程;传染病传播,人口锐减现象。
(2)影响: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灾难,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转型:人类社会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不同地区物种的交流与传播,丰富民众生活,促进人口增长:伴随世界性网络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解析:(1)相同点:根据“在非洲州绝大部分地区,对世界网络参与趋势加强主要是以奴隶贸易方式完成的”“欧洲州就打开了进入美洲内陆的通道。他们通过军事、迅速征服墨西哥、秘鲁,进而控制印加帝国”得出西欧殖民者主导(被动融入);根据“欧亚大陆的主要谷物(麦类和水稻)柑橘、香蕉、无花果、葡萄传入美洲”得出都伴随物种交流的过程;根据“天花又两次侵袭南非部分地区”“1/4以上居民被杀死”“各种流行性人群疾病和虫媒致命性疾病的发作导致美洲人口损失”得出传染病传播,人口锐减现象。
(2)影响:根据“在经济领域导致了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规模变革”得出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枪炮对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加以重新塑造,并造成国家间鸿沟不断加深”得出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灾难,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转型;根据“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来自远方的各种事件和进程的影响”得出人类社会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根据“生态领域导致无数物种交换”“社会领域造成人口迅速增长”得出不同地区物种的交流与传播,丰富民众生活,促进人口增长;根据“造成国家间鸿沟不断加深”得出伴随世界性网络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18.答案:(1)内容: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追求自由、平等以及人的解放。影响: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进;议会改革的推动;国内外市场扩大;殖民扩张的不断进行;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扩展;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完善等。
解析:(1)内容:根据“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追求自由、平等以及人的解放。影响主要是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2)根据“1847—1899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原因主要从经济、政治、社会、阶级运动、文化教育事业和文官制度等方面进行作答。包括工业革命的推进;议会改革的推动;国内外市场扩大;殖民扩张的不断进行;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扩展;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完善等。
19.答案:(1)变化: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目的: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和管理,维护沙皇政府的利益及统治。
(2)途径:出售、出租土地;兴办实业;金融投资。
影响:推动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和贵族的资产阶级化。
(3)观点: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制约了俄国工业化发展。
理由:政府剥削,赋税沉重;农民仍存在人身依附,导致劳动力和市场资源缺失。
影响: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解析:(1)变化:由材料“俄国有2250万依附俄国封建农奴主的农民获得了解放,在法律上成为有财产的自由人”可知,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由材料“农民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了,1861~1870年为每俄亩29普特,1871-1880年为31普特,1881-1890年为34普特”可知,改革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目的:结合所学可从加强控制和维护统治的角度入手分析。
(2)途径:由材料“1897年居住在俄国的47.2%的贵族地主通过出售或出租土地等方式远离农村”可知,其途径为出售、出租土地;由材料“1882年在莫斯科大约有500个世袭贵族办企业和234个世袭贵族开工厂”可知,其途径为兴办实业;由材料“据1882年资料统计,正是这类投资的股息或利率成为许多莫斯科贵族大部分收入的来源”可知,其途径为金融投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入手分析。从政治角度看,改革使贵族的资产阶级化;从经济角度看,推动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3)观点:由材料“废除农奴制并不意味着农村封建关系的终结”“又阻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从而限制了进一步的投资”等信息可知,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制约了俄国工业化发展。理由:由材料“为了募集资金,沉重的赋税负担不得不压在农民身上”可归纳为政府剥削,赋税沉重;由材料“农民‘离土不离乡’”可知,农民仍存在人身依附,导致劳动力和市场资源缺失。影响:结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可知,它起到了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与改革前相比,明显具有进步性,能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故又会“阻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从而限制了进一步的投资”。
20.答案:(1)原因:法国大革命猛烈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革命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依据: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导致西欧与东欧的冲突;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
(2)历史条件:南北战争爆发,联邦政府希望获取民众支持;美国政府拥有大量国有土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保障。
作用:推动了美国农业的发展;促进西部开发;带动了移民浪潮,带来丰富的劳动力。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作为与旧秩序敌对的革命……是全欧洲的运动”结合所学得出法国大革命猛烈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革命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第二小问依据,据材料一“拿破仑在1804年取得了法国皇帝头衔”得出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据材料一“拿破仑的欧洲是以莱茵河作为东部边界的罗马欧洲”“革命精神激发了新的疆域民族主义理念”得出导致西欧与东欧的冲突;据材料一“成为奠基于已建立之民族国家的欧洲秩序之基础”得出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
(2)第一小问历史条件,据材料二“1862年,法案规定……无偿从西部国有土地中获得160英亩土地”并结合所学得出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联邦政府希望获取民众支持;据材料二“当时国有土地就已达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5%”得出美国政府拥有大量国有土地;结合所学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保障。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无偿从西部国有土地中获得160英亩土地,在连续耕种五年以后而获得土地所有权”结合所学得出推动了美国农业的发展(或: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据材料二“鼓舞着移民开垦出一块又一块的土地,建立一个又一个村镇,不停地向西挺进”并结合所学得出促进西部开发(促进交通发展);据材料二“外国移民就有500多万,超过过去80余年的总和”并结合所学得出带动了移民浪潮,带来丰富的劳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工厂手工业时期 测试卷(含解析)近代前期的世界——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