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时练习(答案)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班级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合计45分)
1. 汉景帝曾下诏:“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这体现了他(  )
A.重视农业 B.减轻刑罚 C.提倡节俭 D.以德化民
2.(唯物史观)历史具有让后人汲取前人智慧的价值。“文景之治”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百家讲坛》: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评价的是(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4.汉初,统治者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下列休养生息政策属于汉高祖采取的是( )
A.提倡以农为本 B.下令“兵皆罢归家”
C.降田赋为三十税一 D.重视“以德化民”
5.(梧州中考)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 B.汉献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
6.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
A.减轻人民的负担 B.巩固封建统治 C.发展生产 D.吸取秦亡的教训
7.[吕梁月考] 以下是同学们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农民张三把收成的1/3交给国家
B.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C.文帝、景帝制定了一些严刑峻法
D.汉文帝命人修建豪华的宫室以供享乐
8.汉初,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为改变这种现状,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策是(  )
A.以德化民 B.实行“礼治” C.严刑重赋 D.休养生息
9. (中考·贺州)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
A.廉政风气形成 B.控制豪强地主势力
C.监视地方官吏 D.彻底废除严刑苛法
10.[芜湖模拟]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由此可知,西汉建立于公元前( )
A.二世纪前期 B.二世纪后期
C.三世纪前期 D.三世纪后期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  )
A.主张以农为本 B.让士兵还乡务农
C.平定“七国之乱” D.定田赋为三十税一
12.经典诵读是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东晋
13.“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  )
A.西汉 B.西周 C.秦朝 D.东汉
14.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进言: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其客观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15.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是习近平主席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得到了广大群众热烈的拥护、积极的响应,形成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新热潮。早在秦汉时期,非常重视“以德化民”的皇帝是(  )
A.秦始皇、秦二世 B.汉高祖、汉惠帝
C.汉文帝、汉景帝 D.汉武帝、汉献帝
二、判断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3题,合计9分)
16.【 】汉景帝下令“兵皆罢归家”,并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改正:
17.【 】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百家争鸣”。
改正:
18.【 】刘邦在公元202年建立了汉朝。
改正: 。
三、简答题(共3题,合计45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选不出)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上(皇帝)于是约法省禁(制定许多节约的措施),轻(减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根据官府的用度来制定农民的赋税标准)。
--《汉书》
材料二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造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
(2)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汉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出现了什么结果
(3)从材料二中可知,汉景帝非常重视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0. 学完本课后,七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讨论,请你一起参加。
【策略巧判断】
(1)以下是某同学搜集到的史料,将史料与右边的相关词语连接起来。
【文物显盛世】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秦始皇陵中的秦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中的陶俑。
(2)仔细观察图片,比较秦兵马俑与汉阳陵陶俑的表情有何不同。汉阳陵陶俑的表情说明了什么?
【鲜明对比谈启示】
(3)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材料二 文帝二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文帝十三年还下诏全免田租。
(2)材料二体现了汉文帝怎样的统治措施?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短短几十年间,西汉社会状况发生这样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B 5.C 6.B 7.B 8.D
9.【分析】
材料表明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10.D 11.B 12.A 13.A 14.C 15.C
二、判断题
16.【分析】
错误 “汉景帝”改为“汉高祖”
17.【分析】
错误 “百家争鸣”改为“文景之治”
18.【分析】
错误 “公元202年”改为“公元 前202年”
三、简答题
19.(1)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景象,社会极端贫困。
(2)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3)发展农业生产。措施: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0.(1)
(2) 答:秦兵马俑的面部表情比较严肃,汉阳陵陶俑的表情比较柔和、安详。说明了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人民对繁荣的社会生活感到满足。(言之有理即可)
(3)答:有利于农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汉朝的统治。(言之有理即可)
21.(1)景象:西汉初年,经济凋敝,人民非常贫困。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2)统治措施:重视农业生产。目的:使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稳定社会局势。
(3)经济状况: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4)主要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重视“以德化民”,还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等等。
第 1 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时练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