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2023年下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下表。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一声炮响, 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国国门被迫打开,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一声炮响”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3.有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由此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清政府开展的禁烟运动
B.推进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西方侵略者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列强都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4.反清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有益于中国近代的革命探索
B.直接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
D.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5.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A.都受到清政府的重用
B.都重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都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页献
D.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6.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洋务运动
A.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C.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力量
D.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了中国
7.在十九世纪末期,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以后,美国侵华政策是
A.开放中国所有港口 B.门户开放
C.机会均等 D.取消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8.有学者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在京城的集体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指的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国闻报》的创办
C.公车上书 D.《马关条约》的签订
9.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以下是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横线处应该填写的是
历史上________对我国的侵略17世纪中期,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建立据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900年,与其他七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镇压义和团运动。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沙俄
10.“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1.历史故事会上,李明讲:“他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名文,号逸仙。……他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他讲述的故事主人公应是
A.李大钊 B.孙中山 C.陈独秀 D.梁启超
12.《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A.华兴会 B.兴中会
C.中国同盟会 D.国民党
13.图片是凝固的历史。下图所示内容印证了
鸦片战争的开展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八国联军的进军
D.国民革命的开始
14.小明收藏了一张发行于中华民国二十七年的纸币,公元纪年是
A.1937年 B.1938年 C.1939年 D.1940年
15.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洪秀全选择了起义,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三人的共同目的是为了
A.推翻清朝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
C.建立民主共和 D.挽救民族危亡
16.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文中“一人冠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宋教仁遇刺 B.二次革命
C.袁世凯称帝 D.护国战争
17.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首先应该查阅的是
A.《新青年》 B.《民报》
C.《时务报》 D.《万国公报》
18.脱离世界潮流几百年的中国,终于再次回到了世界潮流之中。虽然未来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学器物,失败;学制度,也失败;最终我们明白了要学思想。材料中的“学思想”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19.标语口号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和约签字
20.纪录片《百年中国》中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里“新的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A.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2分,共40分)
21.(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中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材料二 如图所示
(2)材料二遗址是指哪里?造成这一惨状的是什么战争?(4分)
材料三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3)材料三中的“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什么战争中战败?由此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4分)
材料四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4)材料四中的“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与什么战争有关?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2.(12分)中国近代史既然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让我们共同探究晚清时期的这三部历史。
材料一 奕 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治国在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材料二 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时值18省1300多名举人在京会试,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奕?的奏折,概括出清朝亲王贵族倡导洋务运动的目的。(2分)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在当时有什么影响?(4分)
(3)材料三中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化的探索特点是什么?(4分)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事 件 结 果
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 没有实现富国强兵,随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破产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戊戌变法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义和团运动 遭到中外反动力量的联合绞杀而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还是以失败告终
新文化运动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在历次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中选择至少三个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示例]
观点: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于抗争
事件: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论述: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军奋勇反抗,重创洋枪队;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将士奋勇作战,在弹药用尽后,加速撞击日舰“吉野号”、不幸被炮弹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在廊坊、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等地与八国联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综上所述,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敌,勇于抗争的精神
宁远县2023年下期期中质量监测参考答案
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1.A 2.D 3.C 4.A 5.C 6.D 7.B 8.C 9.D 10.D
11.B 12.C 13.B 14.B 15.D 16.C 17.A 18.C 19.A 20.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21.(16分)
(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分)
(2)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4分)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4分)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分)
22.(12分)
(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2分)
(2)“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4分)
(3)“革命尚未成功”,是因为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尚未完成,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分)
(4)先学技术,再学政治制度,后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4分)
23.(12分)
(1)落后的封建制度(或:封建制度的腐朽) (2分)
(2)示例一:
观点:近代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
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分)
论述: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领土完整与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再次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上所述,近代中国,在外国不断的侵略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分)
示例二:
观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2分)
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2分)
论述:洋务派为了自救,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器物、技术的洋务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具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特点。 (6分)
八年级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 八年级历史 第 2 页 共 6页 八年级历史 第 3 页 共 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