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集训(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集训09 世界史(材料分析题专练50题)(含解析)

世界史
材料分析题专练50题
1.(1)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顺序、等级均回答正确即可得分,“贱民”不做要求,顺序有错或等级不全不得分)
任务:统治和保卫国家(意思相近即可)
文化:创造了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任答三点即可)
(2)城邦:雅典、斯巴达(答出一点得分,顺序错误不得分)
特点:小国寡民(意思相近即可)
不足: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 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意思相近即可,表达若有欠缺酌情扣分)
【详解】(1)等级: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可知,印度严密的等级制度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任务: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等级的人类为刹帝利,其任务是统治和保卫国家。文化: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人所创造出的文化包括创造了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等。
(2)城邦: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的掌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的政权”及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实行平民政体,斯巴达实行寡头政体。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不足: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的掌权”和所学知识,可从政体属性、政治主体等方面分析,如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 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等等。
2.(1)尼罗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2)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刹帝利。
(3)农业耕作;奴隶主专制制度。
(4)雅典;公民大会。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金字塔,图2是《汉谟拉比法典》,图3是种姓制度,它们分别属于尼罗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建筑是金字塔,图2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图3是种姓制度,国王属于刹帝利。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适合农业,在政治上都是奴隶主制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3.(1)郡县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2)部分地区沿用当地制度;推行驿站制度;统一币制。
(3)政治制度要因时而变;政治制度变革是为维护国家统一服务的等。
【详解】(1)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推行的郡县制;图2反映的是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图3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2)措施:根据材料“有些被征服地区沿用当地的统治制度”可归纳出部分地区沿用当地制度;根据材料“大流士(波斯帝国皇帝)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可归纳出推行驿站制度;根据材料“他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可归纳出统一币制。
(3)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政治制度要因时而变;政治制度变革是为维护国家统一服务的等。
4.(1)基本形式:直接民主;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2)自然法是一切法律的准则;建立法制国家;国家的职能在于实现公民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3)从“民主与法制对国家、社会、个人的作用”等方面回答,任答一个方面得2分,总分不超过4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详解】(1)形式,据材料一“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直接民主的角度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原则,据材料一“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即可指出原则。
(2)观点,据材料二“自然法就是存在于自然中的理性,是永恒的、普遍的正义……国家的职能在于实现公民的自由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律的准则、法制国家、国家的职能等方面归纳材料二的基本观点。
(3)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法制、社会、个人等方面回答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5.(1)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附庸是臣属关系;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自己封主;臣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政治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控制人们的思想。
(3)商品经济(国际贸易)有所发展;市民阶层成为新的社会力量;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世俗文化)的兴起。
【详解】(1)从材料一中的“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可以看出,西欧封建制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附庸是臣属关系;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自己封主;臣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
(2)根据材料二中的“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教皇为国王加冕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等信息,即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来概括说明罗马教廷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西欧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得出商品经济(国际贸易)有所发展;根据材料三“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得出市民阶层成为新的社会力量;根据材料三“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得出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世俗文化)的兴起。
6.(1)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封主和封臣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不能越级管理;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2)①为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②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③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
【详解】(1)根据“以土地关系为纽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等信息进行概括。
(2)根据“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得出西欧城市的兴起为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根据“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得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根据“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得出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
7.(1)特点: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封主和封臣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不能越级管理;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2)基本手段:处以罚金;认识: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3)地位:经济中心;意义: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详解】(1)根据材料“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可得出以土地关系为纽带;根据材料“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的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可得出封主和封臣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不能越级管理;根据材料“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可得出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2)手段,根据材料“被罚款6便士”“违者被罚款20先令”等信息可知,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主要用处以罚金的手段。认识,根据材料“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等信息可知,庄园法庭既是庄园里领主解决自己与农奴之间关系的机构,又是解决村民关系的机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庄园公共秩序和限制领主的特权,但很大程度上仍维护领主的利益。
(3)地位,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可得出中世纪西欧城市是经济中心。意义,根据材料“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可得出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8.(1)基本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经济——实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2)新认识: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解释:王权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的出现,使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新的阶级和新的文化;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据材料一“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可知,在思想文化上,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还可有经济上,实行庄园与农奴制度;。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第一小问新认识,据材料二“,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可知,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第二小问解释,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古时期的晚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发生了变化,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说明,如政治上,王权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和思想上,城市的出现,使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新的阶级和新的文化。中古时期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变化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9.变化:出现了世界主要大洲的分布;各大洲有了较为准确的轮廓;有了更为全面的世界面貌。主要原因: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全球海路连通;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形成人口、物种和商品的全球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展兴起;西方开始走在世界的前列。
【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
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图片可知,15世纪的地图中只有欧洲、亚洲和非洲,且地图轮廓模糊,16世纪的地图中已经非常明确的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分布,且各州的轮廓较为准确,人们对世界有了更加整体的认识。
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16世纪前后的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第三小问影响,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影响知识可知,这种变化的影响可以从全球海路的连通、开阔人们的视野、全球的人口物种流动、早期殖民扩张及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方走到世界前列等角度进行说明。
10.(1)标志:新航路的开辟。
变化:世界各地人口的迁徙和物种的大交流;美洲社会文化图景的改变和世界人民的融合(或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改变)。
条件:航海经验的积累;地理知识的丰富(或掌握了季风、洋流和“地圆说”等知识)造船技术的提高;星盘和指南针技术(或新型航海图)的应用。
(2)名称: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
影响:印第安人被大量屠杀;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非洲黑人成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美洲族群结构被改变、混合程度很高。
【详解】(1)本题为对比、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5世纪(世界)。
第一小问标志,结合所学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标志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第二小问变化,根据材料“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可知,世界各地人口的迁徙和物种的大交流;根据材料“人类群体的大规模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可知,美洲社会文化图景的改变和世界人民的融合(或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改变)。
第三小问条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可知航海经验的积累;地理知识的丰富(或掌握了季风、洋流和“地圆说”等知识)造船技术的提高;星盘和指南针技术(或新型航海图)的应用。
(2)本题为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5—17世纪(美洲)。
第一小问名称,根据材料“美洲土著经历了混乱和破坏”可知为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来自东半球的疾病蹂躏着当地居民,有时甚至摧毁了整个社会”可知,印第安人被大量屠杀;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根据材料“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数百万的黑人奴隶被强制移民至西半球,他们在那里做牛做马,在困苦中挣扎,饱受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可知,非洲黑人成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根据所学近代移民对美洲的影响可知美洲族群结构被改变、混合程度很高。
11.(1)葡萄牙、西班牙;原因: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王室支持海上探险;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对金银财富的渴求和开拓新市场的意愿迫切;传播基督教;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2)A:哥伦布,西班牙王室支持;C:达伽马,葡萄牙王室支持。粮食:玉米、甘薯、马铃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因素:新航路开辟,贵金属流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影响: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欧洲。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最先对外扩张的国家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即葡萄牙、西班牙;原因:根据材料“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王室支持海上探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材料“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可知,人们对金银财富的渴求和开拓新市场的意愿迫切及传播基督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欧洲。航线及王室:根据材料可知,A航线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完成的;B航线是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是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完成的。物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玉米、甘薯、马铃薯。贸易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即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欧洲。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贵金属流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影响:结合价格革命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如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12.(1)特点:独立发展;各具特色;相互渗透。
(2)事件:新航路开辟。
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各地人口迁移和物种大交流,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拉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和世界市场的发展;使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
(3)背景: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提升了中国综合国力;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根据材料一“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可推出独立发展;根据材料一“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可推出各具特色;根据材料一“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独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可推出相互渗透。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事件:根据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可推出新航路开辟。影响:根据材料二“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可推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根据材料二“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的边远地区。”可推出促进了各地人口迁移和物种大交流,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根据材料二“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并结合所学可知,拉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根据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可推出使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背景:根据材料三“ ‘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需要,符合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可推出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提升了中国综合国力;根据材料三“倡议推进之时,正值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进。”可推出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
13.(1)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史料的类型:二手文献史料;史料价值:对于研究明代甘薯传入中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详解】(1)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史料的类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是二手文献史料。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可知,对于研究明代甘薯传入中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14.(1)原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海上贸易的发展(三角贸易)。
影响: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2点即可)
法律文件:1789年《人权宣言》中明确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1804年《法国民法典》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原因: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这些贸易以运输贩卖中国货物为主,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影响:推动生丝和丝绸业的发展;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答出5点即可)
【详解】(1)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海上贸易的发展(三角贸易)。
“影响:根据“ 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所引起的欧洲社会财富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最终给予了君主专制政体以致命的冲击”并联系所学可知,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根据材料“新兴阶级对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反抗,”可分析得出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结合所学可知,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2点即可)
法律文件:联系所学可知,1789年《人权宣言》中明确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1804年《法国民法典》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原因:联系所学可知,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根据材料“以上这些数目仅包括中国与日本、西葡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所得可分析得出”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结合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这些贸易以运输贩卖中国货物为主,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影响:根据材料“明朝的生丝以及丝织品的生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可分析得出推动生丝和丝绸业的发展;“突然扩大的海外市场和数额可观的白银流入为晚明中国商人提供了暴富之路。”可分析得出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根据材料“当时主要的大商帮,几乎都参与了对海外白银这一大块财富增量的争夺”可分析得出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根据材料中的“晚明短短70多年的光景里,中国的货币存量起码增加了1倍以上”可分析得出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
15.(1)影响: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反对专制等思想坚定了北美人民独立的信念,促进美利坚民族的觉醒,推动北美独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思想为美国建国提供理论指导,美国确立起民主共和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2)选择:1和3项,即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主题: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说明: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权力,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颁布宪法,德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北美。
影响:根据材料“五月花号公约带来契约思想,特许状带来了政府必须保卫地方特权的思想。18世纪,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对英国自由的描绘、对法国政治黑暗的抨击,受到北美人的欢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对英国政制的研究,引起北美思想家的重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此时已相当流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反对专制等思想坚定了北美人民独立的信念,促进美利坚民族的觉醒,推动北美独立,而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思想为美国建国提供理论指导,美国确立起民主共和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2)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西方。
首先,选择两件相同的政治制度,如:1和3项,即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其次,根据选择的制度“《权利法案》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确定主题: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最后,对提炼的论题进行说明,可以从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程角度进行说明,如: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权力,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颁布宪法,德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16.(1)文艺复兴运动。影响: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2)主张: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非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权威,认为国家权力应高于教会。
(3)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影响:对欧洲: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对世界: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英国)。第一小问历史事件,据材料一“(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其为文艺复兴运动。第二小问影响,据所学,运用唯物史观,从思想解放、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可知,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德意志)。据材料二“那些说钱币一叮当落入钱筒,灵魂就超脱炼狱的人,是在传人的捏造”,结合所学,从信仰、 经典、国家和教会等角度思考可知,丁路德宗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非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权威,认为国家权力应高于教会。
(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法国)。据材料三“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它是天所赐予的”,结合所学可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启蒙运动,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第二小问影响,据所学,从政治、思想和世界文明进程等角度思考启蒙运动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可得出,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欧洲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17.(1)运行: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掌握,三者互相制衡。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2)表现:1787年宪法承认奴隶制存在;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等没有平等的公民权利;强迫印第安人西迁,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美国的民主与人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其运行的程序是立法、行政、司法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掌握,三者互相制衡。而联邦制的运行程序则是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印第安人在迁徙中减少了约三分之一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并结合所学内可知,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和人权局限性的表现主要是1787年宪法承认奴隶制存在;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等没有平等的公民权利;强迫印第安人西迁,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美国的民主与人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18.(1)原因: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②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③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还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实质: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或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2)精神内核:“理性”
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 、卢梭、洛克 、休谟、亚当·斯密、康德。说明:答出其中任意4位即可。
影响: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②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第一小问原因:据所学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艺复兴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爆发的其他原因有: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还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文艺复兴。
第二小问实质:据材料一“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可知,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第一小问精神内核,据材料二“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及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是“理性”
第二小问代表人物,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 、卢梭、洛克 、休谟、亚当·斯密、康德等。
第三小问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对欧美的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推动,推动了欧美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19.(1)体制:君主立宪制。
途径: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立法)。
(2)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体制:资产阶级共和制(三权分立)。
地位: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3)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体制:根据材料“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可知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途径:结合所学英国代议制建立的进程进行回答,可得出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立法)。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文献: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可知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体制:结合材料“参议院…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可知为三权分立。
地位: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宪法:根据材料“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大民主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思想:理性、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任意4点即可)
动机:启蒙
(2)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作用:沉重打击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条件
看法:欧洲优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欧洲优势地位并非一成不变;欧洲优势地位的影响正反皆有。
【详解】(1)人物:根据所学启蒙运动的知识可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思想:根据所学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可知理性、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
动机:根据材料“他们更多地致力于启迪民众而不是与学者对话”可知动机是启蒙。
(2)革命:根据所学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作用:根据所学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可知沉重打击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条件。
看法: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欧洲地位在世界史上的变化可知欧洲优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欧洲优势地位并非一成不变;欧洲优势地位的影响正反皆有。
21.(1)历程: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形成;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条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提供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一“1500年以前,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互相隔绝,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这个隔绝状态。此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向海外扩张,分别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可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据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871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形成;据材料一“继而推动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可知,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条件,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可以从阶级、思想、个人等角度进行说明,如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提供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
第二小问标志,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2.(1)影响:机械力代替人力,将人的体力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机器生产使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生产机械化以前的增长;引发交通运输的革命和通讯手段的革新,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高。
(2)特点:伴随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出现,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在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产生和发展。
【详解】(1)影响:本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可得机械力代替人力,将人的体力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根据材料一“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机器生产使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生产机械化以前的增长;根据材料一“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河川的通航”可得引发交通运输的革命和通讯手段的革新,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高。
(2)特点:本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机器工业,是四五十年代开始的外国侵略者经营的近代工业”可得伴随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出现,受西学东渐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国自己经营的近代工业,开始于六十年代初期,由官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到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在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产生和发展。
23.(1)原因: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需要;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与使用。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观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论证:实践——①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②第一国际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③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而载入史册,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理论:——①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有识之士(空想社会主义者)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可知,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据材料一“。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可知,手工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需要;据材料一“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可知,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与使用。
第二小问标志,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二“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可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第二小问论证,在实践上,能够体现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基本史实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等;在理论上这主要体现在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上。
24.(1)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相对分离;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制度因素: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影响:改变了欧洲传统力量格局,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不同特点:根据材料“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进步也较少依赖纯粹的科学,而是更多地依赖技术导向的业余发明家的实践和试验。”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相对分离;根据材料“工业技术的进步又催生了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这在19世纪30年代及之后又反过来产生了基础科学发现的爆发,这些新发现很快就转化为技术进步,深刻影响了欧洲人。”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制度因素:根据材料“1870年后,工业化的德国从欧洲崛起成为欧洲经济与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影响:根据材料“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工业的核心地区......一些国家衰落和一些国家强大,这些因素都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可知,改变了欧洲传统力量格局,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
25.(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2)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棉纺织的发展,冶炼、采矿、火车,轮船等运输工具的进步,蒸汽机的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各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化学工业的出现;通讯手段的进步;传统工业的新发展。
【详解】(1)因素:依据材料“(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得出市场,依据材料“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用作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和流动资本”,得出资金,依据材料“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得出劳动力。
(2)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棉纺织的发展,冶炼、采矿、火车,轮船等运输工具的进步,蒸汽机的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各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化学工业的出现;通讯手段的进步;传统工业的新发展。
26.(1)首发地:英国。
新变化:生产技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机器取代人工)。
组织管理方式-大工厂制出现(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2)原因:科学兴盛(科学技术的进步)。
后果:促进了民主主义和新帝国主义思潮的发展。
(3)观点: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或综合性。
佐证材料
角度 例证 要求
原因方面 如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不仅有科学技术方面因素,还有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政治前提,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海外市场的扩大等 只要任举一例,紧扣观点,史实准确,能史论结合即可)
结果方面 如工业革命不仅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空前提高,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大工厂制,还使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带来了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等
【详解】(1)首发地:据材料“那时英国忽然产生了一群发明家,他们依据前人所已发明的粗模,发明了许多机器,使他们代替了人工,来做开矿、纺织、制造、耕种及交通的种种事业”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新变化:生产技术---据材料“那时英国忽然产生了一群发明家,他们依据前人所已发明的粗模,发明了许多机器,使他们代替了人工,来做开矿、纺织、制造、耕种及交通的种种事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机器生产代替了人工。
组织管理方式:据材料“于是工厂的一件东西,便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中心点了”可知,“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2)主要原因:据“科学与十九世纪文化的关系图”可知,科学的兴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
后果:据“科学与十九世纪文化的关系图”可知,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民主主义和新帝国主义思潮的发展。
(3)主要观点:据材料“比如工业革命的原因,并不以科学为限,他的结果,也并不止民主主义及帝国主义的两件事,他们不过是他的最重要的原因及结果罢了”可知,工业革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结果也并不止民主主义及帝国主义的两件事。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或综合性。
佐证材料:
原因方面:如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据所学不仅有科学技术方面因素,还有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政治前提,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海外市场的扩大等多方面的原因。
结果方面:如工业革命的结果据所学不仅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空前提高,而且还可从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大工厂制,使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带来了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等方面回答。
27.(1)影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断了亚非拉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2)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各国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亚洲各国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一中“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可知,中断了亚非拉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可知,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各国的民族危机;根据“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亚洲各国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28.(1)原因:西班牙殖民者导致印度安人大量死亡;黑奴贸易使黑人成为美洲的主要劳动力;殖民者强制种植园只能种植可可和甘蔗;通过粮食供给,种植园主完全控制了黑人奴隶和工人。可可生产带给殖民者丰厚利润;可可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
(2)影响:改变了拉丁美洲的社会结构;造成拉丁美洲农业生产单一和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阻碍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生产这些可可的中美洲印第安人由于传染病的爆发和西班牙人的奴役虐待而大量死亡”可知,西班牙殖民者导致印度安人大量死亡;根据材料二“18世纪早期,非洲奴隶已成为美洲可可种植业和制糖工业的重要劳动力”可知,黑奴贸易使黑人成为美洲的主要劳动力;根据材料二“在殖民地,铲除其他一切农作物,分别在可可园和甘蔗园单独耕种这两种植物,以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可知,殖民者强制种植园只能种植可可和甘蔗;根据材料二“同时由于其他粮食的停种,种植园主可以通过粮食供给来控制奴隶和工人,因为即使有人逃走或造反,在完全断绝粮食来源的情况下也无法生存”可知,通过粮食供给,种植园主完全控制了黑人奴隶和工人。根据材料二“是可可与甘蔗的种植与生产催生了奴隶贸易,让欧洲人积累了巨额财富”可知,可可生产带给殖民者丰厚利润。结合所学可知,可可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
(2)影响:根据材料二“ 18世纪早期,非洲奴隶已成为美洲可可种植业和制糖工业的重要劳动力。”可知,改变了拉丁美洲的社会结构;根据材料二“在殖民地,铲除其他一切农作物,分别在可可园和甘蔗园单独耕种这两种植物,以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可知,造成拉丁美洲农业生产单一和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阻碍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可可与甘蔗的种植与生产催生了奴隶贸易,让欧洲人积累了巨额财富”可知,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
29.(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深化(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列强殖民扩张(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等。(任意答出其中两点)
(2)如何看待:(一分为二)
客观进步性: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冲击瓦解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社会制度;推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等。(任意答出其中一点)
局限性: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任意答出其中一点)
(3)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任意答出其中两点)
【详解】(1)原因:根据“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得出新航路的开辟;根据“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也愈演愈烈。”得出工业革命的深化;根据“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得出西方列强殖民扩张
(2)客观进步性:根据“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得出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冲击瓦解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社会制度;根据“与此同时,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得出推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等。局限性:根据“与此同时,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得出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3)意义:根据“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894-1896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保持了独立。”可得出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等。
30.(1)变化:由建立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2)历史事件: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主要特点:主要以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
(3)特点:大量输出资本;投资于矿业和出口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利用各种公司控制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早在近代初期……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可得出,西方列强对非洲的殖民侵略由建立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2)历史事件:根据所学可得出,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遇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其中,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的事件。(两个即可)
主要特点:根据所学可得出,19世纪晚期,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主要以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
(3)特点:根据材料“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可得出,大量输出资本;根据材料“……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可得出,投资于矿业和出口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根据材料“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控制其国民经济”可得出,利用各种公司控制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
31.(1)精神内核:理性。影响:推动了法国的思想解放;动摇了法国封建统治的基础,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属北美殖民地间经济联系加强;启蒙运动的影响。文献:《独立宣言》。
(3)1804年,海地独立;1822年,巴西独立;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基本独立。
【详解】(1)精神内核:根据材料一中的“当18世纪想用一个词来表述这种力量的特征时,就称之为理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是理性;影响:根据材料一中的“启蒙运动那样对人的思想和行动发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了法国的思想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动摇了法国封建统治的基础,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英属北美殖民地间经济联系加强;启蒙运动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宣告美国独立的文献是《独立宣言》。
(3)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拉美独立运动的主要事件有“1804年,海地独立;1822年,巴西独立;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基本独立”。
32.(1)对美洲:造成财富流失、人口锐减,文明遭受破坏。
对欧洲:带来大量财富,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提供广阔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一部分是西方殖民主义列强,另一部分是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3)主要问题:全球性环境和生态问题;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局部战争不断,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
主要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美洲和欧洲)。
据材料一“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殖民掠夺造成美洲财富流失、人口锐减,文明遭受破坏;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早期殖民掠夺可得出,西班牙等国通过殖民掠夺,给欧洲带来大量财富,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还为欧洲提供了广阔市场和原料产地。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世界)。
据材料二“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结合所学可知,其指的是西方殖民主义列强;据材料二“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结合所学可知,其指的是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3)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
第一小问主要问题,据材料三“巨大的南北贫富差距”可知,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据材料三“和平与发展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现行国际体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还包括有,全球性环境和生态问题,局部战争不断,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
第二小问解放方案,综合材料三和所学可知,中国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
33.(1)增加了工业资本,促进了经济增长;拓展了国际市场;促进了技术和企业创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助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背景:世界性经济危机破坏了原有的国际金融、贸易秩序;英、法、美等国意图转嫁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英、法、美等国企图构建利己主义的全球经济秩序。
原因:英、法、美在协同对付经济危机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英国世界经济主导权的削弱;美国奉行单边主义金融政策。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海外贸易对英国产生的影响根据“1780—1801年英国出口的增加额相当于GDP增加额的21%,相当于同期工业产出增加额的50%以上”得出增加了工业资本,促进了经济增长;根据“这意味着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创新变得更有可能。在工业扩张时期,英国的创新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外市场”得出拓展了国际市场;促进了技术和企业创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助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本题是背景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根据“1933年”、“一是要清除国际贸易的障碍,二是要稳定国际金融形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世界性经济危机破坏了原有的国际金融、贸易秩序;英、法、美等国意图转嫁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英、法、美等国企图构建利己主义的全球经济秩序。根据“美国认为关税问题是会议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而英法则把战债问题作为首先要清除的障碍。在稳定国际金融形势方面,罗斯福政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振兴美国国内经济,但英法却强调币值稳定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英帝国的成员国正式组成英镑区,法国为首的金集团则形成了更加充分的保护圈。美国则采取单边主义金融政策,以双边贸易协定开辟贸易市场,构建新的全球经济秩序”可知这次会议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英、法、美在协同对付经济危机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英国世界经济主导权的削弱;美国奉行单边主义金融政策。
34.(1)问题:农奴制激化社会矛盾。解决: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2)趋势:1913—1921年逐步下降,1921年后迅速增长。基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内战,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六十年代(俄国)。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一中“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激化俄国的社会矛盾。第二小问解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20年代(苏俄)。第一小问趋势:通过观察图中曲线可知,俄国粮食产量在1913年到1921年间逐步下降,1921年后迅速增长;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国内外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可知,导致1913到1921年俄国粮食下降的主要有原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内战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后苏俄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5.(1)原因: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需要;
发明:蒸汽机,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写出3个)
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2)时间:1921年;
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措施:余粮收集制,粮食税。
(3)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阐释:
第一层次:只从改革或开放一个角度阐释得分。
第二层次: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阐释得分。
第三层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或其它角度(如一国两制等)阐释加分。
语句通顺,表述成文加分。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原因:根据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可分析出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需要;
发明: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可分析出蒸汽机,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
变化:根据材料“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以及工人的增多可分析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俄国。时间:根据材料“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可知,是1921年;探索: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余粮收集制,粮食税。
(3)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中国。会议: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阐释: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施以及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注意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36.(1)纲领:《共产党宣言》。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尝试:法国巴黎公社。
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3)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
纲领:据材料“19世纪中期,某同盟纲领指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
尝试: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3)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十月革命时期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俄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7.(1)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理论:列宁主义。革命:十月革命。
【详解】(1)不同: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可知,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根据材料“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可知,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理论: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俄国)。根据材料“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十月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38.(1)材料一: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二:联合国;雅尔塔体系。
(2)共同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有效集体办法:将制裁侵略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3)发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至二战时期的世界。由材料一“《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列入《凡尔赛和约》第一部)”及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联盟;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材料二“《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秩序是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至二战时期的世界。第一问共同宗旨,由材料一“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和材料二“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可得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第二问办法,由材料二“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及所学可知,联合国将制裁侵略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今世界。结合所学可知,针对目前局部地区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应发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39.(1)特点:欧洲逐渐称霸全球,成为世界的中心。
说明:经济上,从西欧开始的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2)欧洲丧失霸主地位,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冷战;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 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可分析出欧洲逐渐称霸全球,成为世界的中心。说明: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经济上,从西欧开始的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2)根据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国际地位显著下降。”可分析出欧洲丧失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可分析出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冷战;根据材料“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可分析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40.(1)冷战: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北约与华约。
火药味: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组织或事件: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详解】(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冷战时期(美苏)。据所学可知,从美苏在政治上的措施分析,得出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从美苏在经济上的措施分析,得出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从美苏在军事方面的措施分析,得出北约与华约。火药味:据所学可知,冷战时期,亚洲爆发了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冷战时期(世界)。据图示信息可知,图1是欧盟;从“APEC”可知,图2是亚太经合组织;从“第26届联大”分析,得出图3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41.(1)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力量:欧共体成立(或欧洲国家联合);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
(3)特点: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加入 WTO;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 APEC等参加地区性合作组织;倡议“一带一路”;成立亚投行。
(4)国家的综合国力。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等有关。冷战时期,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能体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
根据“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新的力量”结合所学可知,包括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等。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旧交替”时期中国政府奉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活动包括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加入 WTO;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 APEC等参加地区性合作组织;倡议“一带一路”;成立亚投行等。
(4)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42.(1)趋向:生产向大公司集中的趋势不断加强;垄断组织加强了对生产的控制和垄断;巨型垄断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分布范围广泛。
(2)突破;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念;关于所有制结构,突破了“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的传统观念;关于经济利益分配,突破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平均”的传统观念和忽视企业、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做法。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拜耳公司营业额为32.6亿马克,20世纪70年代初为103.8亿马克1983年猛增至408亿马克。菲利蒲公司年销售额为162亿美元,资产156亿美元,拥有34.3万雇员,成为超级垄断组织可知生产向大公司集中的趋势不断加强;垄断组织加强了对生产的控制和垄断;根据材料”“联邦德国销售额过百亿法郎的大公司数额一直在增加,这些公司组织拥有几十甚至数百家分支企业,制造业、商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都占有优势”可知巨型垄断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分布范围广泛。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可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念;根据材料“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可知关于所有制结构,突破了“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的传统观念;根据材料“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可知关于经济利益分配,突破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平均”的传统观念和忽视企业、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做法。
43.(1)欧洲与东方之间的联系历史悠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长期扩张,影响了东西方传统陆路交通的通畅;《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冒险家们对东方财富的贪欲和开辟新商路的愿望;到东方传教的精神动力。
(2)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推动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但是,也导致了如城市环境恶化、工人失业、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
(3)现象:发达国家经济的国有化程度提高(或出现“混合经济”)。原因:效仿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战后重建的迫切需要;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影响。
(4)经济的发展要本着合作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要重视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要适合本国国情,适时调整等。
【详解】(1)“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欧洲对亚洲的渗透可上溯到13世纪中期”得出:欧洲与东方之间的联系历史悠久;由材料信息“教皇英诺森四世和法国的路易九世派遣一些……教士到中亚大可汗宫廷中布道”得出:到东方传教的精神动力;由材料信息“1294年,马可 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之后回到欧洲马可 波罗游历的故事,激起了欧洲的好奇心和商业欲望”得出:《马可 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冒险家们对东方财富的贪欲和开辟新商路的愿望;由材料信息“帖木儿掠夺性的征服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越来越阻隔了此种交往”得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长期扩张,影响了东西方传统陆路交通的通畅。
(2)“影响”,根据材料二图片数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推动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导致了城市环境恶化和工人失业等问题等角度分析。
(3)“历史现象”,依据材料三数据得出:发达国家经济的国有化程度提高。“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从效仿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战后重建的迫切需要、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4)“建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本着合作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要重视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要适合本国国情,适时调整等。
44.(1)思想主张:强调法治和依法行政,主张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
(2)创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创立了社会主义;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促进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3)认识:“福利国家”制度是对社会财富的新一轮分配,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但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详解】(1)根据材料“洛克法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依法行政,即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即王权)”可得出洛克强调法治和依法行政,主张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
(2)根据材料“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可得出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根据材料“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可得出创立了社会主义;根据材料“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可得出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根据材料“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可得出促进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3)根据材料“‘福利国家’巨大的日常开支成为国民经济中沉重的财政负担”“实现了充分就业,实行了公平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创办了各种福利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国家制度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实现社会保障、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是社会财富的新一轮分配,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生活状况,缓和社会矛盾,但福利国家制度易使人们依赖福利而变得懒惰,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45.(1)从美洲角度: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加剧了美洲的贫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从欧洲角度: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2)变化:由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到基本上把非洲瓜分完毕;对非洲侵略的国家增多。
成因: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势力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在非洲沿海建立了少量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扩大资本输出和海外市场,欧洲殖民势力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3)意义: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形成;使殖民体系走向瓦解;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了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成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利于第三世界崛起;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
【详解】(1)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西方殖民掠夺的影响可从对欧洲、美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其中对欧洲主要体现在促进其社会转型一面,对美洲具有破坏性一面。
(2)变化:从图1到图2的侵略范围和侵略国家来看,其变化主要体现为由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到基本上把非洲瓜分完毕;对非洲侵略的国家增多。原因:这种变化主要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3)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 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促使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形成;使殖民体系走向瓦解;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了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成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利于第三世界崛起;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
46.(1)创新和影响: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效率;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2)特点: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成就: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重工业比重上升;
【详解】(1)根据所学可举例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影响可从提高了纺纱效率、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这两个方面概括。
(2)特点:根据“根据国家工业化、加强苏联国防力量与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总方针”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成就:根据材料“到一五计划结束,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到1932年的70%。”可得出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重工业比重上升。
47.(1)①经济全球化开始;②两次工业革命;③进入20世纪90年代。
(2)经济全球化。
(3)改革开放,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把握机遇;努力推动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迎接挑战;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详解】(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世界。根据所学可知,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①开始了经济全球化;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③进入20世纪90年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世界。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根据所学,可从改革开放,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把握机遇;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迎接挑战;努力推动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实总结回答。
48.(1)影响:给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加快封建制度的崩溃;引起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等。
(2)特点: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从生产联系到贸易、投资和服务全面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等。
(3)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以诚相待、普惠共享;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的走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材料信息“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可知新航路的开辟给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根据“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得出推动了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的发展;由材料信息“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加快了封建制度的崩溃;结合所学,还可从欧洲扩大了贸易范围;引起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开启了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历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等角度总结回答。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冷战之后(世界)。根据材料信息“进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这说明在冷战之后,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由材料信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可知冷战推动了从生产联系到贸易、投资和服务全面国际化;依据材料信息“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可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可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区域经济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进行总结。
49.(1)条件:道路的修筑和交通的发展,便利了国内贸易。帝国的不断扩大,促进了不同文明区联系的加强。和平的环境,降低了远距离贸易的风险。跨区域商路的形成,提供了远距离贸易的条件。
(2)影响:高产粮食作物的传播,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世界总人口增长,改变了饮食结构;殖民扩张与人口迁徙,带来了疾病的传播,造成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殖民者贩卖奴隶,奴隶贸易兴起;商品在全球的交流,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与拓展。
(3)原因:欧洲殖民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拉美人民联系加强与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增长;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独立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4)原因:气候变化带来全球危机;气候治理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认识: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条件:通过观察“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结合材料中“(统治者)大力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可知,道路的修筑和交通的发展,便利了国内贸易;根据“庞大帝国往往彼此相连”可知,帝国的不断扩大,促进了不同文明区联系的加强;根据“这些帝国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时,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派和平的气息”“远距离商贸的成本降低了”可知,和平的环境,降低了远距离贸易的风险;综合图片和材料内容可知,跨区域商路的形成,提供了远距离贸易的条件。
(2)影响:根据图表中“(1555年)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6世纪90年代)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产粮食作物的传播,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世界总人口增长,改变了饮食结构;根据“(1535年)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约1700年)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扩张与人口迁徙,带来了疾病的传播,造成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根据“1510年,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16世纪70年代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殖民者贩卖奴隶,奴隶贸易兴起;综合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交流”带来的影响还包括,商品在全球的交流,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与拓展。
(3)原因:根据材料中“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根据“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等信息可知,拉美人民联系加强与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增长;根据“资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可知,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独立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还包括,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4)原因:根据材料中“气候变化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粮食危机”可知,气候变化带来全球危机;根据“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治理已经成为各国国家治理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全球气候治理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可知,气候治理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协调合作。认识:联系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可知,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应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
50.(1)原因:国家利益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建立全球霸权;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典型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
(2)演变: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此时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
【详解】(1)原因:根据“战后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概括得出国家利益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根据所学,还可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建立全球霸权;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等进行总结。典型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都是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世界史
材料分析题专练50题
1.古代文明有着多元化的特点,分布在世界各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
“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摩奴法典》
材料二: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的掌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的政权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颜一等译《政治学》
(1)材料一反映了印度严密的等级制度,请你按照由等级高到等级低的顺序依次说明等级制度分为哪几层,说出第二等级的人类主要负责的任务。并结合所学,列出三项印度人所创造出的文化。
(2)材料二所指的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分别对应的代表城邦是什么?说出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说平民政体的不足。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灿烂的亚非文明
材料二 辉煌的希腊文明
(1)材料一中的图1、图2、图3分别是哪些大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2)图1建筑的名称是什么?图2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图3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国王属于什么等级?
(3)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所示文明都适合什么耕作?政治上有哪些共同点?
(4)材料二中的场景和人物出现在古希腊哪个城邦?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叫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波斯帝国的统治范围广大,有些被征服地区沿用当地的统治制度。大流士(波斯帝国皇帝)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这种由王室发行以保证其纯度的钱币铸造起源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
——摘编自马克直《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1、图2和图3中的相关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波斯帝国大流士为维护统治采取的措施。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
4.民主与法制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二 自然法就是存在于自然中的理性,是永恒的、普遍的正义,……应该成为一切人类法的准则。一个国家没有法,就不是国家;法必须按照自然法的标准加以制定,以惩罚邪恶和保护善良,保护人了门生活的安定和幸福。……国家的职能在于实现公民的自由平等。
——西塞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和原则。
(2)归纳材料二的基本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哥白尼和伽利略因为宣扬违背教会思想的“太阳中心说”,长期受到监禁和迫害。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材料三 西欧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解释西欧封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教廷所处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城市状况。
6.欧洲在近代成为世界进步的“火车头”,产生了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近代文明,左右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走向。然而,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关键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材料二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关键是封建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的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材料二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谈谈你对庄园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8.在中世纪的土壤中萌生了现代西方文明的种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从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主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
(2)材料二对欧洲中世纪有何新认识?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航路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

图1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图2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与图1相比的变化,并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10.近代以来,全球海路大通使全球建立了初步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知识的积累使欧洲水手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影响着全世界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变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人类群体的大规模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
材料二 美洲土著经历了混乱和破坏:来自东半球的疾病蹂躏着当地居民,有时甚至摧毁了整个社会。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数百万的黑人奴隶被强制移民至西半球,他们在那里做牛做马,在困苦中挣扎,饱受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
——以上材料均摘自本特利《新全球史》
(1)写出“全球网络”建立的标志。根据材料一,概括这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全球网络”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个被摧毁的美洲文明的名称,并从族群变化的角度,分析殖民扩张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1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走在前列的“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国名,并分析“欧洲人迈入大洋”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写出A、C航线的探险家和支持他们的王室。举例说明探险家在美洲发现的粮食物种,以及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的变化。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并归纳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独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曾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施以巨大影响。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的边远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本特利(美)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之时,正值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进。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需要,符合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旨在建成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摘编自苏格《全球视野之“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背景。
13.研究性试题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为了探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请根据提示,完成如下探究内容。
(1)从材料一《共产党宣言》的叙述中概括归纳有关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
(2)为了进一步探究,搜集到材料二史料,请说出该史料的类型和史料价值。
14.美洲金银的大量流入对同时代的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所引起的欧洲社会财富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最终给予了君主专制政体以致命的冲击。英国比其他西欧国家更早地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新兴阶级对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反抗,是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英国革命的胜利也为那些同受美洲金银冲击的西欧国家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本。
——据张燕宇、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整理
材料二 根据明亡时户部司务蒋臣的估计,其时全国银货约为2.5亿两,其中除极少量的国内银产外,二者之间的差额都源自海外贸易。晚明短短70多年的光景里,中国的货币存量起码增加了1倍以上。需要指明的是,以上这些数目仅包括中国与日本、西葡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所得。此时,明朝的生丝以及丝织品的生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明初苏州府吴江县仅种桑1.8万余株,宣德年间已增至4.4万余株,17世纪下半叶达到10万余株。突然扩大的海外市场和数额可观的白银流入为晚明中国商人提供了暴富之路。当时主要的大商帮,几乎都参与了对海外白银这一大块财富增量的争夺。
——据王涛《明至清中期中国与西属美洲丝银贸易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欧洲的原因,概述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指出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体现“保护私有财产的动机”的法律文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晚明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说明白银大量流入对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的影响。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民主思想的火种被移民传入北美。五月花号公约带来契约思想,特许状带来了政府必须保卫地方特权的思想。18世纪,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对英国自由的描绘、对法国政治黑暗的抨击,受到北美人的欢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对英国政制的研究,引起北美思想家的重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此时已相当流行。
——摘编自李永清《略论美国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
材料二
序号 重大历史事件
1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2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3 1871年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4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启蒙思想对18世纪北美发展历程产生了哪些影响。
(2)围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从材料二的表中任选两件相同的政治制度建设,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对主题进行说明。(要求:主题准确,说明充分,逻辑清晰)。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第27条那些说钱币一叮当落入钱筒,灵魂就超脱炼狱的人,是在传人的捏造。第86条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它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述其影响?
17.资产阶级民主从一开始就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以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为前提的民主,是以保护资产阶级私有制经济利益为条件的民主,是以保护资产阶级私有制经济利益为条件的民主,因而具有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制和联邦制开创了世界一先例,它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统一和经济发展。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处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的广大黑人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南北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迁徙中减少了约三分之一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开创的三权分立制与联邦制分别是如何运行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和人权局限性的表现?
18.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文艺复兴的原因及实质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及其代表人物,概述启蒙运动对欧美的深远影响。
19.民主与法制是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民主化之路的,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
——摘编自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全新的政治体制”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政治体制确立的途径。
(2)材料二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
(3)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出两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
20.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在这里,杰出的思想家被统称为哲学家,他们高举起理性的旗帜。……这些哲学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他们更多地致力于启迪民众而不是与学者对话;他们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戏刷、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
——摘编自[关]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法国启蒙运动的三个代表人物并简述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的基本政治思想。根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写作大多“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的动机。
材料二 倘若读者摊开一张欧洲地图,在巴黎市立起一个圆规,然后画出一个方圆五百英里的圆圈,那就将标出一个地区,把大约1640年文明的发祥地大都囊括在内了。世俗社会、近代自然科学、发达的资本主义、近代国家、议会政治、民主思想、机械工业等等,不是发端这个地区,就是首先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的。各个最迅猛变化都发生在圆圈内的地区。……自十七世以来的两百多年间,这个地区成了人类学家称为文化传播的地球核心。
——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发生在“圆圈内的地区”的两场典型资产阶级革命并用一句话都括其作用。请你辩证地就材料二中加着重号的句子所反映的观点谈谈看法。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1500年以前,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互相隔绝,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这个隔绝状态。此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向海外扩张,分别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到1760年前后,欧洲与这些殖民地之间已经形成密切的经济关系。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871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继而推动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趋势,提出“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及标志。
22.[工业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轮船的行驶, 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机器工业, 是四五十年代开始的外国侵略者经营的近代工业。中国自己经营的近代工业,开始于六十年代初期, 由官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到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而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业则在七十年代以后才开始产生。
——摘编自郑学檬等著《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过程呈现的特点。
23.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材料二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引发“工业生产的革命”的原因,并指出其开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观点,并以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史实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论证此观点?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进步也较少依赖纯粹的科学,而是更多地依赖技术导向的业余发明家的实践和试验。然而,工业技术的进步又催生了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这在19世纪30年代及之后又反过来产生了基础科学发现的爆发,这些新发现很快就转化为技术进步,深刻影响了欧洲人。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1870年后,工业化的德国从欧洲崛起成为欧洲经济与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到1914年,全世界与电力有关的产业有一半来自德国,德国钢产量几乎是英国钢产量的两倍。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工业的核心地区......一些国家衰落和一些国家强大,这些因素都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
——摘编自(英)理查德.奥弗里《泰晤士世界历史》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方面,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2)写出促使1870年后德国崛起的制度因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迅速崛起对欧洲局势的影响?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用作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和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生的工业能够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
(2)综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开始,约在法国革命前二十年。那时英国忽然产生了一群发明家,他们依据前人所已发明的粗模,发明了许多机器,使他们代替了人工,来做开矿、纺织、制造、耕种及交通的种种事业。于是工厂的一件东西,便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中心点了。
材料二 下面所示内容为科学与十九世纪文化的关系图。
材料三 本图(注:材料二)上各件史迹的因果,并非真能如此简单,比如工业革命的原因,并不以科学为限,他的结果,也并不止民主主义及帝国主义的两件事,他们不过是他的最重要的原因及结果罢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的首先发生地以及在生产技术与组织管理方式上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及后果。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佐证这一观点。(仅需一例)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材料三 全球化促使各国经济进一步相互依存,但其目前主要有利于发达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弱小经济和最不发达国家处境不利,其经济安全甚至主权正面临严重挑战。现行国际体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不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洲觉醒出现的原因。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生产这些可可的中美洲印第安人由于传染病的爆发和西班牙人的奴役虐待而大量死亡。原住民劳动者对于这些从旧大陆带来的传染病毫无抵抗力,到了18世纪初期,美洲的印第安人口已下降至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场人口灾难带来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几乎所有可可种植园都失去了强壮有力的印第安劳动力,可可产量也随之大大缩减。
——《巧克力简史》
材料二 18世纪早期,非洲奴隶已成为美洲可可种植业和制糖工业的重要劳动力。整个18世纪,英国在中美洲的殖民地巴巴多斯和牙买加分别接受了25万和66万非洲奴隶,专门用于生产蔗糖和可可。
在殖民地,铲除其他一切农作物,分别在可可园和甘蔗园单独耕种这两种植物,以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同时由于其他粮食的停种,种植园主可以通过粮食供给来控制奴隶和工人,因为即使有人逃走或造反,在完全断绝粮食来源的情况下也无法生存。因此,殖民者和种植园主可以对奴隶进行完全的控制与压迫。是可可与甘蔗的种植与生产催生了奴隶贸易,让欧洲人积累了巨额财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史上美洲的可可种植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可可种植业为欧洲和拉丁美洲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也愈演愈烈。19世纪中后期,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与此同时,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在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斗争中,巴西1822年独立,1889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894-1896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保持了独立。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近代初期, 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到1938 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因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廖学盛主编《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深,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是一场触及法国人灵魂深处的思想革命。可以说很少有别的运动像启蒙运动那样对人的思想和行动发生如此深刻的影响。而当18世纪想用一个词来表述这种力量的特征时,就称之为理性。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1775年4月,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经过几年的艰苦斗争,于1781年打败英国军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材料三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并分析其对法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并指出宣告美国独立的文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事件。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三 意识到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和巨大的南北贫富差距,和平与发展问题并未完全解决;重申现行国际体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不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不利于南方国家的发展,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强调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际决策进程。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2000年10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殖民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体系包括哪两个部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中国提出的解决方案。
33.[世界近现代经济]
材料一 跨国计量经济分析表明,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事实上,1780—1801年英国出口的增加额相当于GDP增加额的21%,相当于同期工业产出增加额的50%以上;而在英国出口增加额中,美国占据了大约60%。国际贸易在利润和降低成本的双重激励下,能够促进更多创新。这意味着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创新变得更有可能。在工业扩张时期,英国的创新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外市场。的确,当时英国自身不具备实现工业创新的条件,而国内条件是促进创新的主要因素,但是海外市场为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英]斯蒂芬·布劳德伯利、凯文·H.奥罗克《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有两大主题:一是要清除国际贸易的障碍,二是要稳定国际金融形势。在清除国际贸易的障碍方面,美国认为关税问题是会议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而英法则把战债问题作为首先要清除的障碍。在稳定国际金融形势方面,罗斯福政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振兴美国国内经济,但英法却强调币值稳定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最终未就任何实质性问题达成协议。会后,英帝国的成员国正式组成英镑区,法国为首的金集团则形成了更加充分的保护圈。美国则采取单边主义金融政策,以双边贸易协定开辟贸易市场,构建新的全球经济秩序。
——摘编自金卫星《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海外贸易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其失败的原因。
34.俄国近代化道路与农业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编自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什么问题?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二:下图反映的是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
35.近代以来,世界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各国根据不同国情,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一支一支产业大军的首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生产的革命”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蒸汽和机器”是指哪些发明?这次革命使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怎样重大变化?
材料二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的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在需要急剧转变的时候),现在我们开始勤奋、细心、刻苦地(虽然还不够勤奋,不够细心,不够刻苦)学习实行一种新的转变,……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2)材料二是列宁哪一年写的文章?材料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哪两次探索?分别指出这两次探索在农业方面的措施。
材料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材料三的讲话成为哪一次会议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国20世纪80年代史实阐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在实践中破除“本本”主义的。(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36.19世纪中期,某同盟纲领指出:“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中的同盟纲领指什么? 其发表有何标志性意义?
(2)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哪一事件? 有何意义?
(3)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嘱起》第九集《风云新途》
材料二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摘自(美)曼弟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6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摘自霍秋白(1927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什么理论?其指导了什么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约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政府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列入《凡尔赛和约》第一部)
材料二 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内容。
材料 对应的国际组织名称 体现的国际政治秩序
材料一
材料二
(2)根据材料归纳两个组织的共同宗旨。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有效集体办法”是什么?
(3)针对目前国际局势,你最想对联合国说点什么?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利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表现。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摘自《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1)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材料二

图1 图2 图3 乔冠华在26届联大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图3代表的国际组织或重大事件。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在冷战时期最能体现中国政府“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都有哪些?请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显著特点? 指出“新旧交替”时期中国政府奉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活动。
(4)综上所述,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42.20世纪下半叶中西经济发展趋向
材料一 1950-1970年,联邦德国50家大公司的利润占整个工业部门总利润的比重由36%增加到50%。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拜耳公司营业额为32.6亿马克,20世纪70年代初为103.8亿马克,1983年猛增至408亿马克。菲利蒲公司年销售额为162亿美元,资产156亿美元,拥有34.3万雇员,成为超级垄断组织。联邦德国销售额过百亿法郎的大公司数额一直在增加,这些公司组织拥有几十甚至数百家分支企业,在制造业、商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面对理论界日趋激烈的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之争影响改革开放局面的进一步打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明确肯定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强调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1970年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趋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实现的历史性突破(要求:从材料中任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43.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对亚洲的渗透可上溯到13世纪中期,教皇英诺森四世和法国的路易九世派遣一些……教士到中亚大可汗宫廷中布道。1294年,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之后回到欧洲马可·波罗游历的故事,激起了欧洲的好奇心和商业欲望。蒙古人将亚洲和东欧联为一体曾便利了此种商业交往。但是,如我们曾经谈到过的,帖木儿掠夺性的征服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越来越阻隔了此种交往。土耳其人并非有意损害贸易,而是他们没有能力促进贸易。
——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三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
国家行业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II》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下半期英国就业人口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经济发展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44.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论》是洛克倾注多年的心血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他对近半个世纪英国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进行了清理和总结,为新政权提供了理论论证。洛克法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依法行政,即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即王权)。他指出,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只是用心血来潮或毫无约束的意志代替法律,而没有任何准绳和规定约束君主的行为。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
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据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材料三
代表人物 主张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 认为“福利国家”巨大的日常开支成为国民经济中沉重的财政负担。实行这种制度,就会有“太多的人终生依赖他人生活”,主张废除“福利国家”。
[美]保罗·萨缪尔逊(1915—2009) 认为“福利国家”实现了充分就业,实行了公平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创办了各种福利设施。断言“福利国家会长期存在下去”。
——摘编自李琮《对“福利国家”的一些认识》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认识。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编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三 1945~1949年,民族独立浪潮在亚洲兴起,90%以上的亚洲地区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1950~1959年,这一浪潮从亚洲向北非延伸……1960~1975年,非洲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战场,亚洲的独立国家体系进一步扩大。至20世纪末,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殖民掠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国家对非洲殖民扩张的变化,并结合欧洲经济发展说明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46.近代以来,工业化浪潮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优越的自然资源。富有创造力的工匠在先前的科学发展基础上实现了更大的技术创新。同时,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政府也通过鼓励新发明、新贸易和银行体系的种种法规支持了工业化的进展。
——据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1929年4月,苏联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根据国家工业化、加强苏联国防力量与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总方针,工业基建投资主要用于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它要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8%”。到一五计划结束,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到1932年的70%。
——据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任举两例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技术创新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并说明苏联“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
47.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时间 重大事件 影响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①
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 ②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③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表格内容所体现的世界发展趋势。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是如何应对这一世界发展趋势的?
4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49.交流·互鉴·共赢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公元500年)之前,远距离贸易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古典时代,两方面的发展降低了旅行的风险,刺激了远距离贸易。首先,统治者出于军事和管理国家的目的,大力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其次,古典社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往往彼此相连。当这些帝国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时,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派和平的气息。远距离商贸的成本降低了,商品经营的规模急剧扩大。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远距离贸易发展的条件。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16到18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下表为“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35年 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90年代 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整理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哥伦布交流”带来的影响。
拉丁美洲革命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它早已在酝酿中。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
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到18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它必然会在殖民地不断发展,决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的。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3)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最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已经给所有大陆和海洋的自然系统以及人类带来了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粮食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治理已经成为各国国家治理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表明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全球气候治理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协调合作。2012-2021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摘编自刘雪莲等《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4)依据材料,概括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原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50.“冷战”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中国为“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战争年代中,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战争临近结束时,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随着和平的到来,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大同盟走向分裂,并为冷战所取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国际政治学通常以“极”为单位称谓世界格局。“极”的实力由多种要素构成,体现的是综合国力。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关注的焦点是主要政治力量,即区域性或全球性大国。而今天,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这将使全球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使世界和平的基础更为坚实稳固。中国的发展是文明型力量,强调的不是对抗或改造,而是构建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不仅体现在新型国际关系、新理念中,也体现在合作倡议的具体落实中。
——摘编自赵磊《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集训(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集训09 世界史(材料分析题专练50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