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选择题
1.“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史实与“他们”相符的是( )
A.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的房屋里
B.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C.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D.他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2.农耕经济的发明和积累,是文明发生和进步的重要条件。以下成就属于中国原始农耕经济的有( )
①河姆渡遗址普遍发现稻谷遗存 ②半坡先民会制作彩陶和建造房屋 ③北京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④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用于社会生活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涿鹿茫茫百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山前水,疑是成川血淌流。”诗句描写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一次战争,其交战双方是( )
A.黄帝、蚩尤对炎帝
B.黄帝、炎帝对蚩尤
C.蚩尤、炎帝对黄帝
D.黄帝、大禹对炎帝
4.大禹以平凡的义举,印证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高尚人生境界。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
A.世袭制
B.武力争夺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5.下图是复原的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 )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6. 下面是西周分封的部分情况示意图。叔虞、康叔受封,因为他们的身份是 ( )
A.宗亲 B.殷商贵族后代 C.功臣 D.周王母系亲戚
7.《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所尽的义务是 ( )
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
8.目前所知,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 ( )
A.铭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9.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关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甲骨文的系列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是哪个朝代的历史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0.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1.《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2.《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 )
A.尧舜禹时期 B.黄帝、炎帝时期
C.山顶洞人时期 D.半坡氏族时期
13.世界上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开始种植的是 ( )
A.水稻、棉花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烟草
14.他是远古时代的杰出首领,带领群众治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5.“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对殷墟的评价。殷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6.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说明商鞅变法 ( )
A.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违背了历史潮流
C.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D.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17.水利工程可造福人类。使“水旱从人”,让当地获得了“天府”美誉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 ( )
A.四川省 B.湖北省 C.广东省 D.陕西省
18.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一观点出自 ( )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金刚经》
19.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协调了人际关系
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D.实施灵活的教育方法
20.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21.如下图所示“中华第一鼎”,因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近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它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鼎建造的时代应该是( )
A. 尧舜禹时期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战国时期
2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周王室衰微
C. 天子依附于诸侯 D.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23.如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文物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且是属于禁止出国展览的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请问这一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改革户籍制度 C. 奖励军功 D. 统一度量衡
24.读下图,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 该工程是齐国的重大工程 B. 主持修建的是李冰
C. 它使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沃野 D. 它修建于春秋时期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周的建立者是谁?
材料二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2)材料二中平王何时迁都洛邑?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平王迁都洛邑以后,当时的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3)请列举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霸主。
材料三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及其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史读本》
(4)材料三中“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指的是这一时期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认为,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①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统一度量衡。⑤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⑥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⑦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⑧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材料二 新法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怕老百姓不相信,于是在咸阳市场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大木杆,招募百姓中有能把它搬移到北门的,赏十金。百姓奇怪,没人敢移。又宣布:“能搬移的给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搬移了木杆,就给了他五十金。
材料三 新法实行了一年,秦人到国都投诉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
——以上均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商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请从材料一中选出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商鞅这一做法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商鞅执法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商鞅列传》
(1)材料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28.读图,回答问题。
【查看历史地图】
图(a) 图(b)
(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说说哪一幅是春秋争霸形势图,哪一幅是战国形势图。
(2)观察两幅图片,说说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相比有什么变化。
(3)春秋战国时期的这种诸侯混战局面,与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观赏历史图片】
图(c) 图(d) 图(e)
(4)图(c)中所示的“春秋争霸”的第一位霸主是谁 说出与图(d)“吴越争霸”相关的成语。
(5)请你说出图(e)中的诸侯国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战国时期的战争反映了当时历史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
1-5CABCA 6-10ABBBA 11-15AABDB 16-20CABAD 21-24BBDB
25.(1)①东周;②战国。周武王。
(2)公元前770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写出任意两个即可)
(4)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6.(1)经济措施:②④⑥。
(2)树立威信;取信于民。
(3)公正、严明,不畏强权。
(4)使秦国实力大增,提高军队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7.(1)商鞅、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8.(1)图(a)是春秋争霸形势图,图(b)是战国形势图。
(2)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国,战国时期分裂成了韩、赵、魏三家;有些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被大国吞并,到战国时期已经不存在了。
(3)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维护西周的统治。
(4)齐桓公。卧薪尝胆。
(5)歼灭对方,统一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等。(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