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第二届中小学生教师解题大赛
历史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红山、仰韶、大汶口、屈家岭、良渚等几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文明因素各有千秋,特色鲜明,体现出了较明显的文明的地域性,反映了区域文明的不同的演进路径,C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排除A项;材料未能体现中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排除B项;文明之间存在交流融合,孤立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列国重用宗族同姓,秦重用非宗族同姓的外人,这实质上说明当时秦国宗法制的藩篱有所突破,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士阶层的自我意识觉醒,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官僚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到隋唐(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隋唐统治者深受塞外文化影响,少数民族后裔大量融入隋唐统治集团,推动了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B项正确;这一现象有利于隋唐时期的文化整合,并非南北朝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推动了开放兼容文化政策的形成,并未体现政府与周边族群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推动了开放兼容文化政策的形成,与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仁宗中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北宋时期,重文轻武的政治导向使得文官士大夫阶层逐渐崛起,到仁宗中期,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体系,这是一群有着儒家政治理想的官僚群体,他们以家国天下为己任,所以从思想渊源上讲是儒家仁政的政治理想,A项正确;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国策,并不属于历史渊源,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君臣平等的制衡观念,“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体系是充分保障君主的最后决策权,同时又能保证官僚体制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使国家机器得到良好的运转,排除C项;材料与科举制所选拔官员素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C
【详解】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学对新罗和日本的影响,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罗、日本向中华文化学习,而不是相互交融,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中华文化对新罗、日本的影响,而不是文化交流,且“加强”一说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华人移民,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73年至1910年,在制成品中,手工半制品、手工业制品所占的比例下降,但仍旧保持较高比例,机器半制品、机器制成品比重上升,但没有占据主要比例,综合数据可知新旧生产力在竞争中并存共生,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机器半制品和机器制成品比重有了很大程度上升,不能体现新生产方式的成长举步维艰,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机器工业更有市场优势,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机器制品和手工制品的比例,不能体现机器工业的先进性的逐步彰显,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提出的利用“庚子退款”支持中国留学生的方案,其目的是要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这反映出西方的侵略方式逐渐趋于隐蔽多样,D项正确;A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冲突尖锐”说法错误,排除;美国退款主要是为了扩大在华权益,并非清末新政得到国际认可,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河北邢台农村的群众性运动开展,通过反毒禁毒,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改变农村社会面貌的实际效果以争取民众支持,D项正确;经济建设并非巩固根据地的核心步骤,排除A项;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无关,排除B项。基层政权建设不是根据地建设的唯一主题,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由材料的时间入手,1950年1月和7月,正属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召开各种专业会议、产销会议和及时发布信息公告等方式,加强私商生产的计划性,减少盲目性,这些做法是对工商业的合理调整,是为了服务于国民经济的恢复,C项正确;从材料看,政府是间接指导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排除A项;结束物价暴涨主要是在流通领域和投机商人争夺事场,而且到1950年春,已经结束了物价暴涨的局面,排除B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上塘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农村合作社是三大改造时期出现的,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逐步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并未彻底否定计划经济,排除C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由材料“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衡的状态”可知,罗马人的“混合政体”有效协调了各方利益,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适应并推动了古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D项正确;古罗马的机构设置没有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排除A项;古罗马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并不是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排除B项;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近代欧美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性质不同,排除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幕府统治时期(日本)。据材料“主君对下属施以‘恩惠’,下属则对主君尽忠‘奉公’”,可以得出这种“契约关系”带有互惠互利的色彩,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武士与下属的关系,不同阶层关系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叙述武士与下属的关系,无法强化中央集权体制,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是主从契约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人文主义者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办学校讲授新知识等方式来传播个性自由和思想解放,其宣传形式带有很明显的大众性和世俗性,D项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A项;文艺复兴并不排斥宗教,排除B项;文艺复兴主要是为了宣传人文主义,排除C项。
14.B
【详解】据材料“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由专制集权向民主、科学的转化过程,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欧传统国家”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西欧民族国家的演变过程”,而非强调“绝对主义国家”,排除B项。故选B项。
15.C
【详解】“影子内阁”由在野党(反对党)组建,各“影子大臣”挑当任内阁的缺点进行攻击时,锻炼了自己的执政水平和能力,积累了经验,一旦本党竞选获胜,新的内阁组成成员基本是原来的“影子大臣”,很少出现更换的情况,这就有利于轮流执政时的顺利过渡,C项正确;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尤其是主要的政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在意识形态上没有本质区别,排除A项;由于“影子大臣”专挑当任内阁的缺点进行攻击,与内阁成员对着干,导致执政内阁难以快速决策,行政效率降低,排除B项;D项过分夸大了“影子内阁”的局限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革命又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说明农业技术革新得益于并反哺工业革命,B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技术革新 只能反映前半段材料,排除A项;农业技术革新节省了大量人力,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而不是圈地运动,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工业对农业及农业的反哺作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作用巨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1)特点:渠道多样;有专门信息传递系统,迅捷高效;根据事务轻重缓急有不同渠道;君主有专属信息渠道;能获取不司层次不同类型官民的信息;多种信息渠道能相互质证;制度设计上言论畅通等。(1点2分,2点3分,3点5分)作用:多方面收集信息加强了皇权,维护了统治;维护了边疆安全;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军事指挥效率等。(1点2分,2点3分,3点5分)
(2)原因:社会信息增量急剧扩大,对信息传递的需求增长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京城为中心的交通网;边疆不稳定对长途信息传递需求增加;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兴盛,提高了信息传递需求;统治者为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建立较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君主为加强皇权,建立多样化信息渠道等。(3点5分)
评析:该学者运用全球史(或整体史)研究方法,关注世界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将宋代交通与信息发展置于欧亚国际局势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和解释;注重将国际与国内复杂的形势综合研究;注重从空间关系观察和理解历史;从信息增量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宋代交通发展,具有创新性等。(2点3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宋朝(中国)。第一小问,关于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的特点,由材料“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可知,渠道多样;由材料“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可知,有专门信息传递系统,迅捷高效;由材料“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可知,根据事务轻重缓急有不同渠道;由材料“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可知,能获取不司层次不同类型官民的信息;据所学可知,宋朝皇帝掌握信息渠道的特点还有:君主有专属信息渠道;多种信息渠道能相互质证;制度设计上言论畅通等。
第二小问,关于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的作用,据所学可知,多方面收集信息加强了皇权,维护了统治;维护了边疆安全;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军事指挥效率等。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宋朝(中国)。第一小问,关于宋代信息传递取得进步的原因,由材料“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可知,社会信息增量急剧扩大,对信息传递的需求增长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京城为中心的交通网;边疆不稳定对长途信息传递需求增加;由材料“又导致征商 (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可知,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兴盛,提高了信息传递需求;材料一、材料二均涉及宋朝皇帝握信息渠道的做法,通过现象看本质,这种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宋朝皇帝对信息传递的重视,仔细分析我们可以推知统治者为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建立较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君主为加强皇权,建立多样化信息渠道等。
第二小问,关于评析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由材料“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可知,该学者注重将国际与国内复杂的形势综合研究;从信息增量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宋代交通发展,具有创新性等;由材料“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可知,该学者运用全球史(或整体史)研究方法,关注世界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将宋代交通与信息发展置于欧亚国际局势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和解释;注重从空间关系观察和理解历史。
18.【答案】示例
现象:英国的大学、专利制度、法制和企业家的支持推动了蒸汽机的创新和应用。(2分)
阐述:(12分)中世纪大学创立,近代科学革命影响(近代光学、热学等取得进步),17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关心生产技术改进,这为瓦特蒸汽机的创新提供了理论背景,瓦特的创新推动了近代物理学的发展。
英国“光荣革命”后,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在专利保护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瓦特蒸汽机逐步走向市场,促使企业通过市场与研发的互动实现技术突破。
17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厂出现,企业家需求技术创新,为瓦特提供资本支持。创新的技术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推动了生产的进步。
历史结论(2分):英国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蒸汽机创新与应用,蒸汽机创新与应用,是生产技术史上的飞跃,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推动了社会的近代化,推动了人类文明(或工业文明)的发展。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题有所创新,且言之成理,教师可酌情赋分。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首先,根据材料“这所大学英才辈出,蒸汽机之父瓦特、潜热的发现者布莱克、热力学奠基者开尔文勋爵等出自此校”“瓦特因发明冷凝器而获得革新纽科门蒸汽机的第一项专利”“他发明双作用式蒸汽机,并获得专利”“他发明高压蒸汽机,并获得专利”“开始与罗巴克(富商,创办了著名的卡伦炼铁厂)合伙”“开始与博尔顿(商业巨头,创办了索荷制造厂)合伙”等,可得出历史现象:英国的大学、专利制度与法制和企业家的支持推动了蒸汽机的创新和应用。其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大学的创立、近代科学革命、专利制度的确立、企业家的推动等方面阐述蒸汽机创新和应用的因素。最后,概括总结可知:英国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蒸汽机创新与应用,蒸汽机创新与应用,是生产技术史上的飞跃,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推动了社会的近代化,推动了人类文明(或工业文明)的发展。
19.(1)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对研究新中国初期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分)新中国刚成立,政权不够稳固;国民经济尚未恢复,财政出现困难;(2分)国际背景:帝国主义孤立中国,对中国采取封锁、敌视政策;抗美援朝战争局势发展。(2分)
(2)示例:“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保障了新中国初期各项事业的发展。(2分)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战争,经济凋敝,中共中央政治局号召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各行各业的群众积极响应。(2分)“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增强了民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巩固了新生政权;(2分)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1分)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1分)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爱岗敬业精神以及社会担当意识。(2分)
综上所述,“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对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凝聚人心,培养高尚的情操具有现实意义。(2分)
答案第1页,共2页2023年吉首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师解题大赛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约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文明走向早期国家形态的前夜,自北向南发现了红山、仰韶、大汶口、屈家岭、
良渚等几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文明因素各有千秋,特色鲜明。如图主要展现了()
/红山小河这化
7
(4
这化海
年的》
寺理址
庙底为
明文化
仰留文化
0年
良诸文化
●
闻家岭文化
(5300年0300年
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
B.中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
C.华夏文明演进的不同路径
D.南北文化系统的孤立发展
2.春秋时,列国之执政,多以宗族任之。秦宗族同姓见于经传记载者仅有公子絷等寥寥数人,而为秦所用并
发挥重要作用的外人如百里奚、蹇叔、由余、巫豹、公孙枝、孟明视等济济一堂。这实质上说明当时
A.秦统一过程中善用人才
B.士阶层的自我意识觉醒
G.秦国已建立了官僚政治
D.宗法制的藩篱有所突破
3.兴起于北魏的关陇集团因籍贯大多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得名,主要是由汉人豪族和鲜卑权贵共同组成
的集合体。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影响直至唐朝。西魏、北周、隋、唐多个王朝的建立者出自或
推称出自这一集团,他们在政治上结成一体,又都与鲜卑独孤氏联姻。这一现象()
A.有利于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整合
B.推动了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的形成
C.表明中央对周边族群实行开明政策
D.完善了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
4.北宋仁宗中期,士大夫政治走向成熟,皇帝负责最后裁决,具体行政事务由代表“天下”的士大夫为主体
的各个机构分工完成,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体系。据此可知,这一体系出现的思想渊
源是()
A.儒家仁政的政治理想
B.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
C.君臣平等的制衡观念
D.科举提高了官员素质
吉首市·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5.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定儒学为“国学”,15世纪,朱子学说成为朝鲜的统治理念。公元8世纪初,日
本颁布《学令》,规定在大学或国学推行经书教育,以《论语》《孝经》等为必修课。这反映了()
A.东亚文化互相融合
B.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C.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
D.华人移民的历史贡献
6.如表为1873一1910年中国手工制品、半制品与机制品、半制品占比变化表(单位:万关两)。由此可知
晚清时期(
手工半制品
机制半制品
手工制成品
机器制成品
年份
数值
占比(%)
数值
占比(%)
数值
占比(%)
数值
占比(%)
1873
2597.5
38.4
4049.0
59.9
118.1
1.7
1893
3312.3
33.6
11.7
0.1
6228.1
63.3
291.6
3.0
1903
3686.9
23.6
3151.0
20.2
7052.2
45.2
1714.8
10.1
1910
4988.9
21.8
4531.9
19.8
10777.6
47.1
2589.7
11.3
A.新旧生产力在竞争中并存共生
B.新生产方式的成长举步维艰
C.手工较机器工业更有市场优势
D.
机器工业的先进性逐步彰显
7.1906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在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备忘录中提出:
“哪一个国家能够
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
大的收获。”这打动并促使罗斯福实施庚子赔款的退款计划。据此可知,该计划
A.反映美国对中国持同情态度
B.说明列强在华矛盾冲突尖锐
C.推动了清末新政的顺利实施
D.是美国施行文化侵略的手段
8.历史档案展现了1939年2月前中共在河北邢台农村开展几次群众性运动的概况:首先开展反毒禁赌运动:
其次开展反贪污、反摊派斗争;再次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围绕上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根据地的核心步骤
B.民众的组织与动员是巩固统一战线的主要措施
C.基层政权建设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唯一主题
D.对农村的社会改造是争取民众支持的重要一步
9.从1950年1月起,中央人民政府陆续组织专业会议,制定各行业的生产方针、计划和任务;1950年7月,
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公告,指出发生严重过剩的工业领域有火柴、卷烟、肥皂等,生产能力超过国
外市场需求的行业有地毯业、丝织业、手帕业等。这表明当时新中国()
A.直接插手私营企业生产经营
B.致力于结束物价暴涨的局面
C.为恢复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立
10.“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然而在此之前,“乡村振兴”的步伐实际上从未停止。
下图是位于江苏省宿迁市上塘镇的“春到上塘”纪念馆。改革开放后,通过村
民的努力,上塘镇成功摆脱了过去穷困的状态。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
公开发表的《春到上塘》,专门赞誉上塘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上塘经济得到
显著发展是由于()
A.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
B.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
C.彻底否定了计划经济
D.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11.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学者认为,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执政官、元老院
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衡的状态。关于古罗马的政体,
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其机构设置和制衡理念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B.古罗马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
C.此政体与近代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性质相同D.它适应并且推动了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
吉首市·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第二届中小学生教师解题大赛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