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八年级物理
2023.11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8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每题2分,共40分)
1.2023年4月1日,册山街道首届迷你马拉松激情开跑!跑步时,小娟发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身体也有发热的感觉,她猜想跑步锻炼后体温会明显上升。于是她通过体温计测量了跑步前后的体温,该行为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
2.下列是对考场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考场课桌高度约为80cm B.物理试卷的宽度大约为40cm
C.考生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0.1s D.太阳光射进考场,光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如图所示,2023年5月30日上午,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载着带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飞船点火升空。升空过程中(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D.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4.某物理学习小组学习完长度测量,讨论交流列出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刻度尺的量程越大越好 B.读数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C.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出现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如图是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时间为1s
C.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D.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1m/s
6.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2~4s内,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D.0~2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7.下列实验或操作,不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手摸敲响的音叉,感受音叉发声时的情况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塑料屑不停地跳动
D.花样游泳比赛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随音乐起舞
8.为了方便住户晚上回家,居民楼的楼梯内安装了声光控制灯。这种灯只有在晚上没有光且有声音时才能发光,并且声音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才可以。则夜晚声音控制灯泡能否发光依靠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
9.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关于超声和次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的振动频率比较大,音调比较高
B.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胎儿的情况,说明超声能够传递能量
C.科学家可以利用超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D.渔民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利用次声的穿透能力
10.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图是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琴声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琴弦的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
11.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通过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停工 D.小区内禁止鸣笛
12.如图所示,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4日,今年第二次日环食现身天宇。下列选项中,与此天文现象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笔在水中“折断”
B.海市蜃楼
C.夜间路上清晰的路牌
D.墙上的手影
13.下列情景中成实像的是( )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小松鼠在水中的倒影
C.镜子中的小猫 D.鱼缸中游动的鱼
1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变大
B. 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的“鱼”的上方
C. 把光屏拿走,像仍存在
D. 把镜片拿走,光将会聚在视网膜前
15.罗庄区滨河景区有大量珍稀水禽在此迁徙繁殖。一只白鹭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鹭的两个“影”——影子和倒影,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白鹭飞得越高,水中的倒影越小 D.河水越深,水中的倒影离水面越远
1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对像的特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与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17.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

A. B. C. D.
18.乐乐同学用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某次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位置时,光屏上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像
B.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蜡烛移到40.0cm刻度处移动光屏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20.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至65.0cm刻度处,可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往左移动时,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同时像变大
19.2023年9月12日,华为公司旗下问界新M7智慧汽车正式发布。该车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作为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 B.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内
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D.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
20.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大问题,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
D.矫正近视眼前,像离视网膜越近配戴眼镜的度数越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21.(1)台风“杜苏芮”对菲律宾与中国都造成严重灾害,在中国北方引发极端暴雨天气;台风来临时产生的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可听声的传播速度;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
(2)中国文化精深巧妙,许多典故中都蕴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
①“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 (选填“固体”或“液体”)中传播;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若水深2m,当蜻蜓距离水面0.2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 m;
③“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 光;
(3)2023年9月16日起,临沂水上公交通航,如图所示;
①小明看到水面上各种颜色的灯光,波光粼粼,这是光的 形成的;
②小明能分辨出岸上乐团表演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③9月18日,我市拉响防空警报,通过声音提醒每一位市民“勿忘国耻,砥砺前行”,警报声能够传到船上是因为声音的 大(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④沂河岸边,老年人在树下乘凉;从物理学角度可知乘凉的区域实际是大树的 (选填“影子”、“实像”或“虚像”)。
22.(1)如图甲,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图乙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沿直线水平飞行的v—t图象,则无人机在10~30s时间内相对地面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是 m;
(2)小明同学上生物课时,用一透镜观察标本,如图所示;他用的是 透镜,如果该透镜焦距为10cm,标本到透镜的距离u应满足条件 ,该透镜还可以应用于照相机中,此时所成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像;
(3)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
①开幕式上习总书记发表讲话,习总书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
②开幕式上弹奏弦乐器的演员,在不断用手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③开幕式上禁止鸣笛是在 防治噪声;
④观众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国旗,光射到国旗上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三、实验题(23题6分,24题5分,25题6分,26题9分,共26分)
2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强同学利用平面镜、可绕ON折转的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与镜面保持 ;
(2)小强实验过程中,某时刻发现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时,则反射角等于 ;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前后转动纸板E B.沿ON前后转动纸板F
C.改变光束OB与ON的夹角D.改变光束AO与ON的夹角
(3)若沿ON向后转动纸板F,则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束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到镜面,此时反射光与入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让光沿着BO方向射到镜面,发现反射光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24.如图,小丽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A处的平面镜上,反射后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请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大致画出平面镜位置。
25.如图,桌面上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块倾斜的固定平面镜M,画出A点的像。
26.如图,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分别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7.如图所示,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动棋子B,直至与A的像重合;
(1)实验时用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选择与A完全相同的棋子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到 ;
(2)改变自己位置,观察棋子A的像。当他远离玻璃板,棋子A的像的大小 (填变化情况);当他向右移动时,棋子A的像的位置相对于玻璃板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变”);
(3)移走棋子B,将一张白纸竖直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
28.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如图,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清晰的实像,这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 cm刻度处,可以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选壤“会”或“不会”)出现指尖的像;
(5)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6)若将图中蜡烛向左适当调节,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变得模糊,此时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可以重新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或者保持光屏位置不动,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也可以重新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7)另外一个实验小组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的“F”字样的发光体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 (写出一点即可)。
四、计算题(27题8分,28题8分,共16分)
29.2023年10月15日临沂马拉松在五洲湖广场鸣枪开跑。小强同学骑自行车来到起点感受赛事的风采,为运动员们加油。他家距离马拉松赛事起点路程约3.6km,他从家骑车用时15min到达起点。求:
(1)小强从家到赛事起点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来自中国的运动员杨文文以约3h的成绩获得季军,小强查询到马拉松全长约42km,则杨文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小强想:如果以他骑行的平均速度参加此次比赛,能否超过杨文文呢?请帮助小强作出分析。
30.2023年4月18日,临沂至滕州公路崮山隧道顺利贯通。如图,一辆洒水车沿直线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进行洒水作业,在进入隧道前,距隧道口519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3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洒水车鸣笛后行驶的路程和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试卷第10页,共10页
1.C
【详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她通过体温计测量了跑步前后的体温,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测体温属于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A.考场课桌高度约为学生身高的一半,80c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物理试卷的长度大约为40cm,宽度大约为20cm,故B不符合题意;
C.考生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108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C.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飞船也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与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航天员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D.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远离发射塔,飞船与发射塔位置发生变化,飞船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A.刻度尺的量程要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并不是越大越好,故A错误;
B.读数时,为了减小误差,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但并不是多估读几位就能减小误差,故B错误;
C.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只能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由于一次测量造成的误差过大,所以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则每相邻两点间的运动时间是0.2s,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时间为
0.2s×4=0.8s
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从A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路程
sAE=8.00cm=0.08m
从A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时间为0.8s,从A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由图甲可知,2~4s内,a车的路程没有变化,即在这段时间内,a车静止,由乙图可知,b车在2~4s内速度保持5m/s不变,即b车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由甲图可知,a在0~6s内,通过的路程是60m,则速度
故C错误;
D.由甲图可知,a在0~2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速度
由乙图可知,b车在0~2s内速度保持5m/s不变,由于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a车速度大于b车速度,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手摸敲响的音叉,感受音叉发声时的情况,手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是振动的,所以鼓面上的泡沫塑料屑会不停的运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D.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声光控制灯只有在晚上没有光且有声音时才能发光,且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才行。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A.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所以超声的振动频率比较大,音调比较高,故A正确;
B.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胎儿的情况,了解胎儿的信息,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错误;
C.由于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也是声音,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环境,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故C错误;
D.由于超声波传播过程中方向性好,所以渔民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利用超声波,故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AB.古筝声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
C.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琴弦的振幅不同,响度也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A.安装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减弱噪声产生,故A不符合题意;
B.道路旁安装隔声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建筑工地停工,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
D.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笔在水中被“折断”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夜间高速路上仍然清晰可见的路牌,是路牌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所以才能看清物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墙上的手影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详解】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像是实像,故A符合题意;
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照镜子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看见水中的鱼是光从水里折射到空气中,眼睛所看到的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交点形成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C
【详解】A.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人面镜时,人的大小不变,镜中人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
B.从水面上方看鱼,当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鱼的位置稍高一点,即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的“鱼”的下方,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实像可以被光屏接收,也能被观察到,所以把光屏拿走,像仍存在,故C正确;
D.由图可知,镜片是凸透镜,说明这个眼睛是远视眼,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把镜片拿走,光将会聚在视网膜后,故D错误。
故选C。
15.A
【详解】A.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时,被物体遮挡,形成的光照不到的区域,所以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正确;
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白鹤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白鹭飞得高,白鹤的大小不变,所以像的大小不变,即它的倒影大小不变,故C错误;
D.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像距随物距大小变化而变化,与河水深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6.A
【详解】依题意,结合图像知物距
像距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显然与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相同。
故选A。
【点睛】
17.C
【详解】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从平面镜看到蜡烛,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
D.蜡烛与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C
【详解】A.在图位置时,可知物距为
u=50.0cm-35.0cm=15.0cm
因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故光屏上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像,故A错误;
B.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蜡烛移到40.0cm刻度处时,此时物距为10.0cm,等于1倍焦距,则不成像,成为平行光射出,故B错误;
C.选项A中,像距为
v=80.0cm-50.0cm=30.0cm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20.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至65.0cm刻度处,可知此时的物距
u′=50.0cm-20.0cm=30.0cm
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v′=65.0cm-50.0cm=15.0cm
即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故可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在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下,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往左移动时,则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同时像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19.D
【详解】A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所以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AC错误;
B.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摄像头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遇障碍物时,要想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故D正确。
故选D。
20.B
【详解】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是凸透镜,眼睛看见物体和照相机原理相同,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近视眼是眼轴过长或角膜曲率过高,导致平行光线无法正常聚焦在视网膜上。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晶状体变厚,焦距较短,所以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B正确;
C.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利用凹透镜发散光线的特点,使通过晶状体的光线会聚范围变大,只要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就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故C错误;
D.矫正近视眼前,像离视网膜越近,说明近视程度越低,则配戴眼镜的度数越低,故D错误。
故选B。
21. 等于 色散 固体 0.2 红 反射 音色 响度 影子
【详解】(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与温度有关。次声波是指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所以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可听声的传播速度。
[2]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太阳光穿过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发生的光的色散现象。
(2)①[3]“隔墙有耳”是指人能听到墙对面的说话声,说明声音能在墙中传播,即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②[4]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等于物距,所以蜻蜓距离水面0.2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也为0.2m。
③[5]由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所以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
(3)①[6]由于光照在物体表面,物体能将光反射出去,即光的反射现象,所以看到水面上各种颜色的灯光,波光粼粼,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②[7]由于不同的乐器的材质和结构不同,所以不同的乐器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乐器。
③[8]由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所以警报声能够传到船上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大。
④[9]树荫是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被大树遮挡,形成的黑影,所以乘凉的区域实际是大树的影子。
22. 运动 200 凸 小于10cm 倒立 空气 音调 声源处 漫
【详解】(1)[1]观察v—t图象发现,无人机在10~30s时间内速度保持不变,沿直线水平飞行,所以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地面,无人机的位置在变化,所以无人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2]观察v—t图象发现,无人机在10~30s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为10m/s,则运动的路程
s=vt=10m/s×(30s-10s)=200m
(2)[3]由图可知,透过透镜看物体,物体变大了,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用的是凸透镜。
[4]由于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透镜焦距为10cm,则标本到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5]凸透镜还可以应用于照相机中,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6]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所以习总书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的。
[7]不断用手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振动部分的长度,则改变了琴弦振动的频率,由于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所以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8]开幕式上禁止鸣笛是阻止声源发声,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小噪音。
[9]观众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国旗,是因为国旗表面粗糙,光射到国旗上发生了漫反射。
23. 垂直 30° D 同一平面 不在 可逆的
【详解】(1)[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使法线垂直于镜面。
(2)[2]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时,入射角等于30°,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等于30°。
[3]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AO与ON间的夹角,即入射角的大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4]当纸板F转过一定的角度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在纸板F上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不在纸板这一平面上,故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6]让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即让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向镜面,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4.
【详解】连接A、B,并在AB上标上由A指向B的箭头,即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作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过入射点A做法线的垂线,垂线所在位置就是平面镜的位置,最后在平面镜背面画上短斜线,如下图所示:
25.
【详解】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烛焰上的A点的像A'与A点关于平面镜对称,过A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取像距等于物距,得到像点A′,如下图所示:
26.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由此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7. 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镜面的距离 不变 不变 不能
【详解】(1)[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的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实验中,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法,选择与A完全相同的棋子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实验中方格纸便于确定物和像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大小关系。
(2)[4]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当他远离平面镜观察棋子A时,棋子A的大小不变,故棋子A的像的大小不变。
[5]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他向右移动时,棋子A的位置不变,故棋子A的像的位置相对于玻璃板不变。
(3)[6]移走棋子B,将一张白纸竖直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原因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8. 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35.0 不会 上 左 凹透镜 不会变短,成像稳定
【详解】(1)[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2][3]图中蜡烛距凸透镜30cm,光屏距凸透镜15cm,物距大于像距且成实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4]凸透镜成像实质就是光的折射,在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因此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15cm,像距为30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5]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指尖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不成实像,所以光屏上不会出现指尖的像。
(5)[6]蜡烛燃烧变短,像会向上移动,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向上移动光屏。
(6)[7][8]图中蜡烛向左适当调节,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可以重新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或者保持光屏位置不动,让光线延后会聚,则要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透镜,即凹透镜。
(7)[9]发光二极管做成的“F”光源比起蜡烛来说,不会变短,成像稳定,且便于对比像与物的大小、正倒关系。
29.(1)4m/s;(2)14km/h;(3)能
【详解】解:(1)他家距离马拉松赛事起点路程约3.6km,他从家骑车用时15min到达起点,骑行的平均速度
(2)运动员杨文文以约3h的成绩获得季军,小强查询到马拉松全长约42km,则杨文文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强骑行的平均速度为14.4km/h,杨文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4km/h,由于14.4km/h>14km/h,所以以他骑行的平均速度参加此次比赛,能超过杨文文。
答:(1)小强从家到赛事起点骑行的平均速度是4m/s;
(2)杨文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4km/h;
(3)如果以他骑行的平均速度参加此次比赛,能超过杨文文。
30.(1);(2),
【详解】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2)洒水车鸣笛后行驶的路程
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
答:(1)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2)洒水车鸣笛后行驶的路程是;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
答案第10页,共11页
答案第11页,共1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