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厦门市重点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林公忧国难,华夏患民暗。亮剑倾鸦片,扬威见赤心”。这首诗里提到的历史事件是180年前发生的(  )
A.虎门销烟 B.黄海海战 C.廊坊之战 D.武昌起义
2.(2分)“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A.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C.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3.(2分)对如图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政治:完整独立的主权经济:自然经济 → 政治: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经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A.鸦片输入对中国产生危害
B.清王朝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C.显示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4.(2分)有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该学者(  )
A.说明列强发动战争的正确性
B.认为战争爆发具有偶然性
C.揭示了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D.旨在批评清政府顽固保守
5.(2分)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定了“详尽”外交策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英言辞话问。这说明当时(  )
A.英国极力进行侵略
B.列强与清政府建立了平等外交
C.俄美为攫取利益而支持清政府
D.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
6.(2分)1997年6月,圆明园遗址成为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理由是(  )
①是中国遭受侵略的罪证
②提醒国人勿忘国耻
③警醒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为国争光
④圆明园遗址建筑华美,具有观赏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版图原来像一张秋海棠叶,被北边的熊咔咔一啃(  )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法国
8.(2分)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政策筑梦”是指(  )
A.永安建制,分封诸侯 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9.(2分)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大事示意图,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C.定都天京、天京事变 D.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10.(2分)“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太平军驰骋疆场歼灭了成千上万的清朝军队。太平军所到之处,推倒官府,冲击纲常名教。昔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绅地主无不威风扫地。”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
A.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B.实施了近代改革方案
C.创新了农民革命方式 D.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11.(2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是指(  )
A.扶清灭洋 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12.(2分)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书籍(  )
A.目的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实现了教育全盘西方化
C.促进当时中国教育近代化
D.促使义务教育普及全国
13.(2分)自洋务派开始兴办民用企业以后,民间办厂的风气一时席卷全国,尤其是当诸多达官显贵均投身于兴办洋务以来,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科技人才
B.一定程度抑制了外国经济的扩张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启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14.(2分)晚清时期,中国不断遭受外国入侵,边疆危机强化清廷的忧患意识。下列史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与如图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1878年,清军打败阿古柏势力,后在①建省
B.1885年,清军在④取得了廊坊之战胜利
C.1874年,日本侵略②沿海地区,沈葆桢率兵守卫
D.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③设省
15.(2分)有诗云:“老将稀龄更猛威,镇南关外马如飞,先士卒,凉山直捣凯歌归。”“镇南大捷惊寰宇”“钦北故居耀神州。”诗中“老将”是指(  )
A.左宗棠 B.沈葆桢 C.冯子材 D.刘永福
16.(2分)如图是《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其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7.(2分)丘逢甲《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遗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消。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哭”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2分)如图所示是一幅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漫画,画中左侧的日本人把中国人打倒在地,一群西方“绅士”站在后面密切关注。对漫画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
A.日本侵华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
B.日本伙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列强对甲午战争形势的准确研判
D.列强希望通过战争攫取在华权益
19.(2分)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国;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  )
A.它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它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它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它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20.(2分)王韬在《变法中》说:《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不知道贵乎因时制宜而已,即使孔子而生乎今日,而不为变通,有可知也。这段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
A.迁都定天下之本 B.下诏鼓天下之气
C.变法成天下之治 D.练兵强天下之势
21.(2分)有学者指出,“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复归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中世纪。”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具有反帝爱国的精神 B.比洋务派更加激进
C.无法超越阶级的局限 D.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22.(2分)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多国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2分)如图为某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板书片段。其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
(一)新人之成长少年初心远大志向(二)道路之抉择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
24.(2分)1905年,一位年轻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中国同盟会 D.强学会
25.(2分)“革命派认真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摒弃了农民阶级的‘皇权主义’,批判了维新派的‘君民共主’……搬来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方案。1912年(  )
A.是维新派和革命派共同制定的宪法
B.是近代中国不断实践探索的结果
C.确保了共和体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D.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26.(2分)下面可以看出1916年时胡适提倡(  )
胡适日记 卷十四一九一六年答梅觐庄白话诗……437答梅觐庄白话诗之起因……442文学革命八条件……464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新道德
27.(2分)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民国九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2年 B.1915年 C.1918年 D.1920年
28.(2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五四运动时期宣传单的内容之一。后人据此并结合五四运动的斗争史实归纳出“五四精神”,其核心内容是(  )
A.进步 B.民主 C.科学 D.爱国
二、材料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29题6分,30题14分,31题12分,32题12分,总分44分。)
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几乎与工人罢工的同时,上海商人举行了罢市。6月5日上午8时以后,上海的许多商店门前贴着“不诛卖国贼不开市”“要求政府夺回青岛”等标语。“至十二时,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人所设之洋行耳”……中国在山东问题上的交涉终归于失败。和会决定将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于日本。在中国方面所有让步方案均遭拒绝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随即“公同决定,不往签字”。
——摘编自葛仁钧《五四运动胜利原因辨析》
(1)(2分)写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年份。
(2)(4分)小历同学读完上述材料认为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各国公论皆以日本师出无名,日加惊扰,是以添兵前往保护。——《大清国光绪皇帝对日宣战谕旨》,见宗泽亚《清日战争(1894﹣1895)》 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期速克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日本国明治天皇对清宣战布告》,见宗泽亚:《清日战争(1894﹣1895)》
——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2分)请写出材料一中⑥处条约名称。
(2)(4分)从材料一中挑选两个事件,并说明事件之间的联系。
(3)(4分)归纳材料二中,中日双方宣战理由。
(4)(4分)理解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反侵略失败的原因。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①,为2132年的历史打开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材料二
——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地图册
材料三:军阀混战割据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2分)写出材料一中①所指政权,并解释“一条分界线”的含义。
(2)(3分)概括材料二中图8所示内容的主题。
(3)(3分)依据材料三,说明表1内容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4)(4分)综合上述材料,总结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2分)依据材料,指出1915年杂志的创办者。
(2)(10分)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字迹工整。)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林公忧国难,华夏患民暗。亮剑倾鸦片,扬威见赤心”。这首诗里提到的历史事件是180年前发生的(  )
A.虎门销烟 B.黄海海战 C.廊坊之战 D.武昌起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解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林则徐被称为民族英雄,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故选:A。
2.(2分)“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A.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C.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答案】A
【分析】本题以“直接起因”“鸦片”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签署的《南京条约》的知识点。
【解答】依据题干“作为这场战争的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可知,“这项条约”指的是《南京条约》,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借口维护鸦片贸易,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打着保护贸易的幌子,从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这一条约对于清朝而言是不平等的。
故选:A。
3.(2分)对如图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政治:完整独立的主权经济:自然经济 → 政治: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经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A.鸦片输入对中国产生危害
B.清王朝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C.显示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鸦片输入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与题干信息不符。
B.清王朝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而题干材料呈现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C.虎门销烟显示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排除。
D.题干材料呈现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主权和经济遭到破坏,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D。
4.(2分)有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该学者(  )
A.说明列强发动战争的正确性
B.认为战争爆发具有偶然性
C.揭示了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D.旨在批评清政府顽固保守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中“贸易扩张”无法说明列强发动战争的正确性,排除。
B.题干强调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而不是偶然性。
C.题干揭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符合题意。
D.“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未体现对清政府顽固保守的批评。
故选:C。
5.(2分)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定了“详尽”外交策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英言辞话问。这说明当时(  )
A.英国极力进行侵略
B.列强与清政府建立了平等外交
C.俄美为攫取利益而支持清政府
D.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采取的政策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定了‘详尽’外交策略:对俄表示和好,对法进行劝告。”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故选项D正确,排除,选项B错误,无法体现俄美支持清廷。
故选:D。
6.(2分)1997年6月,圆明园遗址成为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理由是(  )
①是中国遭受侵略的罪证
②提醒国人勿忘国耻
③警醒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为国争光
④圆明园遗址建筑华美,具有观赏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圆明园遗址成为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的原因,可用排除法解答。
【解答】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闯进圆明园,为了掩人耳目。④圆明园遗址建筑华美,表述错误。
故选:A。
7.(2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版图原来像一张秋海棠叶,被北边的熊咔咔一啃(  )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法国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相关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被北边的熊咔咔一啃,就变成了瘦鸡一只”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北边的熊”指的是俄国;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
故选:B。
8.(2分)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政策筑梦”是指(  )
A.永安建制,分封诸侯 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规定不分男女。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是,是不可能实现的。
故选:D。
9.(2分)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大事示意图,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C.定都天京、天京事变 D.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解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示意图。
【解答】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2月、萧朝贵为西王、韦昌辉为北王,所封诸王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通过北伐,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据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京事变。
故选:D。
10.(2分)“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太平军驰骋疆场歼灭了成千上万的清朝军队。太平军所到之处,推倒官府,冲击纲常名教。昔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绅地主无不威风扫地。”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
A.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B.实施了近代改革方案
C.创新了农民革命方式 D.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知道题干现象说明太平天国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解答】题干现象说明太平天国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故选:A。
11.(2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是指(  )
A.扶清灭洋 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排除A。
B.根据材料“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及所学可知、求富”为口号的自救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排除C。
D.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排除D。
故选:B。
12.(2分)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书籍(  )
A.目的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实现了教育全盘西方化
C.促进当时中国教育近代化
D.促使义务教育普及全国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解答】依据“洋务派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翻译外国书籍,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采取了一系列“自强”,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故选:C。
13.(2分)自洋务派开始兴办民用企业以后,民间办厂的风气一时席卷全国,尤其是当诸多达官显贵均投身于兴办洋务以来,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科技人才
B.一定程度抑制了外国经济的扩张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启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的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民间办厂的风气一时席卷全国,尤其是当诸多达官显贵均投身于兴办洋务以来,材料反映洋务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科技人才;材料没有强调一定程度抑制了外国经济的扩张;
材料没有体现启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排除D项。
故选:C。
14.(2分)晚清时期,中国不断遭受外国入侵,边疆危机强化清廷的忧患意识。下列史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与如图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1878年,清军打败阿古柏势力,后在①建省
B.1885年,清军在④取得了廊坊之战胜利
C.1874年,日本侵略②沿海地区,沈葆桢率兵守卫
D.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③设省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边疆危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第二年,采取“先北后南,先收复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挺进南疆,主动配合清军作战。不久。1878年。为收回伊犁。经过艰难谈判,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并索取大量赔款,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设,取“故土新归”之意。新疆建省,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A项正确,义和团和清军在河北省廊坊阻击八国联军,B项错误,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清政府也派沈葆桢率兵入台,C项错误,清政府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刘铭传为台湾省第一任巡抚,D项错误。
故选:A。
15.(2分)有诗云:“老将稀龄更猛威,镇南关外马如飞,先士卒,凉山直捣凯歌归。”“镇南大捷惊寰宇”“钦北故居耀神州。”诗中“老将”是指(  )
A.左宗棠 B.沈葆桢 C.冯子材 D.刘永福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边疆危机,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老将稀龄更猛威,镇南关外马如飞,出兵奇。”“镇南大捷惊寰宇”“钦北故居耀神州,1885年3月24日,冯子材率黑旗军等部在关内4公里处的关前隘成功伏击法军,毙敌1000多人。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争的局面。法军的惨败,C项正确,排除A项,和沈葆桢无关;刘永福抗法、建立黑旗军。
故选:C。
16.(2分)如图是《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其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威海卫战役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的解读。
【解答】1894年,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1895年,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威海卫位于图中③处。
故选:C。
17.(2分)丘逢甲《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遗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消。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哭”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分析】本题以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为切入点,考查《马关条约》。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故选:C。
18.(2分)如图所示是一幅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漫画,画中左侧的日本人把中国人打倒在地,一群西方“绅士”站在后面密切关注。对漫画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
A.日本侵华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
B.日本伙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列强对甲午战争形势的准确研判
D.列强希望通过战争攫取在华权益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观察漫画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西方列强对此密切关注。
故选:D。
19.(2分)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国;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  )
A.它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它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它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它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解答】由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文明之战是指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光复中国,共同对付西方,日本在美化对中国的侵略,对他国进行公然侵略。B符合题意。
故选:B。
20.(2分)王韬在《变法中》说:《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不知道贵乎因时制宜而已,即使孔子而生乎今日,而不为变通,有可知也。这段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
A.迁都定天下之本 B.下诏鼓天下之气
C.变法成天下之治 D.练兵强天下之势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穷则变,变则通”。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穷则变;19世纪末期、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公车上书”,建立君主立宪制。据题干关键信息“穷则变,题干材料体现的观点是变法成天下之治。题干材料中迁都、练兵三方面均没有体现。
故选:C。
21.(2分)有学者指出,“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复归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中世纪。”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具有反帝爱国的精神 B.比洋务派更加激进
C.无法超越阶级的局限 D.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义和团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复归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中世纪”可知,学者的评价侧重于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仍属于旧式农民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义和团运动无法超越阶级的局限、“较改良派更加的激进”,排除ABD项。
故选:C。
22.(2分)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多国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要求学生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是八国联军侵华的重要影响。
②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不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八国联军侵华产生的影响。
④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是中国两半社会最终形成的影响。
故选:A。
23.(2分)如图为某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板书片段。其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
(一)新人之成长少年初心远大志向(二)道路之抉择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相关史实。
【解答】A.据所学可知,湖广总督林则徐虎门销烟。
B.据所学可知,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排除B。
C.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宣传维新变法,排除C。
D.据材料“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可知反映的是孙中山的人生经历,故D正确。
故选:D。
24.(2分)1905年,一位年轻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中国同盟会 D.强学会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同盟会的相关史实。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为总理,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解答】1905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创立民国,后来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一位年轻人加入的“革命组织”是中国同盟会。
故选:C。
25.(2分)“革命派认真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摒弃了农民阶级的‘皇权主义’,批判了维新派的‘君民共主’……搬来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方案。1912年(  )
A.是维新派和革命派共同制定的宪法
B.是近代中国不断实践探索的结果
C.确保了共和体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D.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革命派认真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摒弃了农民阶级的‘皇权主义’。”可知,是近代中国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失败后,B项正确,维新派没有和革命派共同制定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C项表述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故选:B。
26.(2分)下面可以看出1916年时胡适提倡(  )
胡适日记 卷十四一九一六年答梅觐庄白话诗……437答梅觐庄白话诗之起因……442文学革命八条件……464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新道德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16年时胡适提倡新文学。1917年,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故选:C。
27.(2分)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民国九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2年 B.1915年 C.1918年 D.1920年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民国纪年的相关方法,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1912年是民国元年,排除A。
B.1915年是民国四年,排除B。
C.1918年是民国七年,排除C。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规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因此民国九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1912+民国九年﹣1=1920年。
故选:D。
28.(2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五四运动时期宣传单的内容之一。后人据此并结合五四运动的斗争史实归纳出“五四精神”,其核心内容是(  )
A.进步 B.民主 C.科学 D.爱国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材料“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体现的是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排除ABC。
故选:D。
二、材料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29题6分,30题14分,31题12分,32题12分,总分44分。)
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几乎与工人罢工的同时,上海商人举行了罢市。6月5日上午8时以后,上海的许多商店门前贴着“不诛卖国贼不开市”“要求政府夺回青岛”等标语。“至十二时,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人所设之洋行耳”……中国在山东问题上的交涉终归于失败。和会决定将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于日本。在中国方面所有让步方案均遭拒绝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随即“公同决定,不往签字”。
——摘编自葛仁钧《五四运动胜利原因辨析》
(1)写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年份。
(2)小历同学读完上述材料认为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年份:1919年5月4日。
(2)不同意。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年份:结合所学可概括出1919年5月4日。
(2)不同意。结合所学可知,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故答案为:
(1)年份:1919年8月4日。
(2)不同意。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3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各国公论皆以日本师出无名,日加惊扰,是以添兵前往保护。——《大清国光绪皇帝对日宣战谕旨》,见宗泽亚《清日战争(1894﹣1895)》 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期速克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日本国明治天皇对清宣战布告》,见宗泽亚:《清日战争(1894﹣1895)》
——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请写出材料一中⑥处条约名称。
(2)从材料一中挑选两个事件,并说明事件之间的联系。
(3)归纳材料二中,中日双方宣战理由。
(4)理解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反侵略失败的原因。
【答案】(1)条约名称:《辛丑条约》。
(2)联系:由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百日维新。
(3)中方宣战理由:朝鲜是中国的属国,中国要帮助朝鲜平息内乱。日方宣战理由:要帮助朝鲜巩固独立,维护东亚与世界和平。
(4)原因:经济的落后、社会制度的腐败、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等。
【分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史料、归纳认识。
【解答】(1)依据材料一中的“1901”,结合所学可知,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2)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示,可以选择出两个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以康有为。
(3)依据材料二中的“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可以得出朝鲜是中国的属国。依据材料二中的“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期速克平和于永远,可以得出日本要帮助朝鲜巩固独立。
(4)依据两则材料,可以归纳出近代中国反侵略失败的原因有经济的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等。
故答案为:
(1)条约名称:《辛丑条约》。
(2)联系:由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以康有为。
(3)中方宣战理由:朝鲜是中国的属国,中国要帮助朝鲜平息内乱,维护东亚与世界和平。
(4)原因:经济的落后、社会制度的腐败。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①,为2132年的历史打开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材料二
——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地图册
材料三:军阀混战割据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写出材料一中①所指政权,并解释“一条分界线”的含义。
(2)概括材料二中图8所示内容的主题。
(3)依据材料三,说明表1内容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答案】(1)①是中华民国。含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革命派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3)军阀割据混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全面、客观;一分为二;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
【分析】本题考查了袁世凯复辟及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①是中华民国,在此之后、天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北洋政府的倒行逆施。包括: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后,孙中山开展了二次革命,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发起护国运动。
(3)根据材料“减少1500多万户”“减少2600多万亩”“(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可得出,军阀割据混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综合上述材料,全面;一分为二。
故答案为:
(1)①是中华民国。含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革命派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3)军阀割据混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4)全面、客观;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指出1915年杂志的创办者。
(2)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字迹工整。)
【答案】(1)陈独秀。
(2)观点: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先导、社会变革的前奏。
论述: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办报刊,成立学会,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使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期间创办报刊杂志,宣传民主科学等新思想、新文化,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结论:创办报刊宣传新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2)材料中的报纸杂志在当时都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解放,所以观点可以提炼为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先导。然后结合戊戌变法,如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成立学会,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促使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创办《民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宣传民主科学等新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故创办报刊宣传新思想,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故答案为:
(1)陈独秀。
(2)观点: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先导、社会变革的前奏。
论述: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办报刊,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期间创办报刊杂志、新文化,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结论:创办报刊宣传新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厦门市重点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