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次投箱中烟土,再抛石灰煮之、烟灰汤沸,颗粒悉尽。……共历二十三日,全部殆尽销毁。”该材料叙述事件的历史意义是( )
A.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B.成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
C.林则徐打击了走私鸦片的奸商 D.6月3日被定为“国际禁毒日”
2.有人评价《南京条约》:英国割取香港岛,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通道。这体现了《南京条约》使中国( )
A.领土主权完全丧失 B.沿海城市得到发展
C.对外开放已经完成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3.10月18日,圆明园罹难163周年纪念日当天,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十二兽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时隔163年后首次重聚圆明园,并与马首一起亮相“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追根溯源,抢走它们的外国侵略者是( )
A.俄国 B.日本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4.《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清帝国丧失了最东北的广袤而宝贵的土地,因为清政府没有看到这些土地的价值。”材料中提到的“土地”是被谁侵占的(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沙俄
5.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此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天京事变 C.定都天京 D.天京陷落
6.这是洪仁玕为洪秀全提供的治国方略,全篇构划了一幅具有太平天国特色的英美式基督教国家的社会治理蓝图。这使得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史面相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治国方略”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变法通议》 C.《警示钟》 D.《资政新篇》
7.洋务运动创建的新式海陆军,在应对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晚清诗人称赞的“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的大将是指率军收复新疆的(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8.导致出现图1这一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
图1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9.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威海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2017年以来,在威海湾原北洋海军基地附近,通过水下考古调查结合造船档案和战争档案等研究,陆续发现定远、靖远、来远三舰。在威海卫战役中自杀殉国的北洋水师提督是( )
A.张之洞 B.丁汝昌 C.陈化成 D.左宝贵
10.《戊戌政变记》记载“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上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戊戌变法(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C.裁撤政府冗官冗员 D.改革财政,裁减绿营
11.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要素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下面(图2)空白框内应填写( )
图2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2.东交民巷从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1901年,东交民巷被划定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与之相关的侵华战争( )
A.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使得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民国时期,主政河南的冯玉祥曾先后设置了自由县、平等县、博爱县和民权县四个模范县,其中博爱县和民权县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些县名的设置体现的时代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14.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呼号奔走,著书立说(图3)。“他们”号召人们( )
图3
A.“扶清灭洋” B.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
C.推倒旧文学,建立新文学 D.“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15.“二十年颠沛流离,忍辱负重,激扬三民五权,推翻千年帝制;四十载奔走呐喊,运筹帷幄,领导七省十义,开启万年共和。”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
A.毛泽东 B.康有为 C.黄兴 D.孙中山
16.“第二天,革命力量雄厚的工程营首先发难,占领军械所。各军士兵纷起响应,之后军政府成立。继而发生连锁反应,全国纷纷效仿,宣布支持革命。”材料中“军政府”成立于( )
A.武汉 B.天津 C.南京 D.北京
17.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C.未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果实被黎元洪所窃取
18.《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 )
A.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B.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D.列强争霸,相互残杀
19.1892年,中国人自己拟定的第一套拼音方案《一目了然初阶》出版,提出以拉丁字母及其变体作为汉语拼音字母,后续很快又有几种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涌现,但这些方案都影响不大。这反映当时( )
A.全盘西化不得人心 B.白话文缺乏民众的支持
C.文化教育变革艰难 D.社会主要关注政治变革
20.2021年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央视的介绍词如下:“它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16年至1921年间,以《新青年》杂志为基本叙事线索,有效串联起了陈独秀、李大钊等建党史上闪闪发光的名字,也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等热血青年追求真理探索新知的历史过程。”据此介绍,该电视剧反映的历史题材最有可能是( )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 C.中共二大召开 D.武昌起义爆发
21.下面内容是学者对五四运动的相关论述,其论述的是五四运动的( )
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斗争范围由北京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
A.背景 B.结果 C.性质 D.特点
22.陈独秀曾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对当时的北洋政府进行痛斥,提出国民要有理智与判断的自觉,才能避免亡国。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救国救民之路在于( )
A.发动武装革命 B.革新政治制度 C.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
23.1920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创办了一批新刊物,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与此同时,他们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夜校,建立工会。这些做法旨在( )
A.发展新文化运动 B.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C.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D.阐明民主革命任务
24.图4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日记中的一页。其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OOOOO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圆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这件“大事”的历史意义是( )
图4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中国革命有了新型政党的领导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5.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对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表文告称:“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
A.发起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B.打击封建军阀的紧迫性
C.反对帝国主义的艰巨性 D.团结一切同盟的重要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题18分、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却完全被忽视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4分)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国。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2)材料二中“维新新政”分别指什么事件?这次“新政”的性质是什么?这次探索有何历史意义。(6分)
材料三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的名称,指出该运动兴起的原因。(4分)
材料四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和“二大”决定的党要走的道路内容。(4分)
27.2023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爆发112周年纪念日,辛亥革命也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多个第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群革命者】
材料一 1905年8月,孙中山聚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骨干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是什么?“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有何作用?(4分)
【一个共和国】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铁与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历史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句号”是指什么?(4分)
【一部新约法】
材料三 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以及宗教信仰等自由;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4分)
【一场新巨变】
材料四 辛亥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中华民国的建立,打破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
28.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年 鸦片战争开始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1858年 《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 中英《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开始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开始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戊戌变法开始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开始
(1)列举《北京条约》中增开的商埠名称。写出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C D B D B C B A C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A A B C A D C B C A
二、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其中第26题18分、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直接实用价值东西”: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等实用技术。(2分)“更为可取的方面”: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2分)
(2)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2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分)
(3)新文化运动;(2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2分)
(4)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2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分)
27.(1)名称:中国同盟会;(2分)作用: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2分)
(2)历史事件:武昌起义;(2分)“句号”: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4分)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4分)
28.(1)天津;(2分)《辛丑条约》。(2分)
(2)评分标准:
水平 等级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赋分标准
A 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失误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12)分
B 明确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6—9)分
C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3—5)分
D 没有凝练出观点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0—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体现所拟观点主旨,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示例:
观点:近代列强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论述: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占路矿权利,控制中国经济命脉。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之,近代中国在几次侵华战争中处处挨打,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