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高三联考
历 史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
(本试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依据考古资料,距今约四千多年的山西陶寺祭天遗址,其最为重要的礼制建筑就是观测太阳的观象台遗址。在将观象台模拟复原以后,通过实地观测,考古工作者发现陶寺的观象台能观天测象,“授民以时”。这可以用于研究( )
A. 中国农耕文明的领先地位 B. 具备国家的初始化形态
C.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趋势 D. 早期文明分布区域不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四千多年前(中国)。根据材料“在将观象台模拟复原以后,通过实地观测,考古工作者发现陶寺的观象台能观天测象,‘授民以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千多年前,国家雏形出现并且出现了原始农业,“授民以时”是为了更好从事农业生产,B项正确;没有与其他文明进行对比,“中国农耕文明的领先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趋势”是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特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早期文明的区域分布,排除D项。故选B项。
2. 如表为汉代文献史料节选,这些史料可以印证( )
史料 出处
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盐铁论》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后汉书·仲长统传》
A. 强化政府管控必要性 B. 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
C. 豪强士族专权的危害性 D. 推行“推恩令”的必然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汉朝地方存在王国问题,商人的问题,豪强大族的问题,这些势力的不断发展都不利于地方秩序的稳定,因此政府必须强化管控,打击豪强和商人,解决王国问题,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商人因盐铁酒类,获利巨大,政府实行盐铁专营、推行均输平准是“抑商”的表现,而不是放松“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豪强的经济实力的强大威胁地方秩序,没有专权的信息,排除C项;推恩令解决的是王国问题,只能解决材料中部分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3. 唐朝两税法规定:“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税收制度由以往的“量入为出”变为“量出制入”,这样做( )
A.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造成了钱贵物贱泛滥的局面
C. 唐后期土地兼并之风更加严重 D. 便利了皇帝权臣的挥霍无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出制入”的税收原则不是索求无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产生“赋税征收超出国民经济负担能力”的问题,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进而放松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钱贵物贱泛滥的局面并非“量出制入”导致的,而是货币短缺导致的,排除B项;土地兼并并非“量出制入”导致的,C项与材料信息并无因果关联,排除C项;“量出制入”的“出”指的是国家一年的正常财政支出,而皇帝权臣的挥霍并不在“出”之列,排除D项。故选A项。
4. 辽王朝保持着契丹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称“四时捺钵”。结合如表思考,这反映了( )
四时捺钵地点表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今嫩江、洮儿河汇流地区 正月上旬至四月中旬“春尽” 捕鹅、钓鱼、召见女真首领
夏捺钵 以庆州、怀州为主 四月中旬至七月中上旬 避暑、议政
秋捺钵 无固定地点,以庆州为主 七月中上旬至十月 射鹿、召见各部落首领
冬捺钵 广平淀等地 十月至正月上旬 避寒、议政
A. 辽制度“一体两面”的特性 B. 猛安谋克制是契丹族文化传统
C. 辽朝将游牧民族习俗引入政治管理中 D. 辽朝对中原政治制度的承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辽王朝保持着契丹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四时捺钵”是辽朝的政治制度,捕鹅、钓鱼、射鹿等活动内容和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活动相关,反映了辽朝将游牧民族习俗引入政治管理中,C项正确;辽制度“一体两面”的特性主要通过“南北面官制”体现出来,“南北面官制”的特点是因俗而治,材料没有体现对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采取因俗而治,排除A项;猛安谋克制是女真族文化传统,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中原政治制度,无法体现辽朝对中原政治制度的承袭,排除D项。故选C项。
5. 《孟子节文》是朱元璋在洪武年间命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删节《孟子》而成的。据所删的内容而言,包括“君位可以禅让,对暴君可易位、诛伐,国君要省刑罚、不嗜杀人,取于民有制”等八十余章,占《孟子》足本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 )
A. 时代发展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更替 B. 统治者的好恶影响了学术思想的传播
C. 儒家思想的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D. 儒家思想的政治化倾向进一步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删节《孟子》”、“君位可以禅让,对暴君可易位、诛伐,国君要省刑罚、不嗜杀人,取于民有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朱元璋在政治上废除丞相,强化皇权专制统治,同时在文化上搞专制主义,材料描述的朱元璋删去《孟子》中不利于其专制统治的内容就是文化专制的突出表现,也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政治化倾向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明朝的主流意识形态仍是儒家思想,没有发生更替,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文化专制和儒家思想的政治化,与思想传播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朱元璋删去《孟子》中不利于其专制统治的内容,没有提及儒家思想僵化,更没有体现出其阻碍社会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
6.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提出固守海岸的陆防战略。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提出与外敌决胜于洋面的海防战略。这一变化是基于清政府( )
A. 海军实力的增强 B. 宗藩体系的稳固 C. 海防意识的萌发 D. 洋务运动的兴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并不注重海防,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但19世纪70年代,伴随着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的建设,海军实力增强,左宗棠提出“与外敌决胜于洋面的海防战略”,A项正确;宗藩体系在晚清时期受到冲击,排除B项;海防意识并非到左宗棠时期萌发,排除C项;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
7. 1912年2月,知识妇女成立了女子同盟会,要求在政治上与男子平权,而南京临时参议院审议《临时约法》时,否决了妇女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13年11月,袁世凯政府更是勒令解散了女子同盟会。这反映了( )
A.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B. 近代社会嬗变的复杂性
C. 推翻君主专制的迫切性 D. 女子取得参政权的艰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1913的近代中国。据材料“1912年2月,知识妇女成立了女子同盟会,要求在政治上与男子平权”,可知女子同盟会的成立,是为了取得与男子同样的参政权,D项正确;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表现在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排除A项;材料针对的是女子是不是可以参政问题,没有体现社会嬗变的复杂性,排除B项;1911年的辛亥革命其意义在于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8. 如图《将来我们看得见的结果》,是1937年11月张乐平所创作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
A. 揭露日军的野蛮残暴 B. 赞扬国共合作的举措
C. 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 D. 揭示日本战败的原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的中国。漫画的寓意是通过“全民抗战”,最终一定能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反映出作者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日军野蛮残暴的信息,排除A项;“赞扬国共合作的举措”虽然与漫画相关,但不是作者的主要意图,排除B项;“揭示日本战败的原因”与漫画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 湖南省在1958年诞生了(创建)许多高校,如南华大学、吉首大学、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堪称湖南“高校元年”。据此可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 )
A. 实现了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B. 重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C. 适应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D. 旨在提升劳动者技艺水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中国)。根据材料“1958年”“南华大学、吉首大学、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正值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材料所述湖南省在1958年诞生了许多高校,这些高校的诞生适应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内容只体现了湖南省高校创办情况,未涉及教育具体发展内容,不能据此就推断出实现了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1958年湖南高校创办情况,未提及招生条件,无法得出重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结论,排除B项;湖南省在1958年这些高校的诞生主要目的是适应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劳动者素质,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0. 2023年10月17日—18日由中国举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吸引了15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表明( )
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潮流 B. 建立了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C. 第三世界力量发展壮大 D. 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23年(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参与国家和国际组织众多,达成协议众多,有利于国际交流与经济全球化,也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A项正确;目前,国际政治新秩序仍然处在构建之中,并未完成建立,排除B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属于区域间的交流,其中有发达国家参与,其并不能证明这是第三世界力量发展壮大,排除C项;“一带一路”不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印度建立过霸业的摩揭陀王国其三个王朝(约公元前544~前324年)中的离车王朝和难陀王朝的建立者均出身卑微,难陀王朝的建立者摩诃波德摩·难陀甚至是首陀罗种姓。由此推知( )
A. 印度君主出身低微 B. 最高统治者支持婆罗门教
C. 印度政权更迭频繁 D. 佛教受到了新兴王族青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公元前544-前324年(印度)。材料中反映提及的君主等级都比较低,说明政权传承并没有按照婆罗门教严格的等级执行,佛教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更符合低等级出生的君主需要,新兴王族更青睐佛教,D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时间是约公元前544-前324年,印度君主出身低微说法以偏概全,排除A项;婆罗门教提倡严格的等级制,掌握行政权的等级是刹帝利,材料中提及的君主等级都比较低,根据婆罗门教规定无法成为统治者,因此不能得出最高统治者支持婆罗门教,排除B项;材料反映君主等级都比较低,从材料无法得出印度政权更迭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
12. 1156年亨利二世授予牛津的特许状批准牛津市民继续享有在亨利一世时期的所有自由、习俗和特权,包括他们(牛津市民)的商人行会在自治城市中的商业垄断权。这本质上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权力受到挑战 B. 城市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C. 欧洲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D. 西欧城市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56年(英国)。根据材料“牛津市民继续享有在亨利一世时期的所有自由、习俗和特权,包括他们(牛津市民)的商人行会在自治城市中的商业垄断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国王颁布特许状赋予城市自治权,英国牛津市民因此享有商业垄断权等自治权,反映出城市自治取得一定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君主的权力被挑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自治,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力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加尔文建议,《圣经》要被当做是主要关乎耶稣基督的知识,而不是一本天文学、地理学或生物学的课本。这一建议( )
A. 违背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B. 为近代自然科学研究扫除了重要障碍
C. 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D. 促进了欧洲政教分离和宗教世俗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相关信息可推知时空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根据材料“当做是主要关乎耶稣基督的知识,不是一本天文学、地理学或生物学的课本”由此可见,加尔文是想打破《圣经》对自然科学的权威解释,为近代自然科学研究扫除了重要障碍,B项正确;强调《圣经》的非天文学、地理学或生物学的课本,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这符合新兴资产阶级提高生产力的愿望,排除A项;加尔文的建议,对于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促进了欧洲政教分离和宗教世俗化关系不大,排除C、D项。故选B项。
14. 有学者指出,在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虽然只是虚君,但超越党派政治代表国家权威,使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可以落到实处。执政的首相只有权力,没有权威,国家一旦发生政治危机,也只是权力危机,国家的权威不会动摇。该观点意在强调英国政治体制( )
A 限制了国王权力 B. 体现了民众意愿
C. 维护了国家稳定 D. 避免了公权失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9年以来(英国)。材料表明,英国国王虽然是虚君,但是国家权威的象征,既可以使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落到实处,又能够保持国家权威而有利于化解权力危机,说明英国的政治体制维护了国家稳定,C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确实受到限制大,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维护了国家稳定,排除C项;D项错在“避免”说法绝对化,材料也没有涉及公权失控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5. 1958年戴高乐重新掌权后,反对在法国领土上部署导弹,禁止美国核武器运进法国,通知美国把核弹头和核轰炸机撤到英国与联邦德国,并公开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由此可见( )
A. 法国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 B. 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C.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欧盟崛起威胁美国霸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法国)。根据材料“反对在法国领土上部署导弹,禁止美国核武器运进法国”与“并公开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在两极格局下,不受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裹挟,坚持坚持独立自主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A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欧盟”成立于1992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一批以新闻记者和非职业历史学者为主的写手,为西方势力买通,在各种传媒上“重新认识”“重新评价”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这导致苏联( )
A. 社会科学研究百家争鸣 B. 历史虚无主义迅速蔓延
C. 斯大林模式改革最终失败 D. 资本主义价值观广泛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苏联)。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西方势力买通,在各种传媒上‘重新认识’‘重新评价’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可知这种行为并不利于人们了解真实的苏联,容易使历史虚无主义迅速蔓延,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西方对苏联的影响,并非百家争鸣,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排除C项;材料涉及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新认识”“重新评价”,没有涉及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美国工业化发展需要劳动力和技术、资金的支持。这段时期来自欧洲的移民补充了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尤其是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的“淘金热”,吸引一大批移民前去淘金。华人也趁这个时机大批移民到美国,不但为美国创造了财富,而且在开发美国西部加州地区做出巨大贡献。美国内战爆发后,大量青壮年应征入伍,以及内战造成外来移民数量的下降,导致美国的工矿部门劳动力的短缺。
——摘编自朱维维《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人口主要由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向欧美、大洋洲发达地区迁移。据统计,1960年共有325万人从发展中地区向发达地区移居,1974年已激增至947.5万。以美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前的移民,82%来自欧洲,20世纪90年代后以拉丁美洲和亚洲为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新移民潮促进了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显现,各国劳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被组织到一个统一的世界劳动力市场中,因此某国劳动力一旦出现短缺,很快便会吸引大批劳动力进入。随着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不同的劳动力满足着不同的市场需求,由此构建了多样性的移民主体。
——摘编自解韬《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批的军人就地复员。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当时北方建了很多大规模的棉纺厂,很多农民、女工就进了城做了工人,还有很多人支援东北重工业,所以也有大批的流动。……北京成为首都以后,文化名人、服务业都到北京去了。
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小城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1990年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
——摘编自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移民美国的特点与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口流动的变化。
【答案】(1)19世纪移民美国特点:移民主要来自欧洲;华人也是移民美国的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移民主要以亚非拉发展中地区项欧美等发达地区迁移;出现了国际劳动力市场;移民主体多样性。
原因:美国移民主要原因是美国工业革命的进行;20世纪60年代以来移民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和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
(2)新中国成立初期:移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由边缘到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成为劳动力的主要迁移目的地;除了农村向城市流动外还出现了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20世纪(世界)。19世纪移民美国特点:据材料“来自欧洲的移民补充了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可知,移民主要来自欧洲;据材料“华人也趁这个时机大批移民到美国”可知,华人也是移民美国的组成部分;据材料“美国内战爆发后,大量青壮年应征入伍,以及内战造成外来移民数量的下降”可知,战争导致移民数量减少。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据材料“国际人口主要由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向欧美、大洋洲发达地区迁移”可知,移民主要以亚非拉发展中地区项欧美等发达地区迁移;据材料“新移民潮促进了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显现,各国劳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被组织到一个统一的世界劳动力市场中”可知,出现了国际劳动力市场;据材料“随着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不同的劳动力满足着不同的市场需求,由此构建了多样性的移民主体”可知,移民主体多样性。原因:据材料“在19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美国工业化发展需要劳动力和技术、资金的支持”可知,此时期美国移民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工业革命的进行;据材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新移民潮促进了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显现”和“随着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不同的劳动力满足着不同的市场需求,由此构建了多样性的移民主体”可知,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移民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和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据材料“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可知,移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据材料“北京成为首都以后,文化名人、服务业都到北京去了”可知,由边缘到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据材料|“小城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可知,小城镇成为劳动力的主要迁移目的地;据材料“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可知,除了农村向城市流动外还出现了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宣传画又称招贴画,是以宣传、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通常指政治宣传画。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坚决完成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的中国现代史知识,以“《坚决完成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题目:《坚决完成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赏析
赏析:该图由一个形象高大的人物及其背后从上至下的三幅组图构成。形象高大人物身后下方的一幅图中有“票箱”二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式人物及汉族、少数民族的人物都踊跃地排队往票箱里投票,显示了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普选人民代表,体现了代表的广泛性,充分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形象高大人物身后第二幅图中有工人及工业建设的信息,体现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信息。 形象高大人物身后最上面一幅图中,有持枪投弹的解放军战士,体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壮举,这次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形象高大的人物昂胸,目光前视、坚定,举起右手,突出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国家主权维护等领域必胜的信心,以及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53年的中国。据材料“宣传画中的历史”,结合图画名称,得出这是一幅宣传画。据图示整体信息可知该图由一个形象高大的人物及其背后从上至下的三幅组图构成。据此画信息“形象高大人物身后下方的一幅图中有‘票箱’二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式人物及汉族、少数民族的人物都踊跃地排队往票箱里投票”,为我们传达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体现了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普选人民代表时的情景,体现了人民代表的广泛性,充分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宣传画中“形象高大人物身后第二幅图中有工人及工业建设的信息”,为我们描绘了当时工业建设的情况,体现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正在热火朝天的展开。据此画信息“形象高大人物身后最上面一幅图中,有持枪投弹的解放军战士”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解放军战士捍卫国家领土安全,体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壮举,这次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最后,总结归纳,升华主题,完成表述,如画中“形象高大的人物昂胸,目光前视、坚定,举起右手”,为我们描绘了此时人们心中的伟大信念,突出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国家主权维护等领域必胜的信心,以及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异质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近现代中西方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源于西方文明的“文明冲突论”。强调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崇尚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法则”,它的核心是西方“自我中心主义”惯性思维;一种是源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冲和说”。它摒弃了传统/现代、西方/非西方、地域/全球等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抵制各种形式的文化宰制或文化霸权,以真正的全球视角看待世界问题和世界秩序,它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倡导“和而不同”。
——据曹玉涛《全人类共同价值何以可能的哲学思考》与于小植《从“文明冲突论”走向“文化冲和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整理
材料反映了中外学者对“异质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不同观点,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答案】论题: 世界不同文明应共存共生,交流合作。
论述: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打起货币战、壁垒战等,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经济危机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发严重。帝国主义国家在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相互间争夺殖民地,不同文明间冲突加剧,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这一系列世界性灾难说明一味强调 “文明冲突”是害人害己的,不同文明共存、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都无法独立于世界之外,牵一发而动全身。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各国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一切成为制约不同文明间冲突、战争的有力因素。总之,世界不同文明应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解析】
【详解】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和世界。
论题:审问题,针对“不同观点,谈谈你的认识”“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可得出可以提炼材料观点,也可以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最好选择史实丰富的,论述会比较充分。据材料“文明冲突论”“和而不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论题“ 世界不同文明应共存共生,交流合作。”
论述:可以从必要性、可能性、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必要性方面,可结合“1929年至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的经济大危机”“两次世界大战给全球带来巨大灾难”“冷战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次动荡”“当今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才能解决”等史实来论证不同文明间不能一味冲突战争,共存共生,合作互鉴是很有必要的;可能性方面,可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合作机制、合作组织”等史实来论证不同文明间共存共生、交流互鉴的有利条件。最后归纳总结,升华论题,完成表述,可从不同文明共存共生、交流合作对世界、对各个国家的积极作用角度展开,即总之,世界不同文明应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2023年11月高三联考
历 史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
(本试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依据考古资料,距今约四千多年的山西陶寺祭天遗址,其最为重要的礼制建筑就是观测太阳的观象台遗址。在将观象台模拟复原以后,通过实地观测,考古工作者发现陶寺的观象台能观天测象,“授民以时”。这可以用于研究( )
A. 中国农耕文明的领先地位 B. 具备国家的初始化形态
C.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趋势 D. 早期文明分布区域不均
2. 如表为汉代文献史料节选,这些史料可以印证( )
史料 出处
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盐铁论》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后汉书·仲长统传》
A. 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 B. 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
C. 豪强士族专权的危害性 D. 推行“推恩令”的必然性
3. 唐朝两税法规定:“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税收制度由以往的“量入为出”变为“量出制入”,这样做( )
A.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造成了钱贵物贱泛滥的局面
C. 唐后期土地兼并之风更加严重 D. 便利了皇帝权臣的挥霍无度
4. 辽王朝保持着契丹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称“四时捺钵”。结合如表思考,这反映了( )
四时捺钵地点表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今嫩江、洮儿河汇流地区 正月上旬至四月中旬“春尽” 捕鹅、钓鱼、召见女真首领
夏捺钵 以庆州、怀州主 四月中旬至七月中上旬 避暑、议政
秋捺钵 无固定地点,以庆州为主 七月中上旬至十月 射鹿、召见各部落首领
冬捺钵 广平淀等地 十月至正月上旬 避寒、议政
A. 辽制度“一体两面”的特性 B. 猛安谋克制是契丹族文化传统
C. 辽朝将游牧民族习俗引入政治管理中 D. 辽朝对中原政治制度的承袭
5. 《孟子节文》是朱元璋在洪武年间命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删节《孟子》而成的。据所删的内容而言,包括“君位可以禅让,对暴君可易位、诛伐,国君要省刑罚、不嗜杀人,取于民有制”等八十余章,占《孟子》足本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 )
A. 时代发展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更替 B. 统治者的好恶影响了学术思想的传播
C. 儒家思想的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D. 儒家思想的政治化倾向进一步发展
6.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提出固守海岸的陆防战略。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提出与外敌决胜于洋面的海防战略。这一变化是基于清政府( )
A. 海军实力增强 B. 宗藩体系的稳固 C. 海防意识的萌发 D. 洋务运动的兴起
7. 1912年2月,知识妇女成立了女子同盟会,要求在政治上与男子平权,而南京临时参议院审议《临时约法》时,否决了妇女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13年11月,袁世凯政府更是勒令解散了女子同盟会。这反映了( )
A.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B. 近代社会嬗变的复杂性
C. 推翻君主专制的迫切性 D. 女子取得参政权的艰巨性
8. 如图《将来我们看得见的结果》,是1937年11月张乐平所创作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
A. 揭露日军的野蛮残暴 B. 赞扬国共合作的举措
C. 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 D. 揭示日本战败的原因
9. 湖南省在1958年诞生了(创建)许多高校,如南华大学、吉首大学、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堪称湖南“高校元年”。据此可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 )
A. 实现了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B. 重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C. 适应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D. 旨在提升劳动者技艺水平
10. 2023年10月17日—18日由中国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吸引了15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表明( )
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潮流 B. 建立了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C. 第三世界力量发展壮大 D. 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11. 印度建立过霸业的摩揭陀王国其三个王朝(约公元前544~前324年)中的离车王朝和难陀王朝的建立者均出身卑微,难陀王朝的建立者摩诃波德摩·难陀甚至是首陀罗种姓。由此推知( )
A. 印度君主出身低微 B. 最高统治者支持婆罗门教
C. 印度政权更迭频繁 D. 佛教受到了新兴王族青睐
12. 1156年亨利二世授予牛津的特许状批准牛津市民继续享有在亨利一世时期的所有自由、习俗和特权,包括他们(牛津市民)的商人行会在自治城市中的商业垄断权。这本质上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权力受到挑战 B. 城市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C. 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西欧城市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13. 加尔文建议,《圣经》要被当做是主要关乎耶稣基督的知识,而不是一本天文学、地理学或生物学的课本。这一建议( )
A. 违背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B. 为近代自然科学研究扫除了重要障碍
C. 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D. 促进了欧洲政教分离和宗教世俗化
14. 有学者指出,在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虽然只是虚君,但超越党派政治代表国家权威,使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可以落到实处。执政的首相只有权力,没有权威,国家一旦发生政治危机,也只是权力危机,国家的权威不会动摇。该观点意在强调英国政治体制( )
A. 限制了国王权力 B. 体现了民众意愿
C. 维护了国家稳定 D. 避免了公权失控
15. 1958年戴高乐重新掌权后,反对在法国领土上部署导弹,禁止美国核武器运进法国,通知美国把核弹头和核轰炸机撤到英国与联邦德国,并公开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由此可见( )
A. 法国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 B. 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C.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欧盟崛起威胁美国霸权
1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一批以新闻记者和非职业历史学者为主写手,为西方势力买通,在各种传媒上“重新认识”“重新评价”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这导致苏联( )
A. 社会科学研究百家争鸣 B. 历史虚无主义迅速蔓延
C. 斯大林模式改革最终失败 D. 资本主义价值观广泛传播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美国工业化发展需要劳动力和技术、资金的支持。这段时期来自欧洲的移民补充了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尤其是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的“淘金热”,吸引一大批移民前去淘金。华人也趁这个时机大批移民到美国,不但为美国创造了财富,而且在开发美国西部加州地区做出巨大贡献。美国内战爆发后,大量青壮年应征入伍,以及内战造成外来移民数量的下降,导致美国的工矿部门劳动力的短缺。
——摘编自朱维维《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人口主要由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向欧美、大洋洲发达地区迁移。据统计,1960年共有325万人从发展中地区向发达地区移居,1974年已激增至947.5万。以美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前的移民,82%来自欧洲,20世纪90年代后以拉丁美洲和亚洲为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新移民潮促进了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显现,各国劳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被组织到一个统一的世界劳动力市场中,因此某国劳动力一旦出现短缺,很快便会吸引大批劳动力进入。随着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不同的劳动力满足着不同的市场需求,由此构建了多样性的移民主体。
——摘编自解韬《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批的军人就地复员。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当时北方建了很多大规模的棉纺厂,很多农民、女工就进了城做了工人,还有很多人支援东北重工业,所以也有大批的流动。……北京成为首都以后,文化名人、服务业都到北京去了。
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小城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1990年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
——摘编自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移民美国的特点与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口流动的变化。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宣传画又称招贴画,是以宣传、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通常指政治宣传画。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坚决完成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的中国现代史知识,以“《坚决完成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异质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近现代中西方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源于西方文明的“文明冲突论”。强调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崇尚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法则”,它的核心是西方“自我中心主义”惯性思维;一种是源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冲和说”。它摒弃了传统/现代、西方/非西方、地域/全球等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抵制各种形式的文化宰制或文化霸权,以真正的全球视角看待世界问题和世界秩序,它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倡导“和而不同”。
——据曹玉涛《全人类共同价值何以可能的哲学思考》与于小植《从“文明冲突论”走向“文化冲和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整理
材料反映了中外学者对“异质文明之间矛盾与冲突”的不同观点,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A佳教育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