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辽宁省昌图县高级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份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昌图高中2023-2024高二(一) 12月份月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夏商时期构成“天下万邦”的政治格局,所谓“邦” “国”, 都不是夏商王朝人为分封的结果, 而是古代氏族部落各自繁衍而形成的族邦组织。而西周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是一种通过人为的途径组织起来的兼具邦国规模与周朝地方组织双重性质的共同体。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
A.强化了血缘等级的隶属关系 B.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
C.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管理制度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 近期考古学者在昆明发掘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其中发现封泥共500余枚,有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包括“益州太守章及益州郡下辖24个县中 18个县的长官封泥等,这表明汉代( )
A.云南部分地区被纳入行政体系 B.西南经济得到开发
C.地方行政制度体系渐趋于完善 D.官僚管理秩序混乱
3. 《北魏律》最早规定“存留养亲”制度,对那些非犯“十恶”死罪或应判处徒流罪犯,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老或疾病而无其他男丁侍养者,得停止或免除刑罚的执行,返家侍养其亲,直到去世后再继续执行或予以改判。这反映出北魏( )
A. 宗法观念浓厚 B. 专制集权加强
C. 法治观念淡薄 D. 律令的儒家化
4. 如表为出土唐代敦煌户籍材料中关于居民“受田”数量的记录(单位:亩)。这可用来说明( )
年代 户数 永业田 (无需还官) 口分田 (需还官)
应受 已受 未受 应受 已受 未受
天宝元年 (742年) 43 1180 1075 105 4820 757 4063
大历四年 (769年) 18 540 449 91 1790 541 1249
A. 国家严控土地交易 B. 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C. 赋役制度有待调整 D. 敦煌小农大量破产
5. 下表所示为晚唐至南宋理宗时期重要金融事件的摘编。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874—907年 晚唐僖宗、昭宗、哀帝三代 藩镇混战,荆棘遍地,物价狂涨, 米每斗30-50贯
909—971年 五代十国中的楚、闽、南汉 区域性通货膨胀,专铸铅铁线, 倾销恶钱
1101—1126年1225—1275年 北宋徽宗、南宋理宗以后 徽宗时,通货膨胀严重。南宋用分发界钞掩盖,实际通货膨胀剧烈
1193—1234年 金章宗明昌四年至金亡 1193年后开始通货膨胀,后因四面受敌,军费浩繁,专靠发钞,万贯唯易一饼
A.货币恶政与社会动荡相伴随 B.民间支付手段日趋多样化
C.商业过度发展导致货币贬值 D.通货膨胀的局面持续恶化
6. 北宋科举增加了取士数量,许多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蜕变,这使后来者有
理由相信,可以通过科举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光明前途,并挤身贵族。据《宋史》记载,在有传的 1953人中,布衣入仕者占 55.12%。这一现象有助于( )
A.构建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 B. 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C. 进一步完善科举选官程序 D.改变以往传统政治结构
7. 历史上“濮议”,是宋英宗时代对生父濮王应该作为“养父仁宗的堂兄”来对待,还是作为“英宗皇帝的生父”来对待的讨论,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用现在的价值观看,这简直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争执。但是,在近代价值观以前,濮议本身,一直被反刍和议论。下列关于濮议的历史价值,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
A. 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
B.由于年代久远,事端繁复,此类历史争论在今天看来都不值一提
C. 议论重点不应放在争论的本身,而是应放在说明造成争论的缘由
D. 历史争论须史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留待后人评说
8. 元朝将全国人口依职业、宗教、民族等标准,编入诸色户计之内,世代承袭,不得任意变更。大瘐(今江西大痍)有何衢亨与光龙两兄弟,初定籍民户,均输纳税。不久,二人均试中儒选,编为儒户,免其徭役。由此判断,元朝( )
① 实行户籍分类管理制度 ② 所有户计均需承担赋役
③ 一定条件下可变更户计 ④ 户籍更改激化社会矛盾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 外来农作物传入古代中国有三次高潮,其中前两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多带“胡”字,如“胡麻” “胡萝卜”,第三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则多带“番”字,如“番茄” “番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物种交流对象的变化 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C.综合国力呈下降趋势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10. 1876 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 “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 )
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体系 B. 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
C. 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 政府应倡导实业救国
11. 1941年11 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经无记名秘密投票方式从39名候选人中选出18名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占7名,共产党人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 以党外人士白文焕递补。这一做法( )
A. 旨在保持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 B. 体现出边区政府的工农基础
C. 改变了抗日根据地的防御态势 D. 贯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
12.1950年,周恩来总理要求在少数民族地区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兴建轻工业工厂,帮助少数民族逐步从游牧变成定居。1999年,朱镕基总理对西部大开发作了宏观部署,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2个自治县都列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上述举措有利于( )
A. 推进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进程 B. 消除边疆与内地间的经济差距
C. 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 D. 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13.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交国家情况示意图。下列项中,关于推动199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因素,最为密切的是( )
A. 中非合作论坛的促进 B. 中苏两国建交的推动
C. 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变 D. 中美两国建交的推动
14. 1993年公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而 2006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首次将公务员按照工作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并且根据工作的需要,国务院还可以在条件成熟之际增加公务员的类别。这一发展( )
A. 说明党管干部的原则得到落实 B. 使政府廉政建设取得重大成绩
C. 利于促进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 D. 强化了人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15.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给下游带来了一层厚厚的淤泥,农夫只要用简单的工具,例如鹤嘴锄和运土的篮子,就可以挖掘灌溉网,修筑拦水的堤坝,或开凿沟渠,排干低地沼泽的水。这主要说明古埃及( )
A. 农业灌溉技术发达 B. 农具更新的速度缓慢
C. 农业实行统一经营 D. 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
16. 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下列关于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相关内容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国家 制度 相关知识
A 古代雅典 民主共和制 少数奴隶主贵族的独裁统治
B 罗马帝国 君主独裁制 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C 中古法国 等级君主制 通过三级会议进一步强化王权
D 近代美国 民主共和制 司法权只属于最高法院
17. 近代某国际体系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该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该体系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D.维也纳体系
18. 11世纪以来,欧洲的城市纷纷设立市政会,制定了城市法、市场法。后来城市商人还主导组织了许多城市联盟,如汉萨同盟等。这些城市同盟在不同程度上享有征税、铸币、设立度量衡、招募军队、缔结同盟和发动战争的权力。这反映出( )
A. 欧洲城市自治渐成趋势 B. 商业发展导致王权削弱
C. 欧洲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D. 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完善
19. 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 )
A. 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 B.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C. 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D. 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
20. 马克思认为,1804年颁布的《拿破仑法典》作为资产阶级的民法典,重申并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并破除了封建立法原则,把消灭了封建专制主义之后“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译成了“司法法规的语言”。马克思认为《拿破仑法典》( )
A.确立了拿破仑的统治地位 B. 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
C. 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D. 重塑了欧洲民族国家
21. 自英国首创文官制度后,文官制度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者的预期。政务官往往没有多大实权,而权力大多掌握在事务官手中,同时事务官有自己的一套人马,形成拥有实权的小官僚集团, 易造成事务官的实际地位高于政务官的局面。材料中的现象( )
A.阻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B. 影响政府行政效率与活力
C.强化了事务官的政治责任 D. 阻碍了政治与管理相结合
22. 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于这一体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 各国货币可与美元直接挂钩,美元居霸权地位
② 确立了以黄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③ 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稳定国际金融
④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3.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 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这些做法( )
A.削弱了英国政府的行政能力 B. 提高了英国基层治理的效率
C. 建立了英国的现代福利制度 D. 缓解了英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4. 如表为1960年—1980年世界粮食保障指数,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年份 粮食总储量/万t 储量可供世界消费天数
1960 23400 102
1965 21800 80
1970 23600 77
1975 14100 40
1980 15100 40
A. 粮食储备技术有待改进 B. 联合国粮农组织影响力下降
C. 世界粮食供应持续减少 D. 世界粮食安全的风险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重点是让晚辈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做人读书、勤劳俭朴、为人处世等。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意识到教导族中子弟学习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写下《颜氏家训》,大量引用儒家经典的原文和典故,将儒家思想渗透进颜氏家族子弟的人格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子孙”。自魏晋南北朝之始,历朝历代都有家训类的成书作品,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体系。
——罗乐《<颜氏家训>家庭美德思想及其价值》
材料二
在严复看来,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他告诫子女: “事遇群已对待之时, 须念己轻群重, 切毋造孽。 ”1921年严复弥留之际交代儿女: “须知中国不灭,或有损益, 旧说必不可叛。 ”这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追求,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点。
——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的家庭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国家训文化的看法。 (4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英国有了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英国的福利国家体制,终于得以在这样的基础上稳定下来。二战后,英国历届工党、保守党政府都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在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及需求管理等方面形成妥协,遵循“中间道路”,奉行“共识政治”,在二战结束后的若干年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英国步入了“丰裕时代”,并建成了“福利国家”。
——摘编自吕磊、陈晓律《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以英国为例》
材料二
1951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养老基金来源、职工领取养老金年龄和退休金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1955年, 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这实际上将城镇养老制度分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二者在养老基金来源、退休待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然而,1958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写明该暂行规定适用于国营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员工,表明分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统一了起来。农村养老制度的建立则以农业合作化制度与农村合作社为基石,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均提到农村合作社对于社内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要做到“五保”。
——摘编自邓大松、李芸慧《新中国7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历程与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建成“福利国家”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完善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意义。 (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户主邯寿寿年五十六岁白丁课户见输 女娘子年十三岁小女 亡弟妻孙年三十六岁寡 计布二丈五尺 计麻三斤 计租二石 四十四亩已受二十亩水业 二十三亩□分 一亩居住园宅 合应受田一项三十一亩 八十七亩未受
---《武周大足元年(701年)沙洲敦煌县效谷乡户籍》
材料二
两税法 一条鞭法
量出制入。中央合并原征各项税役,定出“两税元额“,向各地摊派。各州县根据所摊税额,向下摊派。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徭役、杂税,但丁额不废“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 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税。 ---宁欣《中国古代史》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储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增银,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二》
请回答:
(1)提取材料一的信息,说明材料一对于研究唐朝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8分)
(2)根据材料二,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视角,阐述两税法与一条鞭法之间的关系。(6分)
28. 回望20世纪,中华民族由沉沦走向复兴。下表为20 世纪中国外交历程中的部分重大事件。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2分)
时间 事件
1900年代 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日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1910年代
1920年代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与会九国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1930年代 1933年,国联大会通过关于中日争议报告书
1940年代 1943年,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签订《开罗宣言》
1950年代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60年代 1964年,中国与法国正式建交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0年代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PEC)
2000年代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成为其第 143个成员
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1910年代和1970 年代的中国外交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高二历史12月份月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DADCA 6—10 DCAAB 11—15 DDCCD
16——20 CDABC 21—24 BCBD
二. 非选择题
25、(14 分)
(1) 特点:重视家庭伦理、德才兼备、儒家思想、家训文化。(2分)
(2) 主张: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承。(2分)
意义:①有利于传播爱国思想,推动民族救亡;②有利于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③对当代家庭教育有借鉴意义。(6分)
(3) 看法:①家训文化对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影响。②家训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③时代的变革影响家训文化的内涵。(4分)
26、(12分)
(1)原因:二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英国具有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影响;不同政党政府的政治共识;对罗斯福新政福利政策的借鉴。(6分)
(2) 表现:制定法律规范保障; 城镇养老制度走向统一; 农村实行“五保”制度。
意义:有利于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6分)
27、(14分)
(1)材料一是沙洲敦煌县效谷乡唐朝户籍记载,属于一手史料;沙洲敦煌县效谷乡,可以用来研究唐朝的行政区划(或地方行政制度);关于家庭成员信息记载,说明政府为保证赋税收入、维护社会稳定,
对人口严格的社会管理,可以用来研究唐朝的户籍制度;关于赋税与授田信息, 说明唐朝实行均田制和租唐调制,可以用来研究唐朝的赋税制度。总之,材料一可以用来研究唐朝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两税法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开启了定时征税的先河;一条鞭法延续了“一岁之役”,继承了定时征税的传统;两税法以前征税的主要内容是人丁税,使得无地的百姓也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而一条鞭法“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创造性的将税收计入田亩,能够极大的增加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另外一条鞭法创新性的征收货币税,是对传统实物税的创新,也迎合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解放了部分劳动力,利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总之,一条鞭法继承了两税法税制的同时,有所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
28、(12分)
如 1910年代: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 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巴黎和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作为弱国、半殖民地国家,不可能通过它达到自己的目的。
日本借对德宣战之名侵入中国山东,造成强占山东的事实,又利用北洋政府的私心,强迫、引诱其签订“条约”获得所谓“法理’依据,还与列强相勾结,获得列强的认可。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理由:中美两国由此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辽宁省昌图县高级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份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