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周王朝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而秦始皇面对空前扩大的大-一统局面,却采用了郡县制。这主要说明了秦( )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B.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C.封建经济的空前发展 D.中央专制皇权的强化
2、唐初,六部的尚书每天上午都前往尚书省,有事则开会商讨,午时会食,下午回本部处置部务。尚书省的仆,尚、丞,郎也都有机会对国家大政发表意见﹐或根据诏敕所确定的大计方针制定具体施政方案。由此可见﹐唐初尚书省( )
A.与中书门下形成了制衡关系 B.注重行政事务的实效性
C.能够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有效制约了皇帝的权力
3、詹姆斯·弗农在《政治与人民》一文中指出:经历了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后,“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国家政治中来,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作为政治主体却毫无能力”,事实上,英国正一步步变得“更加不民主”。其意在说明( )
A.规范有序政治体系的建立 B.资产阶级民主具有虚伪性
C.议会政党制度的逐渐成熟 D.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命脉
4、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A.分封同姓诸侯王 B.实行察举制度 C.设刺史监察辖区 D.皇权至高无上
5、《晋书·列传第六》记载:卫瓘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魏氏承颠覆之运,……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这说明卫瓘等主张( )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恢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
C.通过考试发现选拔人才 D.建立由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
6、王莽在京城为学者盖了一万间房子,成立了不少研究所。凡是对古典文献有所专长的,都被召到京师做研究,前后来了千把人,每天讨论儒家学问。王莽此举( )
A.消除了社会矛盾 B.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C.强化了主流思想 D.促进了社会风气好转
7、下表主要体现了( )
时间 中共重要会议 提法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计划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B.中国经济改革的循序渐进
C.改革开放过程中思想解放的价值 D.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8、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19世纪中后期,西方首先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9、东汉时趋于严密的察举制也发生一些变化。光武帝主张德行为首“以德取人”,顺帝时出现“以文取人”;东汉末,察举制遇到了危机,出现了“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的现象。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东汉( )
A.社会阶层固化严重 B.选择权下移成为世族维护特权的工具
C.察举标准太过单一 D.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是历史的必然
10、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指出,“在尊严意识中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和责任”“凡属世俗的事只应交给世俗当局处理”这一主张( )
A.使基督徒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C.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D.体现了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
11、在19世纪中期,受过教育的人虽然对牛顿宇宙说的起源及其验证知之甚少,但其理论却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因为宇宙说支持而非违背了人们所习惯的常识。这种现象表明( )
A.只有大众接受的科学才具有价值 B.牛顿经典力学遭受学术界抵制
C.科学研究方法开始得到社会认可 D.实用功能助推科学成果的普及
12、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13、这一政策允许苏俄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该政策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4、在全球化竞争中,荷兰长期垄断光刻技术,成为全球高端芯片制造供应的王者;日本的机器人技术长期领先,一些机器人关键部件一度占据世界九成的市场份额;美国更是在2016年凭借知识产权行业创造了高达38.2%的GDP。这些现象反映出( )
A.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B.世界各国经济实现转型
C.核心科技自立的重要性 D.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加剧
15、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盛行,一百多年里西方国家普遍奉行。罗斯福新政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西方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干预。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盛行,西方国家又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不断变化
C.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问题不断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期,秦国已经置县。不过,此时的秦还是一个僻居西部的小国。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而秦国置郡,还仅见于战国时期的史料记载。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的发展,促使了地缘关系取代血缘关系。早在商鞅变法“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以什伍为制重编户籍,以军功定尊卑爵秩等等措施,就是要铲除旧的血缘关系。汉代的异姓与同姓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至汉武帝时代,诸侯王割据势力被铲除,君主专制制度才真正得以巩固。秦汉皇朝控制地方的措施,主要为掌握郡县主要官员的任免权,分离郡县的行政权与军权,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管理范围涉及民政、财政、司法、教育、选举、监督等诸多方面。不过,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郡的最高长官为郡守、郡丞和长史辅佐郡守,郡尉主管武事,各类行政部门均有主管官员,为列曹等。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长),县的各类部门也设立主管官员,郡守、县令(长)分别主持郡、县之政务,郡辖县、县辖乡、里等基层组织。在郡县内部,还建立了监察和考核制度,监督官员履行职责的情况,中央政府对郡县实行严格的控制。秦汉的官僚机构犹如一座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塔顶是至高无上、独揽国家大权的皇帝。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罗马行省制也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西西里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仍有过多次重大改革,管理体制更趋于完善。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以及罗马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和服兵役权三者的结合,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经过从奥古斯都至戴克里先(公元285年至305年)长达三百余年的时间,罗马政体才由元首制过渡到君主专制。罗马帝国皇帝控制了行省主要官员的任命,行省总督不再握有军权,对行省监督也趋于严格。在戴克里先时代,包括行省总督在内的所有高级行政长官的任命以及军团长官的任命都是由君主亲自签署的。但是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的管理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机度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二是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对城市事务干预也越来越多,城市自治的性质逐渐消失。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摘编自易宁《秦汉都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汉郡县制与罗马行省制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存在差异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汉的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解释现行法律条文,这些注释经过朝廷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经学与律学关系密切。《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使儒家学说法典化。明朝朱元璋“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让民间推荐年高德劭之人向民众宣读并讲解《大诰》《大明律》等,使民众知法畏法,不敢犯法;各地还普遍设立了“旌善亭”,以为表彰劝善之用。最终得以教化大行,秩序安定。
——据陈鹏生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材料二:面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严复有鉴别有选择地译述孟德斯鸠的《法意》等经典著作。严复认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的安定幸福,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法治的力量。严复主张依法治国,法律应当维护国民的自由权利,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机构,以期伸张正义,维护公理。
——林平汉《严复对中国近代法制思想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法制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统计,自霍乱于1817年由印度传入中国,清代中国共发生了4次霍乱大流行。尽管清代国家对霍乱等疫病的制度性救疗基本阙如,但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府把日常性的疫病救疗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这一趋势到清末最终演变成国家在新政中,将自身的卫生和医疗职能明确和制度化。与官方相比,清代社会力量对霍乱的救疗更加积极主动。除了施医送药、祈神驱疫等传统活动,上海等地的乡贤和慈善机构还在外国势力的刺激下,成立了实行强制查验和隔离的防疫医院。国内医学人士也初步完成了中医学对霍乱医理和疗法的探索,甚至有的医家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与霍乱的关系,对居所环境和用水卫生提出了要求。
——摘编自余新忠《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研究》等
材料二:霍乱于1831年由印度传入英国后,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实行隔离措施,社会各界也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案,但效果甚微。1831—1832年霍乱以后,把霍乱与社会状况联系起来的观点逐渐被大多数英国人接受。1848—1849年霍乱期间,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成立了卫生总会负责改造城市卫生。然而,该措施并没有阻止1853—1854年霍乱的再次降临,反而因把城市污水肆意排入河流,加剧了霍乱的传播。1866年霍乱证明了斯诺医生关于霍乱病菌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理论。据此,英国议会出台了1875年《大公共卫生法》和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切断了霍乱传播的途径。到19世纪末,英国霍乱防治的方法被接纳为国际预防措施的基础。
——摘编自毛利霞《从隔离病人到治理环境: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方式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的共同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霍乱等疫病与工业文明的关系的认识。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妨害国际关系。在经济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往往采取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经济上的独立”即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逐渐成为通常公认的民族目标。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猜疑、恐惧,促成了一个又一个危机。
——刘绪贻《美国通史》
解读材料,选择适当的角度,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实行分封制,实行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出现,郡县制是官僚政治的具体表现,故B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空前发展”说法片面,排除;题干涉及的中央集权,故排除D。故选:B。
2、答案:B
解析:A.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尚书省和中书省的关系,故排除;B.根据“尚书省的仆,尚、丞,郎也都有机会对国家大政发表意见,或根据诏敕所确定的大计方针制定具体施政方案”可以看出尚书省对行政事务参与具有实效性,故正确;C.尚书省是中央的机构,主要处理的是相权和皇权的关系,故排除;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封驳作用的是门下省,故排除。故选:B。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经历了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后;他们作为政治主体却毫无能力;英国正一步步变得更加不民主。”可知,反映了作者对英国民主政治的讽刺及民主虚伪性的揭露,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治体系的规范有序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英国政党制度的变化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垄断资本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
4、答案:D
解析:据材料“汉承秦制”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皇帝制度就是其表现,D项正确;分封同姓诸侯王不属于秦朝的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西汉武帝时创立的,排除B项;汉武帝时设刺史监察辖区,不属于秦朝制度,排除C项。故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察举制的知识点。A.材料中“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说明卫瓘等主张选官标准是贤、德,不是门第。该说法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材料中“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说明卫瓘等主张恢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符合题意。故B正确;C.科举制是通过考试发现选拔人才,与材料中……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不符。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材料中“……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看出是由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不是由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C.材料显示,王莽在京城组织了千把需学学者,讨论情学学问,这有利于儒学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开始,儒学成为国家的主流思想,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社会矛盾的消长及社会风气的变化,排除A.D两项;汉武帝哭路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B项。
7、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自1982年至2017年中共重要会议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探讨,故选B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排除A项;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贯彻思想解放的原则,其中最为重要的分别是“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和“南方谈话”,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经济体制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重大会议的讨论反映不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方首先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英国,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东汉末,察举制遇到了危机,出现了‘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的现象”可知,察举制在东汉出现了“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说明当时社会门第思想严重,地主阶级发生了分化,世家大族崛起,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选择权的下移,排除B项;材料反映察举制标准较多,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九品中正制推行的必然性,排除D项。故选:A。
10、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马丁·路德主张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和责任,世俗的事情交给世俗当局处理,体现了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D项正确;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资本原始积累,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马丁路德主张建立民族国家或对民族意识影响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
11、答案:D
解析:因为支持了人们的常识,牛顿的宇宙说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表明了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实用功能助推了科学成果的普及,D项正确;科学的价值不只限于大众认可部分,A项错误;对牛顿宇宙说的起源及其验证知之甚少,不能说明其遭到学术界的抵制,B项错误;人们认可牛顿宇宙说不是因为其方法的科学,而是其支持了人们的常识,C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由题中材料可知:1500到1520年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说明此时的西方学者重视并推崇古典书籍,同时宗教的地位有所下降,故B、C项正确;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此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泛流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个性解放,故A项最佳,A项与B、C两项之间有逻辑关系。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14世纪,故D项错误,不能选。故选A。
13、答案:C
解析:根据“这一政策允许苏俄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可得出这是苏俄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则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的方针,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
14、答案:C
解析:材料“荷兰长期垄断光刻技术,成为全球高端芯片制造供应的王者;日本的机器人技术长期领先,一些机器人关键部件一度占据世界九成的市场份额”强调的是西方国家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C正确;材料与贸易保护主义无关,A排除;材料与各国经济转型无关,B排除;材料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无关,D排除。故选C。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在不断地调整,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再到新的“混合经济”,这些在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在所能容纳的生产关系范围内进行的自我调整,体现了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故D项正确;材料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在不断调整,但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经济的发展,并非是摇摆不定的,故A项错误;“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不断变化”是现象,并非题干反映的本质,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经济政策在某一个时期都曾发挥过巨大作用,不是问题不断,故C项错误。故选:D。
16、答案:(1)共性:早期国家对外扩张的产物;由早期国家(或城邦)发展至帝国;氏族血缘关系不断被铲除;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个性:秦汉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秦汉中央集权制建立和巩固,建立层次分明的官僚机构;罗马行省下的城市带有自治或半自治性质,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2)原因:①政治上:秦汉帝国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之,秦帝国在形成过程中,就表现出统一的趋势;罗马则缺乏统一的基础,对行省的统治是建立在武力征服基础之上的。②经济上:秦汉帝国建立封建小农经济,统治者行重农抑商政策;罗马帝国建立奴隶制庄园制经济,统治者重视商业。③文化上:秦汉帝国在文化上和思想上也是高度统一的,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罗马帝国却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识形态,帝国的东边一直是以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为主流,西边才是以罗马文化为主导。④民族关系上:秦汉帝国都实行民族融合政策。罗马帝国重视血缘上的区别,以征服者的姿态对待行省居民。
解析:(1)共性;根据材料中“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日也越来越多”和“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人,行省数日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可得出是早期国家对外扩张的产物和由早期国家(或城邦)发展至帝国。根据材料中“郡县制的发展,促使了地缘关系取代血缘关系。早在商鞅变法“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以什伍为制重编户籍,以军功定弯卑爵秩等等措施,就是要铲除旧的血缘关系。”和“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件质的罗马公民集体,以及罗马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和服兵役权者的结合,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可得出氏族血缘关系不断被铲除;主专制政体的形成。个性:根据材料中“至汉武帝时代,诸侯工割据势力被铲除,君主专制制度才真正得以巩闹。”和“但是奥占斯都建立岁马帝国,实行的还是元首制,元老院在国家事务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得出秦汉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根据材料中“中央政府对郡县实行严格的控制。秦汉的宫僚机构犹如一座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塔顶是至高无上、独揽国家大权的皇帝。”和“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厖城市自治的性质逐渐消失。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可得出秦汉中央集权制建立和巩固,建立层次分明的官僚机构;罗马行省下的城市带有白治或半自治性质,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2)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总结。
17、答案:(1)特点:将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条文中;礼法并用;以德辅法(重视德治);法律制度具有延续性。作用:推动儒家学说法典化;规范人们行为,稳定了社会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统治。
(2)进步性:主张依法治国;注重保障人民权利;健全法制,维护公理。背景: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近代西方启蒙思想(民主法治思想)的传入。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两汉的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解释现行法律条文,这些注释经过朝廷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经学与律学关系密切”可知两汉的法律条文中蕴涵着儒家思想;“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使儒家学说法典化。”说明礼法并用,以德辅法(重视德治);从秦汉到明清,法律制度绵延不绝,始终服务于统治阶级。其作用在于推动儒家学说法典化;规范人们行为,稳定了社会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统治。
(2)根据材料二“严复认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的安定幸福,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法治的力量。严复主张依法治国,法律应当维护国民的自由权利,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机构,以期伸张正义,维护公理。”可知,严复主张依法治国;注重保障人民权利;健全法制,维护公理。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近代西方启蒙思想(民主法治思想)的传入都让严复的思想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推动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18、答案:(1)不同之处:中国社会力量是霍乱防治的主体,英国政府在霍乱防治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的霍乱防治带有“救急”色彩,英国把霍乱防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中国未形成系统的防治规范,英国形成了系统的防治规范标准且影响深远);中国的霍乱防治以治为主,英国注重防治并重;中国将传统中医作为主要疗法,英国以西医科学研究为理论支撑。
(2)意义:救治生命,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生命安全;增强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有利于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促进了医学研究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公共卫生观念,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国际合作和文明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
(3)认识:工业文明的发展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加强了世界联系,加速了霍乱等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工业文明的发展推动了医学和科技的进步,为霍乱等疫病的防治提供了条件。
解析:(1)对比材料一、二信息并结合所学,从霍乱防治的主体、防治是否规范、防治的方式及治疗霍乱的方法等角度分析。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维护生命安全、增强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稳定社会、促进医学发展、增强公共卫生观念及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即可。
19、答案:示例:论题:经济民族主义阻碍经济发展认识:经济民族主义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为理由,往往采取关税壁垒、货币管制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既阻碍国际贸易又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如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发达国家为缓解危机,抢占世界市场,纷纷提高关税、贬值本国货币,不仅没有恢复经济发展,还导致危机加剧,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因此,在面临困难时,合作协商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共同发展,自私自利的经济民族主义危害自我又阻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解析:根据“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可提出论题:经济民族主义阻碍经济发展。认识:根据“在经济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往往采取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说明经济民族主义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为理由,往往采取关税壁垒、货币管制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既阻碍国际贸易又影响本国经济发展。联系所学经济大危机的史实,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关税战,不仅没有恢复经济发展,还导致危机加剧,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最后总结说明:合作协商更有利于共同发展,自私自利的经济民族主义危害自我又阻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