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检测练习(含解析)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检测练习
一、单选题
1.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琮琮”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其头部造型别致的装饰纹样——“饕餮纹”,乃是取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玉琮上的图案。该设计( )
A.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B.体现了旧石器时代文明成就
C.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D.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2.历史上 “濮议”,是宋英宗时代对生父濮王应该作为 “养父仁宗的堂兄” 来对待,还是作为“英宗皇帝的生父”来对待的讨论, 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用现在的价值观看,这简直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争执。但是,在近代价值观以前,濮议本身,一直被反刍和议论。下列关于濮议的历史价值, 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
A.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
B.由于年代久远,事端繁复,此类历史争论在今天看来都不值一提
C.议论重点不应放在争论的本身,而是应放在说明造成争论的缘由
D.历史争论须史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留待后人评说
3.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朱熹说:“人欲中自有天理。”又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其体现的主旨是( )
A.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B.主张克制过度的欲望
C.建立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D.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4.学者张博泉从“中华一体”论的思想出发,将中国古代“先秦—秦汉隋唐—辽宋金—元明清”的发展历程按照“中华一体”“天下一体”的区别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其中“天下一体”强调王权下国家的统一发展,“中华一体”强调民族交融下国家的发展。据此,秦汉隋唐这一历史时期对应的阶段应是( )
A.“前中华一体” B.“中华一体”
C.“前天下一体” D.“天下一体”
5.考古发现商代的中型墓都有殉葬人,少者数人,多则十余人,最多有二三十人;而西周早期墓殉葬人较少,一般仅数人,有的甚至没有。这种现象反映出西周早期( )
A.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国家政治走向文明
C.儒家民本思想盛行 D.君主权力相对有限
6.汉武帝时,在乡一级的吏员中设置三老,其职责是“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匾表其门,以兴善行。”汉武帝此举旨在( )
A.进行社会基层救济 B.协调邻里纷争 C.应对时局变化需要 D.弘扬儒家思想
7.唐中后期,韩愈在《原道》中指出“仁义”是“道”的核心内涵。他还强调“文以明道”,并谋求文学创作主体与圣贤之“道”在本源上的一致性,使“文”与“道”二者和谐相融。 上述思想( )
A.着力于批判空洞浮华的文风 B.体现了润色王道的目的
C.有利于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D.抑制了佛道思想的发展
8.儒家礼乐文化的内容本质及传承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具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据此可知,儒家礼乐文化的精髓为( )
A.秩序、和谐 B.自由、民主 C.和平、发展 D.法治、富强
9.《管子·立政九败解》中说道:“人君唯毋听观乐玩好,则败。凡观乐者,宫室、台池,珠玉、声乐也。此皆费财尽力伤国之道也。”这一言论可用来说明( )
A.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B.民本思想得到一定凸显
C.传统礼乐制度受到挑战 D.仁政理念得到基本践行
10.1919年,李大钊撰文指出“一九一四年以来世界大战的血、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的血、一九一八年德、奥革命的血,好比作一场大洪水——诺阿以后最大的洪水——洗来洗去,洗出一个新纪元来。这个新纪元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和一九一四年以前的生活、文明、世界,大不相同,仿佛隔几世纪一样。”由此可见,当时( )
A.中国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B.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新的变化
C.国际局势动荡引发中国思想界裂变 D.西方文明逐渐被中国知识界抛弃
11.魏晋至隋唐时期,各地修建了很多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这反映( )
A.道教不断发展 B.生产技术进步
C.佛教广泛传播 D.社会持续动荡
12.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之间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那么到了隋唐这一愿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下列项中,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①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②中国式园林成为欧洲的风尚
③佛教完成本土化,禅宗成为主流
④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下面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这主要表明当时( )
A.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更注重学习西方实用技术 D.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
14.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主编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我国古代绘制地图的重要原则:比例尺、方位、距离等,统称为“制图六体”。由此可知( )
A.《禹贡地域图》是我国第一部可考的历史沿革地图集
B.裴秀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C.“制图六体”从西晋到明代一直是我国古代编制地图的指导原则
D.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开启了中国近代测绘技术的萌芽
15.唐朝时,新罗国统一了朝鲜半岛。新罗是一个稳定且组织完善的王朝,它严格地以唐制为样板,甚至统治阶级都使用中国文字,模仿中国的文体,接受佛教文化和儒家思想。由此可知,唐朝文化( )
A.被新罗加以全面复制 B.深刻影响了朝鲜发展
C.取代了新罗本土文化 D.推动了朝鲜社会转型
16.日本除了现用年号“令和”以外,其余年号均取自中国古代典籍,如第一个年号“大化”即出自儒家经典《尚书》,意思是“伟大的变化”。这反映出( )
A.日本全面学习中国 B.中华文明的辐射作用
C.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D.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始的基本论点,即文化基因。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文化共同体,之所以说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都为祖国的疆土的开发、建设,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汉族与少教民放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家园,其中积流着民放的智思、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枝芬芳独放的奇葩,而中国古代健身术则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中国古代健身学崇尚礼仪,偏重道德伦理,主静不主动,认为人身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人的心态如何,对于整体的损益兴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古代养生学家们特别强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同时认为,人生活于自然,更不可能离开自然环境,在人类生活的天地里,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天地自然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自古以来健身有千法,但最基本的法则是要合于自然。大道以自然为家,以无心为心。健身之术无须远求,只要在饮食、起居、行走坐卧之间,时时留意调摄,就会受益无穷。
——摘编自王德峰李福光《中国古代健身术初探》
(1)恨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孔子提倡“仁”“为政以德”。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孟子提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等思想主张。《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对于和的主张,孔孟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材料二
时期 代表作品
西周 《尚书·无逸》:周公告诫周成王为政要勤劳,不能贪图安逸。
汉代 刘邦在《手敕太子》中以自身实践告诫其子:“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魏晋南北朝 《颜氏家训》对族中子弟提出:“明六经之旨,涉百家之书”“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唐太宗《帝范》:“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新”“奉先思孝,处住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
唐代 白居易《遇物感兴因示子弟》:“于何保终吉,强弱刚柔间。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
宋代 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治生之最,善者也”“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
明代 袁黄在其《训子语》中指出:“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凡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清代 石成金(传家宝》中要求子孙:“存好心,行好事,节俭辛勤,循礼守法,义.中求利,本分生涯,不要奢靡懒惰,利已损人、明谋诈取”。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训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19.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与全球华人文化的认同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灵著录序》和《灵著录略》两篇文章,是重要的妈祖史料。《灵著录序》提到元代诗人张翥曾奉旨到湄洲妈祖祖庙代祀,得祖庙《灵著录》母本,致仕后汇订成编。另一篇《灵著录略》,著者林朝裕,作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是对张翥《灵著录》一书内容的概括,保存了《灵著录》的主要内容。《灵著录序》中“妈祖诞降”“海上灵迹”等是后来妈祖显圣故事的母本。如妈祖诞降湄洲,有“生而地紫”异象,自幼“变幻而秘法得”;能“席海以行”,即后来的“挂席泛槎”故事;“逝而见梦以祠”,即后来的“显梦辟地”故事;海上救护神迹即“怒涛济溺”“神助漕运”等故事。林朝裕在《灵著录略》按语中说妈祖“种种奇迹”及“褒赠”,早在宋元时期就“俱载《灵著录》”。《灵著录略》记载“天妃妈祖,林氏,出自吾族,毓诞湄洲,而神灵赫濯,利国济民”。曾祖统军兵马使林保吉,曾参加高平之战,“乘功而归,遂别业于莆阳之湄屿”。
——摘编自林龙锋,刘福铸《仙游郭坑林氏族谱与妈祖史料》
材料二 传说妈祖受到观音菩萨的超度而成为女神,有预测大海变化的能力,故而成为福建地区民众心目中的保护神。宋元时期,中国海商数以万计,虽然中小商人最多,但资产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海商也层出不穷。据南宋刘克庄文集记载,“海贾归来富不赀(同“资”,财),以身殉贸实堪悲。”两宋以来的王朝政权多次因“护海神迹”而将福建地方社会的妈祖信仰纳入到国家礼制秩序当中。
——据王文钦《妈祖崇拜与儒释道的融合》等
材料三 妈祖信仰起源于北宋时期的福建莆田湄洲岛,大陆移民将其传入台湾后,在岛内各地进行了广泛传播,初步形成“福建祖庙、台湾开基庙、台湾分灵庙的三层关系网络”,奠定两岸妈祖信仰的谱系结构。
——游红霞《妈祖信仰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与实践机制》
材料四 妈祖文化在国外传播的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古代海上贸易,主要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二是福建、广东等地去海外的移民传播。三是当地华侨华人团体的积极推动。据陈尚胜《清代的天后宫与会馆》中的资料统计,总共159座天后宫会馆,其中闽商所建占105所,分布在广东、广西、云贵川、湖北、湖南、江西、山东、安徽等地。资料显示,全球有妈祖庙数千座,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南极洲外的所有大洲,信众超3亿人。
——摘编自林明太《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中的史料探究妈祖信仰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妈祖信仰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妈祖信仰传播的现实意义。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东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在东汉以后本土编撰的佛经中讲到:“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
——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民族大征服,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至9世纪前期,阿拉伯帝国达于极盛,经济繁荣,政治强盛,文化发达。9世纪中后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汇成,这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北非、中亚、南亚、东亚诸国的风土人情。
——摘编自《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材料三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碰撞、融合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帝国能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传播对近代欧洲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乃是取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玉琮上的图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的“琮琮”,取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玉琮上的图案,是对我国石器时代文明成就的借鉴,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C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排除A项;良渚古城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了良渚遗址,并未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进行探讨,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用现在的价值观看, 这简直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争执。 但是, 在近代价值观以前, 濮议本身, 一直被反刍和议论”并结合所学可知,研究历史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将其放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研究,才能理解为什么历史事件在不同年代的历史价值不同,C项正确;A项的意思是过去史只有引起现时的思考,和现时底心灵生活打成一片,才具有历史价值,A项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绝对和自我主义,对某个人无价值的历史,不代表它对别人没价值,人们目前发现不了某段历史的价值,不代表将来发现不了其价值, 排除A项;B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人欲与天理并不矛盾,主张去除超出天理的人欲,即克服过度的欲望,B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不等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排除A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个人的要求,并非是建立伦理秩序,排除C项;“张扬自我”与灭人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隋唐时期(中国)。根据题干可知,“天下一体”强调王权下国家的统一发展;“中华一体”强调民族交融下国家的发展。由材料推断可知,“前天下一体”阶段是指秦以前;“天下一体”阶段是指秦汉隋唐时期;“前中华一体”阶段是指辽宋金时期;“中华一体”阶段是指元明清时期。由此,秦汉隋唐这一历史时期对应的阶段应是“天下一体”,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与商代相比,西周早期墓葬中,人殉规模明显减少,甚至不再使用人殉,说明西周早期统治者较重视人的价值,反映出国家政治在逐渐走向文明,B项正确;人殉现象的减少反映了奴隶主统治的进步,并非社会经济遭到了破坏,排除A项;据所学,儒家思想直到春秋时期才诞生,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对商周君主权力的大小作出判断,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开始独尊儒术,材料中“在乡一级的吏员中设置三老、掌教化、表彰忠孝贞义善”等宣传儒家伦理道德的措施就是为统一思想和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服务的,即材料中汉武帝的措施旨在应对时局变化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教化”“让财救患”等客观上有利于基层救济和协调邻里纷争,但AB项不是汉武帝的主要目的,排除AB项;弘扬儒家思想也是服务于当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需要的,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朝中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不仅强调了“道”的核心内涵,还提出传播“道”的方式,有利于传播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思想,构建符合儒学仁义道德的社会秩序,C项正确;韩愈道统思想的提出是为了应对佛教和道教思想对儒学正统地位的挑战,批判空疏文风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儒家思想,排除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其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佛教和道教,无法体现抑制佛道思想发展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礼者,天地之序也”可知,礼乐文化的精髓是秩序;根据材料“乐者和也”可知,礼乐文化的精髓是和谐,A项正确;自由、民主是近代西方的启蒙思想,古代中国不可能出现自由、民主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和平、发展的思想,材料体现的是秩序、和谐的思想,排除C项;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人治不是法治,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可知,管子主张人君观赏玩乐是浪费钱财、消耗民力、伤害国家的事情,蕴含一定的民本思想,B项正确;材料强调反对无限玩乐,属于治国理念,而非艺术发展,排除A项;礼乐制度强调各安其位,核心是规范社会等级秩序,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是孟子提出的治国方略,在当时没得到践行,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一战后,中国知识分子反思世界历史,反思一战、德国革命和十月革命等,“洗来洗去,洗出一个新纪元来”“这个新纪元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体现出先进知识分子从新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的转变,和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即国际局势动荡引发中国思想界裂变,C项正确;据所学,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题干所示时间为1919年,排除A项;当时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西方文明逐渐被中国知识界抛弃”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据材料“各地修建了很多石窟”可得出,佛教广泛传播,影响了中国建筑艺术石窟艺术的发展,C项正确;石窟受佛教影响,不是受道教影响,排除A项;材料不能直接体现生产技术进步,排除B项;仅据该材料不能得出社会持续动荡,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代到隋唐(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不在隋唐时期,①符合题意,中国式园林成为欧洲的风尚是在16至18世纪,不在隋唐时期,②符合题意,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是在15世纪中期,不在隋唐时期,④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选择C项;A项选择不全,排除A项;佛教完成本土化,禅宗成为主流是在隋唐时期,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及图片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刊行翻译的书籍大部分介绍西方军事、工艺、制造、机械、工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早在洋务运动之前,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已经开始关注西方,主张向西方学习,排除B项;西方先进技术有利于中国技术的进步,社会科学思想对中国同样是有益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制图六体”并结合所学可知,“制图六体”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制图学理论,它正确地阐明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等的关系,对中国西晋及以后的地图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禹贡地域图》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历史地图集,不是历史沿革地图集,且材料无法反映出《禹贡地域图》是我国第一部可考的历史沿革地图集,排除A项;裴秀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但材料没有反映这一信息,排除B项;D项“利玛窦”是明末时期来华传教士,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古代朝鲜、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新罗王朝“严格地以唐制为样板,甚至统治阶级都使用中国文字,模仿中国的文体,接受佛教文化和儒家思想”可知,古代朝鲜深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新罗学习唐朝文化,不是“全面复制”,排除A项;唐朝文化在朝鲜传播,但没有“取代”本土文化,排除C项;唐朝文化推动了朝鲜文化的发展,但材料无法体现唐朝文化推动朝鲜社会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其余年号均取自中国古代典籍”可知,日本的年号多取自中国典籍,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儒教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反映出中华文明的辐射作用,B项正确;“全面”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排除C项;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在12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
17.(1)特点:本土起源;有共同的文化基因(连续传承)多元一体;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共同的文化价值追求;内涵丰富等。
(2)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维护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从本土角度分析,得出本土起源;据材料“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始的基本论点,即文化基因”,得出有共同的文化基因(连续传承)多元一体;据材料“中国历史上就逐步形成了以汉放为主的文化共同体,之所以说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得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共同的文化价值追求;据材料“其中积流着民放的智思、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特性”,得出内涵丰富等。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维护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18.(1)内涵:重视以人为本;政治伦理上体现民本思想;崇尚天人合一;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
(2)厚德载物:《尚书·无逸》提到周公告诫周成王为政要勤劳,不能贪图安逸。自强不息(格物致知):《训子语》指出:“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凡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以廉为本: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治生之最,善者也”“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崇尚贤能:唐太宗《帝范》:“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明理守法:石成金《传家宝》要求子孙:“存好心,行好事,节俭辛勤,循礼守法,义中求利,本分生涯,不要奢靡懒惰,利己损人、明谋诈取”。(任意四个要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同等)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内涵:根据材料“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可知,重视以人为本;政治伦理上体现民本思想;根据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知,崇尚天人合一;根据材料“《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知,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根据材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知,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根据材料“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可知,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根据材料“而对于和的主张,西周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孟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可知,主张和而不同。
(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内涵:厚德载物:根据材料“于何保终吉,强弱刚柔间。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可知,《尚书·无逸》提到周公告诫周成王为政要勤劳,不能贪图安逸。自强不息(格物致知):根据材料“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凡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可知,《训子语》指出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凡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以廉为本:根据材料“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可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治生之最,善者也”“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崇尚贤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帝范》:“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明理守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成金《传家宝》要求子孙:“存好心,行好事,节俭辛勤,循礼守法,义中求利,本分生涯,不要奢靡懒惰,利己损人、明谋诈取”。
19.(1)都属于二手文献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两则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妈祖的出生地在湄洲;可用于说明妈祖显圣故事在宋元时期已基本定型;《灵著录略》佐证了妈祖家世,妈祖出自林氏,是唐代统军兵马使林保吉后裔。
(2)民间海上贸易的繁荣: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朝廷和官方的改造与倡导;儒家、佛教思想的融合;经济重心南移(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海洋贸易带来巨大的利润;海洋贸易的危险性。
(3)构建海外华人集体记忆,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社会变革产生重大影响;增进了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联系和友谊;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进两岸民众的心灵契合与文化认同,构筑两岸共有精神家园,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深化两岸关系的发展,助力国家的和平统一事业。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中国。关于《灵著录序》和《灵著录略》的史料价值,由材料“《灵著录序》提到元代诗人张翥曾奉旨到湄洲妈祖祖庙代祀,得祖庙《灵著录》母本,致仕后汇订成编。另一篇《灵著录略》,著者林朝裕,作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是对张翥《灵著录》一书内容的概括”可知,《灵著录序》和《灵著录略》都属于二手文献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由材料“《灵著录序》提到元代诗人张翥曾奉旨到湄洲妈祖祖庙代祀”、“《灵著录序》中“妈祖诞降”“海上灵迹”等是后来妈祖显圣故事的母本。如妈祖诞降湄洲”可知,两则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妈祖的出生地在湄洲;由材料“林朝裕在《灵著录略》按语中说妈祖“种种奇迹”及“褒赠”,早在宋元时期就“俱载《灵著录》”可知,两则史料可用于说明妈祖显圣故事在宋元时期已基本定型;由材料“天妃妈祖,林氏,出自吾族,毓诞湄洲”、“曾祖统军兵马使林保吉,曾参加高平之战”可知,灵著录略》佐证了妈祖家世,妈祖出自林氏,是唐代统军兵马使林保吉后裔。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两宋时期(中国)。关于两宋时期妈祖信仰兴起的背景,由材料“两宋以来的王朝政权多次因“护海神迹”而将福建地方社会的妈祖信仰纳入到国家礼制秩序当中。”可知,朝廷和官方的改造与倡导;由材料“海贾归来富不赀(同“资”,财),以身殉贸实堪悲。”可知,海洋贸易的危险性;由材料“宋元时期,中国海商数以万计,虽然中小商人最多,但资产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海商也层出不穷。”可知,海洋贸易带来巨大的利润;由材料“传说妈祖受到观音菩萨的超度而成为女神,有预测大海变化的能力,故而成为福建地区民众心目中的保护神。”并结合所学可知,民间海上贸易的繁荣: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非常重视海外贸易,妈祖信仰是对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反映;据所学可知,宋元时期妈祖信仰的地区主要在南方,这主要和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此外,宋元时期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融合也是妈祖信仰的重要原因。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中国。关于妈祖信仰传播的现实意义,由材料“ 妈祖文化在国外传播的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古代海上贸易,主要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可知,祖信仰传播构建海外华人集体记忆,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由材料“二是福建、广东等地去海外的移民传播。三是当地华侨华人团体的积极推动。”并结合所学可知,妈祖信仰传播传播了中华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社会变革产生重大影响;增进了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联系和友谊;由材料“全球有妈祖庙数千座,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南极洲外的所有大洲,信众超3亿人。”可知,妈祖信仰传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据所学可知,全球很多地方都有妈祖庙,台湾也不例外,这种源自大陆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祖信仰传播增进两岸民众的心灵契合与文化认同,构筑两岸共有精神家园,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深化两岸关系的发展,助力国家的和平统一事业。
【点睛】
20.(1)历程: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与儒学渐渐融合,逐渐本土化;隋唐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推行三教并行政策;宋明时,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理论形成宋明理学。
(2)条件: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广泛吸收、融合东西方文化;国力强盛(或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的推动。
(3)影响:成为欧洲启蒙思想重要的思想渊源之一;为欧洲尤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一定程度为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提供精神动源。(答对3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得出,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据材料一“在东汉以后本土编撰的佛经中讲到:‘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经过不断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逐渐本土化;隋唐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唐朝推行三教并行政策,佛教完成中国化;到宋明时期,佛教由盛转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二“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等信息可得出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便于广泛吸收、融合东西方文化;据材料二“阿拉伯帝国达于极盛,经济繁荣,政治强盛,文化发达”可得出国力强盛(或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据材料二“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可得出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的推动。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据材料三“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可得出成为欧洲启蒙思想重要的思想渊源之一;据材料三“可得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欧洲尤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综上可知,儒学传播一定程度为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提供精神动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检测练习(含解析)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