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综合复习题(含解析)(内蒙古地区适用)2023-2024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23·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二模)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引发俄乌冲突的原因之一是乌克兰企图加入成立于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某军事集团。该集团是( )
A.北约 B.华约 C.联合国 D.欧盟
2.(2023·内蒙古包头·二模)历史地图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观察下图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对抗 B.分区占领德国,导致局部热战
C.美苏操纵欧洲,两极格局形成 D.德国实现统一,欧洲走向联合
3.(2023·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一模)二战后的40年间,地球上几乎没有哪个地方能独善其身。这场战争大戏的核心部分是不断升级的核恐吓,美苏两大阵营在进行―场赌博,而赌注就是我们的地球。这反映了冷战( )
A.波及到了世界所有国家 B.阻止了“热战”发生
C.导致人类文明不断倒退 D.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4.(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如图的主题是( )
A.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B.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资本主义国家的争霸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5.(2023·吉林长春·统考一模)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的建立 D.民主德国的成立
6.(2023上·内蒙古包头·九年级统考期末)1947年-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被称之为冷战。它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欧洲一体化的推进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7.(2022·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某军事组织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该组织一经成立,即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该组织是( )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北约组织 D.华约组织
8.(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40年代末某文件规定:“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此段材料中的“缔约国”指的是( )
A.“三国协约”成员国 B.“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 D.“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9.(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九年级校考期末)1968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的是( )
A.美国的扶持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D.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10.(2023·内蒙古包头·包钢第三中学校考三模)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材料中的挑战是指( )
A.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B.中国快速发展和平崛起
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D.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
11.(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欧洲人“绝对迫切需要”的是( )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消除战争积怨,走向联合
12.(2023·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法德两国是由来已久的宿敌,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后,两国逐步实现了和解与合作,为欧洲的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这表明西欧( )
A.走上了联合自强道路 B.恢复了战前的国际地位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实现了政治经济一体化
13.(2023·河南新乡·统考一模)欧盟成立后,先后制定了《跨大西洋纲要》《亚洲战略新构想》和欧洲安全事务构想,广泛发展与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等国的战略关系,加强了与美国的竞争力度。这些措施有利于( )
A.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B.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C.发展欧洲各地区经济 D.确保欧洲的长久和平
14.(2023·安徽阜阳·统考一模)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不再仅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还有三支力量与美苏共同决定未来,第一就是中国,第二是西欧,第三是日本。这反映出当时( )
A.美国已经丧失了霸权地位 B.亚洲成为世界的力量中心
C.一体化提高了西欧国际地位 D.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15.(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出现了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的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 )
A.终结了欧美列强侵略 B.取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C.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D.导致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16.(2023·内蒙古包头·三模)纪录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和图片《巴拿马运河》,这些史料所研究的主题是(  )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17.(2023·内蒙古包头·二模)一张小小纪念邮票承载着一段历史记忆。如图所示,这组纪念邮票反映的主题是( )

A.二战后欧洲和日本的崛起 B.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C.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 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8.(2023·内蒙古赤峰·校考模拟预测)下图是李华同学在历史笔记上所记载的内容。这段笔记( )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 1959年古巴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A.说明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面貌
B.反映了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C.体现一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D.说明了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发展壮大
19.(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某历史学习公众号推送了学习资源包(如下),请判断该学习主题是( )
①人物传记:《玻利瓦尔——流芳百世的南美解放者》②电影:《甘地》
③论文:《非洲民族独立国家的涌现》④纪念品:巴拿马运河纪念币
A.亚非拉国家的斗争 B.工业化国家的变化 C.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D.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20.(2023上·内蒙古包头·九年级统考期末)标志着非洲遭受欧洲殖民统治长达几百年奴役历史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阿尔及利亚独立
C.埃及共和国的建立 D.纳米比亚的独立
21.(2021·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发表于1956年的时事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正通过苏伊士运河,时任埃及总统纳赛尔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其拦住。如果将该漫画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其研究主题应是( )
A.三国协约集团的建立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综合题
22.(2023·内蒙古通辽·模拟预测)在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在决定人类社会走向中起着关键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美国百科全书》认为,“没有哪一位总统的施政纲领能比新政对国内局势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大致在1946年到1970年左右,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也凸显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领域里出现的两次大的制度创新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谁的政策创新?这一政策被称为什么?为什么说“这个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时世界政治格局怎样?在政治、经济上分别有何表现?
23.(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九年级校考期末)材料一 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造成了怎样的结局?中国“改革”之后,探索的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什么?
24.(2023·内蒙古赤峰·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当此重任的胸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勾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世界的持久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美维·辛克莱
材料二: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如下宣言: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美国对苏联的不信任正如同苏联对美国的不信任那样根深蒂固,这种彼此间的不信任导致了进一步的恶性循环,因此在两国中制造出更多的不信任和庞大的军费开支……它反映出美苏之间纯粹意识形态上的矛盾。
——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
材料四:如果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升级,还会引发全球经贸、金融、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发生严重危机……因此,当务之急是继续对话谈判,避免平民伤亡,防止出现人道主义危机,早日停火止战。长久之道在于大国相互尊重、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逐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中国一直在为和平尽力,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央视网2022年03月19日《习近平同美国总统视频通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确立了怎样的世界体系?并分析此体系不能保证世界持久和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举出“联合国家”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相互合作的事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之间呈现出一种什么状态?依据材料三指出这一状态产生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
25.(2023·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历史发展潮流影响着大国关系,大国关系也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 图1 图2 欧美之谜这贩卖黑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最早打破全球“分割和孤立发展局面”的是哪位航海家?他开辟的是哪条航线?
材料二
(2)战争是推动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上图反应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请根据提示信息,填出①②处对应的内容。
材料三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3)根据材料三,列举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和对抗”的两点表现。
材料四 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20世纪50-70年代的20多年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
(4)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
26.(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一模)人类历史在交流、冲突、合作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史上世界各地“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两种主要方式。哪一事件之后,使“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日趋频繁?
材料二
图一:14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 图二: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
(2)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地理的角度看,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我相信,我们的帮助主要是通过经济和财政的支持,这对于经济安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来说,是必要的。
——节选自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
材料四 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磋商,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部编九下教材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二战后美国的什么基本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为加强对西欧的“经济和财政的支持”,美国实行了什么政策?美国成立北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五 1971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乒乓外交”。“乒乓外交”获得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戏剧性效果。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小球转动大球”后中国在中美关系上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中美针对聚焦的台湾问题达成的基本共识是什么?
(5)当今国际局势纷繁复杂,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7.(2023上·内蒙古包头·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下)
时间 事件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 巴黎和会 1920年 甘地发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1年 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 苏联成立 1929年 美国股票价格暴跌,随后开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罗斯福实行“新政” 1937年 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938年 慕尼黑会议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1918年一战结束,只是欧洲短暂且不平静的20年休战的开始。请从材料一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可避免。(要求:①完成两个角度的原因概括;②史实归纳准确,原因表述清晰。)
材料二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原理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就是错误的。然而,如果我们不意识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实验中付出了那种巨大的代价,那就更是大错而特错了。
——摘自俄罗斯总统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京所说的苏联发展过程中“不容置疑的成就”有哪些,并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三、论述题
28.(2023下·内蒙古包头·九年级包头市第二十九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问题: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危机与挑战并存”、“改革推动社会进步”两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三个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成立于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某军事集团”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9年4月4日,美国与加拿大和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成员: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因此这一军事集团应该是北约,A项正确;华约以苏联为首,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排除B项;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排除C项;欧盟是欧洲经济、政治共同体,不是军事集团,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题干“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德国的分裂。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开始冷战,美英法占领区成立西德,苏联占领区成立东德,德国一分为二。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和对抗的结果,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题干图片没有体现出局部热战,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图片没有体现出两极格局形成,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图片反映的是德国分裂,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核恐吓赌地球”可知,冷战的手段有可能毁掉地球,这体现出,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D项正确;材料是说,冷战影响到了几乎地球上所有地方,并不是说冷战波及到了世界所有国家,排除A项;材料是说,冷战的极端危险性,体现不出阻止了“热战”,排除B项;材料是说冷战有可能造成的毁灭性影响,但它并没有在事实上导致人类文明不断倒退,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联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根据题意,A项正确;苏联解体后,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日益加强,排除B项;从947年至1955年,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进行的冷战对峙,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的争霸这个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这些新兴独立的国家反对冷战,掀起了不结盟运动,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德国的分裂。1949年9月,联邦德国成立,10月,民主德国成立,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美国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排除A项;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排除B项;北约的建立是美国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C项正确;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有着重大影响,但不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欧洲一体化的推进与欧共体、欧盟有关,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的运用,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某军事组织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该组织一经成立,即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组织是北约组织。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和东欧,称霸世界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C项正确;三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排除A项;英国、法国、俄国建立三国协约,排除B项;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华沙条约》,华约组织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涉及欧洲和北美,据此可知这段材料中的“缔约国”指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C项正确;“三国协约”成员国是英国、俄国、法国,排除A项;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排除B项;“华沙条约组织”以苏联为首,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冷战开始后,美国基于本土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而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是苏联,所以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的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美国的扶持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排除A项;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排除C项;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西欧通过联合,经济迅速发展,日本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西欧、日本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造成冲击,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西欧、日本在经济方面与美国的摩擦也不断发生,因此70年代尼克松说的“挑战”来自西欧与日本的崛起,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还没有快速发展,排除B项;北约和华约的对峙主要是在军事上,与题意“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不符,排除C项;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轴心国集团在二战中瓦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据题干“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的实力大大下降,为了振兴经济;提高国际地位以及在美苏对抗中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欧洲国家消除战争积怨,走向了联合,D项正确;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欧洲的联合,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无关,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两国逐步实现了和解与合作,为欧洲的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和结合所学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走上了联合自强道路,A项正确;恢复了战前的国际地位,与材料反映的欧洲的联合无关,排除B项;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与材料反映的欧洲的联合无关,排除C项;欧盟的成立实现了西欧政治经济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欧盟成立后,先后制定了《跨大西洋纲要》《亚洲战略新构想》和欧洲安全事务构想,广泛发展与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等国的战略关系,加强了与美国的竞争力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成立后,积极制定发展战略,与其他亚欧国家合作,其目的是通过扩大合作,提高自身实力,扩大国际影响力,A项正确;欧盟的成立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阐述欧盟发展与俄罗斯与中国和日本等国的战略关系旨在提高国际地位,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C项;题干材料中的措施是不能确保欧洲长久和平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世界不再仅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还有三支力量与美苏共同决定未来,第一就是中国,第二是西欧,第三是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国、 日本、西欧等国家实力增强,世界多极力量成长发展起来,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D项正确;美国已经丧失了霸权地位,这一说法是错误的,与“世界不再仅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亚洲成为世界的力量中心,不符合史实,与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排除B项;一体化提高了西欧国际地位,与“还有三支力量与美苏共同决定未来,第一就是中国,第二是西欧,第三是日本”这一内容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据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出现了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的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和所学知识可知,亚非拉地区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民族解放运动,虽然有的运动没有取得成功,但这些运动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C项正确;“终结了欧美列强侵略”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没有使中国取得真正的民族独立,排除B项;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据题干“纪录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和图片《巴拿马运河》”和所学知识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甘地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者的运动,推动了印度的民族解放,非洲独立进程图反映了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图片《巴拿马运河》反映了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的历史,这些史料共同反映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排除A项;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的主要史实是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等内容,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属于经济发展,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民族独立,属于政治领域,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根据邮票的内容,涉及中国、美洲古巴和巴拿马、非洲纳米比亚的民族独立,因此反应的主题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D项正确;图片没有欧洲和日本,排除A项;BC项表述不全面,排除BC项。故选D项。
18.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努力。1955年,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万隆会议。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展开,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出现了“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在拉丁美洲,1959年,古巴建立社会主义政权;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局面。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题干图片中李华同学的历史笔记上所记载的内容说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面貌,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与“亚非拉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题干图片内容与“社会主义国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9.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玻利瓦尔是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者之一,甘地于一战后在印度发起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二战后随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风起云涌,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走向瓦解,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诞生,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因此该学习主题应是亚非拉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斗争,A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亚非拉人民捍卫国家主权、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的斗争,并非反映工业化国家的变化、社会主义量壮大或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D项正确;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在拉丁美洲发生的一系列西属美洲对西班牙帝国的战争,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阿尔及利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的崩溃,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埃及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埃及人民终于获得真正的独立,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1.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6年,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正通过苏伊士运河,时任埃及总统纳赛尔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其拦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埃及纳赛尔领导埃及获得独立。因此将该漫画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其研究主题应是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B项正确;三国协约集团的建立,与一战相关,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排除C项;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22.(1)《1787年宪法》确立的总统共和制(或联邦共和制)“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2)列宁;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建设社会主义。
(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对峙(或两极格局冷战对峙)政治上: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详解】(1)创新: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可知,这体现的是,美国独立后,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的总统共和制;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这体现的是,1933年,美国施行“罗斯福新政”,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2)人物、名称、突破: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可知,1921年,列宁主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它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建设社会主义,因此,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
(3)格局、表现:根据所学和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大致在1946年到1970年左右”可知,这一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对峙;这表现在,在政治上,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23.(1)成效: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积极作用: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结局:苏联解体: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详解】(1)成效:由材料“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结合所学,可得出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积极作用:对当时而言,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结局:结合所学,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造成了1991年的苏联解体。道路:中国“改革”之后,探索的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4.(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建立了战后暂时的帝国主义世界和平秩序,但由于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2)政治:召开雅尔塔会议;军事: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
(3)冷战;国际利益和意识形态差异。
(4)相互尊重、不搞对抗;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详解】(1)体系:根据材料一“……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世界的持久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前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通过《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原因:根据材料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勾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世界的持久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建立了战后暂时的帝国主义世界和平秩序,但由于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2)根据材料二“‘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2月美苏英召开雅尔塔会议,主要是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有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3)状态:根据材料三“因此在两国中制造出更多的不信任和庞大的军费开支……它反映出美苏之间纯粹意识形态上的矛盾。”结合所学可知,美苏意识形态的对抗形成了冷战的对峙局面。
原因:根据材料三“它反映出美苏之间纯粹意识形态上的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了美苏冷战。
(4)根据材料四“长久之道在于大国相互尊重、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逐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中国一直在为和平尽力,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要相互尊重、不搞对抗;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25.(1)哥伦布;A;一方面: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确立起来。另一方面:新航路的开辟也引起了早期的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
(2)①协约国;②两极格局。
(3)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柏林危机”等。
(4)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表现在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如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出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0世纪70年代,美国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如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正式建交等。
【详解】(1)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所学知识可知,最早打破欧洲和美洲“分割和孤立发展局面”的是航海家哥伦布。他开辟的航线是A。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确立起来,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也引起了早期的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
(2)根据材料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导致一战爆发。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表现为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组织,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因此可填写①协约国;②两极格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变为对抗,主要表现是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柏林危机”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表现在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如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出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0世纪70年代,美国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如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正式建交等。所以说“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
26.(1)战争、经济交流;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2)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世界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美苏同盟关系破裂;马歇尔计划;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
(4)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5)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详解】(1)根据材料“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可知,古代史上世界各地“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方式是战争;根据材料“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可知,古代史上世界各地“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方式是经济交流;结合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举世称道。
(2)根据图示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让人们认识了世界,扩大了认识世界的范围;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使世界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根据材料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和材料四“北约”的建立,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冷战政策有关,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为加强对西欧的“经济和财政的支持”,美国实行了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 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可知,美国成立北约的主要目的是: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
(4)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应如何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互利共赢等。
27.(1)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了诸多的矛盾,国际秩序极不稳定。对战败国的严厉处罚,导致了战败国的不满,成为国际关系危机的根源;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激化;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发动了局部战争,形成了大战的策源地。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总之,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成就:新经济政策,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新宪法的颁布,确立社会主义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
原因:苏联共产党在建设苏维埃社会实践中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详解】(1)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可避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了诸多的矛盾,国际秩序极不稳定。对战败国的严厉处罚,导致了战败国的不满,成为国际关系危机的根源;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激化;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发动了局部战争,形成了大战的策源地。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总之,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苏联发展过程中“不容置疑的成就”有:1921年—1928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28年—1937年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确立社会主义体制;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原因主要有:苏联共产党在建设苏维埃社会实践中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28.【示例一】
观点:“危机与挑战并存”
史事: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明治维新
说明: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扩大。俄国通过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总之,这些国家面对困境,通过改革或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本国的发展。
【示例二】
观点:“危机与挑战并存”
史事: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二战、冷战下的西欧国家
说明:历史发展中的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的成立是二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二战后,美苏冷战下西欧国家发展收到威胁与挑战,为了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欧共体,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活,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面对危机,只要措施得当,便可化危为机。
【示例三】
观点:“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史事: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说明:俄国通过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国家面对困境,通过改革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本国的发展。
【详解】本题是小论文题,根据给出的主题,任选一个;紧扣观点,从材料中选择能够证明观点的三个史实,进行论述;论述要全面深入、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要规范。
示例一:
选取观点:“危机与挑战并存”
史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俄、美、日三国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们通过改革或革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选择的史实是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明治维新。
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扩大。俄国通过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总之,这些国家面对困境,通过改革或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本国的发展。
示例二:
同样选取观点:“危机与挑战并存”
史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的成立是二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二战后,美苏冷战下西欧国家发展收到威胁与挑战,为了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欧共体,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活,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选择的史实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二战、冷战下的西欧国家。
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发展中的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的成立是二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二战后,美苏冷战下西欧国家发展收到威胁与挑战,为了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欧共体,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活,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面对危机,只要措施得当,便可化危为机。
示例三:
选取观点:“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史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面对农奴制的危机,进行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面对幕府封建统治的危机,通过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选取的史实是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通过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国家面对困境,通过改革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本国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综合复习题(含解析)(内蒙古地区适用)2023-2024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