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西玉林市部分地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训练历史试题(答案)

2023年秋季期陆川县初中学科期中学业水平评价检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B D A C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A C D A B C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5分,共39分。)
19.答案
(1)条约:《南京条约》;(1分)
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答出2个即可,2分)
(2)领土: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2分)
条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分)
(3)名称:《辛丑条约》;(1分)
原因: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2分)
(4)特征:都要求巨额赔款;都是外国侵略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破坏了中国主权;都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激化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等。(答出2点即可,2分)
20.答案
(1)口号:“自强”“求富”;(1分)
目的:挽救清朝统治;(1分)
人物:中央--恭亲王奕 ;(1分)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答出1个即可,1分)
(2)运动:义和团运动。(2分)
矛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外国侵略者。(答出1点即可,1分)
(3)性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2分)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1分)
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答出1点即可,2分)
21.答案
(1)任务: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2分)
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出两点可得2分)
(2)①:金田起义;②:中国同盟会(同盟会);③:1915年。(每空1分,共3分,错别字不得分)
(3)评分标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8分(注意:结论不能是对观点的简单重复。如果结论只是重抄一次观点,未作总结提升,则结论不得分。)
等级 观点 论述 结论
一等 (8分) 观点正确,给2分。 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条理清晰,给4 分。 有总结提升,给2分。
二等 (6分) 观点正确,给2分。 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条理清晰,给4 分。 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升,不给分。
观点正确,给2分。 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给2分。 有总结提升,给2分。
三等 (4分) 观点正确,给2分。 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给2分。 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升,不给分。
观点正确,给2分。 两个史实运用都不正确,不给分。 有总结提升,给2分。
四等 (2-0分) 观点、两个史实、结论四个要点中只有一个正确,给2分;四个要点都不正确,不给分。
【示例一】
观点: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时代使命。(2分)
论证: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②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③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起民主共和国。(2点论述即可,4分;其它符合题意的也给分)
结论:由此可见,学习西方,主张变革,是近代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的爱国人士为挽救国家危亡,不断在进行探索。(2分)
【示例二】
观点: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分)
论证: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结果都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资产阶级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也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4分)
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因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走向革命的胜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2分)
【示例三】
观点:近代先进思想推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2分)
论证: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和发展资本主义。虽然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新文化法运动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4分)
结论:先进的思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主流,又起了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有创新精神。(2分)2023年秋季期初中学科期中适应性训练
八年级历史答题卡
注 意 事 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 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3.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保持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胶带纸。
正确填涂范例: 错误填涂范例: 缺考标识: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5分,共39分)
19(1)(3分)
(2)(4分)
(3)(3分)
(4)(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1)(4分)
(2)(3分)
(3)(5分)
21(1)(4分)
(2)(3分) ① ;② ;③ 。
(3)(8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23年秋季期初中学科期中适应性训练
八年级 历史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同堂分卷,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本卷满分75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下列事件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
A.虎门销烟 B.收复新疆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2.“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我们可以从右图废墟“读到”的历史是
A.三元里抗英 B.抗击洋枪队
C.火烧圆明园 D.旅顺大屠杀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中国版图像一张“大葡萄叶”,后因大片土地被侵占,变成了“大公鸡”。版图变化主要集中在
A.东北和西北 B.东南和西南 C.东北和西南 D.东南和西北
4.“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5.回顾历史,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组建的规模最大的一支海军是
A.福建舰队 B.广东舰队 C.南洋舰队 D.北洋舰队
6.下表是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甲组 乙组 丙组
美、日侵略台湾 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
A.边疆危机 B.农民运动 C.瓜分狂潮 D.思想解放
7.“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A.丰岛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辽东战役
8.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下列选项可以用于研究戊戌变法的第一手史料是
A.影视作品中的公车上书片段 B.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C.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D.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9.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下列与图②外力有关的史实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0.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在“民生”方面的主张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1.下列关于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兵力空虚 B.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C.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准备 D.革命党人策划周密完善
12.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此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B.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
C.根除国民封建思想 D.实现民族独立的梦想
13.下表是民国元老朱峙三先生的一则日记,据此可知此日
十三日 礼拜 今日称元旦 晴 风 今日为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一月一号。饭后出城,见寒溪学堂贴有新联,彩旗飘飘是为新历元旦。路人观者叹息,谓随洋人过年,行洋礼矣。
A.清朝末代皇帝下诏退位 B.袁世凯举行登基大典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日本制定“二十一条”
14.据统计,1914-1918年间,全国耕地减少2600多万亩,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而陆军增加92万多人,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材料反映的是
A.天京事变的影响 B.湖北军政府统治的后果
C.广西起义的影响 D.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15.鲁迅在《狂人日记》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
A.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D.倡导了文学革命
16.“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勃兴,各种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这说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
C.催生了中国的无产阶级 D.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17.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该组织在
A.天津 B.武汉 C.上海 D.长沙
18.1922年初至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斗争100多次,参加人数30万以上。这表明
A.中共成立后推动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B.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阶级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D.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偶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5分,共39分。)
19.(12分)近代中国是一个历经战乱和割让的时期,不平等条约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图① 图②
(1)材料一中的图①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1分)根据图②列举两个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2分)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摘编自齐世荣《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的领土,(2分)并思考该条约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摘编自齐世荣《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1分)为什么说“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涉及条约的共同特征。(2分)
20.(12分)标语口号是历史的记录和拷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特色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认为传统的一套措施已经不能应付新的形势,必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才能挽救摇摇欲坠的清朝统治。于是他们打起“自强”“求富”的牌子,主张推行洋务“新政”。
——摘编自龚书铎、方攸翰《中国近代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口号,他们推行洋务“新政”的目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他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一位代表人物。(2分)
材料二 “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鲜明地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同时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摘编自齐世荣《中国历史》
(2)材料二中“扶清灭洋”口号是哪一场运动提出的?(2分)这一口号反映出他们的斗争矛头是谁?(1分)
材料三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爱国学生在天安门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运动的性质。(2分)最能体现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1分)这次运动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21.(15分)中国近代,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史”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任务一 文本阅读】同学们通过文本阅读,初步感知“中国近代史”。
材料一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找到解放的道路,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的任务,(2分)并概括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的条件。(2分)
【任务二 学史识人】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整理了部分近代以来中国重要人物及其事迹。
材料二 如下表
人物 简介
洪秀全,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在科举道路上,屡试不第。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后来,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发动 ① 。
孙中山,出身农民家庭。读过私塾,后来赴檀香山求学,1883年回国,在香港、广州两地学习医学。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开始行医。通过行医实践,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1905年,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在日本东京成立了 ② 。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③ 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李大钊,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把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3分)
① ;② ;③ 。
(3)阅读上述材料,围绕“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提炼观点。并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玉林市部分地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训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