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考古资料显示,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发现的81座墓葬中,有随葬品的48座,占总墓葬的1/2,一般墓中只有少量陶罐,另有一部分墓中除了陶器外,还有石纺轮、石刀、骨凿、骨针等工具,或绿松石珠、骨饰、牙饰等装饰品。这说明当时(  )
A.母系氏族社会进入了繁荣时期 B.贫富分化催生出奴隶制国家
C.剩余产品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D.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凸显
2.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B.礼崩乐坏局面
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 D.华夏认同增强
3.秦统一后,秦朝政府实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活动,如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后又向丽邑(今陕西临潼)、云阳(今陕西淳化)、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等地移民超十万户,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秦朝政府这些措施顺利实施主要是因为(  )
A.关中地区经济的繁荣 B.法律体系的完备
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驰道交通的发达
4.文帝时有诏曰:“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陆于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悯(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班固·汉书·文帝纪第四》记载:“与匈奴结和亲……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这能够用来佐证汉朝(  )
A.国家大一统的实现 B.意识形态顺应现实需要
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D.宗法观念在逐步地淡化
5.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南方的汉人认为“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他们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感叹“北人安可不重”。南方汉人看法的转变说明(  )
A.北魏汉化加深 B.儒家地位动摇 C.南方日渐衰落 D.南北习俗趋同
6.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7.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如图空白处是(  )
A.察举制 B.世官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清人汇编的《全唐诗》和今人所作补编,流传至今的诗人3600余个,诗歌5.5万余首。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诗坛名家辈出,精品纷呈,风格多样,体式大备,全面深入地接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域文化的影响,蔚为文学史上的高峰。这反映了唐代(  )
A.文学日益平民化的趋向 B.开放兼容的时代风貌
C.文明开化程度不断加深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9.“谏官”又称“谏臣”,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到了宋代,谏官的监督对象由皇帝转向朝中文武百官,特别是以中书、枢密院等执政大臣为主要目标。这可说明宋代(  )
A.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 B.中枢机构存在大量冗员
C.皇权制约体制严重弱化 D.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10.有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指出:它是一个兼具生产、军事和行政的复合型体系,平居佃猎,战时从征的特性助推了其民族的迅速崛起;但与中原文明交融后,在新的经济形态冲击下,它又很快腐化,逐渐成为空壳般的组织形式。由此可推知,该制度应是(  )
A.南北面官制 B.猛安谋克制 C.四时捺钵制 D.行省制
11.“书手”又称“佣书”,是指专职于抄写书籍的人员。唐代是“书手”职业最盛行时期,无论民间或官府都存在众多“书手”,而到宋代,“书手”职业迅速衰落,直至消失。导致此职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技术的成熟 B.书法艺术的进步
C.商业经济的发展 D.国家教育的普及
12.学者樊树志将晚明界定为明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即1573年至1644年间的71年,并认为“晚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岛南部 ②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③设置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④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奏折在康雍两朝都是皇帝亲笔御批,从不假手于人。到乾隆朝,一些内容并不十分重要的奏折,通常先由乾隆帝进行简单的批示,然后再将其发交军机处,由军机处根据奏折内容草拟具体详细的处理意见。这种变化表明(  )
A.军机处的职权有所扩大 B.军机处已成为中枢机构
C.奏折制约官僚作用显著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14.19世纪中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量天尺(测远近)、海图、察天筒、风铳、千里镜、显微镜、自来火等作了描述,称这些为“西洋奇器”。最后五卷辑录了有关地球天文等科技知识的内容,而且还提供了很多图解和示例让中国人能够直观地了解学习。魏源的做法(  )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 B.旨在反思中国落后的科技体制
C.丰富了洋务运动“自强”的内涵 D.是对西方列强侵略挑战的回应
15.广西夏季水灾严重,而秋、春、冬季的旱灾也同样不轻。晚清时期广西旱灾22次,平均不到三年就发生一次,大规模的蝗灾就有21次。史料记载:广西飞蝗蔽日,如暴风骤雨之至,飒飒有风,所下之处禾苗菽麦嚼食一空。上述史料最贴切的研究主题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三元里抗英 D.义和团运动
16.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严复时微叹道:“中国就是守旧人多,怎好?”且因废八股而骤然失业的大批士人对倡议废八股的康有为等人恨之入骨,他们控制的社会舆论成为讨伐维新派的先锋和利刃。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
A.缺乏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B.废除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遭到知识分子的全面反对 D.改变了传统的文化教育体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稔,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本之木。实际上,晚清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传统的经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思想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晚清社会思潮中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
——摘编自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对“夷”的认识,并指出“制夷”的本质。(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并指出其目的。(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6分)
18.从源头看,人类文明有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商业文明,随着工业革命又产生了工业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耶律阿保机为其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范式。他宣布长子倍为继承人,仿照中国汉人传统的方式建造了上京。尽管他和他的契丹贵族一直在其领土上保持着游牧的习惯……耶律德光在位时期,辽国向南方的扩张要求重组其政治架构,行政体制按照双轨运行。这一中国历史上首开先河的政治模式,尊重了多民族社会的特性与需求。
——整编自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第4卷
材料二
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宋代城市经济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了,前代坊市的格局被打破了,到处可以设店、肆和作坊,商业活动场所扩大了。东晋南朝以来的草市或墟市在各地普遍发展,其中有一些形成为繁荣的小镇市。大小城市、镇市和草市,织成了地方商业之网,与广阔的农村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在生产最发达的两浙地区更加如此,可以说区域性市场在宋代明显地发展起来了。由于商业、交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卷入了市场。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上)》
材料三
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地点 创办人
江南制造总局 1865 上海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1866 福州 左宗棠
轮船招商局 1872 上海 李鸿章
汉阳铁厂 1890 汉阳 张之洞
北洋水师 1885 旅顺、威海 李鸿章
京师同文馆 1862 北京 奕
威海卫水师学堂 1890 威海 丁汝昌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学习图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耶律阿保机建立的“统治范式”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辽“重组其政治架构”的主要举措。(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经济显著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洋务新政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从现代化的视角简要评价洋务新政。(10分)
19.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与他的子孙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康乾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康熙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 年龄 主要事迹
1654年 1岁 生于紫禁城,姓爱新觉罗,名玄烨
1661年 8岁 玄烨即位,改年号为康熙
1667年 14岁 亲政
1673年 20岁 吴三桂反于云南,“三藩之乱”爆发
1681年 28岁 清军进军云南,“三藩之乱”最后平定
1683年 30岁 任用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1684年 31岁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5年 32岁 第一次雅可萨之战
1689年 36岁 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年 37岁 清军打败噶尔丹于乌兰木通
1696年 43岁 亲征噶尔丹,昭莫多之战
1713年 60岁 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1722年 69岁 病逝于畅春园寝宫
材料二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治武功,可谓盛极一时,史称“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百余年间,清王朝实现了整个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但是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因而“康乾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
——摘编自陈定樑、龚玉和《中国海洋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雍乾三朝开创的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的原因。(6分)
一、选择题(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B A B D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A D B A
二、非选择题(52分)
17.【答案】
(1)认识: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2分)
本质:抵御外国的侵略。(2分)
(2)方法:先购买,再仿造。(2分)
目的: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处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分)
(3)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加剧;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实践;日本迅速崛起的刺激。(任答3点6分)
18.【答案】
(1)特点:既保留游牧民族的习惯,也学习汉族制度,形成双轨运行的行政体制。(2分)
举措:宣布长子为继承人;建造上京;实行南北面官制。(2分)
(2)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坊市格局被打破;草市普遍发展,有些形成小市镇;区域性市场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6分)
原因:宋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与少数民族地区和与海外的商贸繁荣。(6分)
(3)举措: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近代民用企业,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成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6分)
评价: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4分)
19.【答案】
(1)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6分)
(2)君主专制强化;固守重农抑商;推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任意3点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