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2024 学 年 度 第 一 学 期 阶 段 性 练 习(三)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夕,清朝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
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开始
由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 项
正确;中国市场被打开没有体现社会性质的转变,无法得出结论,排除 A 项;鸦片战争
后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然而这
阶段,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还处于上升时期,所以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
级矛盾仍然是此时的主要矛盾,排除 B 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不代表中
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西洋方圆千
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
口等税。”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企业。结合所学
可知,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C 项正确;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属于军事工业,排除 A 项;开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筹建近代新式海军与题干信息无关,
排除 BD 项。故选 C 项。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 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其实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
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适应了当时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成为辛亥革命的指
导思想,C 项正确;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革命党主张推翻封建君主统治,排
除 A 项;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排除 B 项;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D
【详解】根据题干“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
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 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
东西方全面融合,排除 A 项;材料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也不
符合史实,排除 B 项;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
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高潮事件,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始。 因此,图文资料中反映的共同特征是国共合作,打倒军阀,C 项正确;“推翻帝制,走向 共和”是辛亥革命时期特征,排除 A 项;“国共内战,星火燎原”是 1927 — 1937 年期间
的历史,排除 B 项;“国共合作,抗日烽火”是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特征,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3 年 2 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
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
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1924 年 5 月,黄埔军校在广州黄
埔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它
标志着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故
两幅图片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单枪匹马到国共合作,A 项正确;从弱小到强大,无法从
题干中得出,排除 B 项;题干反映的是工人运动及国共合作,与城市走向农村无关,排
除 C 项;题干反映的时期,国共还未对立,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7、B
【详解】由题干中的“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等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
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秋收
起义,起义失败后,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井冈山
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之后古田会议确立“建党建
军”的原则,1931 年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B 项正确;1935 年第五次 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进行长征,完成战略转移,排除 A 项;秋收起义失败后,放弃以城 市中心,军队武装暴动的道路,排除 C 项;1937 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各民族团结,共同抵御日本入侵,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 年毛泽东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B 项正确;全民族抗战是抗日
战争时期,排除 A 项;城市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初期的革命道路,该道路行不通,毛
泽东才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排除 C 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
在改革开放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浪打南湖忆旧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D 项正确;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点,排除 A 项;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
B 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国民大革命运动胜利进军,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
“西安事变”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属于一手史料中的实物史料,具有最高可信度,A 项正确;电影具有夸大和与事实不符成分,可信度相比实物史料较低,排除 B 项;蒋介石作为西安事变的亲历者,但其记述可能存在个人偏向,可信度比实物史料要低,排除 C 项;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可能存在有利于自己方面的阐述,无法与实物史料相比,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著名的《拉贝日记》(右图)是德国人约翰·拉贝在 1937 年 9 月到
1938 年 2 月间,亲眼目睹的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记录。”可知,《拉贝日记》可以作
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约翰·拉贝的亲身经历,具有真实性,D 项正
确;文字的优美与史料的真实性无关,排除 A 项;题干材料未涉及日记内容,排除 B
项;史料的真实与否与作者身份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2、A
【详解】根据题干“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
“五四运动时期……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全民族抗战”可知,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参与救亡图存的群体越来越广泛,由开始的维新派到学生、市民、工人阶级,再到全民族抗战,因此这种变化的原因与民族危机加深息息相关,A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发生在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之前,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全民族抗战包含各个阶级,因此不能表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排除 C 项;五四运动是群众的自发运动,与政府倡导并不紧密相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3、D
【详解】从题干统计图中的数据可知,1936 年,国民政府陆军中下级军官出身正式军
校的数量占绝大多数,由普通士兵提拔上来的数量较少,速成军事教育所占比例为 0。
到了 1944 年,国民政府陆军中下级军官出身正式军校的数量大为减少,由普通士兵
提拔上来的数量增多,而来自速成军事教育所占的比重占大多数。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随着全面抗战的进行,国民政府在军事上受到重大打击,出身正式军校的中下级
军官多数战死,出于抗战的需要,不得不进行速成军事教育,国民政府在抵御外敌入
侵中付出了重大牺牲,D 项正确;进行速成军事教育,是出于抗战的需要,并非是军事
教育水平的提升,排除 A 项;题干表格并没有反映国民政府军队总数的变化,无法说
明国民政府扩军筹备内战,排除 B 项;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初步形成,全民族一致抗日,并不存在军阀混战的情况,C 项说法有误,排除 C 项。
故选 D 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
合作社等形式”可知,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不仅形式多样,而且重视实效,大大提高了劳
动生产率,B 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没有体现国共合作共同抗
日的史实,排除 A 项;国民革命在抗日战争之前,排除 C 项;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中
国近代化发展奠定基础与之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过去日本在一点点地蚕食中国,现在雄鸡中国崛起,日本
成了毛虫,说明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不再任由日本蚕食,漫画坚定了国人夺取抗战胜
利的信心,C 项正确;漫画中中国版图大,日本版图小,没有对版图进行想象,排除 A
项;此时(1940 年)日本已经开始全面侵华,排除 B 项;此时为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国属于敌对状态,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二、16、(1)史实一:五四运动(1 分)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 分)
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
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1 分)
史实二:
时间:1921 年 7 月(1 分)
意义:宣告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 分)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
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合理即可)(1 分)
(2)图一:《井冈山会师》:历史价值:展现了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的伟大场景,印证
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合理即可)(1 分)
艺术价值:画面突出两位领袖伟岸的身材,凸显这个伟大的瞬间,达到了静态美和
动态美的高度统一。(合理即可)(1 分)
图二: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历史价值:1937 年 7 月 7 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
国主义的侵略,卢沟桥见证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
略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合理即可)(1 分)
艺术价值:卢沟桥建筑优美,桥面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
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合理即可)(1 分)
三、17、(1)主要目标: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 分)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团结;北伐 作战目的明确,战略方针正确;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
援;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等。(任答两点得 2 分)
(2)历史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答两点得 2 分)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1 分)
(3)困难:自然条件的艰难险阻;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党内严重的分裂危机。(任答两
点得 2 分)
重要影响: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
革命的新局面。(2 分)
18、(1)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 分)意义: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2 分)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
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 权。(2 分)
理由: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 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2 分)
(3)理解:中共七大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建
设的历史进程,对于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性胜利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历史意义。(2 分)思想理论:毛泽东思想。(1 分)
四、19、(1)依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就已进入局部抗战时期,整个抗战持续 14 年之久;局 部抗战是整个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
军;中国守军组织上海抗战(长城抗战、绥远抗战)。(任答两点即可)(2 分)
意义:有助于全面理解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
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利于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完整揭露;有利于强调中
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任答两点即可)(2 分)
(2)示例:图一:1938 年 3 月,日军进攻台儿庄,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
战,共歼敌 1 万余人,取得战役胜利。(1 分)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
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1 分)
示例:图二:1940 年,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
封锁与蚕食;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
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 100 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
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1 分)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
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 分)
(3)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1937 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
两党不计前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
成。在全民族抗战的浪潮中,1938 年,武汉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
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抗战进程中,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由于实行全民族抗战,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侵略者
被迫签订投降书,中国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
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合理即可
得 7 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玉教育集团初中部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