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南新密古城寨城址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该城址所发现的陶器中,翠、蚕、氰、壶、薷、杯等为专用酒器,属于制作精致的磨光黑陶和红陶。陶器上附有一定数量的陶文符号,这些陶文符号是用刀刻在陶器表面或用硬质物在器表捺印而形成的。这反映出( )
A.陶器成为先民主要生产生活用具 B.河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C.阶级分化决定社会生活方式演进 D.早期中华文明得到初步发展
2.如图所示为东汉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董永孝亲》,“永父”手拄鸠杖,安坐鹿车,董永正在劳作,空中飘来一位仙女。西汉刘向《孝子图》载:“(董永)父亡,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毕将往为(钱主)奴,于路逢一妇人(织女)求为水妻。”据此可知( )
A.汉代社会生活深受儒学影响 B.文艺创作以社会教化为目的
C.画像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佐证 D.董永孝亲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3.表1所示为唐朝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表1
姓名 出身 官职
吴苾何力 铁勒部族可汗 镇军大将军
高仙芝 高句丽人 河西节度使
李光弼 契丹人 太尉兼侍中
元稹 鲜卑人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彦 大食人 翰林学士
A.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C.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D.官僚制度的日益成熟
4.史载,南宋福建汀州人口剧增,北宋构筑的旧城无法承载,市街向城外转移,城内仅有三个坊,而城外却有三十三个坊、街,城外街还包括位于城门外五里的杉岭市。史籍中有关南宋城市领域扩大的例子还有很多。此类史料表明,南宋时( )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政府经济职能加强
C.自然经济加快瓦解 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5.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山东巡抚阿尔泰上奏,提出“编查(户口)务在详悉,稽数宜归核实、保甲宜慎选充当,上司宜严加查察”;强调要做到“每至一乡一庄,逐户查明姓名、年貌、丁口、执业及有无地亩,一面按户填给门牌,一面造册存案”。该疏奏旨在( )
A.增加政府赋税来源 B.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C.禁止民间人口流动 D.完善中央集权体制
6.1874年,日本入侵中国台湾,并援引万国公法质疑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清朝据《台湾府志》中的政府公文书,坚持“台湾番地有主论”,强调“万国公法者,乃近来西洋各国编成之物,殊无载我清朝之事,故不引为论辩之用,当以正理熟商”。这说明( )
A.日本联合欧洲列强共同侵略中国 B.清王朝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C.清廷据理力争维护自身正当权利 D.日本极力巩固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7.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起兵反对袁世凯。然而,江西商会认为战端一开有碍商务,要求李烈钧“维护市面”,后来还“送给李烈钧几万大洋作为生活费,迫使他下台”。这一现象说明( )
A.二次革命缺乏社会底层的有力支持 B.二次革命进程受制于资产阶级的特性
C.护国运动未能阻止袁世凯复辟帝制 D.内部组织涣散是二次革命失败的根源
8.1948年1月,中共中央工委向华中局下达关于对地主经营工商业政策的指示,其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这一指示体现了( )
表2
条目 内容
一 保护一切于国民经济有益的私人工商业
二 过去鼓励地主富农经营工商业的办法是正确的,今后仍应鼓励
三 地主富农工商业一般应予保护,而不应没收。只应没收官僚资本与真正反革命分子的工商业
A.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
C.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9.1950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工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举行各民主党派学习座谈会,每两周一次,学习内容主要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方法以自学为主,以小组讨论和报告为辅。这一活动( )
A.促成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C.旨在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植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实践
10.表3所示为1978—1990年中国乡镇企业的工业企业概况。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我国( )
表3
年份 企业单位数/个 从业人员/人 总产值/万元
1978 793977 17343595 3887634
1980 757806 19423033 5190782
1982 749290 20728083 6494106
1984 900981 25489125 10210096
1986 6354977 47619559 24434887
1988 7735213 57033912 49929043
1990 7320357 55716921 70970498
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城乡经济实现均衡同步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1.公元前6世纪后期,波斯帝国国王居鲁士首次铸造金币。此后大流士当政时,中央统一铸造的“大流克”金币流通于全国。考古学家在中亚撒马尔罕、铁尔梅兹附近发现过“大流克”,它们是丝绸之路西段通往东方的必经之地。材料表明,波斯帝国( )
A.维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B.垄断了东西方商品贸易
C.建立了完善的税收系统 D.加强了区域文明的联系
12.1215年,教皇特使、巴黎大学训导长库尔松制定的章程取消了巴黎圣母院主事对巴黎大学的控制权。1231年,教皇的谕旨使巴黎大学拥有了授予各类学位的专一权及“不受宗教法庭干预”的特权。教皇的上述举措主要是为了( )
A.应对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 B.强化教廷在文化领域的权威
C.消弭宗教改革带来的影响 D.满足城市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13.19世纪前期,英国爆发了东盎格鲁和斯巴费尔德的工人骚乱、1831年议会《改革法案》骚乱以及纽波特起义等。这些激进运动都是工人因为生活状况恶化,甚至买不起食物而发起的抗争。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 B.君主立宪体制不得人心
C.工业化使农业陷入危机 D.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
14.1901年,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移民限制法》。1956年,自由党政府修改移民法,其中规定:凡有杰出技术者,或对澳大利亚有用人才,不论人种肤色,都可移民来此发展,还可有资格成为澳洲公民。1958年,《移民限制法》被正式废止。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调整( )
A.意在摆脱对宗主国的技术依赖 B.着眼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C.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旨在增强国民的自由平等意识
15.表4所示是20世纪前半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张。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表4
地区 名称 主张
印度 尼赫鲁主义 民族自由是最首要、最基本的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与各种反帝力量联合和合作;使民主制度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印度尼西亚 苏加诺主义 民族主义、宗教和共产主义共同合作;国际主义或人道主义;协商制或民主制;社会繁荣;社会民族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信仰神道
西亚、北非 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 实现阿拉伯民族的统一和自由;反对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建立一种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以伊斯兰教为灵魂的社会主义
非洲 泛非主义 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摆脱外来帝国主义的控制,取得政治和经济自由:非洲统一,呼吁全非洲的团结
拉美 民众主义 民族独立和拉美团结;发展民族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和工业国有化;反对共产主义,但可以与共产党合作
A.民族主义思潮十分活跃 B.社会主义成为各国追求
C.殖民主义体系彻底瓦解 D.亚洲引领民族解放运动
16.1983年3月,里根提出“战略防御倡议”,号召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研制用于国土防御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在空间拦截和摧毁进攻美国的战略弹道武器和航天武器,彻底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反弹道导弹系统计划用25年,耗资1万亿美元来完成。这反映出美国( )
A.国防科技全面落后 B.被迫实行战略收缩
C.加强对苏联的遏制 D.消除了核战争威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唐宋以来,江西得到持续开发。到了明清时期,江西茶园广布,还盛产药材和竹木,制瓷业和造纸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九江是四大米市之一,景德镇是瓷都,河口、樟树、吴城等镇也远近闻名。江西是“五岭之会要”“闽粤之咽喉”,大运河开通以后,江西可以通过水运北至北京,南抵广州,江西的物产得以行销全国。明代以来,江西人口持续增长,加之赋税沉重,过剩的人口“游食它省者十之九”,“四处商贩,所居成市”,以至民间有“无江(西)不成市”的说法。江西众多的商人依靠亲族、乡里等关系联合起来,形成大小不一的商帮组织,史称江右商帮。
——摘编自张小健《江右商帮兴衰研究(1368——1911)》
材料二 表5 江西家谱所见商人传记一览表
姓名 经营区域及行业 主要事迹
王廷达 效陶朱公贸易两省 修桥梁、建朝宇、平道途
吕东发 贩茶叶于两广 焚券弃债
李应飞 来往于金陵 热心公益
吴正二 牵车服费,跋涉于闽楚燕蓟之间 积善好施
吴钰林 以计然术,游海上约三十年 捐资修谱
——摘编自刘广《清代江右商的财富观——以谱牒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江右商帮兴起的原因,并归纳其特点。(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明清江右商帮兴起的因素,并予以说明。(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815年6月9日,英、奥、法、俄、普、西、葡及瑞典签署《最后议定书》,维也纳会议宣告结束,其主要内容有:在波兰约四分之三领土上建成波兰王国,由俄国沙皇兼任国王;普鲁士除获得波森、萨克森北部、威斯特伐利亚和瑞属波美拉尼亚外,还收复了此前割让的几个省份和领地;奥地利除得到加里西亚外,还收复了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提罗尔、威尼西亚和伦巴第等地;等等。《最后议定书》还附载17项条约、专约、宣言、规章等。据此,英国获得赫尔果兰岛、锡兰岛、好望角、圭亚那、圣卢西亚岛、多巴哥岛、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岛、马耳他岛,并取得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保护权。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
材料二 1919年6月28日,德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根据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普奥将在1864年对丹麦战争中夺得的石勒苏益格还给丹麦。和约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波兰得到波兹南、西普鲁士以及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的一部分,波兰还取得穿过西普鲁士的狭窄出海口。西里西亚南部地区划给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疆界经过上述变动,领土减少了八分之一,人口减少了十分之一。和约规定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和当地所有德国公私财产,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主要由英国、法国、比利时获得;太平洋上的岛屿由日本等国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和租借地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异同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体系进行综合评价。(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78年下半年,中国农业代表团、工业代表团等相继访美。中国还邀请美国许多大公司来华为自然资源开发、重工业建设、石油开采等领域提出建议。1979年7月,为期三年的《中美贸易协定》签字,该协定是“中美商务关系的核心”和“美中关系的转折点”。1979年8月美国副总统蒙代尔访华,向中国通报了美国为推动两国经济关系所采取的步骤: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协助中国发展水电,为中国提供贷款,鼓励美国企业界向中国投资。1979年中美两国的贸易额达到24.51亿美元。
——摘编自陈从阳《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中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01年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为805亿美元,是1979年两国建交时的32.8倍。1979—200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累计近6000亿美元。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大陆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以2000年计算,美国在中国大陆投资所带来的赢利收益高达72亿美元,比从墨西哥所收取的多了57%,比新加坡多出1倍多,是巴西的近4倍。
——摘编自于朝晖《试析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经济关系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美经济关系发展的重大意义。(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的高校多实行自主招生。表6所示为1941—1942年中国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国文科作文题目。
表6
时间 学校 作文题目
1941年 天津工商学院 投考工科之动机与企望
1941年 辅仁大学 读书志不在温饱论
1941年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说
1942年 国立交通大学 论抗战以来我国国防工程
1942年 国立商学院 今之论者恒曰商战,夫行货岂有同于行军者耶?试详其说;古代六艺之教多合于体育,试详其说
1942年 国立湖南大学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论
1942年 国立中山大学 士大夫无耻即为国耻说
——据么其璋、么其琮等编《民国老试卷》
根据材料,围绕“民国时期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紧扣主题,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的素养。古城、酒器、黑陶、红陶、符号等被发现,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早期中华文明已获得初步发展,故选A项;材料中缺乏陶器与其他用具的比较,无法判定陶器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地位,故排除B项;材料中考古发现可以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新密地区中华文明的发展状况,但无法说明其“源头”的地位,故排除C项;社会生活方式演进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并非“阶级分化”,故排除D项。
2.C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素养。嘉祥武氏祠画像石和刘向《孝子图》对董永孝亲的描绘和记述,均可反映出汉代社会对“孝”的推崇,这体现了儒家道德伦理对汉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故选C项;两种史料对董永孝亲的描绘和记述存在明显差异,并非“相佐证”,但不可据此判定董永孝亲的事迹不存在,故排除A、D两项;文艺创作可以起到社会教化的作用,但不是所有文艺创作都以社会教化为目的,B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
3.D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统治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者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任用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军政要职,故选D项;材料中的这些少数民族人士并不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与官僚制度的成熟没有必然关联,故排除B项;唐朝前期并未出现藩镇割据局面,故排除C项。
4.B 【解析】本题考查南宋城市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宋时,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领域显著扩大,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释放了社会经济活力,故选B项;材料没有南北经济对比,无法体现经济重心的变化,故排除A项;随着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政府对经济的管控松弛,故排除C项;步入近代,我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瓦解,故排除D项。
5.C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赋税制度和基层社会治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山东巡抚阿尔泰上奏,主张进一步完善保甲制度,以此加强对基层百姓的管控,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故选C项;清朝前期,官府对民间人口流动有所限制,但并非“禁止”,故排除A项;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户籍制度对赋税征收作用大为削弱,故排除B项;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具有一定的自治性,材料体现不出中央集权体制的完善,故排除D项。
6.B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外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日本对中国台湾的武力侵略和外交讹诈,清廷据理力争,反对日本入侵,维护自身正当权利,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欧洲列强的侵华举动,无法体现出日本与欧洲列强的勾结,故排除A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对中国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故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天朝上国观念不断受到削弱,且材料也无法体现出这一观念,故排除D项。
7.A 【解析】本题考查江西商会与二次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江西商会属于民族资产阶级性质,它对二次革命态度消极,甚至逼迫李烈钧下台,这是其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体现,这种特性影响了革命的进程和结果,故选A项;商会并不属于社会底层,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阻碍因素来自商会,不是革命党内部,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运动属于二次革命,并不是护国运动,故排除D项。
8.A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地主富农从事私人工商业,带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应该受到鼓励,以更好地和“官僚资本与真正反革命分子”进行斗争,故选A项;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对党的工作重心进行了调整,故排除B项;中国传统经济结构以自然经济为主体,表格内容并未直接涉及,故排除C项;解放战争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美蒋反动派与中国人民的矛盾,即阶级矛盾和中外民族矛盾依然是社会主要矛盾,故排除D项。
9.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举措,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开展政治思想学习,为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夯实思想基础,有利于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故选D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故排除A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故排除B项;1953年,新中国开始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10.C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我国乡村工业迅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故选C项;材料缺乏城乡经济发展的对比,无法判定城乡是否“均衡发展”,故排除A项;乡镇企业分布于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故排除D项。
11. B 【解析】本题考查波斯帝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素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国王实行统一的货币制度,促进了境内各区域间的商品贸易和文明交流,故选B项;波斯帝国只是统一铸造及发行金币,并未完全控制东西方贸易,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波斯帝国的税收系统,故排除C项;丝绸之路开通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12.D 【解析】本题考查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13世纪前期,教皇削弱巴黎地方教会的权力,在教育、司法等方面赋予巴黎大学以“特权”,以此增强教廷对巴黎大学及文化领域的控制和影响,故选D项;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故排除A项;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市民阶层的根本利益,并非教皇颁布政策的主旨,故排除B项;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初的德意志地区,故排除C项。
13.C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社会财富分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工人阶级生活陷入困境,从而产生激进行为,而此时正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大肆谋取暴利,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故选C项;买不起食物不是因为农业陷入危机,而是由于工人待遇差,故排除A项;英国工人并不是反对君主立宪制,故排除B项;当时社会结构主要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构成,并未发生急剧变化,故排除D项。
14.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吸收世界各地技术人才促进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澳大利亚政府修改并最终废止了《移民限制法》,故选D项: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调整并非只针对宗主国(英国),故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此时澳大利亚通过了《移民限制法》,移民政策调整在其形成之后,故排除B项;材料聚焦于澳大利亚移民条件的变化,并非国民的思想观念,故排除C项。
15.C 【解析】本题考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当时亚非拉地区和国家民族解放运动指导思想各有千秋,但都强调反对帝国主义和实现民族独立,说明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十分活跃,故选C项;虽然表格中较多地呈现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但无法据此得出亚洲引领民族解放运动的结论,故排除A项;虽然社会主义代表时代发展方向,但“各国追求”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初,殖民主义体系彻底瓦解,故排除D项。
16.A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冷战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里根试图挑起新一轮高科技军备竞赛,从经济上拖垮苏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有所强化,故选A项;20世纪80年代前期,美国对苏政策由守转攻,故排除B项:“彻底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只是美国的主观愿望,并非现实,故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战略弹道武器和航天武器”,无法表明美国国防科技“全面落后”,故排除D项。
17.(1)原因:江西社会经济的发展;江西便利的交通条件;江西人口出现过剩;江西赋税沉重。(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
特点:以宗亲、乡里关系为纽带;经营范围广;热衷于公益事业。(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
(2)补充因素一:
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2分)
说明:明清时期,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在江西普遍出现,在商业经营上,盛行家族模式,这有利于江右商帮的形成。(2分)
补充因素二:
历史传统的影响。(2分)
说明:自唐宋以来,江西就形成了经商的传统,明清时期,这种传统得到进一步发展,促成了江右商帮的形成。(2分)
补充因素三:
社会观念的变化。(2分)
说明:明清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工商皆本的观念出现,推动了江右商帮的形成。(2分)
[共4分,角度2分,说明2分,任意一例即可。如答出示例之外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答案不能与第(1)小题中的原因重复]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江右商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第(1)问,关于“原因”,根据材料“江西茶园广布,还盛产药材和竹木,制瓷业和造纸业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江西是‘五岭之会要’‘闽粤之咽喉’”“江西人口持续增长,加之赋税沉重”,可以得出社会经济的发展、便利的交通条件、人口过剩、赋税沉重等。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众多的商人依靠亲族、乡里等关系联合起来,形成大小不一的商帮组织”“热心公益”“积善好施”及经营区域与行业,可以得出以宗亲和乡里关系为纽带、经营范围广、热衷于公益事业等。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宗法血缘关系、历史传统、社会观念等方面进行补充,言之有理即可。
18.(1)相同点:大战后形成:欧洲强国主导;维持欧洲均势;运用国际法加以保障;以欧洲为中心,兼及世界其他地区;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
不同点:前者旨在遏制法国,后者旨在惩罚德国;俄国是维也纳体系的主导国之一,苏俄遭到凡尔赛体系的排斥。(4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积极影响:扩大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有利于缓和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国际纷争;为后世国际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
局限性:大国为谋取一己私利,推行强权政治,无法从根本上维护欧洲及世界和平。(2分)
【解析】本题考查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体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第(1)问,关于“相同点”,根据材料“英、奥、法、俄、普、西、葡及瑞典签署《最后议定书》”“德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英国获得赫尔果兰岛、锡兰岛、好望角、圭亚那、圣卢西亚岛、多巴哥岛、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岛、马耳他岛,并取得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保护权”“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主要由英国、法国、比利时获得;太平洋上的岛屿由日本等国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和租借地转让给日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欧洲强国主导、维持欧洲均势、运用国际法加以保障、以欧洲为中心并兼及世界其他地区。关于“不同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主要目的、俄国的身份等方面进行比较。第(2)问,应从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两方面进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积极影响”主要有扩大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有利于缓和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国际纷争、为后世国际体系的构
建提供了借鉴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大国为谋取一己私利,推行强权政治,无法从根本上维护欧洲及世界和平。
19.(1)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建交;中国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美国急于摆脱经济“滞胀”,开拓海外市场;中美双方领导人的共同推动。(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
(2)意义:促进了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中美关系的基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6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经济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第(1)问,根据材料“中国农业代表团、工业代表团等相继访美”“为期三年的《中美贸易协定》签字”“1979年8月美国副总统蒙代尔访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关系正常化及建交、中国改革开放、美国经济“滞胀”、中美领导人的推动等方面简析。第(2)问,根据材料“2001年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为805亿美元,是1979年两国建交时的32.8倍”“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在中国大陆投资所带来的赢利收益高达72亿美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美经济发展、巩固中美关系的基础、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等方面进行说明。
20.示例
论题:民国时期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分)
阐述:晚清以来,我国教育近代化变革不断深入,教育内容、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941—1942年,正值中国全民族抗战时期,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是中国教育的根本宗旨,这也体现在各高校自主招生的作文命题中。天津工商学院、辅仁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作文命题旨在启发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和责任担当。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湖南大学等高校的作文命题植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引导学生关注民生,旨在巩固全民族抗战的社会基础。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商学院等高校作文命题直接关注抗日战争和军事斗争,旨在增强学生军事文化素养,为民族解放战争培养优秀军事人才。(8分)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高校自主招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的教育,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历史探究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民国时期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作文题目的相关信息,可以拟定论题“民国时期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然后,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民国时期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时代背景、作文题目对时代特征的反映、民国时期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对阐述部分进行简要总结,点明论题,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