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重庆市巴渝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巴渝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开卷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人类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要探寻人类起源,下列最可信的依据是( )
A.文献记载 B.考古发现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2.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它”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蓝田人遗址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4.《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现象,主要发生于( )
A.尧舜禹时期 B.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C.北京人时期 D.元谋人时期
5.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以下关于我国上古三个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A.夏朝-商朝-西周 B.商朝-夏朝-西周
C.商朝-西周-夏朝 D.西周-商朝-夏朝
6.“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7.“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段材料反映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诸侯一心,辅佐周王 B.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中央集权,四海归一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8.下列有关战国七雄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①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均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 ②战国初年,齐国由大夫姜氏取代
③战国中期以后,秦国逐渐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④七雄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展开争霸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战国铜壶 D.唐三彩
10.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为政以德、因材施教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11.《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12.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
A. B.
C. D.
13.因果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我国历史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B.商汤灭夏——商朝的都城从此稳定下来
C.铸造司母戊鼎——商朝的历史有文字可考
D.李冰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4.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双方是( )
A.项羽和刘邦 B.项羽和秦二世 C.刘邦和秦二世 D.陈胜和秦二世
15.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
A.吸取秦亡教训 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5分,第17题10分,第18题8分,第17题12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褒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采用郡县制牢牢地掌握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展的中央管理体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身份将自己凌驾于政府之上,最终为大一统制度的实现奠定了君主集权和官僚统治的组织保证。
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
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错误”。
(1)公元前230年,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 )
(2)汉武帝建立起统一全国的行政管理制度。( )
(3)郡县制的设立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
(4)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制度曾长期有效运行。( )
(5)秦统一中国,在历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
17.政治制度是稳定一个国家的基石,好的制度能推动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西周建立后,为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室把王畿以外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天下为公”指的是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目的和分封对象有哪些?受封的诸侯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3)结合所学,依次写出图一中①②代表的官职,并根据材料三写出秦始皇为巩固统治 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18.稻香话丰年,农业系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1)图一是什么劳动工具?图二工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三工程由谁主持修建?
(2)据材料二,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
材料二: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下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
(2)材料二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创始人是谁?他的学说集中在哪一书中?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写出他的核心思想和体现他思想的著作名称?
(4)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横线上写出这两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_______尚贤节用,兼爱非攻;B______仁政王道,民贵君轻;C_________以法治国,改革图治
(5)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
试卷第4页,共5页
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考古发现当时的遗物、遗存、遗址,这些均是第一手资料,B项正确;文献记载、 神话传说、 调查问卷,均是第二手资料,有参考价值,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距今约20万年到70万年,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B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山顶洞人是智人,蓝田人距今11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3.D
【详解】依据所学,史学界将远古时期称之为石器时代,其中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之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之为新石器时代,因此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石器制作技术,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尧舜禹时期,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出现了所谓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现象,A项正确;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现象,主要发生于尧舜禹时期,不是半坡原始居民时期,排除B项;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现象,主要发生于尧舜禹时期,不是北京人时期,排除C项;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现象,主要发生于尧舜禹时期,不是元谋人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因此,三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夏——商——西周,A项正确;BCD项错误,排除。故选A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中“夏桀本是亡国君”、“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都是因为末代君主实行残暴统治导致灭亡,可以得出,歌谣主要反映了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D项正确;材料主要讲的是夏商周的灭亡,不是建立,排除A项;材料中也没有提到社会等级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世袭制;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依据题干“平王之时……政由方伯。”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从而得出这段材料反映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符合题意;诸侯一心,辅佐周王,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A不符合题意;王室中兴,王权加强,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B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四海归一的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B
【详解】通过三家分晋,春秋时期的晋国分成韩赵魏三家,因此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均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 ,①正确;战国中期以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③正确;战国初年,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②错误;春秋时期齐桓公等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展开争霸战争,战国时期展开直接的兼并战争,④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9.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B项正确;四羊方尊、战国铜壶都不是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排除AC项;唐三彩不是青铜器,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儒家学派孔子的主张,“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A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兵家的思想,排除B项;“顺其自然、以柔克刚”是道家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词“县、凡(共)三十县,”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指建立县制。所以答案选B。
12.A
【详解】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故A符合题意;BCD都是战国时期的货币,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D
【详解】公元前 256 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修建促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D项正确;我国迈入农耕文明时代的标志 原始农业的兴起,排除A项;商朝的都城从此稳定下来是盘庚迁殷,排除B项;商朝的历史有文字可考是指甲骨文,爬刺虎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楚汉之争是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A项正确;BCD三项不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5.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于秦朝时期沉重的徭役和秦末汉初的战争,导致社会经济残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因此为了恢复经济,促进社会发展,西汉初年的统治者采取了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D项正确;ABC项都是采取轻徭薄赋措施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D项。
16.(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详解】(1)根据材料“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可知,本题的结论违背了上述信息所表达的意思,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全国统一大业。故填错误。
(2)根据材料“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采用郡县制牢牢地掌握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展的中央管理体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身份将自己凌驾于政府之上,最终为大一统制度的实现奠定了君主集权和官僚统治的组织保证。”可知,本题的结论违背了上述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秦始皇建立起统一全国的行政管理制度。故填错误。
(3)根据材料“采用郡县制牢牢地掌握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可知,郡县制的设立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本题的结论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故填正确。
(4)根据材料“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可知,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制度曾长期有效运行,本题的结论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故填正确。
(5)根据材料“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可知,秦统一中国,在历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本题的结论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故填正确。
17.(1)制度:禅让制。
(2)目的:为进行有效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官职:①是丞相,②是御史大夫;措施: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天下为公”指的是禅让制。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推举人才的标准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2)根据材料二“ 西周建立后,为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进行有效的统治;根据材料二“周王室把王畿以外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可知,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根据材料二“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可知,受封的诸侯应该履行的义务有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中①②代表的官职是丞相、御史大夫,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根据材料三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18.(1)劳动工具:骨耜;时期:春秋时期;人物:李冰。
(2)措施:减免田租,减轻徭役、算赋;局面:文景之治。
(3)计策:研制新型的农业生产工具;兴修水利工程;政府减轻农民负担;政府要重视农业。
【详解】(1)劳动工具: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骨耜,挖土工具;
时期:根据图二结合所学可知,图二是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人物: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图三是都江堰,修建者是李冰。
(2)措施:根据材料“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得出减免田租,根据材料“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得出减轻徭役、田赋;
局面:结合所学可知,文景时期,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3)计策:综合上述材料,可从重视农具、水利工程、农业等角度着手,如研制新型的农业生产工具;兴修水利工程;政府减轻农民负担;政府要重视农业。
19.(1)百家争鸣。
(2)道家老子《老子》或《道德经》。
(3)孔子儒家“仁”《论语》。
(4)A、墨子B、孟子C、韩非。
(5)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详解】(1)局面:由材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叫百家争鸣。
(2)学派:根据材料一“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可知,材料中爷爷认为坏事与好事可以相互转化,这与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最接近;创始人:结合所学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成为道家的经典。
(3)人物:根据材料二“他生活在春秋晚期”“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学派: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著作:体现他思想的著作是《论语》。
(4)代表人物:结合所学可知,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B孟子主张实行“仁政”;C韩非主张“依法治国”
(5)举措: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重庆市巴渝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