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实验中学崇文校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随堂练习历史试题(答案)

崇文校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九 年 级 历 史 随堂练习(二)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文物直接反映了( )
A.黄河河流域早期城市面貌
B.尼罗河流域早期文明图景
C.印度河流域的农耕情况
D.两河流域文字发展状况
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统一起重要作用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周老师讲述道:亚、非、拉的无限财宝,无限的良田沃壤,迅速地养肥了欧洲,有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周老师可能正在分析( )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西欧城市兴起的表现
C.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D.海外殖民扩张的影响
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图2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
结构图,其中“ ”处是( )
A.无产阶级的兴起
B.西欧庄园的出现
C.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马萨乔的《失乐园》在构图上采用了不同寻常的表达方式,将亚当和夏娃的人物比例放大,将代表神权的天使比例缩小并置于背景之中。这部作品体现的是( )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神权至上 D.浪漫主义
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B.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C.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 D.使世界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强国之鉴》中指出:“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宫廷政变(1688 年)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三权分立体制的践行 B.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独立宣言》的颁布
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因为这个行业的产品与普通人的生活关系最密切。为了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工匠们的新发明一个接着一个。据此可知,工业革命能迅速展开的背景和原因是( )
A.市场的迫切需求 B.工匠们的不懈努力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纺织业迅速发展的推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关怀,给人类指明了一条通向世界大同的光明大道。此大道的“光明”之处在于其( )
A.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B.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
C.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方式 D.实现了无产阶级国际联合
图 3 体现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实现 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C.非洲独立运动 D.资本主义运动的发展
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 万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棉纺织业的发展 B.蒸汽机的改进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南北战争中,北方军队的每1 000个士兵中,有421 个工人,487个农民。南方有50万黑人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南方10万军队。北方最终赢得了胜利。材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北方获胜因为实力雄厚
C.黑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 D.杰出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年爆发,1918 年结束,但当时中国的新闻报道大多称之为“欧战”。这主要是因为
A.交战双方全是欧洲人 B.交战目的是夺取霸权
C.交战区域集中在欧洲 D.战争性质是非正义的
对于一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
大敌当前,促使苏联和英美在几经周折后求同存异,互相妥协,最终实现了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珍珠港事件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震撼世界的十天:苏联的诞生》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后写成的纪实作品。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废除了农奴制
C.诞生了马克思主义 D.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图 4 可以帮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巴黎和会
召开的真实目的,那就是( )
A.复苏德国经济
B.分赃与反苏
C.建立国际联盟
D.挑起美苏冷战
城市的食品和原料供应不足以支撑政府所要开展的工业发展项目。因此,斯大林决定放弃新经济政策,并且强迫农村供应城市和工业经济发展所需的粮食和原料。材料表明,新经济政策被放弃是由于( )
A.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B.农民发生了暴动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个人崇拜盛行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展示的社会历史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据此可知,作者善于( )
A.描绘上流社会变迁 B.演绎社会革命惊心
C.捕捉底层贫民艰辛 D.讴歌杰出英雄智勇
总结、提炼、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学习小组收集了下表中的学习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B.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相互支持
某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这个规定首次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文件发表于( )
A.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下表所示内容体现出( )
A.美洲是世界政治文明发源地
B.国家权力都在议会
C.各国基于国情选择政治体制
D.国家元首都是国王
“俄国工厂工人的数目从 1865 年的 38 万人上升到 1898 年的 300 万人……日本从1881年到 1893 年,工厂数目由 1100 家增加到3340 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两国( )
A.都因政策调整带来了人口增长 B.都因民族危机引发了人口流动
C.都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文化 D.实行的改革都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 000 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等,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由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 )
A.沿袭西方的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照顾了农民利益 D.协调了经济比例
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能印证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二战时,出现了很多新式武器,包括喷气式飞机和雷达等;有空中火力支持的航空母舰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水面横行的“巨舰大炮”彻底过时。这表明( )
A.战场形势变幻莫测 B.科技改变战争形态
C.海洋战争成为关键 D.战术战法灵活多变
下表所列的是某同学开展主题学习的资源包(部分),据此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 )
浅析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论文 影像:甘地传 传记《玻利瓦尔》
A.民族独立 B.民主革命 C.两极格局 D.区域合作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在先后接见了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外交使团后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摘编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归而行之”的历史事件。(2分)
(2)你是否同意俾斯麦关于日、中“强弱之源”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当火药传到西欧,那里的市民阶级便利用这种新的武器同封建阶级作战,最后把这个阶级炸得粉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航海家首先把指南针装到船上,有了指南针,近代欧洲人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成为了可能。
——方世华主编《中国科技史》
材料二 1765 年,被尊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说服法国国王效仿中国皇帝举行耕田典礼,用礼仪内化人们向善品质……儒家君子的基本标准被写入法国的《人权宣言》和 1795 年宪法所附的相关文件中。
——马平均《近代法国的儒家“君子”研究》
材料三 18 世纪晚期从欧洲发端的两个历史事件,我称之为“双元革命”。发生在英伦诸岛的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世界,过去的神仙皇帝在现在的商人和蒸汽机面前都将显得软弱无力……另一个发生于法国的革命赋予了世界新思想,它为多数国家提供了法典、制度模式等方面的借鉴。
———[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欧洲历史的影响。(4分)
(2)写出材料三中的“双元革命”所指的两个历史事件。从“双元革命”中任选一“元”,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霍布斯鲍姆的观点进行解释。(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出一个历史结论。(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20年底,列宁就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1921年3月,粮食税实行以后,1922一1923年度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4.3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工业原料也有所增加。
----摘自陈之骅主编《苏联兴亡史纲》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苏联(苏俄)历史上的哪一政策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中的“氧气面罩”是指什么 (4分)
(3)材料二中“中国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中的“发动机”是指什么 (4分)
(4)综合分析上述材料,说说你的认识或启示 (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外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31 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7 年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1939 年 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40年 德军大举进攻并占领北欧和西欧诸国
1941 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 年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1944 年 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1945年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45 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据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编制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抗日战争长达多少年。(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分别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崇文校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九 年 级 历 史 随堂练习(二)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文物直接反映了( )
A.黄河河流域早期城市面貌
B.尼罗河流域早期文明图景
C.印度河流域的农耕情况
D.两河流域文字发展状况
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统一起重要作用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周老师讲述道:亚、非、拉的无限财宝,无限的良田沃壤,迅速地养肥了欧洲,有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周老师可能正在分析( )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西欧城市兴起的表现
C.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D.海外殖民扩张的影响
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图2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
结构图,其中“ ”处是( )
A.无产阶级的兴起
B.西欧庄园的出现
C.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马萨乔的《失乐园》在构图上采用了不同寻常的表达方式,将亚当和夏娃的人物比例放大,将代表神权的天使比例缩小并置于背景之中。这部作品体现的是( )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神权至上 D.浪漫主义
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B.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C.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 D.使世界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强国之鉴》中指出:“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宫廷政变(1688 年)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三权分立体制的践行 B.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独立宣言》的颁布
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因为这个行业的产品与普通人的生活关系最密切。为了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工匠们的新发明一个接着一个。据此可知,工业革命能迅速展开的背景和原因是( )
A.市场的迫切需求 B.工匠们的不懈努力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纺织业迅速发展的推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关怀,给人类指明了一条通向世界大同的光明大道。此大道的“光明”之处在于其( )
A.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B.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
C.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方式 D.实现了无产阶级国际联合
图 3 体现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实现 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C.非洲独立运动 D.资本主义运动的发展
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 万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棉纺织业的发展 B.蒸汽机的改进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南北战争中,北方军队的每1 000个士兵中,有421 个工人,487个农民。南方有50万黑人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南方10万军队。北方最终赢得了胜利。材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北方获胜因为实力雄厚
C.黑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 D.杰出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年爆发,1918 年结束,但当时中国的新闻报道大多称之为“欧战”。这主要是因为
A.交战双方全是欧洲人 B.交战目的是夺取霸权
C.交战区域集中在欧洲 D.战争性质是非正义的
对于一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
大敌当前,促使苏联和英美在几经周折后求同存异,互相妥协,最终实现了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珍珠港事件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震撼世界的十天:苏联的诞生》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后写成的纪实作品。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废除了农奴制
C.诞生了马克思主义 D.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图 4 可以帮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巴黎和会
召开的真实目的,那就是( )
A.复苏德国经济
B.分赃与反苏
C.建立国际联盟
D.挑起美苏冷战
城市的食品和原料供应不足以支撑政府所要开展的工业发展项目。因此,斯大林决定放弃新经济政策,并且强迫农村供应城市和工业经济发展所需的粮食和原料。材料表明,新经济政策被放弃是由于( )
A.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B.农民发生了暴动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个人崇拜盛行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展示的社会历史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据此可知,作者善于( )
A.描绘上流社会变迁 B.演绎社会革命惊心
C.捕捉底层贫民艰辛 D.讴歌杰出英雄智勇
总结、提炼、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学习小组收集了下表中的学习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B.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相互支持
某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这个规定首次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文件发表于( )
A.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下表所示内容体现出( )
A.美洲是世界政治文明发源地
B.国家权力都在议会
C.各国基于国情选择政治体制
D.国家元首都是国王
“俄国工厂工人的数目从 1865 年的 38 万人上升到 1898 年的 300 万人……日本从1881年到 1893 年,工厂数目由 1100 家增加到3340 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两国( )
A.都因政策调整带来了人口增长 B.都因民族危机引发了人口流动
C.都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文化 D.实行的改革都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 000 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等,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由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 )
A.沿袭西方的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照顾了农民利益 D.协调了经济比例
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能印证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二战时,出现了很多新式武器,包括喷气式飞机和雷达等;有空中火力支持的航空母舰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水面横行的“巨舰大炮”彻底过时。这表明( )
A.战场形势变幻莫测 B.科技改变战争形态
C.海洋战争成为关键 D.战术战法灵活多变
下表所列的是某同学开展主题学习的资源包(部分),据此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 )
浅析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论文 影像:甘地传 传记《玻利瓦尔》
A.民族独立 B.民主革命 C.两极格局 D.区域合作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在先后接见了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外交使团后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摘编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归而行之”的历史事件。(2分)
事件:明治维新(2分)
(2)你是否同意俾斯麦关于日、中“强弱之源”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案一:
判断:同意(2分)
理由:因为日本使团到欧洲学习后,进行了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重视学习西方的教育和先进制度,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洋务派到欧洲学习后,掀起了洋务运动,只重视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富强。所以,俾斯麦关于日、中“强弱之源”的观点是正确的。(4分)
答案二:
判断:不同意(2分)
理由:因为日本使团到欧洲学习后,进行了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重视学习西方的教育和先进制度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洋务派到欧洲学习后,掀起了洋务运动,虽然只重视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所以,俾斯麦关于日、中“强弱之源”的观点并不全面。(4分)
答案三:
判断:不同意(2分)
理由:一个国家的强弱是综合因素的结果。俾斯麦看到了日本使团到欧洲学习,重视学习西方的教育和先进制度,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日本明治维新最终成功,使得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还包括了统治者的态度和决心、广大中下级武士的支持等原因。而中国洋务派到欧洲学习后,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使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导致许多政策无法推行,最终没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所以,俾斯麦关于日、中“强弱之源”的观点是片面的。(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当火药传到西欧,那里的市民阶级便利用这种新的武器同封建阶级作战,最后把这个阶级炸得粉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航海家首先把指南针装到船上,有了指南针,近代欧洲人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成为了可能。
——方世华主编《中国科技史》
材料二 1765 年,被尊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说服法国国王效仿中国皇帝举行耕田典礼,用礼仪内化人们向善品质……儒家君子的基本标准被写入法国的《人权宣言》和 1795 年宪法所附的相关文件中。
——马平均《近代法国的儒家“君子”研究》
材料三 18 世纪晚期从欧洲发端的两个历史事件,我称之为“双元革命”。发生在英伦诸岛的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世界,过去的神仙皇帝在现在的商人和蒸汽机面前都将显得软弱无力……另一个发生于法国的革命赋予了世界新思想,它为多数国家提供了法典、制度模式等方面的借鉴。
———[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欧洲历史的影响。(4分)
影响:①中国的四大发明西传至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②儒家思想为法国政治生活注入新元素。(每点2分,答出2点给满分,若分别阐述四大发明的影响最多2分)
(2)写出材料三中的“双元革命”所指的两个历史事件。从“双元革命”中任选一“元”,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霍布斯鲍姆的观点进行解释。(6分)
事件: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每个事件2分,共4分)
解释:
[答案一]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答案二]伴随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西方技术传入中国,助推了洋务运动的发生,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卷入世界近代化潮流。(2分)
[答案三]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受到法国大革命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如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出一个历史结论。(2分)
东西方文明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东西方文明在不同时期引领世界潮流;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任答1点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20年底,列宁就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1921年3月,粮食税实行以后,1922一1923年度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4.3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工业原料也有所增加。
----摘自陈之骅主编《苏联兴亡史纲》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苏联(苏俄)历史上的哪一政策 (2分)
新经济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中的“氧气面罩”是指什么 (4分)
目的: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缓和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2分)
“氧气面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3)材料二中“中国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中的“发动机”是指什么 (4分)
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分)
“发动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综合分析上述材料,说说你的认识或启示 (2分)
正确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方式等。(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外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31 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7 年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1939 年 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40年 德军大举进攻并占领北欧和西欧诸国
1941 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 年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1944 年 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1945年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45 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据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编制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抗日战争长达多少年。(2分)
14 年。(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分别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一]
观点: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协作反对战争,才能赢得和平。(2分)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片领土沦陷;其他战场上,法西斯国家疯狂进攻。因未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被侵略国家无法阻止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942 年,美、苏、英、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如诺曼底登陆、美苏对中国抗战的援助,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6分)
结论:综上所述,面对共同的敌人或困难,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合作共克时艰,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分)
[示例二]
观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国战场牵制日军兵力最多,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1942 年,美、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国;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6分)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实验中学崇文校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随堂练习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