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
A.繁荣开放 B.政权分裂 C.中外交流 D.区域开发
2、列强在19世纪上半期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列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
C.当时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D.中国是当时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3、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4、有人指出,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对孔子和经文的解读较为怪异,在很大程度上葬送了变法的前途。这一论述的主要依据是( )
A.维新思想不敢触及封建制度 B.维新变法没有得到皇帝的支持
C.改造后的儒学难以被人接受 D.康有为对儒家思想改造不彻底
5、下列关于王位世袭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王位世袭制创立于夏代
B.商代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C.王位世袭制是奴隶制确立的重要标志
D.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6、“打开它,我们会发现,它们不过是五百年间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们多重感情的朴实歌唱,同时又是在周代整个礼乐文化氛围中的独特歌唱。”材料中的“它”是( )
A.《诗经》 B.《离骚》 C.《大学》 D.《中庸》
7、殷商时期,“王”指挥整个朝政,“卿士”总管各类事务;“卿士”之下有不同职位的高官,称为“大臣”,负责大型活动或执行王室的命令。“大臣”之下还有一系列官员,称为“官”、“僚”、“司”等。据此可知,殷商时期( )
A.形成了森严的宗法关系 B.具有原始民主的传统
C.建立了常规的行政制度 D.维系了王朝长治久安
8、“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里描绘的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9、《诗经》中描绘的贵族和平民女子,多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端庄、娴雅淑女形象。“楚辞”中描绘的女子多含有“美人迟暮”“香草美人”的理想化政治意象。据此可知,《诗经》和“楚辞”的共同之处在于( )
A.植根于礼制传统 B.蕴含着人文精神
C.体现了平等意识 D.彰显出士人风骨
10、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
A.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B.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
C.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
D.客观上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11、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家鲜明地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原则,从君臣理论到重要制度都相当具体地开始形成了一整套思想。这反映了他们( )
A.促进了中国社会成功转型 B.揭开了欧洲启蒙运动序幕
C.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 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12、据《明史记事本末》记载,癸卯,诏罢中书省,升六部官秩。仿古六卿之制,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朱元璋此举旨在( )
A.提升行政效率 B.完成国家统一 C.减轻皇帝负担 D.加强集权统治
13、1879年,郭嵩焘出使英、法归国后,指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皆能经营,不必官办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强夺民业,烦扰百端。”他极力主张官府不要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工商业,只要“创置器械推行之各省,俟民之择而从焉”即可。郭嵩焘的这一认识( )
A.奠定了洋务运动的思想基础 B.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思想潮流
C.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要求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独立发展
14、洋务事业大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形式,由政府官员主持,而大部分科举出身的官员不愿从事洋务事业,这就为通过捐纳成为候补官员的捐员提供了署事机会,捐员大多为商人出身。以中国电报局为例,全局198个分局委员,80%以上是通过捐纳获得的。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捐纳制度( )
A.缓解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B.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新路径
C.有助于近代化事业的开展 D.助推了洋务运动目标的实现
15、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声。两者的相同点是( )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信念
二、论述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研究者设计了以下研究思路:
第一步,通过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方面,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
第二步,对科技繁荣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对中国科技史等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分析、概述,总结社会发展中利于科技繁荣的因素。
第三步,通过借鉴影响宋代科技发展水平的社会因素,思考当今实现科技强国的方法。
根据研究思路确定一个研究题目(可以是经济、文学等其他方面),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完善论证过程。(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三、材料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二: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分封王侯的影响。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对南部边疆也未放弃经营。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卫所军士有军籍,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士中大部分参加屯田,小部分驻防。在南部边疆各省,郡县、卫所互为表里,施政则相辅相制。卫所主要安置在农业地区及形胜险要之处,遂形成大规模的军事性质的移民浪潮,推动了卫所地区社会的发展。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治边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朝对南北边疆治理的不同措施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B正确;A是隋唐时期的特征,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2、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分析根本原因时应从经济角度考虑,其次根本原因一般指的是主观原因,分析此题,题干所述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列强方面的原因应是主观原因,分析选项,只有A项叙述了列强方面的原因,而且属于经济领域,资本主义的发展本身就具有扩张性,所以答案为A。BCD不是根本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的侵华战争·原因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比较容易,由所学知识可知,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干编纂的《资政新篇》,D选项符合题意;A项和B项是地理著作,C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土地纲领,排除。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康有为改造后的儒学——康氏儒学对儒学的解读较为怪异,这说明改造后的儒学难以被人接受,C项正确;维新派如果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就不会进行变革封建制度的变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维新变法没有得到皇帝支持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了康有为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存在弊端,而非强调对儒家思想改造程度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方式的继承原则是西周王位世袭制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奴隶制的确立,故A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6、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500年间“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们多重感情的朴素演唱”、“周代礼乐文化氛围中的独特歌唱”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A项符合题意;《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大学》是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中庸》是南宋朱熹整理并将其独立出的儒学作品,BCD三项不符合题目意图。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殷商时期建立了从“王”到“大臣”到“官”、“僚”、“司”等一整套官员体系,这说明这一时期建立了常规的行政制度,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建立行政制度,没有体现宗法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建立行政制度,没有体现原始民主,排除B项;维系了王朝长治久安,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C
解析:周朝实行分封制,确立严格的等级秩序,以巩固统治,故选C;夏朝分封制还没有正式形成,商朝开始分封诸侯,但制度还不成熟,排除AB;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排除D。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诗经》中描绘的贵族和平民女子,多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端庄、娴雅淑女形象。”可见诗经注重表现人体美;根据材料“‘楚辞’中描绘的女子多含有‘美人迟暮’‘香草美人’的理想化政治意象。”可见楚辞中也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可见诗经和楚辞都注重表现人的精神和意蕴,都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诗经》和“楚辞”的共同之处是植根于礼制传统,排除A项;材料与平等意识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士人风骨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
解析:清朝对于戏曲采取了内外不同的政策,体现出是时代的发展趋势是戏曲艺术的发展,清朝政策的干预客观上是给出了戏曲艺术发展的空间,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这与戏曲艺术的内容不符;B选项错误,民间禁唱戏曲是不利于戏曲市民性的发展;C选项错误,戏曲艺术的内涵与功能并未因此而改变。
11、答案:C
解析:明末清初黄宗羲等思想家的思想未跳出儒家思想传统框架,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C项正确;明清时期尽管成为中国近代前夜,但未转型成功,排除A项;欧洲启蒙运动的发生是其自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反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政治上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军事上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互相牵制,使得统兵权与调兵权相互分离,此举旨在加强集权统治或强化皇权,D正确;提升行政效率并不是朱元璋此举的主要目的,而且题干还涉及到军事制度的改革,A排除;明朝建立时已经统一了国家,B排除;朱元璋废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反而增加了皇帝的政务负担,C排除。故选D。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兴起,郭嵩焘一方面主张扩大民间办厂的权利,另一方面主张由政府主导吸收外来先进技术,这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要求,故选C项;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运动已开始,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排除B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始终未取得独立发展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到9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捐员大多为商人出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捐纳制度使一些捐员积极投身洋务事业,有助于近代化事业的展开,C项正确;材料没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资本主义发展新路径的结论,排除B项﹔洋务运动的目标并未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张载的观点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顾炎武的观点也是强调了爱国责任,所以他们的相同点是强调社会责任感,故选A;他们的观点是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没有冲击儒学正统地位,也没有构建新儒学体系,排除BC;儒家价值的理念在他们之前就已经确立,排除D。
16、答案:示例:宋代科技繁荣的社会因素探究。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实行“以文治国”的策略,思想相对自由;民族联系和中外交流加强,这些提供了科技繁荣的良好条件和氛围。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学、矿冶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兴盛推动了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战争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火药在战争中得以应用;统治者推行崇文抑武政策,社会形成重学风气;宋朝理学不断发展,提倡“格物致知”,大大提升了知识分子探究学问的积极性;教育方面,书院教育得到发展,促进了教学与研究的结合,促进了宋朝学术的发展;北宋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为宋政府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宋代科技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思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现代化科技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我们要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大力发展教育;创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制度政策和社会环境;扩大国际科学文化交流与合作。
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古代的中国。首先,确定论题,根据材料“对科技繁荣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借鉴影响宋代科技发展水平的社会因素”等信息可以把题目定为:宋代科技繁荣的社会因素探究。其次,根据材料提供的三步研究思路来确定解题思路:第一步要了解宋代的时代特征,把宋代科技放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中考察;第二步要在分析社会特征的基础上,具体分析科技繁荣的经济、军事、思想、教育等原因;第三步主要分析宋代科技发展对今天的借鉴意义。如: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实行“以文治国”的策略,思想相对自由;民族联系和中外交流加强,这些提供了科技繁荣的良好条件和氛围。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学、矿冶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兴盛推动了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战争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火药在战争中得以应用;统治者推行崇文抑武政策,社会形成重学风气;宋朝理学不断发展,提倡“格物致知”,大大提升了知识分子探究学问的积极性;教育方面,书院教育得到发展,促进了教学与研究的结合,促进了宋朝学术的发展;北宋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为宋政府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最后,宋代科技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思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现代化科技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我们要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大力发展教育;创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制度政策和社会环境;扩大国际科学文化交流与合作。
17、答案:(1)影响:地方割据、叛乱,不利于中央集权。措施:推恩令。
(2)意义:行省制较好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作用:有效维护、巩固了国家统;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解析:(1)第一小问“影响”,通过材料“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王国问题地方割据叛乱不利于中央集权。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是颁布推恩令。
(2)通过材料“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中国省制开端的角度回答。
(3)第一小问“制度”,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制度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角度回答。
18、答案:(1)特点:突出有效、直接的统治,注重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卫功能,贯彻“夷夏之辨”的思想,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2)北方:分封的诸子遣镇北方;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守卫。南方:派驻军队建立卫所管理南方各地;南方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积极意义:维护南北边疆的稳定;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
解析:(1)根据材料“秦将郡县制……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唐朝……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突出有效、直接的统治,注重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卫功能,贯彻“夷夏之辨”的思想,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2)北方:根据材料“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可知,分封的诸子遣镇北方;根据材料“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可知,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守卫。南方:根据材料“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可知,派驻军队建立卫所管理南方各地;根据材料“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可知,南方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积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明朝对南北边疆治理的不同措施,有利于维护南北边疆的稳定,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以及促进民族的交融。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重庆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11月月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