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高中2021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6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D
C
A
B
A
B
B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B
C
D
A
A
A
C
D
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25.(14分)
(1)特点:起源较早,在传承中创新;组织机构完善,由中央机构负责;标准明确,道德
与才能并重;法制健全,立法保障;注重考课的激励作用。(4分)
原因:古代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巩固统治的需要;选官制度的演变,推动官僚
政治的发展;儒家思想的发展,推动考核标准的完善。(4分)
(2)强调德才兼备,注重政治觉悟与工作能力;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素质,有利于贯彻党
的方针政策;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巩固根据地;加强了于部队伍建设,为抗战胜
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为党的干部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积累了经验。
(6分)
26.(14分)
(1)新航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世界性贸易发展迅速;英国海外殖民扩张,参与殖民
霸权争夺: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英国国内圈地运动以及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发展,拓展海外市场。(6分)
(2)不同之处:祥务企业属于制造业领域,特许公司属于商业贸易领域;洋务企业属于
近代民族工业,特许公司具有殖民扩张属性。(4分》
影响:有利于洋务企业自身的发展;对传统的抑商政策有所突破;刺激了民间投资的
热情,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适应了社会转型的趋势,椎动了近代化进程。(4分)
27.(12分)
示例1:
高三历史答案第1页
(共2页)
观点:“大一统”在秦汉时期得以确立与巩固。(3分)
说明:秦始皇完成统一之后,确立了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实行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又实行刺史
制度,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巩固了“大一统”。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朝的尊崇儒
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秦期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汉潮的盐铁官营都在
经济上强化了中央的权威;秦北击匈奴南征越族、汉时北击匈奴、管理西南夷和西域都巩
固了国家疆域。(9分)
示例2:
观点:思想统一是“大一统”的重要保障。(3分)
说明:素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尊崇儒术,都是通过统一思想来巩固政治上的
一统。程朱理学成为官学后,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一方面通过八股取士笼络士人,另一
方面通过教化,强化民众的认同,这都强化了“大一统”的国家意识。(9分)
28.(12分)
(1)治国谋略:商鞅强调“法”治,申不害强调“术”治。监督方式:商鞅强调治理对象的
互相监督,申不害注重君主对官员的监督。行为主体:商鞅变法涉及官员、军队、民众等,
申不害变法主要关注君主个人。变法领域:商鞅变法覆盖行政、军事和基层治理,申不害
变法侧重君主集权。(任答3点得6分)
(2)背景:战国纷争,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符合社会转型的时代需求。(2分)内容:都
主张专制集权,符合新兴地主阶级愿望。(2分)影响:都推动了国力的强盛,对后世产生
深远影响。(2分)
29.(12分)
(1)原因:解放前,鞍钢被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控制,工人深受剥削压迫。(3分)解放
后,人民政权接管鞍钢,工人当家作主。(3分)
(2)内涵: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爱厂如家(爱岗敬业),为国分忧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无私无畏)等。(6分)德阳市高中2021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泉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贤。
3.选择题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卷上草稿纸上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内均无效。
4,非选择题作答: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上,草稿纸上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内均无效。
5.本试卷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
小题2分,共48分。)
,商人在祭祀祖先时,大量使用马、牛等动物,还普遍使用人牲,多者达数百人:周人废除了用
人性祭祀,并以其为非礼行为,祭品数量和种类也大为缩诚。这一些变化反映出
A宗法血缘关系淡化
B.执政理念发生钱变
C.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D.神权与王权的分离
2.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访问鲁国,鲁国的乐工为季札演奏《诗经·国风》中的诗歌和乐
舞。乐工每演奏一个单元,季札都能依据乐舞和歌曲推确地判断是《国风》中的哪一部分,并
发表简短的评论。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
A中原文化影响的扩大
B.诸子思想的相互融合
C.南北文化交流的频繁
D.西周礼乐制度的传承
3,秦汉驰道制度规定,非经特许,任何人员不能穿行中央三丈的“天子道”。到汉宣帝时,出现
平民“以其罪罚之轻”,公然违反驰道禁令的现象,至汉平帝时废止这一规定。这一变化客观
上
A导致了天子权威的衰落
B.推动了道路交通政治化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有利于商业交往的发展
4.汉代素族在地方社会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图1显示了两汉时期
豪族大姓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历史一诊第1页(共8页)
人睽蜜选
运人竖發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图1
(注:图中“人”是指史书上仅提一人之名姓的豪强大族,其背后也是以家族为后盾。)
A.人口增长数量
B.土地兼并程度C.政治中心线移
D.儒学传播范围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的本纪和列传往往成了传主人物的家谱家传,如《魏书》《宋书》
等几乎在每个所记人物之下,附记其兄弟子孙达数十人,并充斥者对这些人物的家诚、门风、
艺业、风度等的描述和颂扬。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撰写
A.受到门阀政治的影响
B.打破了传统的史著体例
C,强调史学的资治功能
D.以褒贬历史人物为目的
6.唐高祖曾在一次释典礼上,诏儒士徐文远、沙门惠乘、道士刘进客各自讲解本派经典,再命儒
学大师陆德明问难此三人,“三人为之屈”。后又以国子祭酒和博士为主僧、道为宾,“堂列
三座,拟叙三宗”。唐高祖的这些举措旨在
A.宜扬开明的文化理念
B.巩固儒学正统地位
C.改变三教并行的政策
D,推动儒释道的融合
7.有学者对唐朝中晚期31个醬镇的藏帅任命途径进行了统计(如图2所示)。据此推知,这一
时期的藩镇
自立
东方和东北方谱镇
西北方
南方諧镇
年
61we山n316语段a324g6n90
180
800
82
840
860
88
900
园朝廷所命
图“夺取或世我权力”
口“未知可无蒂帅”
图2
历史一诊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