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含解析)

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B.区域文化可能存在交流
C.早期国家势力向北扩张 D.南北方的农业经济趋同
2.“之”字是天师道徒的标志,东晋世家大族琅琊王氏“世奉五斗米道”,故祖孙父子三代名字中都有“之”字。除此之外,带有宗教性质的“道”“僧”“菩萨”等,也逐渐成为起名的热字。这一现象( )
A.受到世家大族示范的影响 B.证明道教的社会基础广泛
C.反映出正统观念受到冲击 D.体现佛教后来居上的趋势
3.据如表可知,市舶使的人选体现了( )
唐代可考的市舶使名录
时间 姓名 身份或官职
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 周庆立 右威卫中郎将(京城戍卫将领)
玄宗开元十年(公元722年) 韦某 宦官
玄宗天宝初(公元742—756年) 不详 宦官
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 吕太一 宦官
德宗朝(公元780—805年) 王虔休 以岭南节度使兼任
宪宗元和八年至十一年(公元813—816年) 马总 以岭南节度使、广州刺史兼任
A.中央意图全面控制对外贸易 B.宦官专权冲击了君主专制
C.中央与地方争夺关税控制权 D.地方治理受藩镇割据影响
4.宋太宗、宋真宗规定:“主人对待奴婢,不得私自黥面,擅杀”;宋仁宗行五等户籍制,佃农、奴婢、商人等以往的贱民,均为编户齐民,对于奴婢生命权受到侵害的个案,责令“差人检验”,增设检验签署死亡报告的规定,依法约束奴婢的雇主。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
A.对社会的控制不断加强 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民众法律意识增强
5.晚明时期的役银征收,江南地区“全以田粮起派,而但以丁银助之”,江北地区“惟论丁起差,间有以田粮协带者”。造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文化传统 C.政治制度 D.田亩产量
6.19世纪前中期, “French Revolution” 中的“Revolution” 一词在中国多译为“作乱”“大乱”等; 1890年,王韬在《重订法国志略》 中将它译为“革命”,1898年后为梁启超等人广泛采用。这反映了当时部分先进中国人( )
A.提升了外文翻译水平 B.倾心于法国式革命道路
C.吸收了现代政治理念 D.致力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7.“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期,东方与西方、革新与守旧、进步与落后诸如此类的二元对立构成了知识分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和儒家的面目也越来越固定化和脸谱化,急切的时人再没有机会触及它们的真实面目。”材料意在( )
A.论证戊戌变法的正确性 B.批判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性
C.揭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D.反思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性
8.1956——1962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一般仅占来华外籍游客总人数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 8.8%。1963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 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现
C.旅游业开发缓和了国际关系 D.中国外交路线和政策的调整
9.在罗马法中,由当事人订立的“不索债简约”(和解之一种),债权人在免除债务人债务后反悔,又请求债务人给付时,只要当事人具备免除债务和受领免除债务的能力,又曾同意免除的,债务人即可拒绝其请求。这表明罗马法( )
A.维护诚信原则 B.保护私有财产 C.重视社会和谐 D.同情弱势群体
10.有学者指出:无论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的行星定律、伽利略的运动定律、牛顿的力学体系,还是培根和笛卡尔的科学方法论,都促使人们开始理智地看待古代权威,从对古代权威的反思发展到对古代权威进行理智地批判。该学者意在说明,近代科学革命( )
A.推翻了教会的神圣地位 B.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C.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王权 D.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1.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我们知道,在人民群众中,现在响起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心中说,现在不用怕带枪的人了,因为他们保护劳动者,并且会无情地剥削镇压者的统治。这就是人民的感受。”这说明当时( )
A.苏维埃政权具有人民性 B.苏俄生产资料所有制已改变
C.工农群众支持十月革命 D.苏俄政府依靠民众夺取政权
12.对图片中的经济现象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B.西欧、日本力图摆脱美国控制
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结构性调整 D.越南战争对美国经济影响巨大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
企业名称 概况
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 总投入近千万两白银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等,由美国人负责生产技术。但生产效率低下,其生产的枪炮普遍落后西方二三十年。
福州船政局(1866年) 共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有52人之多,其所需的木材皆购自东南亚各国,平均每生产一艘船的成本是购买同样船只费用的两倍以上。
兰州制呢局(1880年) 总监工为德国人,5名技工也来自德国。从德国引进机器设备,但与兰州本地出产的羊毛毛质不匹配,导致效率低下。
汉阳铁厂(1890年) 前后总计耗费千万两之多,从英国购买设备,但与当地煤、铁矿石不匹配。因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合格,建成之后被迫停产。
——据陈佳琪《论洋务企业技术引进的特点及意义》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苏联帮助下建成了一批国营企业,在煤炭、电力、机械等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占据绝对优势。进入 1960年代,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中央政府领导国营企业在20多个基础性和共用性技术领域发起“大会战”,来攻坚克难。 以机械工业为例,中央政府在1961—1969年启动“九大装备”重大任务专项,动员了国务院的10个部委,100多个国营大型工厂,1000多名工程师和超过10000名工人,共设立了100多项重大项目。 到 1969年,该项目建成了9套大型成套设备,包括840类,1400多台复杂、精密的重大机器设备,基本解决了中国在工业机械上对外依赖的问题。
——据王思霓、王彩萍《国有企业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历史性成就与规律性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企业引进技术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有企业在技术引进上的进步之处,并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国有企业在技术领域的“大会战”。
三、论述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3月,《小丑》杂志上发表了米勒的一幅讽刺漫画《欧洲与中国》(如下图),这幅漫画代表了当时西方舆论界和外交界多数人对中欧关系的认识。漫画中,一位年轻的保姆,象征着欧洲,笑容高傲,摇晃着摇篮。一个婴儿——中国人,被紧紧包裹着,襁褓上写着“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等。保姆说道:“只要系统地进行教育,总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并强调了“教育者”的行动重点。
——李牧群译《严肃的幽默;漫画中的历史与世界》(俄文翻译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19世纪末多数欧洲人对中欧关系的认知,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决边区抗战物资的大量需要与根据地落后生产物资的缺之之间的矛盾,解决农民迫切需要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矛盾,1937年10月1日,陕甘宁边区银行在延安成立,被边区军民亲切地称为“窑洞银行”。1938年,边区政府授权边区银行发行“光华券”,作为法币的辅币,同时流通于边区市场,用于日常找零。1941年后仅两年时间,边区银行的贷款业务就有了很大发展,贷款种类也有所增加,主要包括财政性放款、生产建设放款、商业贸易放款以及其它放款。边区银行及时针对各类放款业务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延安民众普遍传唱一首《农村贷款三大纪律入项注意》歌:农村贷款大家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得注意。第一反对包办耍私情,民主讨论群众来决定。第二贷款数字要公布,区乡负责不许打埋伏。第三到期保证要收回,有借有还年年有贷款。1946年7月以后,边区银行依据“争取和,准备打”的总方针,拨出4至6亿元券币,办理各种农、工业及合作事业放款。
--摘编自间秋池《陕甘宁边区银行的金融实践与历史贡献》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创建陕甘宁边区银行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银行运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历史贡献。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中东各国竭力扩充军备的原动力,始于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阿以冲突的不断激化。许多国家纷纷扩充军力,地区军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跃升。20世纪下半叶,伴随地区霸权的争夺和战争频发,以色列、伊朗和阿拉伯国家在民族问题、领土争端和教派分歧等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美国、苏联等为实现各自的战略图谋,不惜利用中东地区的内部纠纷,长期提供军事支援,开展军火贸易。在中东地区这块世界“石油宝库”上,大量国家的军火贸易采取“石油美元换武器”的形式,巨额石油收入为中东国家采购现代化武器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中东地区各种高精尖武器特别是核武器的扩散对有关国家的社会发展,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当前,海湾六国的先进武器技术几乎全部从外部引入,势必增强这些国家的对外依赖程度。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大大削弱了海湾地区的安全系数,使本已十分脆弱的中东安全环境将愈加险恶。此外,中东地区的军备扩散,特别是核军备的扩散,为恐怖活动提供了方便,对国际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
——摘编自刘正茂、岳杨《试析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东地区军备竞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东地区军备竞赛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朱熹认为,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概括朱熹教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朱熹的教育思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据材料可知,在长江流域发现北方的农业传统作物,说明在当时南北方可能有过交流,促进了文明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文化的交流,而非文明的多元化,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早期国家势力是否向北扩张,排除C项;南北方的农业经济趋同,“趋同”一词说法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世奉五斗米道”与“带有宗教性质的‘道’‘僧’‘菩萨’等,也逐渐成为起名的热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佛教与道教等宗教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影响到社会的许多方面,侧面反映出儒家正统思想的社会影响力受到冲击,C项正确;“世家大族示范”对于宗教影响力的扩大影响有限,不是本质原因,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魏晋时期的宗教影响力扩大,没有涉及道教的社会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道教与佛教地位的对比,得不出“体现佛教后来居上的趋势”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市舶使是唐朝的官职称谓,其职责主要是向前来唐王朝贸易的船舶征收关税,对市舶贸易进行监督和管理。从题干信息可看出,市舶使人选的身份,主要是“京城戍卫将领和宦官”,这说明中央意在控制对外贸易,A项正确;“宦官专权冲击君主专制”的表述与材料主题相违背,排除B项;“中央与地方争夺关税控制权”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市舶使“亲承圣旨”是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官员,其职责不属于“地方治理”,再者,“藩镇割据”局面出现在安史之乱后,与表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宋太宗和宋真宗的规定限制了主人对奴婢的黥面和杀戮行为,保护了奴婢的生命权;宋仁宗行五等户籍制,将佃农、奴婢、商人等以往的贱民提升为编户齐民,使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因此,这一系列措施是在平等对待社会成员,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项正确;虽然这些措施增强了对社会的控制,但主要目的是保护奴婢等,维护社会公正,而不是为了压制社会,排除A项;这些规定并不能说明社会矛盾在日益尖锐,反而是在平息和缓解社会矛盾,排除B项;这些规定不足以证明民众的法律意识增强,而只能说是政府对法治建设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明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江南地区‘全以田粮起派,而但以丁银助之’,江北地区‘惟论丁起差,间有以田粮协带者’”可知,江南地区田地肥饶,粮食产量高,而江北地区田稍瘠薄,粮食产量低,因此造成两地赋役标准差异,D项正确;造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田亩产量,人口数量不是造成材料现象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造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田亩产量,与文化传统无关,排除B项;江南地区和江北地区都处于封建政府的统治下,两者政治制度一样,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中国。古代中国将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视为“作乱”。19世纪末进步知识分子将“Revolution” 一词译为“革命”,体现了对反封建、求民主的革命运动的进步性的认同,这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有关,是政治理念现代化的体现,C项正确;“Revolution”译法的变化不是因为翻译水平的提升,而是由于思想观念的变化,排除A项;认可法国大革命的进步性不等于支持法国式革命道路,当时仍然有很多人反对革新,还有一部分人主张和平改良,排除B项;仅凭“Revolution”译法的变化,不能得出宣传启蒙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和儒家的面目也越来越固定化和脸谱化,急切的时人再没有机会触及它们的真实面目”及可知,这一时期的儒家受到批判,而且真实面目被掩盖,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以二元对立结构作为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这样容易走向极端,只看到自己相信的那一面,大力抨击儒家伦理,而忽视了“它们的真实面目”,因此材料是在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D项正确;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梁维新思想,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不符合材料“的二元对立构成了知识分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排除A项;义和团存在盲目排外,而材料反映的是对传统思想绝对的否定,不符合义和团的特点,排除B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据题意可知,来华旅游的资本主义国家游客数量逐渐增长,最终超过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游客数量,说明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逐步缓和,这是中国外交路线与政策调整的结果,D项正确;新中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排除A项;这是外交路线和政策调整的表现,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展现,排除B项;国际旅游发展是国际关系缓和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时期。据材料可知,“不索债简约”规定,只要当事人具备免除债务和受领免除债务的能力,又曾同意免除的,债务人即可拒绝其请求,说明罗马法注重维护诚信原则,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是否重视社会和谐以及同情弱势群体,排除C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可知,近代科学革命促使人们开始理智地看待古代权威,从对古代权威的反思发展到对古代权威进行理智地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王权,C项正确;推翻了教会的神圣地位,“推翻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改变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对古代权威进行理智地批判,动摇原有的封建统治,而非加快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月革命后(苏俄)。据材料可知,苏维埃政权保护的是劳动者的利益,无情地剥削镇压者的统治,体现了苏维埃政权具有人民性的特点,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苏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苏维埃政权具有人民性,而非工农群众支持十月革命,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夺取政权的力量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1976年(美欧日)。据材料可知,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滑,西欧和日本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美国的绝对优势地位逐渐在丧失,说明这时期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结构性调整,C项正确;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欧盟、日本还还有其他力量的崛起与发展,排除A项;图片信息只能看出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并不能得出力图摆脱美国控制的结论,排除B项;越南战争是这一时期美国实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但与此题的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1)历史背景: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西方加紧对外扩张;两次鸦片战争,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西方坚船利炮,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思想的影响。
特点:投入巨大,对外依赖性强,具有盲目性,效果不显著等。
(2)进步之处: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集中于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集中力量完成重大项目等。
评价:“大会战”是我国应对外部危机的主动选择(中苏关系破裂以及美国的威助),意在保证我国经济安全与稳定;增强了我国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减轻了对外国的依赖;增强了我国工业实力,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产业链韧性,保障了我国经济安全;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
【详解】(1)本题为背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865—1890年(中国)。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65年—1860年可知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西方加紧对外扩张;结合洋务运动的背景可知两次鸦片战争,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结合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可知西方坚船利炮,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根据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可知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思想的影响。
特点:根据材料“总投入近千万两白银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等”“共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有52人之多”“与兰州本地出产的羊毛毛质不匹配,导致效率低下”可知投入巨大,对外依赖性强,具有盲目性,效果不显著等。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步之处:根据材料“我国在苏联帮助下建成了一批国营企业,在煤炭、电力、机械等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占据绝对优势”可知,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集中于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根据材料“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可知,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根据材料“领导国营企业在20多个基础性和共用性技术领域”可知,集中力量完成重大项目等。
评价:结合“大会战”的背景1960年代可知,“大会战”是我国应对外部危机的主动选择(中苏关系破裂以及美国的威助),意在保证我国经济安全与稳定;根据材料“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可知,增强了我国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减轻了对外国的依赖;根据材料“动员了国务院的10个部委,100多个国营大型工厂,1000多名工程师和超过10000名工人,共设立了100多项重大项目”可知,增强了我国工业实力,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产业链韧性,保障了我国经济安全;结合我国的制度优势可知,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
14.论题:“保姆与婴儿”关系认知的由来。
阐述:19世纪末,多数欧洲人认为,中国发展落后,处在可以随意被西欧剥削和控制的地位,中欧之间的关系就是“婴儿”与“保姆”的关系。这种认知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通过武力和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市场,侵害了中国的主权,掠夺了生产原料,致使中国国力日渐衰落;一些西方媒体和学者对中国的报道也缺乏全面、辩证、联系的视角,刻意突出和放大晚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进一步加深了西方人对中国的轻视和偏见;同时,在与西方列强交往中,中国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在国际体系中没有发言权,这一切导致多数欧洲人认为在中欧关系中,中国是没有自主能力和独立地位,是需要时刻被西方教育和引导的“婴儿”。总之,这种认知的形成尽管与当时中国国力的衰弱有关,但其根源在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掠夺,以及西方媒体和学者对中国的不公正报道。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世纪末的欧洲、中国。首先,点明认知实质,据材料“一个婴儿 ——中国人,被紧紧包裹着……强调了‘教育者'的行动重点”可得出中国被描绘成没有自主能力的婴儿,任由西方人摆布,体现了19世纪末西方人对中欧关系的认知实质是:中国发展落后,处在可以随意被西欧剥削和控制的地位。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这种认知实质产生的原因进行阐释,如据材料“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并结合所学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相关知识得出西方列强通过武力和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市场,侵害中国的主权并掠夺生产原料及财富,导致中国国力的衰落;据材料“《小丑》杂志上发表了米勒的一幅讽刺漫画”得出西方媒体和学者对中国的报道也刻意突出了中国的腐败和落后,进一步加深了西方人对中国的轻视和认知偏见;结合所学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相关知识得出西方列强逼迫中国签订的大量不平等条约,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加深了西方人对中国的不尊重和认知偏见。最后,对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总结,如这种认知的形成源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以及西方媒体和学者对中国的不公正报道。
15.(1)时代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面抗战爆发);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根据地面临财政困难)。
(2)特点:独立发行货币;发展信贷业务;经营规范,注重信誉;以民众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形势发展及时调整政策。
历史贡献: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共创建陕甘宁边区银行是在1937年,这时的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剧,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但根据地面临财政困难。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陕甘宁边区银行运营的特点:根据材料“1938年,边区政府授权边区银行发行‘光华券’,作为法币的辅币,同时流通于边区市场,用于日常找零”得出独立发行货币;根据材料“贷款种类也有所增加,主要包括财政性放款、生产建设放款、商业贸易放款以及其它放款。边区银行及时针对各类放款业务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得出发展信贷业务;经营规范,注重信誉;以民众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材料“1946年7月以后,边区银行依据‘争取和,准备打’的总方针,拨出4至6亿元券币,办理各种农、工业及合作事业放款”得出根据形势发展及时调整政策。历史贡献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16.(1)阿以冲突的不断激化;地区霸权的争夺和战争频发;民族问题、领土争端和教派分歧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美苏争霸的影响;石油收入为采购武器提供保障。
(2)对地区和全球的安全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增强了海湾国家的对外依存度,削弱了海湾地区的安全系数;为恐怖活动提供了方便,对国际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中东。根据材料“始于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阿以冲突的不断激化……伴随地区霸权的争夺和战争频发,以色列、伊朗和阿拉伯国家在民族问题、领土争端和教派分歧等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得出阿以冲突的不断激化;地区霸权的争夺和战争频发;民族问题、领土争端和教派分歧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根据材料“美国、苏联等为实现各自的战略图谋,不惜利用中东地区的内部纠纷,长期提供军事支援,开展军火贸易”得出美苏争霸的影响。根据材料“巨额石油收入为中东国家采购现代化武器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得出石油收入为采购武器提供保障。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中东地区。根据材料“中东地区各种高精尖武器特别是核武器的扩散对有关国家的社会发展,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得出对地区和全球的安全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根据材料“势必增强这些国家的对外依赖程度。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大大削弱了海湾地区的安全系数,使本已十分脆弱的中东安全环境将愈加险恶。此外,中东地区的军备扩散,特别是核军备的扩散,为恐怖活动提供了方便,对国际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得出增强了海湾国家的对外依存度,削弱了海湾地区的安全系数;为恐怖活动提供了方便,对国际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
17.(1)按照年龄将人的教育分为“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重视伦理道德规范;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才;教育方法多样化,践行“格物致知”理论。
(2)朱熹因教育对象年龄不同而将教育阶段划分为“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反映了他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朱熹重视学生的伦理道德规范,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体现了儒学思想的主流地位;朱熹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朱熹的教育方法多样化,既践行“格物致知”理论,也有利于学术交流和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南宋(中国)。根据材料“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可知,按照年龄将人的教育分为“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根据材料“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可知,重视伦理道德规范;根据材料“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可知,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才;根据材料“朱熹认为,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可知,教育方法多样化,践行“格物致知”理论。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根据材料“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可知,朱熹因教育对象年龄不同而将教育阶段划分为“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反映了他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根据材料“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可知,朱熹重视学生的伦理道德规范,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体现了儒学思想的主流地位;根据材料“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可知,朱熹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根据材料“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可知,朱熹的教育方法多样化,既践行“格物致知”理论,也有利于学术交流和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