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考点梳理卷
考点01 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T1-12 限时:20分钟)
考点02 西欧庄园(T13-23 限时:18分钟)
考点03 中世纪城市与大学的兴起(T24-35 限时:20分钟)
考点04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T36-47 限时:25分钟)
考点01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国王那里得到土地的人,不可以将土地再赏赐给他人
B.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C.西欧国王与属下的关系类似古代中国皇帝与臣僚的关系
D.罗马教会的地位在查理曼帝国时期得到提高
2.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后,对内励精图治,对外持续扩张,并于800年称帝,史称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自此称为查理曼帝国,版图包括西欧大部分地区。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的条约奠定了以下哪三个国家的雏形( )
A.英格兰、希腊、意大利 B.英格兰、德意志、法兰西
C.荷兰、美国、意大利 D.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
3.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不仅收集、翻译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编写史籍,还直接创办学校(见下表)。据此可知,当时( )
学校类型 开设课程 培养对象
修道院学校、在主教驻节的大教堂兴办的大教堂学校 “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
A.西欧经济发展促使基督教主动革新 B.欧洲科技文化成就显著
C.基督教对文化传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D.教育发展促进大学兴起
4.“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共和制 C.种姓制度 D.联邦制
5.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是( )
A.法兰克王国 B.东罗马帝国 C.罗马帝国 D.希腊
6.下图是克洛维一生中最英明的决定,这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长远目光。这一决定在法兰克王国和西欧历史上产生了极重要的影响,也为后来克洛维将其统治领土扩张到原罗马帝国高卢南部地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决定是指( )
A.建立法兰克王国 B.皈依基督教
C.将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 D.设立“什一税"
7.某同学课外阅读时看到以下材料,他阅读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其一,个人自由意愿是前提; 其二,约定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契约关系; 其三,世袭的封土是维系关系的基础。
A.西欧封建制度 B.拜占庭帝国 C.基督教的兴起 D.大学的自治
8.将下列历史人物按照当政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a- b- c-d B.c- b- d-a C.c-a- d-b D.b-a-c-d
9.西欧和中欧在9世纪和10世纪连续遭到北欧人的入侵,他们所到之处,农田、桥梁和道路全部被破坏,教堂和修道院也未能幸免。在这种情况下,凡是无力自保的平民都去寻求封建领主的保护,于是便形成了( )
A.领主和附庸之间的封建关系 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古典文化的复兴 D.中世纪的庄园
10.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屋大维建立了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判断( ): 改正:
穆罕默德于5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
判断( ): 改正:
(3)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打击下灭亡。
判断( ): 改正:
(4)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同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判断( ): 改正:
11.简答题: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12.综合题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他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津贴,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臣)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封赐给他一块土地。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是通过哪些具体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古代雅典的政治制度在谁统治时期达到顶峰?
(2)材料二中的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最早在哪个国家形成?有什么特点?这次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存什么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考点02 西欧庄园
13.下列有关西欧庄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庄园中的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②庄园里只生活着领主
③农民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④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份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中古时期英国的庄园法庭受理的案件中,有60%~70%的诉讼案件涉及领主的经济利益和司法权利。庄园法庭罚款的收入约有一半归领主所有,因此有“司法中有大钱”的俗语。这主要说明庄园法庭( )
A.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 B.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实现了庄园自给自足
15.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 )
A.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D.庄园法庭维护佃户的利益
16.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关于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佃户既要耕种“份地”也要耕种“自营地”
B.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
C.佃户可以主持法庭
D.佃户无故缺席法庭开庭会被罚款
17.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
A.实行土地私有 B.都是自由农民
C.都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18.依据中世纪西欧乡村的惯例,侵犯他人权利的人,会在庄园法庭上被起诉。1280年,某庄园法庭提出指控:“领主开垦了一块赤杨林地,并且在那本属于村民的土地上隔离出一块地方,本来村民在那里进行公共放牧的。”从中能够看出( )
A.庄园法庭有助于限制领主特权 B.领主可随意没收农民的土地
C.法庭的判决引发暴力的冲突 D.庄园法庭只是维护领主的利益
19.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经济单位。下列关于庄园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9世纪开始出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B.庄园耕地的1/3到1/2属于“自营地”
C.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D.庄园法庭定期定点召开,处理庄园纠纷
20.11至13世纪,维持自给自足经济形态的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庄园中的耕地分为( )
A.“自营地”和“份地” B.“份地”和“共用地”
C.“自营地”和“荒地” D.“林地”和“共用地”
2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庄园里设有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劳役。
判断( ): 改正:
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主要方式是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判断( ): 改正:
(3)12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判断( ): 改正:
(4)农民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
判断( ): 改正:
22.材料研读: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各个国家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以维护国家统治。图一中的社会制度出现在哪个地区 图二中的制度叫什么名字 两种社会制度有何不同
材料二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表现在庄园可以容纳的人的数量是一定的,可通过庄园规模的大小来判断人口数量。当然这还因为中世纪人口出生率低、存活率低,人口数量始终保持稳定,而目能够保持自然平衡。居民的主要生活用品都在庄园内生产。佃户除了要为封建领主工作,还要承担各种劳役,向领主捐献农副产品,缴纳各种杂税。
(2)结合材料二,分析西欧庄园经济的主要特点。
考点03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24.关于西欧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选拔官吏的需要 ②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③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④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在中世纪西欧,大学作为学者行会,与当时的君主政府和教会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大学并不受所在地的君主政府的管束,在不满君主政府的情况下,大学甚至可以采用迁校等方法来与之抗争。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大学( )
A.拥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治权 B.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C.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D.摆脱了教会和君主的约束
26.“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座“城市”可能是( )
A.埃及开罗 B.唐朝长安 C.意大利米兰 D.印度新德里
27.欧洲的自治城市和自由城市是有区别的,自治城市是在自由城市的基础上建立的。与自由城市相比,自治城市拥有的特权是( )
A.城市司法权 B.教育自主权 C.财产私有权 D.人身自由权
28.“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这段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手段是( )
A.金钱赎买 B.举行起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29.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但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对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中坚力量是( )
A.市民阶层 B.封建主 C.国王 D.教会
30.近现代大学起源于12-13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其兴起的背景条件不包括( )
A.城市的发展 B.工商业的繁荣 C.城市文明的发达 D.奴隶制发达
31.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与法律赐予彼等”,由此可知林肯城( )
A.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B.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
C.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 D.完全摆脱英王的控制
32.牛津大学成立于11世纪晚期。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牛津就己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己经有近千年历史。材料说明( )
A.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权力之上 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中世纪大学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D.中世纪文化教有受基督教影响
33.欧亚的一些国家都曾经历封建时代。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中世纪的大学拥有司法特权,可以免受地方世俗法官的审判。
判断( ): 改正:
中世纪的西欧,领主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判断( ): 改正: 。
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许可证”。
判断( ): 改正:
大学课程设置一方面受政府的影响,另一位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判断( ): 改正:
简单题;公元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通过改革而形成的封君封臣制有哪些特点?西欧封建庄园有何特征?中世纪西欧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有哪些?
35.综合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0世纪起,城市重新兴起,成为一定地区的经济与宗教中心。13 世纪,许多西欧城市通过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而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近代大学提供了经验。
——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的自治权利。
——摘自《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2)根据材料二回答,琅城市民在取得城市自治权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式
材料三 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
(3)材料三中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权利方面 (任写两个方面)
考点04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36.一个建立于4世纪末的帝国,它的存在不仅保存了世界古典文化遗产,而且为西欧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材料中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37.它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古希腊文化 B.古罗马文化 C.拜占庭文化 D.阿拉伯文化
38.下图是古罗马发展演变示意图。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在希腊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了罗马城邦
B.②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C.④为争夺霸权发动布匿战争;凯撒成为终身独裁官
D.⑤西欧十字军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39.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面材料反映出两大帝国在疆域上的共同之处是( )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A.都地跨欧、亚、非三洲 B.都加强了文化的交流
C.都产生了新的文明成果 D.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0.529年,东罗马帝国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而编成的法律性文献是( )
A.《新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法学汇慕》 D.《法理概要》
41.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民法大全》
C.《查士丁尼法典》 D.《新法典》
42.下图为中世纪某一帝国示意图,该图最有可能是( )
A.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帝国 B.1-2世纪的罗马帝国
C.7-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D.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43.《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 )
A.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C.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 D.法典为维护奴隶制服务
44.拜占廷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最终灭掉它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
45.哲学、宗教、文学等都是人们的思想结晶,体现出人对美和艺术的独特感受。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苏格拉底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判断( ): 改正:
(2)基督教是一种信仰主会赐以无尽恩典的一种宗教,它诞生在欧洲的巴勒斯坦地区。
判断( ): 改正:
(3)查士丁尼命人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理概要》
(判断( ): 改正:
4)《天方夜谭》生动地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判断( ): 改正:
46.评一评:《罗马民法大全》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 世纪初至 11 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手织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保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1)材料一中拜占庭帝国的兴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兴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查士丁尼一世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
材料三 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在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美]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 100 人》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迈克尔·H·哈特把查士丁尼一世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 100 人》的原因。
材料四 拜占庭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这便利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存留……西方能够发生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能在西南欧重新生根发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这座希腊文化漫长流变征途中的金桥。拜占庭文化是指在拜占庭帝国内融合西方古典的(即希腊罗马的)、基督教的及古代东方各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文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查理曼帝国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因此,罗马教会的地位在查理曼帝国时期得到提高,D项正确;从国王那里得到土地的人可以将土地再赏赐给他人,排除A项;封臣要直接承担封君的赋税、兵役义务,排除B项;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指的是封臣和封君之间没有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因此,西欧国王与属下的关系不类似古代中国皇帝与臣僚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课本知识可知,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缔结了《凡尔登条约》,长子罗退尔分得从北海穿过法兰克中部南到意大利的狭长地带,老二日耳曼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法兰克以西则归老三秃头查理所有,奠定了今天欧洲意、德、法三国的基础,D项正确;《凡尔登条约》奠定的三个国家是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没有英格兰、希腊,排除AB项;《凡尔登条约》奠定的三个国家是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没有荷兰、美国,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材料反映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开设了古希腊、罗马的传统课程,来培养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由此可见,基督教对西欧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C项正确;西欧经济的发展发生在近代,而不是中世纪早期,而且材料没有西欧经济发展促使基督教主动革新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的内容是教育而不是科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教会学校,而不是大学,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的欧洲,等级制度森严,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因此材料体现的制度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A项正确;共和制是一种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制度,与君主制相对应,排除B项;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古代印度法的核心内容,这一制度将居民划分为四个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排除C项;联邦制是由几个成员单位(如共和国或邦、州等)联合组成统一国家的政治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据所学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由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A项正确;东罗马帝国由罗马帝国分裂而来,排除B项;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排除C项;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落,从而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从而使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法兰克王国建立后的决定,排除A项;将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是在皈依基督教之后,与题干图片不符,排除C项;建立“什一税”的是查理大帝,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约定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契约关系”“世袭的封土是维系关系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A项正确。拜占庭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兴起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大学的自治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年——前429年,雅典执政官;屋大伟,公元前63年9月23日——公元14年8月19日,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查士丁尼,约483年5月11日-565年11月14日,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西元527 ~ 565 年在位;查理大帝,公元742——公元814年,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他引入了欧洲文明,将文化重心从地中海希腊一带转移至欧洲莱茵河附近,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9.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蛮族的入侵,凡是无力自保的平民都去寻求封建领主的保护,于是形成了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关系,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不是自由和自治城市的形成,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古典文化的复兴,排除C项;庄园是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1)错误;“屋大维”改为“亚历山大”。
(2)错误;“5世纪”改为“7世纪”。
(3)错误;“奥斯曼土耳其”改为“日耳曼”。
(4)正确
11、是说每个封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的附庸的附庸。说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是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服从,不能越级从属。
【详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说每个封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的附庸的附庸。这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即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服从,不能越级从属。
12、(1)制度: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实行津贴制度;建立陪审团制度;顶峰:伯里克利。
(2)国家:法兰克王国;特点:封君、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有一定的契约意义(答对一条即可);影响: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或欧洲封建制度开始确立。)
(3)启示: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旧制度的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详解】(1)制度:据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他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津贴,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可知,古代雅典是通过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实行津贴制度;建立陪审团制度等具体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
顶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雅典在国王伯里克利当政期间,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2)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最早在法兰克王国形成。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
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的特点是封君、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经过查理 马特改革,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欧洲封建制度开始确立。
(3)启示:开放题,根据材料反映的伯里克利改革、查理马特改革的影响可得出启示,如: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旧制度的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1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一些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C项正确;庄园不仅生活着领主,还有佃户,②不符题意,排除含有②的AB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古时期英国的庄园法庭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庄园法庭罚款的收入约有一半归领主所有,庄园法庭成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B项正确;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但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庄园法庭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庄园法庭实现庄园自给自足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5【详解】根据题意,在西欧的庄园中大小纠纷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可见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B项正确;题意中未提及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权益,排除A项;题意中未提及庄园法庭对领主特权的限制,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庄园法庭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是他的管家,佃户没有权力主持,C项表述错误,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因此西欧庄园中的佃户既要耕种“份地”也要耕种“自营地”,说法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因此庄园中的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说法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佃户没有经领主同意而无故缺席法庭开庭,会被罚款,说法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根据题干“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和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二者实行土地私有,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二者都是自由农民,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二者都具有司法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8.A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领主开垦了一块赤杨林地,并且在那本属于村民的土地上隔离出一块地方,本来村民在那里进行公共放牧的”的信息可知,从以上材料能够看出庄园法庭有助于限制领主特权,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A项正确;BD项说法错误,排除BD项;法庭的判决引发暴力的冲突与题干材料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A项。
19.D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召开的地点也不固定,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从9世纪开始,庄园流行开来,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庄园耕地的1/3到1/2属于领主的“自营地”,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有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A项正确;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荒地”和“共用地”不是庄园中的耕地,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1)错误“劳役”改为“罚金”。
(2)正确。
(3)错误,“12世纪”改为“13世纪”。
(4)错误“农民”改为“农奴”。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里生活着领主和佃户。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这句话表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
(2)依据所学知识,一些城市通过金钱赎买,向国王、大封建主换取城市特许状获得了自治权。有的城市是通过武力与封建主斗争才取得了自治地位。故题干表述正确。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所以,这句话表述错误,应把“12世纪”改为“13世纪”。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中,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而农民的身份就是自由身份。所以,这句话表述错误。应把“农民”改为“农奴”。
22.在租地农场里,租农场主、土地所有者掌握土地等生产资料,他们把土地出租给农民,甚至向承租人提供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承租人须向农场主支付地租。双方订立契约,农场主与承租人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详解】根据材料的内容可得出,马克思主要谈的是租地农场与农民的关系,强调了农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因此理解时,可概括得出在租地农场里,租农场主、土地所有者掌握土地等生产资料,他们把土地出租给农民,甚至向承租人提供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承租人须向农场主支付地租。双方订立契约,农场主与承租人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言之有理即可。
23.(1)图一西欧(或者法兰克王国);图二 西周的分封制。
不同:西欧分封中形成的等级,封君只能管辖自己的封臣,而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西周分封制中所有的社会等级都要接受周天子的统治管理。
(2)①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②领主对佃户的主要剥削方式是劳役地租;③佃户还要向领主捐献农副产品,缴纳各种杂税。
【详解】(1)地区:根据图一中的关键字“国王”、“大封建主”、“给予土地和保护”,结合所学知识,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形成了封君与封臣制,到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可以得出,图一中的社会制度出现在西欧(或者法兰克王国)。
制度:根据图二中的关键字“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可以得出,图二中的制度叫“分封制”。
不同:根据所学知识“(西欧)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中国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以得出,西欧的封君与封臣制和中国西周的分封制的不同是西欧分封中形成的等级,封君只能管辖自己的封臣,而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西周分封制中所有的社会等级都要接受周天子的统治管理。
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佃户除了要为封建领主工作,还要承担各种劳役,向领主捐献农副产品,缴纳各种杂税”,可以得出,西欧庄园经济的主要特点是①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②领主对佃户的主要剥削方式是劳役地租;③佃户还要向领主捐献农副产品,缴纳各种杂税。
2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日益繁荣以及城市的自由和自治,一些大学建立起来。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也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垒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因此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②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③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④国王与教皇的支持,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选拔官吏的需要无关,①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ABC项。故选D项。
25.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在中世纪欧洲,大学作为学者行会,与当时的君主政府和教会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大学并不受所在地的君主政府的管束,在不满君主政府的情况下,大学甚至可以采用迁校等方法来与之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采用迁校等方法来与之抗争”可知,中世纪欧洲大学具有独立性,并且拥有自治权利,A项正确;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世纪大学造成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表达的是大学并不受所在地的君主政府的管束,但是没有反映出中世纪欧洲大学摆脱了宗教和王权的支配,排除D项。故选A项。
26.C
【详解】从“‘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座城市可能是意大利米兰。13世纪,欧洲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成为自治城市,因此说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项正确;经上述分析,“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形容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而埃及开罗、唐朝长安、印度新德里,均不属于欧洲城市,排除ABD项。故选C项。
27.A
【详解】欧洲的自治城市和自由城市是有区别的,自治城市是在自由城市的基础上建立的,与自由城市相比,拥有选举权、自治权和独立的司法权等。自由城市不一定是自治城市,自治城市一定是自由城市,A项正确;自由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市民也享有教育自主权,排除BCD项。故选A项。
28.A
【详解】根据材料“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可知材料反映的中世纪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手段是金钱赎买,A项正确;材料与举行起义、政治协商和制定法律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9.A
【详解】根据题干中“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对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促使西欧城市重新兴起,A项正确;封建主一般居住在大的庄园里,排除B项;国王人数少,不从事生产,不是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中坚力量,排除C项;教会也不是生产和贸易的主力军,不是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中坚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
30【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人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3世纪,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为大学兴起创造了条件,因此近现代大学起源,与城市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 城市文明的发达相关,与奴隶制无关,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其余三项是近现代大学兴起的背景条件,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31.C
【详解】根据材料“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于法律赐予彼等”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的兴起,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力,成为自治城市,而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主要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由此可见林肯城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C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林肯城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并没有完全摆脱英王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
32.D
【详解】依据题干“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牛津成为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表明中世纪文化教育受基督教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教权与皇权的较量,A项错误,排除A项;B项结论与材料相反,排除B项;C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3.(1)正确。
(2)错误,改正:“领主”改为“国王”。
(1)错误,“许可证”改为“特许状”。
(4)错误,“政府”改为“基督教会”
【详解】(1)据所学可知,西欧古老大学拥有许多特权,欧洲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他们具有司法特权,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须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故本题说法正确。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故题干说法错误,应把“领主”改为“国王”。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故本题说法错误,将“许可证”改为“特许状”。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性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完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故本题说法正确。
34.特点:权利与义务相交织;严格的等级性;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特征: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手段: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至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度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是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35.(1)原因: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
(2)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3)权利: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任答两个方面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 从10世纪起,城市重新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公元前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这些城市是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城市的兴起和当时西欧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出现。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10世纪后期,特别是11世纪,西欧各国开始出现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统称之为城市的兴起。
(2)方式:根据材料信息“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的自治权利”,可知琅城市民在取得城市自治权的过程中采用了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方式。
(3)根据材料信息“ 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大学应运而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36.B
【详解】根据“一个建立于4世纪末的帝国,它的存在不仅保存了世界古典文化遗产,而且为西欧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结合所学可知,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存在时间是395年到1453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它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国有很大的影响,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B项正确,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建立于7世纪,排除C项;奥斯曼帝国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7.C
【详解】根据题干“……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结合所学知识,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的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C项正确;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与题干“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不符,排除AB项;阿拉伯属于亚洲国家,阿拉伯文化与“欧洲中古文化”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面临外部许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西欧封建主组建了十字军进行东征,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国势日渐衰弱。D项正确;公元前1000年左右,罗马城邦兴起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排除A项;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排除B项;三次布匿战争的时间为公元前264年——前146年,凯撒成为终身独裁官的时间是公元前49年,排除C项。故选D项。
39.A
【详解】根据“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可知,两大帝国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A项正确;都加强了文化的交流属于文化方面的共同点,排除B项;都产生了新的文明成果不属于“疆域上的共同之处”,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拜占庭帝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40.B
【详解】据所学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B项正确;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排除A项;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排除C项;《法理概要》是指导学习法律的文献,排除D项。故选B项。
41.B
【详解】根据题干“奠定欧洲民法基础”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排除A项;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排除C项;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排除D项。故选B项。
42.D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图中显示了拜占庭帝国扩张的路线,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等,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的首都是巴比伦城,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A项;1-2世纪的罗马帝国是罗马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B项;7-8世纪的阿拉伯帝的首都是巴格达,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3.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并成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据题干关键信息“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并结合所学,说明法典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即为维护奴隶制服务,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时期颁布,排除C项。故选D项。
44.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14世纪初开始,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B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在1258年被蒙古帝国灭亡,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在亚历山大去世后不久就瓦解了,排除C项;罗马帝国在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
45、【错误】(1)将“苏格拉底”改为“德谟克利特”
【错误】(2)将“欧洲”改为“亚洲”
【错误】(3)将“《法理概要》”改为“《法学汇纂》”
【正确】(4)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德谟克利特一生勤奋钻研学问,知识渊博,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因此应该将“苏格拉底”改为“德谟克利特”。
(2)结合所学可知,基督宗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亚洲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因此应该将“欧洲”改为“亚洲”。
(3)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组织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因此,应该将“《法理概要》”改为“《法学汇纂》”。
(4)结合所学可知,《天方夜谭》生动地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说法正确。
46、《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28年,为了稳固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委员会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7.(1)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
原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①查士丁尼一世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对东、西欧历史发展进程影响巨大;②他制定的《罗马民法大全》,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3)历史地位:文明传承,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详解】(1)表现:由材料“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手织品。”可知,拜占庭帝国的兴盛表现在手工业发达;商业兴旺。原因:由材料“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保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可知,拜占庭帝国兴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原因:由材料“查士丁尼一世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一世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对东、西欧历史发展进程影响巨大;由材料“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在位期间得到了实施。”可知,他制定的《罗马民法大全》,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3)地位:由材料“拜占庭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这便利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存留”“西方能够发生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能在西南欧重新生根发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这座希腊文化漫长流变征途中的金桥。”可知,拜占庭帝国传承了文明,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