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邓小平同志曾高度评价这次重要会议:“十二大同七大比,同七大起的作用一样,七大是把革命引向胜利,十二大是把建设引向胜利。”“十二大是把建设引向胜利”指的是十二大提出( )
A.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中国梦宏伟蓝图
2.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六大
3.根据学习专题归纳梳理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反映了( )
●中共十五大与邓小平理论●中共十六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八大与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与完善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C.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
D.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与发展
4.45年前,当时的外国媒体纷纷评论说:“这是一个转折点,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当时外媒评论的是( )
A.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5.如图为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按照我国对外开放步骤中“点——线——面”的特点进行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6.新中国成立后,流传着一首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现象的改变始于(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某班拟开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公开课,四个小组准备了相关素材。下列哪组素材全部符合主题( )
A.甲组:影片《我的19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版)》、小岗村的故事
B.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影片《长津湖》、对外开放示意图
C.丙组:“大跃进”时期的漫画、《开国总理周恩来》、视频《香港回归》
D.丁组:海尔品牌之路(1984﹣2004)、《邓小平理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8.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材料体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战略布局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高频词汇,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各行各业发起了供给侧的改革攻坚战,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38年前,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10.张敏同学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①②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①马克思主义②毛泽东思想
B.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
C.①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 )
A.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
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C.井冈山革命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中共二十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_____,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3.1979年安徽凤阳县流行的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国有企业改革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4.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的特约评论员发表文章鲜明指出不能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减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应该勇于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该评论( )
A.推动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B.统一了全国各界的思想认识
C.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D.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5.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中指出: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来说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该决议的通过( )
A.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B.标志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C.标志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D.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6.下列表述与如图所示政策相关且正确的是( )
A.1979年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
B.使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C.使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改变
D.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7.如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该条例一方面规定了国有企业对部分商品拥有定价权,另一方面将近850种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计划调拨改为市场调控。这一举措( )
A.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B.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原则
C.进一步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D.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表中数据反映了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年份/年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 465 11.4
1978 155.6 212.1
2014 11352.3 64369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C.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推行
20.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他提出了( )
A.民族区域自治 B.一国两制的构想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21.71岁的张克辉老人曾感慨满怀:“作为一个台湾人,我更加盼望两岸早日统一。‘一国两制’已在香港、澳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相信祖国完全统一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可见,港澳回归的影响是( )
A.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B.保障了特区经济繁荣
C.促进了对外开放历程 D.打破了两岸隔绝状态
22.不断拓展“一国两制”实践的宽度和广度,提升“一国两制”实践的高度与层次,创造了特色的有效治理模式和“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典范,20世纪“一国两制”的提出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 )
A.台湾的统一 B.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C.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 D.香港澳门的回归
2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直接“三通”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推动国共新合作
24.邓小平曾说:“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目标而创造的方针
B.一国两制的方针首先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
C.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D.强调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二、综合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些果断的决定……地方和中央政府经过讨论决定采纳“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在这个制度下,土地仍然是公有的,但每个农户得到一块田地用于耕种,并与公社的生产队或经济合作社签订一份合同。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8﹣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示意图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全面胜利。同时,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截至202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目前全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7%。
(1)材料一中的“这个制度”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个制度”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当前农村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
26.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材料四:1978年,邓小平审时度势,带领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刘文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材料五:我们共产党的成立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
——《人民日报》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2)根据材料二回答,“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
(3)材料三中特区的建立与什么政策有关?写出经济特区的一个代表。
(4)根据材料四回答,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开创了一条什么道路?
(5)根据材料五,请谈一谈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27.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图1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2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材料三 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基本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我国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请举一例促进内陆与边疆地区沟通的交通成就。
(2)材料二中的图1、图2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港澳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
(3)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什么?
(4)综上可知,实现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请你分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28.中华民族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形成是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的原有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总体上讲,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各民族交融的表现。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张继文《从现存苦千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各民族长期以来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希望你们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功经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代代相传。”
——习近平视察广西的重要讲话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的哪些措施有利于广西民族团结和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
参考答案
1-10 CBBBB DDDBD
11-20 DDADC BBCBB
21-24 ADAD
25.(1)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包产到户,分户经营;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从而使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农业机械化率、科技贡献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6.(1)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邓小平。
(3)对外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写出任意一个即可)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为人民谋幸福。
27.(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
(2)一国两制;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九二共识。
(4)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等。
28.(1)表现:各族人民错居杂处;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十六国北朝政权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等。特点: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汉化为主;相互学习)等。
(2)意义: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传播了中原地区的风俗与文化;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等。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实施兴边富民: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等。
(4)因素:民族交融;国家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