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真题重05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23·贵州省黔南州·七年级统考期中)开皇七年(587年)灭西梁。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材料描述的王朝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年号开皇。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中国又一次实现了南北统一,C项正确;秦朝建立在南北朝之前,排除A项;西晋建立在南北朝之前,排除B项;元朝建立是在南北朝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北京市石景山区·七年级统考期中)某学者认为,科举制最重要的功能是促成一个不靠出身而以考试入流的官僚阶层取代世袭的封建贵族阶层。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 )
A.是历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B.注重依据门第选拔官员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限制考生自由发表观点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科举制最重要的功能是促成一个不靠出身而以考试入流的官僚阶层取代世袭的封建贵族阶层”可知,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项正确;科举制度是隋唐以后的选官制度,但不是唯一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科举制度注重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官员,排除B项;科举制度考生可以自由发表观点,排除D项。故选C顶。
3.(2023·河南省许昌市·七年级统考期中)有学者说:“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由此可知秦和隋两个王朝( )
A.都对历史有贡献 B.都是短命的王朝
C.都因暴政而速亡 D.都修筑伟大工程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可知秦、隋两朝都创造了为后代沿用的制度,对历史作出巨大的贡献,A项正确;秦朝统治了14年,隋朝统治37年,都是短命的王朝,但题干没有涉及,排除B项;秦朝和隋朝都因暴政而亡,但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项;秦朝修筑了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故秦和隋两个王朝都修筑了伟大工程,但题干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福建省漳州市·七年级统考期中)读图识图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图显示了隋朝大运河的走向,据此可知它的开通直接( )
A.加速隋朝的灭亡 B.促进农业的发展
C.沟通了南北交通 D.导致割据的形成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隋朝大运河开通以后,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无法从图示得出加速隋朝的灭亡,排除A项;图片不能体现隋朝大运河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割据的形成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无关,相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排除 D项。故选C项。
5.(2023·陕西省渭南市·七年级统考期中)贞观年间的某一治国措施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政,又发挥了官员的集体智慧,还提高了行政效能。该治国措施是( )
A.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C.实行募役法和农田水利法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中“贞观年间的某一治国措施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年间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皇帝之下设有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增加了宰相的人数,防止宰相专权,也有利于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A项正确;“整顿吏治,裁减冗员”不能达到“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政”的效果,排除B项;“实行募役法和农田水利法”是在宋朝,时间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交往,但不能达到“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政”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贵州省黔南州·七年级统考期中)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裴矩的转变主要是因为唐太宗( )
A.虚心纳谏 B.任人唯亲 C.追求享乐 D.赋税沉重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可知,材料反映裴矩在隋朝时期阿谀奉承,到了唐朝忠直敢谏,侧面反映了唐太宗虚心纳谏,A项正确;“任人唯亲”是指用人不问人的德才,只选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唐太宗没有任人唯亲,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裴矩的转变主要是因为唐太宗虚心纳谏,不是因为唐太宗追求享乐,排除C项;裴矩的转变主要是因为唐太宗虚心纳谏,与赋税沉重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江苏省扬州市·七年级统考期中)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女皇帝,她重视人才,知人善任,开创盛世局面,下列关于这位女皇帝说法正确的是( )
A.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B.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D.统治时期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女皇帝”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在位期间,人口持续增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B项正确;武则天在位时期是贞观之治之后,排除A项;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排除C项;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3·重庆市江津区·七年级统考期中)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的考核,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说明唐玄宗( )
A.注重文教 B.发展经济 C.改革科举 D.整顿吏治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题干材料说明唐玄宗整顿吏治,D项正确;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体现不出注重文教,排除A项;材料体现唐玄宗整顿吏治,体现不出发展经济,排除B项;唐玄宗时改革科举,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材料没有涉及改革科举,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3·广西玉林市·七年级统考期中)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图片展览。下列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有曲辕犁、筒车,B项正确;唐三彩是唐朝手工业的代表事物,占城稻是宋代水稻良种,①④均不符合题意,ACD项包含①或④,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2023·云南省昆明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下面有关唐朝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B.女子喜好骑马、射箭、弈棋等活动
C.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南方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反向类单项选择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西北少数民族发展迅速,主要有突厥、吐蕃、回纥等,与唐朝交往密切,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唐朝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一些妇女还可以穿着男装、骑马出游为时尚,A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兼容并包,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3·河南省开封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史诗互证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以下诗句能反映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的是( )
A.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反映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和所学知识可知,“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少数民族的乐器和装扮传入中原地区,影响了汉族人民的生活,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D项正确;“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描绘的是隋朝灭亡,排除A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绘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排除B项;“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描绘的是唐朝长安城的规划十分整齐,像一个棋盘,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3·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统考期中)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品鸳鸯莲瓣纹金碗是盛唐时期的制品。这件文物反映了当时( )
鸳鸯莲瓣纹金碗 金碗内壁錾(zàn)刻上下两层共10朵莲瓣纹,这种凸瓣纹实际上是受希腊罗马装饰风格的影响,动物花草则是唐代本土流行的装饰题材。此碗形态庄重大方,纹饰繁纷瑰丽,工艺精湛考究,被誉为“开在大唐的金莲”。
①中外文化的交流 ②民族关系的和睦
③唐人的审美意趣 ④工匠的高超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这种凸瓣纹实际上是受希腊罗马装饰风格的影响,动物花草则是唐代本土流行的装饰题材”可知,这件文物反映了当时中外文化的交流,根据材料“此碗形态庄重大方,纹饰繁纷瑰丽,工艺精湛考究”可知,这件文物反映了唐人的审美意趣和工匠的高超技术,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反映鸳鸯莲瓣纹金碗是中西文化相互学习的结晶,体现不出民族关系的和睦,②不符合题意,ABD项都包含②,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2023·山西省运城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清康熙年间编著的《全唐诗》共收录诗歌48900首,诗人2300多位。唐代诗歌之所以兴盛,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一方面,唐代经济发达,社会风气开放,处于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推行也促进了文人的创作,材料所述的是( )
A.唐诗兴盛的原因 B.唐诗产生的影响
C.唐诗的历史地位 D.唐诗的创作内容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一方面,唐代经济发达,社会风气开放,处于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推行也促进了文人的创作”可知,唐代经济的发展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促进了唐诗的发展,故材料反映的是唐诗兴盛的原因,A项正确;唐诗的影响十分广泛,既有横向的,又有纵向的,题干未体现,排除B项;唐诗是我国诗歌进展的最高成就,题干未体现,排除C项;唐诗的创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个人情感等,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4.(2023·湖南省娄底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下列佳作出自“诗仙”李白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佳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代诗人杜甫的佳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套袋诗人李白的佳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佳作。由此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2023·山东省滨州市·七年级统考期中)读下图,它主要反映了唐都长安( )
唐都长安东市平面示意图
A.布局严整对称 B.消防设施完善
C.建筑规模宏伟 D.商业繁荣发达
【答案】D
【详解】根据图“唐都长安平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市是当时的商业区,当时的长安东市内有“肉行酒肆”“李家印刷”“铁行”“锦绣财帛行”等等,由此可见市作为当时的商业区,里面的商业活动多种多样,商业繁荣发达,D项正确;仅凭长安东市平面示意图,不能反映整个长安布局严整对称,排除A项;图片不能反映整个长安消防设施完善,排除B项;仅凭平面示意图也不足以反映当时的建筑规模十分宏伟,排除C项。故选D项。
16.(2023·安徽省六安市·七年级统考期中)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 )
A.隋朝 B.唐朝 C.商朝 D.西汉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北方邢窑盛产白瓷,南方越窑产青瓷,所以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那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唐朝,B项正确;其它三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7.(2023·江西省吉安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在历史长河中,许多的“典故”就像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赏玩不已。下列“典故”与唐朝书画艺术有关的是( )
①“房谋杜断” ②“颜筋柳骨” ③“吴带当风” ④“和同为一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详解】“房谋杜断”是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计谋,传为美谈。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而又有所差异。“吴带当风”是指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和同为一家”是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朝吐蕃关系非常密切;与唐朝书画艺术有关的是②③,故选C项。
18.(2023·山东省崂山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称为“画圣”的画家是( )
A.阎立本 B.吴道子 C.展子虔 D.颜真卿
【答案】B
【详解】唐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阎立本善长人物故事画,吴道子开后世写意画的先河,被称之为画圣,展子虔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家;颜真卿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故选B项。
19.(2023·江西省赣州市·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图是舞蹈《飞天》剧照,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答案】D
【详解】莫高窟位于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至今保留的洞窟(指有雕塑和壁画的)主要是在隋唐等时代陆续开凿的,有塑像、壁画的共有492窟。其中包括历代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两千四百多尊。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因此不可能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综合以上分析和所学可知,ABC项是对莫高窟的正确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2023·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统考期中)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写《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作者“有弟皆分散”是因为( )
A.安史之乱 B.靖康之难 C.八王之乱 D.藩镇割据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中“乾元二年(759)秋……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可知,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秋,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A项正确;靖康之难是是指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排除C项;藩镇割据是指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21.(2023·安徽省安庆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黄巢起义转战南北,并攻人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可知唐末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A项正确;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与唐末农民大起义没有联系,排除B项;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与唐末农民大起义没有联系,排除C项;安史之乱之后,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与唐末农民大起义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2.(2023·山东省滨州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公元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司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此举旨在( )
A.铲除地方割据根源 B.削弱相权以强化专制
C.分化事权以加强集权 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转运使权力过重,通过分事权以相互牵制,加强集权。根据题意,C项正确;北宋初年,宋太祖通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局面,这与题干中“宋真宗”不符,排除A项;削弱相权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提高行政效率与题干所给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3.(2023·湖南省益阳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史料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分为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等。下列属于研究北宋、辽、西夏时期历史史料中最真实可靠的是( )
A.《大宋提刑官》历史剧 B.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
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可知,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是实物史料,可信度较高,D项正确;《大宋提刑官》历史剧和《资治通鉴》译注本不是第一手史料,属于二手史料,排除AC项;《平定准噶尔图卷》反映的是清朝平定准噶尔的历史,与题干的“辽宋夏金元”时间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
24.(2023·广西防城港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岳将军,勇将带兵,披肝上书言国事,铁军雪耻收河山,憾秦贼,偏隅求安,十二金牌莫须有,天日昭昭赤心丹。”诗词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
A.寇准 B.王安石 C.岳飞 D.文天祥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宋金战争中,岳飞是抗金英雄,但被秦桧冤杀,C项正确;寇准抗辽,王安石进行变法,文天祥抗元朝,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2023·广东省湛江市·七年级统考期中)他是一位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于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他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最终推动统一大业的完成。他就是(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赵构 D.元昊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一位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于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最终推动统一大业的完成”等信息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他重视农业的发展,多次下令蒙古贵族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B项正确;铁木真是蒙古帝国可汗,尊号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赵构是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元昊是西夏王朝开国皇帝,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9分)(2023·河南省三门峡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统一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
(1)阅读材料一,为改变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局面,哪位皇帝最早改用“考试的方法”?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3分)
材料二 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不拘一格的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2)材料二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了什么制度?(2分)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3)材料三说明宋朝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宋朝改革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是什么?(4分)
【答案】
(1)隋文帝;(1分)隋炀帝设置进士科(2分)
(2)殿试(2分)
(3)重文轻武;(2分)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2分)
【详解】
(1)皇帝:从“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最早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制度:从“不拘一格的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对科举制进行了发展完善,她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政策:从“‘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知,当时的人们并不愿意从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与宋朝采取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关。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提高文官的地位,武将则受到多方牵制,地位低于文官。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7.(9分)(2023·湖北省孝感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唐宋时期,经济繁荣,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加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1)材料一反映唐太宗在与少数民族交往中采取什么政策?(2分)
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藏族民谣
(2)材料二中当时迎娶文成公主的少数民族首领是谁?(1分)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3)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唐宋时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的主流趋势是什么?(2分)
【答案】
(1)政策:开明政策。(2分)
(2)首领:松赞干布。(1分)
(3)事件:澶渊之盟。(2分)情况:党项建立的西夏。(2分)
(4)主流:交融。(2分)
【详解】
(1)政策: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一视同仁,这体现了开明政策。
(2)首领: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可知,松赞干布迎娶了文成公主。
(3)事件: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可知,这体现的是澶渊之盟,它促进了宋辽之间的和平交往。情况: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和党项建立的西夏签订了庆历和议。
(4)主流: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三则材料体现的是和平交往,这说明交融是主流。
28.(18分)(2023·贵州省遵义市·七年级统考期中)有效的国家管理是巩固统治和社会安定的前提,历代政府都做出了不懈地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皇帝还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 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 以便考察任用。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物质文明取得很大成就,其中海外贸易蓬勃发展、超越前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重要的商港设立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四:元代制度,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全国划分为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湖广等十多个行省……行省制度是沟通中央与基层社会联系的桥梁,使边远地区与中央的联系大大加强。明清时期,“行省”这一名称被沿用了下来……元代行省的划分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省制的规模。
——摘编自尚衍斌《元代疆域治理的历史镜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将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的A和B补充完整。说出开通大运河的目的。(4分)
(2)材料二中的“皇帝”是谁?他统治期间完善了隋朝开创的哪一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位皇帝统治期间他开创了怎样的治世局面?(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政治的特点。此外,北宋在中央政治上如何强化君权?(4分)
(4)根据四反映了元朝制度有何创新?分析材料并概述这一制度的意义。(5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实现国家有效管理的因素。(4分)
【答案】
(1)A:涿郡;B:余杭。(2分)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分)
(2)皇帝:李世民(唐太宗)。(1分)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治世局面:“贞观之治”。(1分)
(3)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2分)强化君权措施: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2分)
(4)创新:设立行省制度。(1分)意义: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 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省制的规模,在历史上影响深远。(2分,答出1点即可)
(5)因素:南北统辖;加强对各级官吏的考察(或整顿吏治);强化君权(或加强中央集权);国家政策的支持;统治者的重视(或重视文治);政治制度的创新;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加强对地方的控制)。(4分,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
(1)补充: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因此A:涿郡;B:余杭。
目的:结合所学可知,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主要是经济的发展和对政权的巩固,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皇帝:根据材料“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结合所学可知,贞观是唐太宗时期的年号,因此皇帝指的是唐太宗。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在位期间,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治世局面:根据材料中唐太宗在治理国家上的贡献,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3)特点:根据材料“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得出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强化君权: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的办法。
(4)创新:根据材料“元代制度,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全国划分为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湖广等十多个行省”得出行省制度。意义:根据材料“行省制度是沟通中央与基层社会联系的桥梁,使边远地区与中央的联系大大加强。”得出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明清时期,“行省”这一名称被沿用了下来……元代行省的划分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省制的规模。”结合所示得出行省制度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 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省制的规模,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5)因素:根据材料。可从政治、政策、统治者因素、制度等角度分析,如南北统辖;加强对各级官吏的考察(或整顿吏治);强化君权(或加强中央集权);国家政策的支持;统治者的重视(或重视文治);政治制度的创新;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9.(14分)(2023·山东省滨州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依据“山河形便”的原则。把全国300多个州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玄宗开元年间,每道有固定一治所,这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到后来,唐朝出现了安史之乱,之后,各藩镇不听天子之命,相互攻伐不断。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1)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唐朝地方行政机构造成的弊端。(2分)
材料二:(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数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初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并简述其积极影响。(4分)
材料三: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
——【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摘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写出该纸币使用的积极意义。(2分)
材料四:诗词是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下表为两宋时期部分诗词。
作者 诗句及出处
欧阳修(北宋) 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 ——《边户》
薛田(北宋) 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 ——《成都书时百韵》
张耒(北宋) 歌吹酒家市,帆樯贾客津。 ——《发金陵(今南京)折柳亭二首》
刘克庄(南宋)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从此西湖休插柳,剩裁桑树养吴蚕。 ——《戊辰即事》
虞俦(南宋) 夏税未毕秋税来,县家小缓州家逼。拆东补西恐不免,剜肉医疮宁有极。 ——《成均同舍饯别新安使君徐子宜太丞分韵》
毛珝(南宋) 去年一涝失冬收,通债于今尚未酬。偶为灼龟逢吉兆,再供租约赁耕牛。 ——《吴门田家十咏》
(4)从上表任选两组或多组信息写出你的一个历史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6分)
【答案】
(1)唐朝道的权力的扩张,出现了外重内轻的局面,导致了藩镇割据。(2分)
(2)措施:重用文臣;注重不同职位间的相互牵制。(2分)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北宋统治的稳定,避免了地方割据等问题。(2分)
(3)携带方便,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发展。(2分)
(4)示例:观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论述:“歌吹酒家市”体现了商业市场的发展,“转行交子颂轻便”体现了宋代纸币的使用,“帆樯贾客津”反映了金陵作为长江重要港口城市的兴盛景象。这都体现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下主题也可以:边防压力使财政负担加重;农民经济负担沉重)。(6分)
【详解】
(1)弊端 :根据材料“道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藩镇不听天子之命”和所学可知,道的权力扩大,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的控制力减弱。
(2)措施:根据材料“通判、转运使、文臣担任”和所学可知,北宋采取的措施是: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
(3)积极意义:根据材料“首次、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和所学可知,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方便携带,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边户》、《戊辰即事》、《成均同舍饯别新安使君徐子宜太丞分韵》、《吴门田家十咏》可知反映了人民负担重,可以概括观点宋代人民负担沉重;根据《成都书时百韵》、《发金陵(今南京)折柳亭二首》、反映的都是经济发展,可以概括观点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观点,运用历史事实对该观点进行论述,可从表现、影响方面分析作答,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地对观点加以归纳即可。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真题重05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23·贵州省黔南州·七年级统考期中)开皇七年(587年)灭西梁。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材料描述的王朝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2.(2023·北京市石景山区·七年级统考期中)某学者认为,科举制最重要的功能是促成一个不靠出身而以考试入流的官僚阶层取代世袭的封建贵族阶层。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 )
A.是历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B.注重依据门第选拔官员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限制考生自由发表观点
3.(2023·河南省许昌市·七年级统考期中)有学者说:“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由此可知秦和隋两个王朝( )
A.都对历史有贡献 B.都是短命的王朝
C.都因暴政而速亡 D.都修筑伟大工程
4.(2023·福建省漳州市·七年级统考期中)读图识图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图显示了隋朝大运河的走向,据此可知它的开通直接( )
A.加速隋朝的灭亡 B.促进农业的发展
C.沟通了南北交通 D.导致割据的形成
5.(2023·陕西省渭南市·七年级统考期中)贞观年间的某一治国措施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政,又发挥了官员的集体智慧,还提高了行政效能。该治国措施是( )
A.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C.实行募役法和农田水利法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6.(2023·贵州省黔南州·七年级统考期中)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裴矩的转变主要是因为唐太宗( )
A.虚心纳谏 B.任人唯亲 C.追求享乐 D.赋税沉重
7.(2023·江苏省扬州市·七年级统考期中)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女皇帝,她重视人才,知人善任,开创盛世局面,下列关于这位女皇帝说法正确的是( )
A.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B.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D.统治时期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8.(2023·重庆市江津区·七年级统考期中)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的考核,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说明唐玄宗( )
A.注重文教 B.发展经济 C.改革科举 D.整顿吏治
9.(2023·广西玉林市·七年级统考期中)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图片展览。下列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23·云南省昆明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下面有关唐朝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B.女子喜好骑马、射箭、弈棋等活动
C.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南方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11.(2023·河南省开封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史诗互证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以下诗句能反映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的是( )
A.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12.(2023·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统考期中)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品鸳鸯莲瓣纹金碗是盛唐时期的制品。这件文物反映了当时( )
鸳鸯莲瓣纹金碗 金碗内壁錾(zàn)刻上下两层共10朵莲瓣纹,这种凸瓣纹实际上是受希腊罗马装饰风格的影响,动物花草则是唐代本土流行的装饰题材。此碗形态庄重大方,纹饰繁纷瑰丽,工艺精湛考究,被誉为“开在大唐的金莲”。
①中外文化的交流 ②民族关系的和睦
③唐人的审美意趣 ④工匠的高超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23·山西省运城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清康熙年间编著的《全唐诗》共收录诗歌48900首,诗人2300多位。唐代诗歌之所以兴盛,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一方面,唐代经济发达,社会风气开放,处于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推行也促进了文人的创作,材料所述的是( )
A.唐诗兴盛的原因 B.唐诗产生的影响
C.唐诗的历史地位 D.唐诗的创作内容
14.(2023·湖南省娄底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下列佳作出自“诗仙”李白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2023·山东省滨州市·七年级统考期中)读下图,它主要反映了唐都长安( )
唐都长安东市平面示意图
A.布局严整对称 B.消防设施完善
C.建筑规模宏伟 D.商业繁荣发达
16.(2023·安徽省六安市·七年级统考期中)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 )
A.隋朝 B.唐朝 C.商朝 D.西汉
17.(2023·江西省吉安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在历史长河中,许多的“典故”就像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赏玩不已。下列“典故”与唐朝书画艺术有关的是( )
①“房谋杜断” ②“颜筋柳骨” ③“吴带当风” ④“和同为一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2023·山东省崂山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称为“画圣”的画家是( )
A.阎立本 B.吴道子 C.展子虔 D.颜真卿
19.(2023·江西省赣州市·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图是舞蹈《飞天》剧照,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20.(2023·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统考期中)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写《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作者“有弟皆分散”是因为( )
A.安史之乱 B.靖康之难 C.八王之乱 D.藩镇割据
21.(2023·安徽省安庆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22.(2023·山东省滨州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公元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司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此举旨在( )
A.铲除地方割据根源 B.削弱相权以强化专制
C.分化事权以加强集权 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23.(2023·湖南省益阳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史料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分为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等。下列属于研究北宋、辽、西夏时期历史史料中最真实可靠的是( )
A.《大宋提刑官》历史剧 B.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
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24.(2023·广西防城港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岳将军,勇将带兵,披肝上书言国事,铁军雪耻收河山,憾秦贼,偏隅求安,十二金牌莫须有,天日昭昭赤心丹。”诗词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
A.寇准 B.王安石 C.岳飞 D.文天祥
25.(2023·广东省湛江市·七年级统考期中)他是一位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于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他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最终推动统一大业的完成。他就是(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赵构 D.元昊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9分)(2023·河南省三门峡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统一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
(1)阅读材料一,为改变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局面,哪位皇帝最早改用“考试的方法”?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3分)
材料二 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不拘一格的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2)材料二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了什么制度?(2分)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3)材料三说明宋朝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宋朝改革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是什么?(4分)
27.(9分)(2023·湖北省孝感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唐宋时期,经济繁荣,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加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1)材料一反映唐太宗在与少数民族交往中采取什么政策?(2分)
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藏族民谣
(2)材料二中当时迎娶文成公主的少数民族首领是谁?(1分)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3)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唐宋时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的主流趋势是什么?(2分)
28.(18分)(2023·贵州省遵义市·七年级统考期中)有效的国家管理是巩固统治和社会安定的前提,历代政府都做出了不懈地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皇帝还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 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 以便考察任用。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物质文明取得很大成就,其中海外贸易蓬勃发展、超越前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重要的商港设立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四:元代制度,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全国划分为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湖广等十多个行省……行省制度是沟通中央与基层社会联系的桥梁,使边远地区与中央的联系大大加强。明清时期,“行省”这一名称被沿用了下来……元代行省的划分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省制的规模。
——摘编自尚衍斌《元代疆域治理的历史镜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将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的A和B补充完整。说出开通大运河的目的。(4分)
(2)材料二中的“皇帝”是谁?他统治期间完善了隋朝开创的哪一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位皇帝统治期间他开创了怎样的治世局面?(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政治的特点。此外,北宋在中央政治上如何强化君权?(4分)
(4)根据四反映了元朝制度有何创新?分析材料并概述这一制度的意义。(5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实现国家有效管理的因素。(4分)
29.(14分)(2023·山东省滨州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依据“山河形便”的原则。把全国300多个州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玄宗开元年间,每道有固定一治所,这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到后来,唐朝出现了安史之乱,之后,各藩镇不听天子之命,相互攻伐不断。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1)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唐朝地方行政机构造成的弊端。(2分)
材料二:(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数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初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并简述其积极影响。(4分)
材料三: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
——【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摘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写出该纸币使用的积极意义。(2分)
材料四:诗词是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下表为两宋时期部分诗词。
作者 诗句及出处
欧阳修(北宋) 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 ——《边户》
薛田(北宋) 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 ——《成都书时百韵》
张耒(北宋) 歌吹酒家市,帆樯贾客津。 ——《发金陵(今南京)折柳亭二首》
刘克庄(南宋)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从此西湖休插柳,剩裁桑树养吴蚕。 ——《戊辰即事》
虞俦(南宋) 夏税未毕秋税来,县家小缓州家逼。拆东补西恐不免,剜肉医疮宁有极。 ——《成均同舍饯别新安使君徐子宜太丞分韵》
毛珝(南宋) 去年一涝失冬收,通债于今尚未酬。偶为灼龟逢吉兆,再供租约赁耕牛。 ——《吴门田家十咏》
(4)从上表任选两组或多组信息写出你的一个历史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