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城子街中心学校2023-2024下学期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城子街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
3.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刘海峰教授指出,“鉴古可以知今,研究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制度,可以为当今的各类考试改革,尤其是为高考改革提供参考借鉴”。对科举考试制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皇帝是( )
A.汉文帝、汉景帝 B.隋文帝、隋炀帝
C.唐太宗、武则天 D.明太祖、明成祖
4.科举制正式创立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高祖
5.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6.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某展览分为“一河千载通南”“货通南北利四方”等几个部分。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 )
A.舟楫千里一一大运河文化展 B.天府之国一一都江堰文化展
C.千秋功业一一明长城文化展 D.交通大国一一宋航海文化展
7.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建立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 )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9.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 )
公元626年 公元630元 公元641年 公元649年
即皇帝位 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崩,葬昭陵
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
10.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重用敢于直言的大臣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李密
11.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女皇武则天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迷酒色误帝国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2.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A. B.
C. D.
13.下列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够体现因果关系的是
①“尊王攘夷",改革内政一齐桓公称霸②休养生息政策一文景之治
③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贞观之治④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元盛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如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A.汉朝
B.北魏
C.唐朝
D.宋朝
15.下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
③民族交融发展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
A.唐初北方无边患 B.长城已失去防御能力
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
17.中国古代出现过“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治世、盛世局面,他们具备的共同历史条件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民族交往密切,海外贸易发达
C.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D.君主专制加强,科举制度完善
18.天山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702年,唐朝设立的管辖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伊犁将军府
19.在众多唐朝诗人中,诗作飘逸洒脱,具有浪漫情怀,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20.大唐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又以豪迈的性格,向各国传播着中华文明,以下史实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日本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
C.玄奘天竺取经 D.唐蕃和同为一家
21.要想了解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可以阅读(  )
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史记》
22.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安史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藩镇割据
23.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世,几家给人足,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24.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朱温建立后梁 D.杯酒释兵权
25.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这个“乱世”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二、综合题
26.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盛唐气象。
【文字解读盛唐】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应,水能截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材料三 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1)上述材料均出自唐太宗之口,他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政的智慧
【经济展现盛唐】
(2)上述生产工其中彻底解放了人力的是哪一个 四幅图片分别从哪几个方而反映了唐代经济的繁荣
【诗歌描绘盛唐】
(3)唐诗是对唐朝社会和生活的描述,将下面四个诗句填写在相应的横线处。(填写序号)
I.体现民族和睦的是: Ⅱ.体现经济繁荣的是:
Ⅲ.体现文化灿烂的是: Ⅳ.体现社会开放的是:
①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②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③自从公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④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文物考证盛唐】
(4)下面文物从不同方而印证了盛唐气象,写出它们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图5见证了: 。
图6见证了: 。
图7见证了: 。
(5)图7所反映的内容,与上而的哪一句唐诗相关联 两者哪一个史料价值更高:说出你的理由。
(6)从唐朝的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启示助力国家发展
三、论述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期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民族融合、文化辉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从材料中的五个方面各提供一个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述。你认为唐朝国势强盛的原因有哪些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夺北周政权,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故选A。
2.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不按出身和阶级可以做官的制度是科举制度,D项符合题意;分封制是将王室宗亲和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制度,察举制度是汉代实行的通过推举选拔管官吏的制度;监察制度是对官员的监督管理制度,不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分析题干直接得出结论,或分析选项中各个制度的特点或职能,与题干中的制度特点对比进行选择。
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开始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隋炀帝首创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B项正确;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还没有科举制,排除A项;唐太宗和武则天对科举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完善,排除B项;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跟科举制的创立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所以B项符合题意;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唐高宗为唐朝开国皇帝,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创贞观之治局面的是唐朝的李世民,D符合题意;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589年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选项A排除;隋炀帝是开凿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B排除;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选项C排除;故选D。
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河千载通南”“货通南北利四方”是对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描述,因此A项正确;材料与都江堰、长城及航海无关,BCD项排除。故选A。
7.B
【详解】依据题文年代标尺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B符合题意;隋朝是在581年建立,A排除;北宋是在960年建立,C排除;明朝是在1368年建立,D排除。故选择B。
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A项正确;贞观遗风是指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局面,排除B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局面,排除C项;康乾盛世是清朝时期康熙、雍正和乾隆的统治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可得出,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即皇帝位,公元630元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公元641年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公元649年葬昭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C项正确;隋文帝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排除A项;隋炀帝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排除B项;唐玄宗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虚心纳谏,他他重用敢于直言的大臣魏征,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所以B项符合题意;房玄龄善于谋略,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杜如晦善于决断,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李密是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1.B
【详解】武则天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项正确;“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评价是唐太宗,排除A项;“调整政策呈开元,沉迷酒色误帝国”评价的是唐玄宗,排除C项;D项评述的是唐朝对外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A 铁农具是春秋时期的工具;B 水排是东汉时期发明的,C 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故选D。
1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并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齐国强大起来,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①正确;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②正确;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之后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促进唐朝继续发展,③因果关系关联错误;唐玄宗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B;③因果关系关联错误,故排除ACD。
【点睛】
14.C
【详解】依据题干 “开元通宝”,结合课本所学,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历史第一要素是时间,“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也是解题的关键,618年隋朝灭亡,李渊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由此可知开元通宝铸造于唐朝时期;西汉是公元前202年到公元9年,东汉是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从386年到534年;宋朝包括960——1127年的北宋;1127——1276年南宋。
15.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给出的关于这个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胡人(西域人)说明当时民族融合,具有开放的社会局面;而乐舞俑说明当时音乐舞蹈多姿多彩,这个精美的唐三彩也能反映当时手工业的发展和艺术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据此可知,①②③是可以从该文物上获取到的唐朝历史信息,故A项正确;骑驼乐舞俑反映了唐朝艺术繁荣,但无法体现尚武风气盛行一时,因此,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以前,长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而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北方各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因此,民族关系的融洽是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D项正确;唐太宗不修长城主要是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融洽,没有必要修筑长城,而非没有了边患,也不是长城已失去防御能力,排除AB项;唐太宗时期励精图治,国力强盛,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治世、盛世局面,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都出现了经济繁荣发展的景象,C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的措施,不属于材料中的任何局面,排除A项;“民族交往密切,海外贸易发达”与汉朝历史不符,排除B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庭都护府,是中国唐朝武则天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单位,管理区域东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一线,南至天山,故C符合题意;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李世民设立安西都护府,清代设立伊犁将军府,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人们称他为“诗仙”,他的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等,A项正确;杜甫被称为“诗圣”,排除B项;白居易被称为“诗魔”,排除C项;王维被称为“诗佛”,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唐蕃和同为一家,这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它不能体现中外交往,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日本遣唐使来华,为日本依照中国进行改革奠定了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鉴真东渡,向日本传播了大唐文化,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玄奘天竺取经,丰富了中国的佛教文化,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故B符合题意;《金刚经》是唐朝的雕版印刷品,和玄奘西行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西游记》是根据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编写的小说。故C不符合题意;《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名著,玄奘西行是在唐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方遭到浩劫,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A项正确;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初年,排除B项;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排除C项;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后出现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23.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开元之世,几家给人足,一杨贵妃足以败之”,意思是把唐衰亡的责任加在杨贵妃的头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夸大了杨贵妃个人对唐朝由盛而衰的影响,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因为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导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破坏了社会经济。选项D符合题意;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因为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A排除;杨贵妃的过失,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B排除;“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故选D。
2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标志着唐朝灭亡,C项正确;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致命一击,排除A项;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了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但不是唐朝灭亡的标志,排除B项;杯酒释兵权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解除将领兵权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C项。
25.C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并结合所学可知,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覆亡,唐朝灭亡后,中国开始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分裂时期,C项正确;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而非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辽宋夏金元时期,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26.(1)局面:“贞观之治”。
智慧:实行仁政,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要重视人才,使用德才兼备之人。
(2)生产工具:图1筒车。
方面:农业方面;手工业方面;商业的方面。
(3) ③ ① ② ④
(4) 见证了唐朝社会风气的兼容并蓄。 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见证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
(5)唐诗:“③自从公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价值和理由:长庆会盟碑是实物史料,唐诗是文学,故长庆会盟碑史料价值最高。
(6)启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中外交流频繁。
【详解】(1)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贞观之治”。
智慧:根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应,水能截舟.亦能覆舟”可得出智慧是实行仁政,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根据材料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可得出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根据材料三“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可得出智慧要重视人才,使用德才兼备之人。
(2)生产工具:根据图1筒车可知是灌溉工具,它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根据图2曲辕犁可知是耕作工具,耕作时后面需要人手扶,故彻底解放人力的是图1筒车。
方面:根据图1筒车和图2曲辕犁图可知从农业方面反映了唐朝的经济繁荣;根据图3唐三彩图,可知从手工业方面反映唐朝经济繁荣;根据图4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可知从商业的方面反映唐朝的经济繁荣。
(3)填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的是唐朝经济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可得出体现的是社会开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自从公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得出体现的是民族和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知体现的是唐朝文化灿烂,故Ⅰ对应③;Ⅱ对应①;Ⅲ对应④;Ⅳ对应②。
(4)图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5呈现的是一位戴着帷帽骑马的女子形象,原属胡装的帷帽成为唐朝流行的帽饰,见证了唐朝社会风气的兼容并蓄。
图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像,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图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蕃会盟碑,见证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
(5)唐诗:根据图7唐蕃会盟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③自从公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相关。
价值和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庆会盟碑是实物史料,唐诗是文学,故长庆会盟碑史料价值最高。
(6)启示:可以结合唐朝时期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对外交往等角度得出启示,例如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中外交流频繁等。
27.观点: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论述:唐朝是一个强大的王朝,治世局面表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史称“开元盛世”等;经济发展发面,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等。对外交往表现是,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民族融合上,文成公主入藏、西北各部首领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等;文化辉煌,唐诗、绘画、最早发明印刷术、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等。综上可知,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原因: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政策;人民的辛勤劳动;隋朝为唐朝强盛作了积淀等。
【详解】观点: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期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民族融合、文化辉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可自拟观点为: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然后围绕题干要求和题目进行论述即可,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一个强大的王朝,治世局面表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等;经济发展发面,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等。对外交往表现是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民族融合上,文成公主入藏、西北各部首领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等;文化辉煌,唐诗、绘画、最早发明印刷术、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等。综上可知,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原因: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政策;人民的辛勤劳动;隋朝为唐朝强盛作了积淀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城子街中心学校2023-2024下学期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