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练习
一、单选题
1.如表所示为18世纪下半叶英国修建的部分运河。这些运河的开通( )
时间 运河 沟通地区
1767年 布里奇沃特运河扩展工程 利物浦和曼彻斯特
1772年 斯塔福德——伍斯特运河 赫尔、利物浦和布里斯托尔
1777年 大干线运河 利物浦和赫尔
1790年 伯明翰——费兹利——考文垂——牛津运河 伯明翰、费兹利、考文垂和牛津
A.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B.丰富了世界市场的物资供应
C.适应了交通工具革新的需要 D.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2.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渠,方便军粮漕运。以上材料体现了古代物流( )
A.政府主导管理专业化 B.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C.运粮和军需物资为主 D.方式多样且水陆并用
3.唐代驿传制度也有很大发展。在水陆交通要道上,大约每三十里设一驿,全国共有驿一千六百四十三所,其中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驿二百六十所,水陆相兼驿八十六所。这说明了( )
A.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邮政制度 B.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和中外经济交流
C.加强基层政治的治理 D.便利官吏往来和政策颁行
4.1903年,清政府与法国合资的正定到太原的铁路动工兴建;1907年,正太铁路全线通车,石家庄村东成了京汉、正太两条铁路的交会点,石家庄由此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由此可见( )
A.近代交通发展推动中国城市化 B.近代交通肇始于清末新政时期
C.工业化引发近代中国交通变革 D.晚清时期的保路运动影响深远
5.《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创作的著名科学幻想小说,该书发表于1872年,当时可以“环游地球”的交通工具包括
①轮船
②火车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6.20世纪初,江宁马路和宁省铁路的建成,以及马车、火车的出现,使南京下关得以与主城密切联系起来,它们之间的空地始得开发利用,新的建筑纷纷沿主干道向城区东北部建设。这反映出南京新式交通的构建( )
A.促进了城市的空间拓展 B.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
C.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D.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7.下图为清政府于1907年对外发行的广九(广州至九龙)铁路债券100英磅。债券上有两广总督周馥和驻英公使汪大燮签名和官印,由中英银公司(汇丰与怡和洋行合办)代理发行。这反映出( )
A.清廷财政困难得到改善 B.政府推动债券制度普及
C.中国金融主权遭到破坏 D.列强控制中国铁路修筑
8.下面左图是郑和航海路线图,右图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根据两幅图能得出的正确历史结论是( )
A.郑和航行规模大于新航路开辟的航行规模
B.中西远洋航行都得益于国际劳动分工细化
C.新航路开辟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D.郑和航行一定程度为开辟新航路奠基
9.1761-1835年,英国棉花、煤、铁等大宗笨重商品的需求急剧膨胀,因而具有承载量大、运输路程短、安全等优势的运河运输得以蓬勃发展,该时期也被称为英国的“运河时代”。据此可知,英国运河业的发展( )
A.推动沿岸工业聚落的兴起 B.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需求
C.取代铁路成为交通的首选 D.改变了局部地区社会状况
10.下图是纪念中国古代某一历史事物的1套邮票。这一历史事物( )
A.显示了秦朝陆路交通的贯通 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推动了西汉与罗马帝国联系 D.见证了宋代对外商贸的繁荣
11.1902年6月21日,晚清大臣盛宣怀反对对外开放中国内河航运,提出“各国内港行船,均本国人办理,外人不得侵越,中国何独不然。如各国民人欲行小轮,只能与华人议立合股公司”“该公司(合股公司)归中国注册,填发关牌,张挂中国旗号”。这些提议( )
A.助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确保了内河航运主权的完整
C.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的权利 D.遏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12.秦灭六国后南征百粤,军队在湘桂两省边境遭到当地民族的抵抗,三年兵不能进,军饷转运困难。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据此可知灵渠( )
A.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B.便于中央加强对岭南统治
C.完全阻绝两广的割据独立 D.使岭南地区成为天府之国
13.1860 年以后,上海等城市相继引入了西式马车,但其车费较贵,普通百姓很难消费得起,因此又引入了一种更轻便的人力车——“东洋车”。1874年7月24日,《申报》报道:“东洋来之顺利小车,沪上依式制造者已多,租界共约有一千有零。”这可反映出近代上海( )
A.城市运输业的平民化 B.交通落后面貌得到改善
C.传统交通工具的没落 D.开启了交通变革的序幕
14.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
A.改变了明初实施的海禁政策
B.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新局面
C.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
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
15.淞沪铁路前身为吴淞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资本集团于1876年建成通车,翌年清政府赎回拆除。1897年,清政府以官款再建淞沪铁路。这说明( )
A.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艰辛 B.列强资本输出受阻
C.清政府收回铁路修筑权 D.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16.兰州中山桥始建于1908年,由兰州道彭英甲具体负责,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驻天津经理喀佑斯承包修建,所用构件钢材、水泥及其他各种器材、机具设备等均购自欧美,总计2000余吨。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取得巨大成就 B.桥梁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C.欧美列强支持中国发展 D.工业革命促进交通改善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灭东方列国后,将过去错杂的交通线路加以整理和连接,“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根据“车同轨”的要求修筑了全国交通干线。为了控制广阔的国土,秦始皇修建了“东穷燕齐,南极吴楚”,由首都咸阳通到全国各地的驰道,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务,又“堑山堙谷千八百里”修筑直道。在西南地区,还修筑了五尺道。伴随征服与扩张,以咸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便达全国的陆路交通网络得以形成。
——据秦筑《秦代陆路交通初探》
材料二 古罗马历代统治者都把道路建设当作重要的国策执行。共和国时期,罗马完成对意大利本土的征服,修建了阿皮亚大道、弗拉米尼大道、东方大道等多条道路,将罗马与意大利东部、南部和北部连接起来。帝国建立后,罗马道路随着帝国的扩张而向外延伸。罗马帝国在其巅峰时刻疆域达500万平方公里,有372条主干道彼此联通,总里程为40多万公里,其中80500多公里的路面铺有路石,连接了今天英国、西欧、东欧、北非和近东的众多区域。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据冯定雄《罗马道路与帝国统治》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秦与古罗马道路建设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与古罗马道路建设相同的历史条件。
18.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前期河运畅通之时,每年都有六七千艘重运漕船沿运河北上。为鼓励承运漕粮,清政府规定,重运漕船北上和回空船只南下,均可免税附带一定数量的土产货物,即“土宜”。
―摘编自张照东《清代漕运与南北物资交流》
材料二 至道光初年,大运河已千疮百孔,处处淤塞难通,整个河道仅存一线河形而已。咸丰年间(1851-1861),清朝政府无暇顾及治黄、治运之事,漕运逐步转为海运。1872 年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1901年,清廷颁布了停漕改折的命令:“自本年开始,直省河运海运,一律改征折色,责成各督、抚等认真清厘整顿,节省局费、运费,并查明各州县征收浮费,勒令缴出归公,以期成巨款。”
——摘编自王频《清代运河衰落原因论析》
材料三 黄河河道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前期漕运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漕运衰落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代大运河是在春秋至三国近1200年间历代修筑的地区性运河的基础上,由隋炀帝指派工程专家宇文恺总负责,勾连贯通,清淤筑坝,历时五年修筑而成。2014年,包括隋朝大运河在内的我国古代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比较图1、2指出隋元两代大运河路线的主要差异.并据此分析中国古代交通建设与政治中心移动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大运河修建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1810年英国主要运河体系的发展情况
(注:所谓运河体系,不是指单一的一条或者几条运河,而是指一系列的彼此联系的把主要大运河沟通起来,然后给一些地方提供它们原来所没有的水路交通设施。)
——(英)杰拉德·特恩布尔《运河、煤炭与区域经济增长》
材料二 (英国)一些小村庄也因为地处交通要津而发展起来了。1760年,桑奇·布鲁克运河开通的时候,圣·海伦还是一个小村庄,但是十年过后,首先是一个玻璃制造厂建立了,不久,一个炼铜厂又建立了,圣·海伦就慢慢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英)查尔斯·哈德菲尔德《运河时代》
材料三 下表是1801年、1841年运河附近部分城市的人口变化情况表
城市 运河通航时间 人口(千)
1801年 1841年
巴思 1760年以前 33 53
伯明翰 1772年 71 183
布拉德福德 1774年 13 67
剑桥 1760年以前 10 24
卡莱尔 1823年 9 22
——摘编自(英)查尔斯·哈德菲尔德《运河时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合理的历史阐释。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根据材料“18世纪下半叶英国修建的部分运河”及所学可知,这些运河的开通方便了英国煤矿厂区煤炭的运输,这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A项正确;这些运河方便了英国国内市场的物资供应,与世界市场无关,排除B项;交通工具的革新为运河的开通提供了技术支持,排除C项;资本原始积累是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材料未涉及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中“传”“驿”“驿置”“漕运”体现的是当时的物流多样且水陆并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的作用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军事功能,与经济文化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中古代物流除了运粮和军需物资外,还体现了传递文书的功能,材料中未体现出谁主谁次,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唐朝的驿路以长安和洛阳两京为中心,辐射至全国各地,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唐代驿传制度主要是供官吏往来和文书传递的,它便利了官吏往来和政策颁行,D项正确;古代专门接待往来官员和政府文书传递业务的组织制度以及为此而征发的徭役制度最早始于殷商,排除A项;唐代驿传制度当然也有利于商旅往来,但主要还是政治功能,且还是国内现象,排除B项;唐代驿传制度不是一种基层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1907年的晚清(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由于正太铁路全线通车,石家庄村东成了京汉、正太两条铁路的交会点,石家庄由此发展起来,可知近代交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城市化,A项正确;材料未明确指出近代交通是从清末新政开始的,不能得出近代交通肇始于清末新政时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业的发展与交通变革的关系,排除C项;保路运动发生在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成功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综上所述,结合材料时间“1872年”,可知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排除ABD,所以选C。
【点睛】本题以《八十天环游地球》为考查背景,紧扣材料时间“1872年”,结合近代交通工具出现时间即可知道答案。
6.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南京的道路建设和交通工具明显改进,从而使得郊区与城市的联系不断加强,也使得新的建筑沿主干道建设,这表明新式交通的构建促进了城市的空间拓展,A项正确;城市的空间融合并不能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排除B项;南京新式交通的构建无法得出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排除C项;南京新式交通的构建无法得出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此债券为清政府对外发行,但却由“中英银公司代理发行”,结合所学,中英银公司是英国控制的银行,而金融主权指一国对内对外一切金融(货币资金融通)事务上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即金融的独立决策权、操纵权和控制权等等,清政府的债券由外国银行代理发行,有利于外国趁机干涉、操纵、控制清政府的货币金融等,所以材料内容可以反映出中国的金融主权遭到破坏,C项正确;凭借发行债券,清政府能获得修筑铁路的部分资金,但仅凭借材料措施,不一定能改善清政府的财政困难,另外材料主旨是列强通过银行代发债券干涉清政府的金融,清廷财政困难得到改善与否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清政府利用债券进行铁路建设,无法得出政府推动债券制度“普及”,排除B项;列强控制的银行帮助清政府发行铁路债券,不能得出列强“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5-16世纪世界。据题干图片可知,郑和航海路线中从印度到非洲东海岸的航线,与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从非洲东海岸到印度的航线类似,结合所学,郑和航海开辟的海上航线,一定程度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的航行规模大于郑和航行规模,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早于西欧新航路的开辟,有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1——1835年(英国)。根据材料“1761-1835年,英国棉花、煤、铁等大宗笨重商品的需求急剧膨胀,因而具有承载量大、运输路程短、安全等优势的运河运输得以蓬勃发展,该时期也被称为英国的‘运河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1—1851年正处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运河业的发展适应了当时迅速工业化的需求,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运河业的发展,未涉及工业聚落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结合时代发展来看,铁路仍然是主流,排除C项;改变了局部地区社会状况的表述中“改变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依据图示“大漠雄关,西域胜境”等,结合所学学知识可知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丝绸之路的作用,排除A项;丝绸之路推动了东汉与罗马帝国的联系,排除C项;宋代时期,尤其是南宋,海上丝绸之路比较兴盛,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盛宣怀反对对外开放中国内河航运,主张外国在中国内港行船,只能与华人议立合股公司,并且由中国注册,填发关牌,张挂中国旗号,这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倡导“实业救国”,排除A项;中国内河航运主权的丧失始于《天津条约》的签订,这些提议意在收回内河航运权,“确保了”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这些提议和规定并不能遏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秦灭六国后南征百粤,军队在湘桂两省边境遭到当地民族的抵抗……秦始皇命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可知,秦始皇通过修建灵渠,转运粮饷,支持其统一战争,从而有利于强化对岭南地区的控制,B项正确;此时秦朝已经建立,排除A项;灵渠的修建是巩固统一的措施,并不是为了隔绝割据,排除C项;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才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使成都成为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称为“天府之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从材料中的人力车盛行,可知人力车成为上海的重要交通工具,反映出城市运输业的平民化,A项正确;人力车不是以机器为动力的,不是近代化交通工具,不能体现上海开启交通近代化,也不能说明交通落后面貌得到改善,排除BD项;材料未涉及传统交通工具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郑和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可知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故答案为C选项。材料未涉及改变了政府的海禁政策,A选项排除。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局面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郑和下西洋彰显了国威,但未促进明朝经济的发展,D选项排除。
15.A
【详解】依据材料“淞沪铁路前身为吴淞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资本集团于1876年建成通车……”,可知铁路的曲折进程反映了近代化的艰辛,A项正确;“受阻”表述错误,排除B项;“收回”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材料兰州中山桥建设过程中使用了钢材、水泥等材料,以及各类器材、设备,这些新型建材和机器的出现和使用得益于工业革命,反映工业革命促进交通改善,D项正确;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90年代期间开展,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兰州中山桥的建造过程,而非建成后的影响,排除B项;20世纪初欧美列强侵略中国,而非支持中国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7.(1)相同点:政府重视与主导;服务于军事征服与扩张;以都城为中心;范围广,辐射全国。不同点:罗马的道路比秦更广泛,由意大利扩展至其它区;秦的道路比罗马更加多样,根据不同的目的修筑不同的道路。
(2)历史条件:疆域辽阔,国家规模巨大;国家统一,国力雄厚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社会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
【详解】(1)相同点:根据“秦灭东方列国后,将过去错杂的交通线路加以整理和连接”“古罗马历代统治者都把道路建设当作重要的国策执行”得出政府重视与主导;根据“为了控制广阔的国土……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务”“共和国时期,罗马完成对意大利本土的征服……帝国建立后,罗马道路随着帝国的扩张而向外延伸”得出服务于军事征服与扩张;根据“以咸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得出以都城为中心;范围广,辐射全国。不同点:根据“罗马帝国……有372条主干道彼此联通,总里程为40多万公里,其中80500多公里的路面铺有路石,连接了今天英国、西欧、东欧、北非和近东的众多区域”得出罗马的道路比秦更广泛,由意大利扩展至其它区;根据“由首都咸阳通到全国各地的驰道,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务,又‘堑山堙谷千八百里’修筑直道。在西南地区,还修筑了五尺道”得出秦的道路比罗马更加多样;根据不同的目的修筑不同的道路。
(2)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秦与古罗马道路建设相同的历史条件,得出疆域辽阔,国家规模巨大;国家统一,国力雄厚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社会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
18.(1)特点:规模大;政府重视;漕船可附带土产。
作用:从促进物资交流的角度作答。如南粮北运,部分缓解了京城地区的物资紧张;漕船北上与南下携带地方物产,推动了南北物资交流。从促进商业兴盛和沿线城市发展的角度作答,如沿线城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出现大批商业市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作答,如交通设施改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从运河的角度作答,如年久失修,运河淤塞。从黄河的角度作答,如黄河改道,冲击运河与漕运。从清政府的角度作答,内忧外患,清朝政无力治理。从交通变化的角度作答,如使用轮船,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清代前期河运畅通之时,每年都有六七千艘重运漕船沿运河北上”可知,规模大;根据材料“为鼓励承运漕粮,清政府规定,重运漕船北上和回空船只南下,均可免税附带一定数量的土产货物”可知,政府重视、漕船可附带土产。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南粮北运,部分缓解了京城地区的物资紧张;携带土产有助于推动了南北物资交流;从促进商业兴盛和沿线城市发展的角度作答,如沿线城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出现大批商业市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作答,如交通设施改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年久失修,运河淤塞。从黄河的角度作答,如黄河改道,冲击运河与漕运。根据材料“咸丰年间(1851-1861),清朝政府无暇顾及治黄、治运之事,漕运逐步转为海运”可知,内忧外患,清朝政无力治理。根据材料“1872 年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可知,使用轮船,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
19.(1)变化:中心由洛阳到大都;走向一线路东移,不再经过中原地区,而是取道山东直入大都。
关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大运河的路线调整,也为当时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大兴(长安)和洛阳,大量物资与人员的调度,必然要求交通建设的发展;反过来说,大运河的开凿也支撑了政治中心在关中与中原地区的存在和运转。元朝政治中心的北移,要实现南方物资的高效率北运,必然要求大运河路线的相应调整等。
(2)历史意义:沟通了南北水运交通,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区域性贸易繁荣;促进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体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详解】(1)变化:根据图1和图2对比可知,从隋朝到元朝,大运河的中心由洛阳到大都;从走向来看,元代的大运河走向一路东移,不再经过中原地区,而是取道山东直入大都。
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都城在长安,元代都城在大都,大运河的走向和中心随着都城变化而变化,说明交通的建设与政治中心的移动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另外,随着我国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的分离,大运河的路线调整,也为当时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具体而言,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大兴(长安)和洛阳,大量物资与人员的调度,必然要求交通建设的发展;反过来说,大运河的开凿也支撑了政治中心在关中与中原地区的存在和运转。元朝政治中心的北移,要实现南方物资的高效率北运,必然要求大运河路线的相应调整等。
(2)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跨越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沟通了南北水运交通,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区域性贸易繁荣;从政治影响来看,大运河促进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大运河的修建体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20.示例:主题:运河推动城市发展。
阐释:以运河为代表的水路运输在大宗物资运输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降低原材料和商品运输成本;运河沟通了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推动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工业革命进程中,英国利用新技术又推动运河不断开凿,运河体系不断扩大。工业革命的开展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村庄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提供了条件,随着交通运输(运河)的蓬勃发展,人口流动加快,城市聚集更多的人口,创造了一批新的交通枢纽城市,最终推动城市的发展。
综上所述,以运河为代表的交通推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城市发展。(注: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论文题。首先依据材料二 “(英国)一些小村庄也因为地处交通要津而发展起来了……”、材料三中1801年、1841年运河附近部分城市的人口变化情况表,可知运河的开通推动了附近城市的人口增长,也就是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由此可以就“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炼一个主题“运河推动城市发展”。再结合运河本身的优点以及工业革命的开展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进行论证,如:以运河为代表的水路运输在大宗物资运输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降低原材料和商品运输成本;运河沟通了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推动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工业革命的开展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村庄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提供了条件,随着交通运输(运河)的蓬勃发展,人口流动加快,城市聚集更多的人口,创造了一批新的交通枢纽城市,最终推动城市的发展。最后小结,以运河为代表的交通推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城市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