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李沧区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检测九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80分)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44小题。第I卷为选择题,共40小题,40分;第II卷共4小题,40分。
2. 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第I卷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计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重要标志。在中国古代人类由穴居荒野到修建房屋定居的转变过程中,下列生产工具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
A. 打制石器 B. 骨针 C. 耒耜 D. 铁器
2. 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以下选项中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 商鞅变法之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B. 青铜器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C.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D.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的暴政
3. 发掘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的秦琅琊刻石中写道:“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为解决“诸侯倍叛,法令不行”的问题,秦始皇实行(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4. 据研究,南朝时截止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90万,以侨居在长江中下游为最多。渡淮南移的北方人口数,约占刘宋全国总人口数的1/10,约占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总数的 1/8。北方人“渡淮南移”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B. 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内迁
C. 南方社会秩序混乱 D. 有力的促进了国家统一
5. 比较分析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隋朝和西晋相比,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
A. 都结束分裂实现短暂统一 B. 灭亡后都陷入长期分裂
C. 都是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D. 都出现过短暂盛世局面
6. 青岛市某中学历史社团在探究宋词的过程中,梳理形成了以下表格。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文学作品( )
人物 生活时代 作品风格
苏轼 北宋 豪迈而飘逸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前期清新婉约, 后期充满血泪, 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辛弃疾 南宋 继承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 气势磅礴, 抒发收复故土的情怀
A.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B. 艺术特色主要由文学形式决定
C. 风格完全取决于作者的性格 D. 内容全部来自作者的丰富想象
7.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历史,历代政府都非常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观察下图,①处填写最恰当的是( )
A. 北庭都护府 B. 澎湖巡检司 C. 北庭都元帅府 D.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8. 据《清实录》和康熙、雍正《大清会典》记载顺治十八年时全国耕地面积为549万余顷,康熙二十四年为607万余顷,雍正二年增至723万余顷。自康熙二十四年至雍正二年,其间不到40年,耕地面积骤增100万余顷。这得益于清政府( )
A.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 支持地主的土地兼并
C. 重视手工业的发展 D. 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
9. 2023年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清平堡遗址最新考古成果。清平堡遗址是长城体系中的一个驻军营堡,修建于明成化年间,弃置于康熙年间。考古发掘出中心楼、南门、民居、商铺等遗迹,出土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品、瓷器碎片和极少量的武器类 军事用品。材料最能说明,这一时期的长城( )
A. 是单纯的军事防御工程 B. 是区域间经济交往的纽带
C. 是连贯东西的重要商路 D. 是军事和商贸的二重定位
10. 鸦片战争中,清军“火器临时由无经验之人根据200年前之书本在战场上临时制造。中国之火筏,原来希望焚烧英国船舰,可是在远距离即先被对方击中着火。”这段材料最直接地说明了清军失败的原因是( )
A. 统治阶级的懦弱 B. 对外政策的保守
C. 人民群众的漠然 D. 军事装备的落后
11. 下图是青岛市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在进行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制作的图表。据此分析,此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世纪中后期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11 年 辛亥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A. 西方列强的侵略 B.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 中国人民的反抗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2. 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一幅漫画,上方的字是“立宪”,下方的字是“专制”。下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戊戌变法( )
A. 推行的背景 B. 实行的措施 C. 失败的原因 D. 带来的影响
13. 1921年3月,李大钊同志撰文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这一政党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国民党
14. 毛泽东在其著作中说道:“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第一个“小块红色政权”是( )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C.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5. 2023年12月20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新华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 2023”揭晓仪式在京举行。其中“危”当选年度国际字。回望中国近代史,如果选“危”为年度国内字,下列最合适的“年度”为( )
A. 1911年 B. 1926年 C. 1937年 D. 1945年
16. 抗战初期,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主张,大学生应在后方努力读书,以为抗战建国储备人才;1941年开始,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这一转变( )
A. 主要是基于战争形势的变化 B. 表明大学教育的宗旨发生改变
C. 是迫于国民政府的政策压力 D. 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17. 邓小平曾评价某次战役为“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更是称赞其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这次战役中,红军声东击西,使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完全打乱了敌军的“追剿”计划。此次战役是( )
A. 湘江战役 B. 四渡赤水
C. 巧渡金沙江 D. 飞夺泸定桥
18. 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朱德 D. 陈毅
19. 1936年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谁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 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B.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D. 引导农民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20. 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据此判断, 这次会议( )
A.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D.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1.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材料反映出“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根本原因是( )
A. 抗美援朝 B. 保家卫国 C. 反抗侵略 D. 维护统一
22. 照片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事件。下图照片反映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抗美援朝期间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23. 生产关系的调整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下列口号的提出代表了不同时期对生产关系调整的愿景,其中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是( )
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C.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D. 发展才是硬道理
24. 某次会议的公报中写道:要“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25. 青岛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改革开放史。青岛市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的时间是( )
A. 1980年 B. 1984年 C. 1990年 D. 1992年
26.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在不同场合表明中国态度,我国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决不接受任何外来胁迫和压力。这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
A. 独立自主 B. 以联合国决议为准
C. 求同存异 D. 以美西方原则为准
27. 下图是马达加斯加最大面额的货币,其正面印有一束杂交水稻,以此来纪念一位中国人为马达加斯加作出的杰出贡献。这位中国人是( )
A. 邓小平 B. 屠呦呦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28. 古代埃及人把每年一度尼罗河开始泛滥的日子定为一年的开始,按尼罗河水涨落和作物生长规律,把一年分为三季(泛滥季、播种季、收割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埃及文明是( )
A. 海洋文明 B. 大河文明 C. 商业文明 D. 工业文明
29. 《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古巴比伦( )
A. 奴隶制度发达 B. 社会等级严格 C. 自由买卖奴隶 D. 商品经济活跃
30. 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罗马帝国时期的欧洲,中国的丝绸应用很广。材料可以说明( )
A. 中西方很早就有贸易往来 B. 丝绸是中国人发明
C. 中国的出口货物只有丝绸 D. 战争有利于文明传播
31. 法兰克国王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征收“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越来越大;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对以上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
A. 基督教会在欧洲的权力至高无上 B. 教权和王权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C. 法兰克王国依靠教会力量而崛起 D. 教皇和查理是封君封臣的关系
32. 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西欧文化向世俗化方面的发展,许多不受教会控制的世俗学校应运而生城市学校和大学的出现和发展无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材料说明了( )
A. 大学在反对教会的过程中兴起 B. 大学的兴起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C. 大学具有完全独立自治权利 D. 大学的兴起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发展
33. 下图是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巴哈马群岛东南端)在1992年发行的一枚纪念银币,上面印有“1492—1992”,以纪念500年前的一位航海家。这位航海家是( )
A. 郑和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34. 历史学家评论一位历史人物时说道:“他为欧洲大陆拔除了中世纪的旧势力、特权与诸多病态现象,建立起新的理性秩序。”“他”是( )
A. 薄伽丘 B. 克伦威尔 C. 拿破仑 D. 罗伯斯庇尔
35. 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句话,其中一句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 )
A. 空想的理论 B. 实践的理论
C. 开放的理论 D. 落后的理论
36. “林肯所希望的是,所有同盟军的战士们能够回到家乡,回到自己的农场,回到他们的商店,但是,林肯知道,要修复分裂给国家造成的裂痕和创伤,要让我们的民族在绝望中康复,只有唯一的路可以达到。”这条“路”是( )
A. 推翻殖民统治 B. 实现国家独立
C. 解放黑人奴隶 D. 维护国家统一
37. 2023年4月26日,国际能源署公布去年的电动车销售情况,包括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一共超过1000万辆,同比增长55%,其中中国销量约占60%,国际能源署将中国称为电动汽车销售的“领跑者”。在世界历史上,“电”和“汽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是在( )
A. 18世纪中后期 B. 19世纪后半期
C. 20世纪中后期 D. 21世纪前半期
38. 继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后,西方资本主义政府增强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 )
A. 国家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发展的规律, B. 经济发展不受国家政治制度的约束
C. 经济政策的调整会改变国家的性质 D. 不同性质的国家制度都需改革完善
39.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下表中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B 马歇尔计划 促进西欧国家经济开始复苏
C 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
D 东欧剧变 标志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结束
A. A B. B C. C D. D
40. 如图为某国际组织主要机构示意图。1945年10月正式成立,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国际组织是(  )
A. 国际联盟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 联合国 D. 世界贸易组织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计40分)
41.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到了秦代,国家的统一,消除了华夏族各支系间彼此隔离的状态,形成了华夏族共同的地域、语言、文化和经济生活,加强了华夏族与内迁的蛮夷戎狄的融合。
——管彦波《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问题》
材料二
材料三 从事基因研究的人类学家通过对56个民族的基因研究,发现南北方汉族的基因差别很大,北方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较接近,而南方汉族则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较接近。
——肖春杰、杜若甫《中国人群基因频率的主成分分析》
材料四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秦朝实行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民族交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中国促进民族交融的途径。
(3)根据材料三,分析“南北方汉族基因差别很大”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多元”“一体”各自的含义。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维护民族团结提出两条建议。
42. 思想是时代的先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思想结晶如泉水喷发,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轴心时代”。在差不多同一段时间里,各文明中心都出现一批优秀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影响深远,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孔子的仁爱之说,佛陀的苦谛顿悟,犹太经典中的“原罪”与“救赎”,希腊哲人的宇宙思考,我们今天各大民族精神深处蕴藏的基因,仍可追溯到那个时代。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包括宗教) 的广泛传播,往往是和强大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的束缚下得到了解放。
——刘刚《简明欧洲史》
材料三 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的结果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另外就是引进了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经过试验和选择,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对中国进行社会改造的工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人民网
材料四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解决的问题。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孔子的仁爱之说”是如何开始“和强大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西方人“从神的权威下解放”的事件。并举例说明西方人又是如何“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所指的历史事件。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的理解。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是时代的先声”的认识。
43.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和平需要我们共同维护。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决策,所剩下的就是英、美、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他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摘编自徐天星、许平、王洪生等《世界通史》
材料二 漫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
材料三 25年前,北约未经安理会授权,绕过联合国,公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军事打击,在巴尔于地区发动了一场非法战争。这场战争已经过去25年,但战争造成的影响远未消除,带来的警示和教训依然深刻。
材料四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大变局中,人们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更强大的确定力量,来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李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开幕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战后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并对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漫画反映的世界格局。并指出标志着这一格局结束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这场“战争”造成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世界各国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44. 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中,延长历史的长度,拓展历史的宽度,挖掘历史的深度,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表一 西方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表二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2世纪 大学兴起 1276年 元灭南宋
13—14世纪 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1368年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13世纪末 英国议会产生 1380年 明朝废丞相,强化君权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 1381 年 明朝令商贾之家只许穿布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596年 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
1688年 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1637年 宋应星著成《天工开物》
17世纪后半期 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644年 清军入关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24年 雍正帝下令禁止基督教在中国传教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29年 雍正帝设军机处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57年 清政府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对外通商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7—19世纪 清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19世纪30年代 法拉第证明电磁感应现象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根据表一,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2)据表二、概括14——19世纪中期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3)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请你根据表一、表二并结合所学,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李沧区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检测九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80分)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44小题。第I卷为选择题,共40小题,40分;第II卷共4小题,40分。
2. 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第I卷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计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古代人类由穴居荒野到修建房屋定居的转变过程中,下列生产工具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
A. 打制石器 B. 骨针 C. 耒耜 D. 铁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穴居过度到修建房屋定居下来,早期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耒耜在转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C项正确;打制石器是北京人和元谋人等旧石器时代的工具,排除A项;骨针是山顶洞人的缝制衣服工具,排除B项;铁器春秋时期才出现,排除D项。 故选C项。
2. 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以下选项中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 商鞅变法之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B. 青铜器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C.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D.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的暴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体现了社会转型。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动摇了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推动秦国向封建社会转型,A项正确;商朝以后,青铜器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当时依然是奴隶社会,排除B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是巩固统治的措施,与社会转型无关,排除C项;秦朝被推翻,只是一个王朝的覆灭,之后又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未体现社会转型,排除D项。故选A项。
3. 发掘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的秦琅琊刻石中写道:“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为解决“诸侯倍叛,法令不行”的问题,秦始皇实行(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了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项正确;分封制属于西周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隋朝时创立科举制,排除C项;元朝时设置行省制,排除D项。故选B项。
4. 据研究,南朝时截止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90万,以侨居在长江中下游为最多。渡淮南移的北方人口数,约占刘宋全国总人口数的1/10,约占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总数的 1/8。北方人“渡淮南移”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B. 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内迁
C. 南方社会秩序混乱 D. 有力的促进了国家统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研究,南朝时截止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90万,以侨居在长江中下游为最多。渡淮南移的北方人口数,约占刘宋全国总人口数的1/10,约占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总数的 1/8”和所学可知,中原地区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A项正确;北方人“渡淮南移”与“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内迁”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当时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北人南迁并未导致南方社会秩序混乱,排除C项;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并未促进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5. 比较分析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隋朝和西晋相比,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
A. 都结束分裂实现短暂统一 B. 灭亡后都陷入长期分裂
C. 都是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D. 都出现过短暂盛世局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行统一;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A项正确;隋朝灭亡后没有陷入长期分裂,排除B项;隋朝不是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排除C项;西晋没有出现短暂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6. 青岛市某中学历史社团在探究宋词的过程中,梳理形成了以下表格。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文学作品( )
人物 生活时代 作品风格
苏轼 北宋 豪迈而飘逸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前期清新婉约, 后期充满血泪, 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辛弃疾 南宋 继承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 气势磅礴, 抒发收复故土的情怀
A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B. 艺术特色主要由文学形式决定
C. 风格完全取决于作者的性格 D. 内容全部来自作者的丰富想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不同时代的宋词作品风格不一样,与时代相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文学形式都是词,“艺术特色主要由文学形式决定”表述过错误,排除B项;作者性格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学作品风格,排除C项;“内容全部来自作者的丰富想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7.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历史,历代政府都非常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观察下图,①处填写最恰当的是( )
A. 北庭都护府 B. 澎湖巡检司 C. 北庭都元帅府 D.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C项正确;北庭都护府是唐代都护府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澎湖巡检司是元明时期设置于东南地区的管理机构,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驶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排除D项。故选C项。
8. 据《清实录》和康熙、雍正《大清会典》记载顺治十八年时全国耕地面积为549万余顷,康熙二十四年为607万余顷,雍正二年增至723万余顷。自康熙二十四年至雍正二年,其间不到40年,耕地面积骤增100万余顷。这得益于清政府( )
A.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 支持地主的土地兼并
C. 重视手工业的发展 D. 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自康熙二十四年至雍正二年,其间不到40年,耕地面积骤增100万余顷”可知,康熙、雍正时期,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A项正确;材料强调耕地面积增加,与土地兼并无关,排除B项;耕地面积增加属于农业发展的表现,与重视手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清政府边疆管理属于政治上的措施,而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且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并不能直接促进全国耕地面积的增加,排除D项。故选A项。
9. 2023年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清平堡遗址最新考古成果。清平堡遗址是长城体系中的一个驻军营堡,修建于明成化年间,弃置于康熙年间。考古发掘出中心楼、南门、民居、商铺等遗迹,出土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品、瓷器碎片和极少量的武器类 军事用品。材料最能说明,这一时期的长城( )
A. 是单纯的军事防御工程 B. 是区域间经济交往的纽带
C. 是连贯东西的重要商路 D. 是军事和商贸的二重定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题干“考古发掘出中心楼、南门、民居、商铺等遗迹,出土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品、瓷器碎片和极少量的武器类 军事用品”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清平堡遗址既有军事设施,又有商业遗迹,说明这一时期的长城具有军事和商贸的二重定位,D项正确;清平堡遗址不仅有军事设施,还有民居、商铺等遗迹,说明长城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防御工程,排除A项;遗址中发现了商铺等遗迹,并不能就此说明长城是区域间经济交往的纽带,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其在区域间经济交往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排除B项;清平堡遗址出土了商铺等遗迹,并没有明确提到长城是连贯东西的重要商路,排除C项。故选D项。
10. 鸦片战争中,清军“火器临时由无经验之人根据200年前之书本在战场上临时制造。中国之火筏,原来希望焚烧英国船舰,可是在远距离即先被对方击中着火。”这段材料最直接地说明了清军失败的原因是( )
A. 统治阶级的懦弱 B. 对外政策的保守
C. 人民群众的漠然 D. 军事装备的落后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火器临时由无经验之人根据200年前之书本在战场上临时制造。中国之火筏,原来希望焚烧英国船舰,可是在远距离即先被对方击中着火。”,可知鸦片战争中,清军火器落后,并无船舰,军事装备落后,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清朝皇帝和官员的言行,无法说明统治阶级的懦弱,排除A项;对外政策保守属于历史因素,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人民群众的漠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1. 下图是青岛市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在进行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制作的图表。据此分析,此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世纪中后期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11 年 辛亥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A. 西方列强的侵略 B.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 中国人民的反抗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它们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的探索历程,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战争,没有体现侵略,排除A项;材料属于救亡图存,而中国人民的反抗表现在三元里抗英、邓世昌抗击日军等,排除C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12. 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上方的字是“立宪”,下方的字是“专制”。下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戊戌变法( )
A. 推行的背景 B. 实行的措施 C. 失败的原因 D. 带来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上方的字是‘立宪’,下方的字是‘专制’和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是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基础上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其失败说明君主立宪制在中国行不通,C项正确;戊戌变法的背景是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A项;戊戌变法倡导学习西方,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材料未涉及其实行的措施,排除B项;戊戌变法的影响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921年3月,李大钊同志撰文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这一政党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国民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李大钊”“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可知,李大钊在为创立中国共产党做准备,C项正确;兴中会创立于1894年,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排除A项;中国同盟会创立于1905年,属于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排除B项;中国国民党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不符合材料中“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排除D项。故选C项。
14. 毛泽东在其著作中说道:“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第一个“小块红色政权”是( )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C.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可知,中国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区域”指的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保存革命力量,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A项正确;陕甘宁边区出现于1937年,不是第一个“小块红色政权”,排除B项;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当时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是第一个,排除C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1930年中央鄂豫皖边特委、红一军和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正式形成,不是第一个“小块红色政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5. 2023年12月20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新华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 2023”揭晓仪式在京举行。其中“危”当选年度国际字。回望中国近代史,如果选“危”为年度国内字,下列最合适的“年度”为( )
A. 1911年 B. 1926年 C. 1937年 D. 1945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其中‘危’当选年度国际字”和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C项正确;1911年进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与“危”无关,排除A项;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取得重大胜利,与“危”无关,排除B项;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危”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 抗战初期,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主张,大学生应在后方努力读书,以为抗战建国储备人才;1941年开始,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这一转变( )
A. 主要是基于战争形势的变化 B. 表明大学教育的宗旨发生改变
C. 是迫于国民政府的政策压力 D. 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抗战初期……大学生应在后方努力读书,以为抗战建国储备人才;1941年开始,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时期,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战争形势严峻,需要更多人才参与战争,于是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这是基于战争形势的变化做出的决定,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学教育的宗旨是长期的、稳定的,不会因为战争形势而轻易改变,排除B项;材料所述变化是基于战争形势的变化与需要,而不是国民政府的政策压力,并且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国民政府的相关政策,排除C项;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决策变化是受当时战争形势变化的影响,仅凭材料不能得出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排除D项。故选A项。
17. 邓小平曾评价某次战役为“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更是称赞其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这次战役中,红军声东击西,使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完全打乱了敌军的“追剿”计划。此次战役是( )
A. 湘江战役 B. 四渡赤水
C. 巧渡金沙江 D. 飞夺泸定桥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关键信息“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红军声东击西,使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完全打乱了敌军的‘追剿’计划”,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正确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B项正确;1934年红军血战湘江,红军损失惨重,排除A项;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围歼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排除C项;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的企图,帮助红军成功飞越天险大渡河,是红军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排除D项。故选B项。
18. 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朱德 D. 陈毅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重庆谈判、万隆会议”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该事变,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重庆谈判中中共代表团以毛泽东为首,辅以了解全局、富有谈判经验、机智灵活、刚柔相济的周恩来、王若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因此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周恩来,A项正确;毛泽东没有领导南昌起义,排除B项;材料所述事件中,朱德主要参加了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陈毅没有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重庆谈判、万隆会议等,排除D项。故选A项。
19. 1936年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谁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 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B.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D. 引导农民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C项正确;国共对峙十年,中国共产党采取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做法,排除B项;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采取的方式是引导农民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D项。故选C项。
20. 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据此判断, 这次会议( )
A.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D.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为商讨建国相关事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C项正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A项;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排除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21.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材料反映出“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根本原因是( )
A. 抗美援朝 B. 保家卫国 C. 反抗侵略 D. 维护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和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奋不顾身的战士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开赴朝鲜战场是为了保家卫国,B项正确;抗美援朝是参加朝鲜战争的原因之一,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保家卫国,排除A项;反抗美国侵略的目的是为了保家卫国,排除C项;维护国家统一与题意不符,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排除D项。故选B项。
22. 照片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事件。下图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抗美援朝期间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所示“第....厂”和“毛泽东”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五计划时期,体现的是工业发展方面的内容,C项正确;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对农村地区进行的改革,排除A项;抗美援朝是1950年-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保家卫国,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后,与“毛泽东”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3. 生产关系的调整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下列口号的提出代表了不同时期对生产关系调整的愿景,其中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是( )
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C.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D. 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发展才是硬道理”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属于失误,排除AB项;“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口号,排除C项。故选D项。
24. 某次会议的公报中写道:要“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反映的是对内改革, “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反映的是对外活动。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A项正确;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排除B项;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排除C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25. 青岛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改革开放史。青岛市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的时间是( )
A. 1980年 B. 1984年 C. 1990年 D. 1992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发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B项正确;1980年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排除A项;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排除C项;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发了重庆等地,排除D项。故选B项。
26.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在不同场合表明中国态度,我国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决不接受任何外来胁迫和压力。这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
A. 独立自主 B. 以联合国决议为准
C. 求同存异 D. 以美西方原则为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决不接受任何外来胁迫和压力”可知,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独立自主指的是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联合国,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求同存异意思是寻求彼此的共同处,保留彼此的分歧处,材料没有提及,排除C项;以美西方原则为准,说法错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排除D项。 故选A项。
27. 下图是马达加斯加最大面额的货币,其正面印有一束杂交水稻,以此来纪念一位中国人为马达加斯加作出的杰出贡献。这位中国人是( )
A. 邓小平 B. 屠呦呦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水稻是马达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达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经摆脱了饥饿状态,马达加斯加人民为了感谢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特地选水稻作为新版货币图案,D项正确。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排除A项;屠呦呦和团队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B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C项。 故选D项。
28. 古代埃及人把每年一度尼罗河开始泛滥的日子定为一年的开始,按尼罗河水涨落和作物生长规律,把一年分为三季(泛滥季、播种季、收割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埃及文明是( )
A. 海洋文明 B. 大河文明 C. 商业文明 D. 工业文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把每年一度尼罗河开始泛滥的日子定为一年的开始,按尼罗河水涨落和作物生长规律,把一年分为三季”等信息可知,古埃及人把每年一度尼罗河开始泛滥的日子定为一年的开始,季节的制定也依据尼罗河水涨落和作物生长规律,这反映了古埃及文明与大河有密切的关系,即体现了大河文明,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是大河文明,而希腊属于海洋文明,排除A项;古代埃及文明是农业文明,而不是商业文明,排除C项;工业文明是随着工业化的开展而产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9. 《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古巴比伦( )
A. 奴隶制度发达 B. 社会等级严格 C. 自由买卖奴隶 D. 商品经济活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可知,材料说明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活跃,因此才需要法律的规范,D项正确;材料属于《汉谟拉比法典》中商品经济方面的规定,与奴隶制度发达无关,排除A项;社会等级严格强调等级之间的差别具有严格规定,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是关于商品经济相关规定,并未涉及奴隶的买卖,排除C项。故选D项。
30. 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罗马帝国时期的欧洲,中国的丝绸应用很广。材料可以说明( )
A. 中西方很早就有贸易往来 B. 丝绸是中国人发明的
C. 中国的出口货物只有丝绸 D. 战争有利于文明传播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罗马帝国时期的欧洲,中国的丝绸应用很广”可知,古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中国丝绸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应用较广泛,说明古希腊与罗马与中国有贸易联系,即中西方很早就有贸易往来,A项正确;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丝绸的渊源,排除B项;中国的出口货物不仅仅是丝绸,还有瓷器、茶叶等,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西方具有较早的贸易联系,没有体现战争对文明传播的影响,并且中国与古希腊、古罗马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31. 法兰克国王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征收“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越来越大;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对以上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
A. 基督教会在欧洲权力至高无上 B. 教权和王权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C. 法兰克王国依靠教会力量而崛起 D. 教皇和查理是封君封臣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查理向教区的人民征收‘什一税’并贡献给教会,教会变得富有,势力也越来越大,教皇也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 ”说明国王和教会相互勾结,相互利用,B项正确;材料强调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基督教会在欧洲的权力至高无上,概括不全面,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国王与教会的关系,法兰克王国崛起依靠教会力量,概括不全,排除C项;题干涉及是国王与教皇,他们不是封君封臣的关系,排除D项。 故选B项。
32. 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西欧文化向世俗化方面的发展,许多不受教会控制的世俗学校应运而生城市学校和大学的出现和发展无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材料说明了( )
A. 大学在反对教会的过程中兴起 B. 大学的兴起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C. 大学具有完全独立的自治权利 D. 大学的兴起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许多不受教会控制的世俗学校应运而生城市学校和大学的出现和发展无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可知西欧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大学的兴起,因此大学的兴起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B项正确;材料强调“许多不受教会控制的世俗学校应运而生”,而不是大学在反对教会的过程中兴起,排除A项;大学具有相对独立的自治权利,而不是完全独立,排除C项;大学的兴起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发展,因果倒置,排除D项。故选B项。
33. 下图是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巴哈马群岛东南端)在1992年发行的一枚纪念银币,上面印有“1492—1992”,以纪念500年前的一位航海家。这位航海家是( )
A. 郑和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1492—1992”“以纪念500年前的一位航海家”和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故C正确;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排除A项;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排除B项;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后,回到西班牙,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排除D项。故选C项。
34. 历史学家评论一位历史人物时说道:“他为欧洲大陆拔除了中世纪的旧势力、特权与诸多病态现象,建立起新的理性秩序。”“他”是( )
A. 薄伽丘 B. 克伦威尔 C. 拿破仑 D. 罗伯斯庇尔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他为欧洲大陆拔除了中世纪的旧势力、特权与诸多病态现象,建立起新的理性秩序”可知,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1804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典范,对外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维护了革命成果,扩大了革命影响,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C项正确;薄伽丘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为《十日谈》,排除A项;克伦威尔,曾逼迫英国君主退位,解散国会,并转英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英吉利共和国,出任护国公,成为英国事实上的国家元首,排除B项;罗伯斯庇尔,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家,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实际最高领导人,排除D项。故选C项。
35. 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句话,其中一句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 )
A. 空想的理论 B. 实践的理论
C. 开放的理论 D. 落后的理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可知,这一观点强调的是“改变世界”的重要性,即实践的重要性,所以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B项正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而不是空想和落后的,排除AD项;材料只提到马克思主义强调改变世界,无法体现是开放的理论,排除C项。故选B项。
36. “林肯所希望的是,所有同盟军的战士们能够回到家乡,回到自己的农场,回到他们的商店,但是,林肯知道,要修复分裂给国家造成的裂痕和创伤,要让我们的民族在绝望中康复,只有唯一的路可以达到。”这条“路”是( )
A. 推翻殖民统治 B. 实现国家独立
C 解放黑人奴隶 D. 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林肯知道,要修复分裂给国家造成的裂痕和创伤,要让我们的民族在绝望中康复,只有唯一的路可以达到”和所学可知,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国家分裂,所以这条“路”是维护国家统一,D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排除AB项;解放黑人奴隶是林肯的功绩,但不是题干中的“路”,排除C项。故选D项。
37. 2023年4月26日,国际能源署公布去年的电动车销售情况,包括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一共超过1000万辆,同比增长55%,其中中国销量约占60%,国际能源署将中国称为电动汽车销售的“领跑者”。在世界历史上,“电”和“汽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是在( )
A. 18世纪中后期 B. 19世纪后半期
C. 20世纪中后期 D. 21世纪前半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德国人卡尔·本茨(1844~1929)于1885年10月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因此为19世纪后半期,B项正确;18世纪中后期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以蒸汽为动力,排除A项;20世纪中后期、21世纪前半期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排除CD项。故选B项。
38. 继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后,西方资本主义政府增强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 )
A. 国家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发展的规律, B. 经济发展不受国家政治制度的约束
C. 经济政策的调整会改变国家的性质 D. 不同性质的国家制度都需改革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继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后,西方资本主义政府增强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不管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都需要改革和完善经济政策,D项正确;国家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发展的规律与现实不符,经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国家政治制度可以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能决定经济发展规律,排除A项; 经济发展不受国家政治制度的约束与题意不符,经济发展本身受到政治制度的约束和影响,排除B项;经济政策的调整不会改变国家的性质,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39.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下表中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B 马歇尔计划 促进西欧国家经济开始复苏
C 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
D 东欧剧变 标志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结束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进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得西欧丧失了自主权,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复苏,B项正确;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冷战的开始,排除A项;二战之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分区占领,随着冷战愈演愈烈,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从此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而不是冷战开始,排除C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结束,排除D项。 故选B项。
40. 如图为某国际组织主要机构示意图。1945年10月正式成立,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国际组织是(  )
A. 国际联盟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 联合国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战后成立联合国,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C项正确;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年,排除A项;1942年1 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排除B项;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它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排除D项。故选C项。
【分析】
【点睛】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计40分)
41.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到了秦代,国家的统一,消除了华夏族各支系间彼此隔离的状态,形成了华夏族共同的地域、语言、文化和经济生活,加强了华夏族与内迁的蛮夷戎狄的融合。
——管彦波《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问题》
材料二
材料三 从事基因研究的人类学家通过对56个民族的基因研究,发现南北方汉族的基因差别很大,北方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较接近,而南方汉族则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较接近。
——肖春杰、杜若甫《中国人群基因频率的主成分分析》
材料四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秦朝实行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民族交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中国促进民族交融的途径。
(3)根据材料三,分析“南北方汉族基因差别很大”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多元”“一体”各自的含义。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维护民族团结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军事上,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地区、修筑灵渠。
(2)途径:贸易往来;统治阶级改革;和亲等。
(3)原因:自然地理;社会环境。
(4)多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一体:坚持平等和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高度认同。
(5)建议: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自觉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秦代,国家的统一,消除了华夏族各支系间彼此隔离的状态”可知,秦灭六国,统一了全国,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制度,为各民族交流交融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根据材料“形成了华夏族共同的地域、语言、文化和经济生活,加强了华夏族与内迁的蛮夷戎狄的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思想文化上统一了文字,这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军事上,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地区、修筑灵渠,这些政策巩固了国家边疆地区,加强对边疆地区各民族的管理,从而促进了民族交融。
【小问2详解】
途径:根据材料“丝绸之路路线图”可知,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地区与丝路沿线地区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说明贸易往来是民族交融的重要途径;根据材料“孝文帝改革”可知,孝文帝通过改革主动学习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说明统治阶级改革也是加强民族交融的重要途径;根据材料“文成公主入藏”可知,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说明和亲也是加强民族交融的重要途径。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发现南北方汉族的基因差别很大,北方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较接近,而南方汉族则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较接近”可知,经研究发现,北方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较接近,而南方汉族则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较接近,说明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对南北地区民族基因的差异影响很大。
【小问4详解】
多元: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各美其美、共生共荣,“多元”指的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一体: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因此“一体”指的是坚持平等和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高度认同。
【小问5详解】
建议:本题较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要尊重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应自觉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加强教育宣传,增强民族认同感等。
42. 思想是时代的先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思想结晶如泉水喷发,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轴心时代”。在差不多同一段时间里,各文明中心都出现一批优秀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影响深远,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孔子的仁爱之说,佛陀的苦谛顿悟,犹太经典中的“原罪”与“救赎”,希腊哲人的宇宙思考,我们今天各大民族精神深处蕴藏的基因,仍可追溯到那个时代。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包括宗教) 的广泛传播,往往是和强大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的束缚下得到了解放。
——刘刚《简明欧洲史》
材料三 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的结果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另外就是引进了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经过试验和选择,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对中国进行社会改造的工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人民网
材料四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解决的问题。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孔子的仁爱之说”是如何开始“和强大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西方人“从神的权威下解放”的事件。并举例说明西方人又是如何“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所指的历史事件。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的理解。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是时代的先声”的认识。
【答案】(1)说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事件:文艺复兴运动。
举例: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3)事件:新文化运动。理解:新文化运动最早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先进的思想理论,是引领社会前进的旗帜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说明:根据材料一“一种意识形态(包括宗教)的广泛传播,往往是和强大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及所学知识,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小问2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及所学知识,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举例:结合所学知识,西方人“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指的是启蒙运动。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涌现出许多启蒙思想家。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小问3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的结果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及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理解:根据材料“另外就是引进了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经过试验和选择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对中国进行社会改造的工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及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最早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小问5详解】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要紧扣“思想是时代的先声”这一主题。如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先进的思想理论,是引领社会前进的旗帜等。
43.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和平需要我们共同维护。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决策,所剩下的就是英、美、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他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摘编自徐天星、许平、王洪生等《世界通史》
材料二 漫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
材料三 25年前,北约未经安理会授权,绕过联合国,公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军事打击,在巴尔于地区发动了一场非法战争。这场战争已经过去25年,但战争造成的影响远未消除,带来的警示和教训依然深刻。
材料四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大变局中,人们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更强大的确定力量,来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李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开幕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战后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并对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漫画反映的世界格局。并指出标志着这一格局结束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这场“战争”造成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世界各国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世界的相对和平与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它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且增添了新的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祸根,因此不能长久的维持和平。
(2)世界格局:两极格局;
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3)影响:侵犯了南联盟主权,阻碍了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
(4)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做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维护者;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5)建议: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对话与协商机制;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格局:根据材料“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实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并结合所学一战后世界秩序的知识可知,该秩序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根据材料“英、美、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他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并结合所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世界的相对和平与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它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且增添了新的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祸根,因此不能长久的维持和平。
【小问2详解】
世界格局:根据材料中“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可知为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标志:根据所学,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小问3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25年前,北约未经安理会授权,绕过联合国,公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军事打击”可判断为美国侵略南斯拉夫联盟的科索沃战争,结合战争的性质可知侵犯了南联盟主权,阻碍了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问4详解】
如何:根据材料“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并结合中国社会发展,从发展道路、外交、全球治理等方面分析可知走和平发展道路;做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维护者;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小问5详解】
建议:结合材料中国际秩序的变化,从国际组织、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可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对话与协商机制;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44. 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中,延长历史的长度,拓展历史的宽度,挖掘历史的深度,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表一 西方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表二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2世纪 大学兴起 1276年 元灭南宋
13—14世纪 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1368年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13世纪末 英国议会产生 1380年 明朝废丞相,强化君权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 1381 年 明朝令商贾之家只许穿布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596年 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
1688年 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1637年 宋应星著成《天工开物》
17世纪后半期 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644年 清军入关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24年 雍正帝下令禁止基督教在中国传教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29年 雍正帝设军机处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57年 清政府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对外通商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7—19世纪 清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19世纪30年代 法拉第证明电磁感应现象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根据表一,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2)据表二、概括14——19世纪中期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3)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请你根据表一、表二并结合所学,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答案】(1)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贵族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
(2)特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闭关锁国使古代中国走向衰落。
(3)小论文:题目: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纵观中国和世界14-19世纪的大事,我们可以发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明朝时期,废除丞相制度,强化君权,清朝时期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并且实行八股取士,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制约了科技创新。加上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也使古老的文明古国走向衰落。而西方国家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敢于突破封建专制的束缚,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自然科学和科技革命的发展提供政治基础,建立牛顿力学体系,开展两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国家发展。通过对比发现,创新推动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加强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成果。因此,我国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而斯图亚特王朝却狂热的推崇“君权神授”,强行征税,使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因此,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贵族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议会和王权的冲突等。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表二部分大事年表可知,明朝非常丞相,强化君权,清朝设立军机处,体现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再从“郑和下西洋”“李时珍《本草纲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再结合“清政府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对外通商”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可知,闭关锁国使古代中国走向衰落。
【小问3详解】
小论文:根据题目要求“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再结合大事年表一和大事年表二进行的对比发现,西方国家在14-19世纪注重创新,政治创新,科技创新等,而此时的中国还在闭关自守可以确定题目: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论述过程中结合中国和西方国家创新方面的具体史实以及产生的影响等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创新推动社会及发展的史实。最后要从对比中得出经验和骑启示。例如:纵观中国和世界14-19世纪的大事,我们可以发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明朝时期,废除丞相制度,强化君权,清朝时期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并且实行八股取士,禁锢思想,大型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制约了科技创新。加上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也使古老的文明古国走向衰落。而西方国家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敢于突破封建专制的束缚,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自然科学和科技革命的发展提供政治基础,建立牛顿力学体系,开展两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国家发展。通过对比发现,创新推动社会发展。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强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成果。因此,我国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