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五和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市
凉州区五和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 1949年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为什么在建国之初还要将这首充满危机意识的歌曲定为国歌,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原因吗?( )
A. 勿忘国耻 B. 居安思危 C. 知耻后勇 D. 发人深省
2.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际意义的是( )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这次会议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将士临危不惧,依托以坑道为主的坚固的防御阵地,击退敌军900余次冲击。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
①美军军力匮乏 ②志愿军战术得当
③朝鲜人民的支援 ④志愿军将士的英勇战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1953年9月,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时指出:“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句话最能体现抗美援朝战争( )
A. 抵御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 B. 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C.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 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6. 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 1937一1945年
B. 1946—1949年
C. 1950—1952年
D. 1953—1957年
7. 下图为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次会议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 )
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8. 旧版1分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产生的时期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 改革开放初期 D. 21世纪初
9. 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形成1956年国民经济比例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进行
10.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材料中的“和平方法”指( )
A. 廉价收购 B. 无偿没收 C. 赎买政策 D. 实行股份制
11. 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12.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3. 八年级一位同学为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学校纪念改革开放的比赛征文 B. 历史学家有关改革开放的研究著作
C.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D.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14. 《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A. 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法正确的是
A.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6. 农业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某省的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1年间的4.9%,究其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大跃进”的促进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人民公社化的推进
17. 从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发展乡镇企业 B. 增强企业活力
C. 实行按劳分配 D. 建成小康社会
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香港富商回国投资兴办玩具厂,其投资办厂最早应该在以下哪个地区?( )
A. 汕头 B. 海南岛 C. 澳门 D. 上海
19.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 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D. 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20.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了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全会提出了( )
A. 新发展理念 B. “一国两制”构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一带一路”倡仪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然而新生的政权面临诸多考验,在党的带领下,经过全体人民的努力,新中国渡过重重难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毛泽东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预定10月15日。”
材料三: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此次会议通过的一部重要的纲领性文献是什么?这部文献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指的是谁?这次入朝的最终结果如何?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推行了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其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此历史事件和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22.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1955年,全国教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有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改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分别出现哪两大运动?
2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深圳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写出发生如此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3)综合上述材料,阐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市
凉州区五和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 1949年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为什么在建国之初还要将这首充满危机意识的歌曲定为国歌,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原因吗?( )
A. 勿忘国耻 B. 居安思危 C. 知耻后勇 D. 发人深省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产生,在斗争中得到人民大众的承认,并且《义勇军进行曲》经受了斗争的考验;在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定其为国歌,在后面建设新中国过程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所以要有民族危机意识,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际意义的是( )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际意义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D项正确;ABC三项是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这次会议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于1949年9月,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A项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1956年9月,排除BCD项。故选A项。
4.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将士临危不惧,依托以坑道为主的坚固的防御阵地,击退敌军900余次冲击。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
①美军军力匮乏 ②志愿军战术得当
③朝鲜人民的支援 ④志愿军将士的英勇战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志愿军将士临危不惧,依托以坑道为主的坚固的防御阵”可得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志愿军战术得当;据材料“击退敌军900余次冲击”可得出志愿军将士的英勇战斗,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美军军力匮乏、朝鲜人民的支援,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D项。故选C项。
5. 1953年9月,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时指出:“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句话最能体现抗美援朝战争( )
A. 抵御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 B. 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C.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 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可知,材料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无法印证抵御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排除A项;根据材料“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可知,材料肯定了抗美援朝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没涉及性质,无法得出这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朝鲜半岛如何,无法得出其局势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
6. 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 1937一1945年
B. 1946—1949年
C. 1950—1952年
D. 1953—1957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话剧”所反映的史实是土地改革,发生于1950——1952年。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正确解读题干的话剧,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和时间解答即可。
7. 下图为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次会议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 )
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项正确;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有1800多位各方面人士出席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上,发表了后来题目定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排除A项;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B项;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排除D项。故选C项。
8. 旧版1分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产生的时期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 改革开放初期 D. 21世纪初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最早产生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1956年,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故答案选B。
9. 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形成1956年国民经济比例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所给数据可知,1956年,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进行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经济占据了社会的主体,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政治角度,题目考查的是经济角度,排除A项;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行与“国民经济比例”不符,排除B项。一五计划的实行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项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D项。故选C。
10.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材料中的“和平方法”指( )
A. 廉价收购 B. 无偿没收 C. 赎买政策 D. 实行股份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结合所学可知,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改造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C项正确;廉价收购、无偿没收不符合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史实,也与题干“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不符,排除AB项;实行股份制是改革开放后的国有企业改革采取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故选D项。
12.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国民经济严重下滑。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在1953——1956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在1978年之后,文化大革命运动发生在1966——1976年。因此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 八年级一位同学为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学校纪念改革开放的比赛征文 B. 历史学家有关改革开放的研究著作
C.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D.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是直接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属于第一手史料,D项正确;学校纪念改革开放的比赛征文是作者们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行学习加工写成,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A项;历史学家有关改革开放的研究著作是历史学家对第一手史料研究加工后所著,排除B项;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属于艺术作品,是导演等人对历史经过一定加工后产生的作品,排除C项。故选D项。
14. 《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A. 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或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B项正确;“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执行,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排除C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事情,排除D项。故选B项。
15.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法正确的是
A.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1950年的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排除A项;1950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排除B项;1950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
16. 农业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某省的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1年间的4.9%,究其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大跃进”的促进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人民公社化的推进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某省的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1年间的4.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C项正确;1950年,国家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这与题干所给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打击,这与题干所提到的农业生产的发展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
17. 从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发展乡镇企业 B. 增强企业活力
C. 实行按劳分配 D. 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从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这就必须使企业有自主权,B项正确;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排除A项;按劳分配是分配原则,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排除C项;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达到的阶段性目标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香港富商回国投资兴办玩具厂,其投资办厂最早应该在以下哪个地区?( )
A. 汕头 B. 海南岛 C. 澳门 D. 上海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设立汕头等经济特区,香港富商回国投资兴办玩具厂,其投资办厂最早应该在这里,A项正确;海南岛在1988年设立经济特区,澳门1999年回归,上海1984年设立为开放城市,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9.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 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D. 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了拨乱反正的步伐,1992年南方谈话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两次谈话都打破了思想束缚,前者打破了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后者打破了左的思想的束缚,二者都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D项正确;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无关,排除A项;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无关,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与题干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0.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了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全会提出了( )
A. 新发展理念 B. “一国两制”构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一带一路”倡仪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贡献等发展新理念,A项正确;“一国两制”构想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排除B项;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提出,排除C项;“一带一路”倡仪是2003年,排除D项。故选A项。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然而新生的政权面临诸多考验,在党的带领下,经过全体人民的努力,新中国渡过重重难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毛泽东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预定10月15日。”
材料三: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此次会议通过的一部重要的纲领性文献是什么?这部文献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指的是谁?这次入朝的最终结果如何?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推行了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其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此历史事件和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答案】(1)《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彭德怀;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是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此次会议上通过的一部重要的纲领性文献是《共同纲领》。这部文献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出兵时间初步预定10月15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为抗美援朝战争,“高级将领”指的是彭德怀。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结果是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小问3详解】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推行了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土地改革,其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和材料二的抗美援朝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2.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1955年,全国教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有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改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分别出现哪两大运动?
【答案】(1)历史事件:土地改革;
(2)变化: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3)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农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材料一中的两幅图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1955年,全国教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结合所学三大改造史实可知,1953-1956年期间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通过建立合作社的方式进行改造,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使得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因此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得我国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有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结合所学“大跃进”史实可知,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以高指标、瞎指挥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因此材料三中第一段材料体现了“大跃进”运动;根据材料“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结合所学人民公社化运动史实可知,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年底,全国99%以上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因此材料三第二段体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2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起点,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深圳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写出发生如此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怎样对外开放的格局?
(3)综合上述材料,阐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
【答案】(1)变化:深圳建设成为一座繁荣的现代化城市;
主要原因:经济特区的设立,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经济特区的设立,推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使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十八大以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强了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解析】
【小问1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一图片1979—1990年深圳经济发展状况可知,深圳经济高速发展,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城市。所以,概括深圳发生的巨大变化为深圳建设成为一座繁荣的现代化城市。
原因:根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经济特区等角度进行分析,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深圳、汕头、珠海、厦门四个作为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使深圳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
【小问2详解】
对外开放格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是经济特区,青岛属于沿海开放城市,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属于沿海开发区,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在我国的内陆地区,故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小问3详解】
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角度进行分析,如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经济特区的设立,推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使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十八大以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强了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五和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