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准考证号
山西省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文科综合由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两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
中历史部分分第1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
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彩陶最早流行于中原地区。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外扩到了黄河上
游和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中原地区彩陶文化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
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由此可知,彩
陶文化的扩散
A.可以证实炎黄历史完全真实可信
B.可能与炎黄部落的不断扩张有关
C.可推测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
D.可推断中原地区的文化领先世界
2.画像砖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两幅画像砖描绘了东汉时期的世俗生活
和市场贸易景象,它们有可能用来佐证
东汉宅院画像砖
东汉集市画像砖
A.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B.光武中兴的社会盛况
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D.东汉百姓生活的艰苦
模拟卷(三)·文科综合(历史)
第1页(共8页)
3民族以人一心
”代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
表法梳理相关知识时制作的表格,表中填写的民族政权按序号顺序应该是
民族政权
主要活动
①
10世纪初建立政权,定都上京,创制文字
②
定都兴庆府,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发展农牧经济
③
与南宋长期对峙,用本民族语言翻译儒家经典
④
完成全国统一,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魏立行政机构
A.辽、金、西夏、元
B.北宋、西夏、金、元
C.辽、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元
4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宋代,汉族端午节
风俗也被辽、金吸收,如《辽史·礼志》记载,辽国重午朝仪,皇帝要系长寿彩缕才升
坐,对南北臣僚也要各赐寿缕;《金史·世宗本纪》记载,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重
午,金世宗“幸广乐园射柳,…胜者赐物有差,上复御常武殿,赐宴击球,自是岁以
为常。”材料表明
A辽、金和宋始终和睦相处
B.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
C.端午节是汉族特有的节日
D.宋朝经济出现革命性繁荣
王老师在复习时采用了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了如下一组历史素材。从
图片展示可知,王老师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是
主题:
河姆渡骨耜
战国铁犁铧
唐代曲辕犁
A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传播
B.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C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
D.社会分工合作的不断加强
诗词可以折射历史,反映时代。下列诗句与其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对
正确此一项是
选项
诗句
条约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南京条约》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天津条约》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
C
《马关条约》
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
《辛丑条约》
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
、·综合(历史)
第2页(共8页)山西省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1
3
4
9
10
11
12
13
14
15
女
B
D
0
0
B
O
0
1.B
【解析】本题考查炎黄联盟。根据题干“中原地区彩陶文化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
区域,与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可知,考古发现证实彩陶文化的扩散可
能与炎黄部落的不断扩张有关,B项正确。A、C、D三项题干无法体现,排除。故答案选B
2.B【解析】本题考查光武中兴。根据两幅图片及“画像砖描绘了东汉时期的世俗生活和市场贸易景
象”可知,画像砖可能反映了东汉社会经济的繁荣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
画像砖能共同佐证的内容,排除。故答案选B。
3.C【解析】本题考查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
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
断增强;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发展农牧经
济;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与南宋长期对峙,用本民族语言翻译儒家经典;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
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因此,①是辽,②是西夏,③是
金,④是元,C项正确。故答案选C。
4.B【解析】本题考查传统节日中的民族交融。根据题干“汉族端午节风俗也被辽、金吸收”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辽、金吸收了中原汉族的文化,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B项正确。A、C、D三
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答案选B。
5.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根据题干“河姆渡骨耜”“战国铁犁铧”“唐代曲辕犁”可
知,这组历史素材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演变,所以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是古代农业生产技
术的发展进步,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C。
6.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根据关键词“东沟海战”“致远”可知,诗句反映的是黄
海海战,与《南京条约》搭配不当,A项排除;“割台湾”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天津条约》搭配不
当,B项排除;“港岛”反映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与《马关条约》搭配不当,C项排除;“四亿多两”
“东交巷”“山海关”都与《辛丑条约》有关,D项正确。故答案选D。
7.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根据数据图可知,1920年以前,北京地区工厂数量不断增
加,上海地区工人数量大幅度增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阶级条件,D项
正确。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开展,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排除;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B项排除;三民主义提出于190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排除。故
答案选D
8.A【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大寨精神'出现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时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作为中国农业的旗帜”“1978”“从昔阳到凤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昔阳的“农业学大寨”到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分田包干到户”,中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多校第三次联考2024年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