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2024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应在答题卡上做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2.答题前,考生须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答题完成后,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放在桌上,由监考老师统一收回。
4.本试卷含选择题,非选择题。
5.本试卷共6页,20道题,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
1.标语口号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国人民站起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些口号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 D.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2.下图的内容是关于西藏解放历史的部分叙述。这段话提到了西藏解放的( )
A.背景和人物
B. 人物和方式
C.方式和背景
D.时间和意义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这首英雄的战歌折射出当时( )
A.列强侵略日益加剧 B.人民政权亟待巩固
C.抗日救亡怒潮高涨 D.外交打开新的局面
4.2024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第3年。湘西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项适合采用(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辽宁舰”交接入列
5.1959年的早灾是新中国成立1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受旱面积达5亿亩,其他灾害面积1亿多亩。1960年9月底,全国82个大中城市的粮食库存比上年同期减少近一半,不到正常库存量的1/3。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的方针是( )
A.团结、进步、发展、提高 B.开拓、进取、调整、提高
C.民主、科学、巩固、发展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6.盛锡福是京华老字号企业,始创于1911年,盛锡福帽子以其用料考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品质优良而著称于世,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1956年,天津盛锡福帽店厂实现了公私合营,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它成为公有企业的途径是( )
A.政府出钱进行赎买 B. 老板白愿无偿捐献
C.政府采取没收手段 D.企业参股国营经济.
7.习近平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中写道:“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靠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泪滴,会它千顷澄碧。”“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出现于( )
A.新中国土地改革时期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 最适合作为下图单元标题的是( )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9.下图的文章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的发表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拨乱反正的开展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有企业存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针对这一弊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实行联产承包。
C.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D.增强企业活力
11.中国经济中的周期性变化并非是线性单调的趋势。通过下面的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曾几次出现了短暂的触底反弹后重新高速增长。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1990—1993年)的原因是( )
A.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C.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2.1985年邓小平会见外宾时提到:“经济特区还是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总之,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开放过程中要小心谨慎。”下列属于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
A.大连 B. 海南 C.厦门 D. 天津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内地
14.2020年,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这一切都离不开2001年年底的那一声槌响。“那一声槌响”指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南方谈话的发表 D.设立经济特区
15.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体现了我国( )
A.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6.2020年10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发生变化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从严治党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4分)2024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面两幅图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改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2分)它摧毁了什么制度?(2分)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部编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2分)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澳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材料三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哪两大运动?(4分)
材料四: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科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
得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摘编自新华网
据材料四,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指什么?(2分)
(5)上述材料说明了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2分)
18.(14分)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在探索中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名人士徐铸成在参加过某次会议后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到了民主的滋味。”
——摘编自《徐铸成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在这次会议中颁布了什么重要文件?(4分)
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部宪法颁布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有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根据材料二,分析上述结论的理由(2分)。结合所学,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2分)
材料三:陈伯达、江青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他们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
揪斗。
——部编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3)从民主法治建设的角度分析,材料三的描述说明了什么?(2分)
材料四:2013-2014年,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查处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党心民心······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摘编自人民网
(4)根据材料四,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有怎样的认识?(2分)
19.(14分)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长足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
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4分)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在管理方法上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要学会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经济;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
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
生活先好起来。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城市改革为例,谈谈我国在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从任意两个方面回答,4分)
材料三:“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 1980 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深圳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资本与技术的胜利,而是观念与制度的成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试验田。它成功的经验也不仅仅属于深圳,更是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摘自陶一桃《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及启示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窗”和“中国道路”各自的具体内涵。(4分)
材料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
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概念的重要论述,
深刻地揭示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党和国家经济工作大局中的重要性。
——《新质生产力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概念的守正创新》
(4)依据材料概括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措施。(2分)
2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建构完善国家形象的过程。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重点建构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红色中国”的形象;第二阶段(1979—2008年),重点建构的是顺应全球化大潮的“开放中国”的形象;第三阶段是(2009—2019年),重点建构的是负责任大国的“全球中国”的形象。
围绕材料,选择一种或多种国家形象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D 3B 4D 5D 6A 7C 8B 9C 10D 11A 12C 13C 14B 15D 16A
二非选择题
(1)土地改革 封建制度 (2)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必须不断坚持改革,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等。(言之有理即可)
(1)《共同纲领》(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3)必须加强法治建设,依法治国。(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民主与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与法治建设 需要不断完善,与国情相结合
(1)十一届三中全会 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经营权,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深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
20、(略)主观题,观点正确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答案)